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97节
中校走到了江庆阳面前,将其从地上扶了起来,帮他整理了一下破破烂烂的衣裳,朝着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掏出了一枚银星勋章佩戴在了江庆阳的胸口。
“非常感谢您对于国防事业的支持,这是司令部特别颁发给你的勋章,同时你也是近代以来第一位抵达此处的中国商人!”
“除了勋章之外,军群司令部彭司令官听闻了你的事迹,给你签发了特别通行证,往后你的商队可以在战区自由来往,,畅通无阻!”
江庆阳没有稀罕什么勋章,而是第一时间接过了那一份通行证,赶紧打开看了起来:
持有人正在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请予以放行!西北军群司令官:彭得华
有效期:1940.01.01~战争结束
通行证签署了司令官的大名,还盖上了司令部大印,有了这份通行证,往后军队打到什么地方,江庆阳就可以跟到什么地方做生意,竞争对手去得了的地方他能去,竞争对手去不了地方,他照样还是能去。
在江庆阳眼里,这一路奔波九死一生下来,哪怕不赚钱,有了这本通行证书就可以值回本钱,甚至是大赚特赚了,在他眼里这哪是什么通行证,这简直就是金山金山呐。
不过江庆阳不知道的是,通行证对比他胸口那一枚看似不值钱勋章来说,也就不过如此了,要知道哪怕就是军队指挥官在战场作战,想要获得一枚银星勋章那也是千难万难,必须得是对战役做出卓越贡献有过改变战局的有效行为,才能够获得此勋章,这也是一线司令部能够批准颁发的最高级别勋章了。
江庆阳哪怕就是没有通行证,光靠这—枚勋章,他也可以在军队控制区里面畅通无阻,这玩意儿可是很多将军都没有拿到过的东西,哪怕拼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
这也就是江庆阳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走了狗屎运拿到了,江庆阳带领商队抵达前线战区的壮举,证明了民间力量也是具备支援前线的能力,中国商人也是有魄力有开拓勇气的,他此刻不是代表自己也不是代表背后的一家企业,而是代表了整个商人群体获得了这一份荣誉,以此鼓励更多的民间力量来西部,来边疆,来支援祖国的神圣复兴之路。
“这是运抵货物的清单,一路上损失了不少,抵达这里的数额只有合同规定的百分之七十,所有损失我们将会负责,你们可以扣除相应的货款和违约金,一切按照合同执行。”江庆阳恢复了情绪之后,递上了货物清单交给了中校,损失的三成货物他自认倒霉算了,反正一路做外快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不在乎这点损失了。
中校郑重的接过了清单签字,代表此次交易圆满达成了,然后递上了一张足额的支票:“军队没有这么小气,你们的一路的艰辛远比损失的三成货物更加弥足珍贵,这是全部货款,也是你应得的,收下吧!”
军方看重的并不是江庆阳送过来的这点物资,而是他的此次行为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更多,这只是一次开始,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商队支援前线的,榜样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带着你的人去营地休息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热饭热菜,还有温暖的帐篷营地,有什么需要随时开口!”
“我会的,放心吧,我绝对不客气!”
