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222节

  归根到底还是清廷不喜道教,对龙虎山这样的道门首领,更是始终抱有警惕。

  雍正就不说了,这家伙是满清皇帝中的异类,披着满人皮的汉人皇帝。

  为了能当好皇帝,能够大胆任用汉臣做地方督抚,就算八旗贵胄那也得讲究政绩功过。

  对龙虎山正一观,也是持笼络态度,倡导三教均分,儒释道不可一家独大。

  而他的傻大儿乾隆就不一样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雍正奉祀的道士赶出宫廷,毫不掩饰自己对道教的厌恶。

  接着又将正一观天师的品级从二品降至五品,还开始限制龙虎山天师进京朝觐的次数,从原来的自由朝觐改成五年一朝,非必要不得进京。

  这里头还有一段相当离谱的野史,据说乾隆曾经为了向天要雨,就招来一个乔姓道士,让他登坛祈雨。

  对方祈雨成功,乾隆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当即下旨赏赐给这道士一顿杀头套餐。

  是的,祈雨成功的赏赐就是杀头,听起来确实很离谱,但仔细一想又没什么好奇怪了。

  因为道士居然真的会祈雨,有法术在身上,那这还得了,万一要是道士煽动汉人泥腿子反我大清咋办?

  这不是没可能,毕竟我大清人手一本《三国》打天下,三国的开端不就是太平道先鼓动百姓发起黄巾起义,然后干翻了大汉。

  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刚好又是正一观的老祖宗,跟张天师一脉有着很深的渊源。

  所以,打压,必须狠狠打压!

  乾隆都还算留手了,到了道光年间,道光帝可是直接下旨让张天师不许再进京朝觐,将正一观在政治上完全打成普通道观。

  张钰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当然能理解清廷对正一观龙虎山的警惕防备。

  正一观是道门首领,而道门是方外人士,不用剃发易服,还经常与官绅百姓保持紧密联系,这可太危险了。

  张钰能理解,但不代表他甘心坐以待毙。

  天师也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何况他才刚接任天师,还不想正一观就这么在自己手上没落。

  张钰听着儿子的变相劝说,反复思忖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培源,明日你便带上为师的亲笔书信,跟随贵溪县的信使一道,去一趟南昌吧!”

  “是,师父。”张培源点头。

  第二天清早,张培源跟随几名正一观的叔伯长辈,身上带着张钰的亲笔书信下山了。

  先去贵溪县,简单道明来意,贵溪县令大喜,连忙安排自家信使同行。

  又出动两百多勇,全是正一观的信众大户出资捐赠,作为他们路上的随从护卫。

  毕竟现在已经到了乱世,他们在龙虎山上还感受不出来,可一旦下了山,随便一处小山头,都可能会藏匿有山贼流匪。

  贵溪到南昌,距离往返并不近。

  张培源起初也不曾在意,权当一路上看风景了。

  可随着看到风景越来越多,张培源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太对的地方。

  刚出贵溪县地界的时候,不说遍地流民,那也是流民、乞丐、打行牛马混混到处跑,正常的不能再正常。

  而张培源的信使队伍,越是往南昌方向走,张培源所能看到最直观的,就是乞丐、流民的数量都在大幅减少。

  来到东乡县,这里虽然属于抚州,但已经被汉军控制。

  张培源一行人,表明身份来意后,对方很快做出接待安置,并快速通知南昌府城。

  张培源专门在东乡县四处逛了逛,就见到县中已经见不到一个乞丐,打行混混也都消失不见。

  张培源花了一钱银子,从几个街巷摊贩口中得知,汉军不允许治下还有乞丐打行的存在,凡是手脚健全的乞丐、混混,一律都要自食其力。

  实在没有工作的,就去分田种地,户口在城镇的,可以主动迁到乡下,反正不能无所事事。

  张培源对此难以理解,多嘴问了一句:“若是身有残疾的鳏寡老人,被迫乞讨怎么办?”

  “送去济养院呗!”其中一名摊贩回答。

  按这摊贩所说,他就认识一个没有妻子的鳏夫老头,对方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子女养老而被迫乞讨,然后就被