“哈哈,江老板希望你下次能够再来。”
中校带着人离开了,留下了设施配套齐全的营地给商队修整,完成了任务的商队也是被抽干了最后一点力气,所有人涌入营地之后连饭菜都没有吃,钻进帐篷里面就开始呼呼大睡了,所有人都被累坏了,现在他们总算是体会到了当年唐玄奘西行的艰难了。
商队从武汉出发的时候,齐装满员足足有八百六十人,可现在能够坚持到目的地的人只剩下了五百零七人,路上因为自然灾害、疾病、各种因素死去了四十多人,其余的人都停在沿途各地修整或者是中途退出返回了。
随行一路护卫的王参谋已经将沿途所有的遭遇整理成了报告,不断发回西安大营司令部,后方的军方联合政府已经开始规划新的丝绸之路建设了,计划在王参谋报告内容基础上,针对此次商队沿途遭遇的困难和意外,重点建设一路上的配套设施。
总不可能每次行商都让商队死伤这么多人吧?次次都死,那丝绸之路岂不成通往西天之路?所以后期的配套设施也都得跟上来,至少沿途补给点不能再是几百里路才遇到一个了。
很多地方军队可以通过,但民间商队可就不一定能够通过了,军队遇到危险可以依靠人多力量大,随时呼叫支援,甚至连空投都能喊过来,但这些条件都是民间力量不具备的。
从西安通往阿拉山口的路探出来了,西安大营司令部会联合途中各地政府在路上修建专门的商栈、仓库、油站、临时医院等等设施,物资由西安大营提供,劳动力则由当地政府负责,主要城镇配套设施都会赶上来。
那些偏远无人区则是由军队派人驻守搭建营地和补给点,哪怕没有专业的油站和医院仓库这些设施,临时的也得建一些,往后这些补给点在贸易路线上也因为来往人流而变得繁荣起来,未来发展成一处处城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各地政府也都是对此抱有很大期待,西域百废待兴,甚至整个西北都是落后于时代的,关内飞速发展,关外也得跟上嘛,这种招商引资搞建设的行为,各地政府都是非常支持的,基本上来这些偏远边疆区任职的官员那都是务实精干型的,不然也没有魄力接受任命从内地来边疆任职。
三天之后,修整完毕的商队准备启程返回了,营地再怎么舒服那也比不过内地老家快活,发了大财的张庆阳向所有成员发话,将此次贸易承诺给大家的待遇翻倍发放,同时也给死难员工每人给予两千元补偿,这个补偿虽然比不了军队阵亡抚恤金,但也比民间其他的死亡赔偿搞出去好几倍了。
除了商队成员之外,江庆阳也没有忘记一路护送他们过来的王参谋一行人,私底下江庆阳给了王参谋一张一万元的支票,让他和弟兄们分一分,这笔钱也不少了。
王参谋非常满意,同时也更加欣赏江庆阳了,认为这家伙很懂事儿,又称为一代巨商的潜质,不但有魄力赚钱,也更知道有舍有得的道理。
虽然王参谋奉命护送商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给钱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很多时候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代表你就可以理所应当毫无表示了,这可不是随便给你开个口子,也不是陪你吃个饭的事情,而是几千里路全程舍命相陪呐!
处理完毕了琐事之后,商队沿着原路返程,没有了大批货物的拖累,返程路走得很快,一路上为了赶速度,甚至连卡车抛锚了都被直接推到山沟里面不要了,披星赶月之下,商队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赶回了迪化城。
江庆阳和王参谋再次道别分离了,王参谋可没有时间继续路上磨蹭了,他还得赶回西安当军代表参与丝路建设规划呢,毕竟他是一路走过来的当事人,有他参与计划会更加稳妥。
这一次的思路计划可是倍受西北各省的重视,他们先天条件不足,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比不过中原各省分的速度,他们也不愿意坐冷板凳看着中原那些人吃香喝辣,西北也是有追求的呐,现在丝路计划就是他们飞黄腾达的契机,西北没有海岸线,拿我们就自己打出来海岸线,谁说中国没有西海岸,老子打出来就是了!
王参谋因为要事在身,迪化分别后直接乘坐迪化机场起飞的飞机赶往西安,而王庆阳则是一路收拢沿途修养的员工,拉着收购而来的货物,踏上了返回中原的旅途。
一直到二月初都快过年了,江庆阳才带着商队返回了武汉,回到老家的当天,江庆阳受到了武汉政商两界高层的隆重欢迎,甚至连省长都出面亲自接待了他,这让江庆阳受宠若惊。
迎接仪式过后,江庆阳受邀前往武汉黄鹤酒楼宴会厅,面向湖广各地的商界同仁作讲话,讲述分享一路而来的经验和历程。
本来这事儿属于商业机密,也是独家发财的秘密财路,不可能拿出来面向所有的竞争对手讲的,但他回来之前无论是军方还是西北各省官员,都已经交代他了,回去之后不能藏着掖着,你自己体面点,你不说我就登报帮你说。
给你那么多甜头可不是让你吃独食的,要懂事,要听话,这样才有糖吃。
被敲打过的江庆阳自然是不敢忤逆,他区区一个商人可没有勇气违背军政两界大佬的意志,别看他现在春风得意,可实际上随便一个军队少将或者是地方市长都有能量捏死他。
江庆阳作为聪明人,自然是能够领悟大佬那些交待的意思,那就是吸引更多的倒霉蛋自带干粮去开拓丝路,他顺着这个意思在宴会厅讲话上着重渲染的沿途的暴利。
—瓶售价一毛五的洗发水就可以在西域换一头七八十斤重的活羊,一个内地售价仅仅一毛钱左右的针线盘在西域可以卖—块五,那里的皮革采购价对比内地就是白菜价,而且还有金矿,当地人甚至用金沙买东西,还有西域的药材、香料、各种农产品都是极其廉价,到处都是商机市场,满地都是黄金钞票!
至于说一路上险死还生的经历,则是全都被江庆阳用春秋话术一笔带过了,轻描淡写只说了两句山高路远风险颇高而已,讲出口就直接被台下的商人们给忽略掉了。
这么高的利润,别说山高路远了,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得去!
江庆阳趁热打铁,号召成立湖广商会,联合南北两省商界力量,共同开拓丝路市场!这一声号召顿时赢得了全场拥护,能赚钱谁会不支持呢。
你江庆阳就带了五万多元的货物从武汉出发,算上人力成本还有抚恤金以及车辆损耗那些乱七八糟,成本撑死了十几万,可你一路上卖东西做顺路买卖就赚了二三十万,军方那里还给了你十五万,返程带回来的货物在内地拿出来就卖光了,又是三十多万的利润,前前后后你都赚了多少了,谁看着不眼红呐。
江庆阳作为发起人,顺理成章了被推举为了湖广商会第一任会长,他在欢迎晚宴上豪情壮志的喊出了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口号喊出来,在一种资本家的耳朵里面马上就自动翻译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利润最大的地方去!”
372.欧洲事
1940年2月7日,除夕。
正当国内一片繁华喧嚣欢庆除夕佳节的时候的,德国柏林也很给面子的在街头小巷挂起了中国结,庆祝盟友的节日,希特勒甚至还亲自下令举行活动舞会庆祝来自东方盟友的重大节日,同时还邀请了联邦驻德国大使周显文参加。
下午四点,周显文坐在自己的专车上,赶往国会大厦受邀参加晚间的舞会。
一身正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周显文,坐在车后座上神态严肃,眉头紧皱着,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周显文作为联邦派驻欧洲级别最高的官员,他可是一位司级高官,理论上和国内的省长没有差别了,作为文官,他是联邦在欧洲的代表性人物,与杨立青中将一文一武,都是国家在欧洲地区的代言人。
位高权重,甚至他的一封文件就可以决定国内对于欧洲的态度与政策,但同样的,权力越大也代表责任越大,上头有了什么事情也会第一时间找他。
南京中央对于目前欧洲的战事很不满,尤其是对于德国佬出工不出力的态度已经快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从来只有中国人磨洋工的,没有洋鬼子磨汉工的,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了。
中德两国早在一九三八年就签署了联盟蜜月,共同组建了轴心国核心,密约暴露之后没多久就是中苏宣战,然后就是苏德宣战,之后就是英法等国与中德两国同时互相宣战,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了。
可战争开始之后的走势就让南京有些看不懂了,德国人一开始打得还算是有声有色,突入波兰境内,然后与苏军交战。
在经历了三四个月交战之后,苏联人因为远东战局的溃败以及国军染指中亚的动作,开始感觉压力山大,同时入侵芬兰的军事行动也遭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一个芬兰战场和一个中亚战场牵扯了苏军太多的精力,苏联人果断撤出了波兰,停止了和德军的纠缠。
莫斯科高层现在一南一北两处战场都无法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芬兰不好惹,中亚的国军更是凶悍,一百三十万人都压不住西北军群三十万虎狼之师,只能够维持平衡,骑虎难下的莫斯科选择了在中线战场的收缩政策,让出了波兰,采取防御态势,抽调精锐加强已经开打芬兰战场和中亚。
莫斯科想要先易后难,先解决掉芬兰人,然后击退中亚国军,最后才是对付中线东欧平原上的德国人。
按照道理来说,最能够威胁苏联核心的就应该是中线的德军了,但恰恰莫斯科最不担心的就是中线德军了,因为德国佬背后也是芒刺在背,他们身后还有这法国佬和英国佬没有摆平呢。
莫斯科没有猜到未来的动线战场会有多么残酷血腥,他们依然还是按照一战的惯性思维推断,这一次大战最血腥最残酷的战斗依然还是会爆发在西线德法边境,在没有击败法国和英国之前,德国佬大概率不会全力以赴的进攻苏联,除非他们连老家都不要了。
事实上德国人也的确如此,战争—开打,他们就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开战的窘境,又特么跟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了,德军高层也是纷乱不休,一半人主张先进攻法国以及西欧,先把后方威胁搞定了,再来进攻东线。
这一派人以曼斯坦因还有一众容克将领为首,他们认为英法的威胁比苏联更大,苏联人毕竟现在已经被盟友芬兰和中国缠住了,大概率没有能力主动进攻德国,只需要防御就可以了。
另—派以法肯豪森元帅为首的东进派则是主张先拿下苏联,与盟友中国进行会师,两军汇合一处,然后就彻底的没有了两线作战的危机,那时候会师西进,简直就是飞龙骑脸一路平推!
两派人马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导致德国高层军事战略迟迟都是悬而不决,希特勒本人也是踌躇不定,不知道该信谁的。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能够两线同时出击?同时进攻英法苏?这种问题放在柏林根本没有人考虑,军事不是政治,这玩意儿没法搞中庸之道,更不可能和稀泥,必须要分出来主次,东面进攻,西面就只能防守,反之亦然。
纵然疯狂入联邦一般,南线、西北、东线、北线四处开战,最疯狂的一九三九年几乎就是四面楚歌,但也终究还是有一个重点战场,始终不遗余力的将主力投入对日本的战事。
德国人同样也只能这么干,将重点的战场找出来然后投入绝大部分的精锐—鼓作气拿下,两头都想要,两头都进攻,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两头都拿不下只能陷入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在东线,德军将苏联人赶出了波兰,战线推到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后,德军就停下了大规模的主力进攻,开始巩固战线了线,苏联人同样也没有继续挑衅,选择了在苏波边境线构筑纵深防线。
这种宣而不战,磨洋工的行为,导致了南京方面的极大反感,董建昌更是愤怒无比,他从来没想希特勒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小子竟然也会背叛革命,竟然采取消极态度对待战争,磨起了洋工,简直就是忍无可忍。
周显文大使这一次参加舞会就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南京外交部已经给他发来了命令,要求他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推动德国人在欧洲发起规模更大的战争,从而减轻本国这头的战争压力。
目前本土已经处于战略调整期了,大量精锐部队从东北亚战场调往西北战场,即将在年后发起对苏联的大规模战略进攻,这个时候德国人必须整出来大动静吸引欧洲这边的火力,减轻本土负担。
反正不论如何,就是不能让苏联人再这么轻轻松松的抽调欧洲精锐驰援中亚战场了,中亚战场上的苏军都快增加到一百五十万人的兵力了,一直压着西北军群三十多万人打,这像什么话?
有盟友之前被苏军压着打,有了盟友之后还被苏军压着打,这盟友岂不是白给的?<2
周显文接到命令之后也感觉颇为棘手,他虽然在欧洲有一点面子,但却不多,还没有到可以叱咤风云,去教希特勒怎么做事的程度,他也只能够尽人事安天命,德国人听不听,那就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周显文忽然想起了那位真正住在沉浮的大人物——雷老板,那家伙一到欧洲就让大战爆发了,这次要是他出马,德国人肯定会全军出动的,可惜这位雷老板神龙见首不见尾,估计也只有大执政能够让他办点事儿了,自己肯定是使唤不动的。
“大使,到国会大厦门口了。”车子停下了,司机转过头下车帮周显文打开了车门。
走下车之后,周显文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一群盖世太保在大门口戒备森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亲自迎接周显文,见面之后还用蹩脚的汉语说了声:“新春大吉!”
“哈哈,有心了!”周显文敷衍道。
随后里宾特洛甫带着周显文漫步进入国会大厦,一路边走边介绍这一次德国政府举行了春节联欢活动,不断鼓吹中德友谊天长地久源远流长。
“天长地久有时尽,源远流长终枉然,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你们咋就不敢真刀真枪干一仗呢?”周显文心中疯狂吐槽,暗骂德国人怎么也开始务虚了,整这么多形式主义就想堵住我的嘴巴?不是说你们德国佬一向务实的么?
一路来到了国会大厦内专门布设的舞厅内,周显文看到了德国军政一众高层,场内一大票的将军还有各个部长级别文官,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德国从各地邀请而来的华人代表,这中间有商人、有留学生、也有早年一战华工滞留欧洲的老人。
舞会还没有正式开始,所有人围在自助餐桌旁边举着酒杯相互交谈,杯筹交错之间气氛也还是很不错。
周显文和里宾特洛甫聊了一会没有营养的大套话之后,两人就各自离去了,里宾特洛甫估计是去找希特勒汇报情况了,而周显文自己则是找到了参加晚宴的法肯豪森元帅进行交谈。
法肯豪森自从一九三九年初被柏林召回本土之后,并没有退出现役,而是被晋升元帅军衔,担任德军装甲兵总参谋长兼总监。
法肯豪森在中国协助董建昌打赢了南京保卫战,并且参加后续―系列的战役规划,也深度参与了中国国防军大整编项目,带领着庞大的德国顾问团深入了解了国军机械化重装备部队人员编成、装备体系、后勤供应,作战战术等等各方个面的情况。
除了军事上之外,法肯豪森也是中德之间结盟的重要推动人和中间人,在中德两国建立全方位合作乃至结盟一事上有着突出贡献,回国之前,董建昌甚至还亲自授予法肯豪森一枚金星勋章,法肯豪森回国之后也没有被闲置,而是被希特勒委任为装甲兵总参谋长和总监,晋升其为元帅。
返回本土之后的法肯豪森一直都在致力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发展,德军没有国军那么财大气粗,他们没有足够资源完成对全部现役部队的重装机械化,只能够是对一部分装甲师精锐部队实现彻底的机械化,改进装备和人员编成。
现在的德国虽然是加强版德国,但也加强的有限,绝大部分德军部队都是骡马化或者摩托化,机械化部队不算太多,毕竟国力有限,而且生产力摆在那里,不想国军背后有着雷老板和东大的鼎力支持,要什么有什么。
法肯豪森回国之后一直力主加强与中国军事合作,是德军高层出了名的亲华派领袖人物,极力主张先打东线争取与中国会师,打通与中国之间的路上交通,从而更加有效的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别人没有去过中国,他可是亲自待过好几年的,亲眼见证了中国军队崛起强大的过程,他们就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现成的战术体系还有装备体系全都是成套成套砸过来,很多装备使用还有战术体系德国人都搞不明白,也从来没见过,但却有人成套的砸给他们。
中德军事合作还有大争辩,名义上是德国人帮助中国军队,实际上却是大家一块学,不过德军顾问团学得更快,就反过来教国军了,那些个什么三三制步兵战术,现代装甲突击作战、机械化多兵种协同作战、大纵深作战等等理论,都让德国人惊为天人。
德国人不知道国军从哪里搞来的这么多前沿战术战略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写在纸上,但却研究之后发现简直滴水不漏,找不到任何破绽以及不合理,简直就像是经过了一场世界大战的检验一般。
正是认识到了国军的强大,法肯豪森才会力主加强中德联系合作,可那些没有去过中国的德军将领反而认为法肯豪森这个老东西缓了老年痴呆症,竟然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在军事领域超过了德军,这不完全是无稽之谈嘛。
虽然说法肯豪森带回来的一系列军事理论还有装备技术都让德军耳目一新,但却也还是无法改变人心的,守旧派依然还是我行我素,毕竟没有真刀真枪检验过的事情,谁敢一口咬定就是正确的?
中国军队能够打嬴东北亚战争,那只能说明远东的苏军和日军菜而已,来欧洲这里作战那可就不一定了。
373.欧洲事(⑵)
“很高兴又见到了你,大使先生!”“我也是,元帅你的风采可是依旧呐!”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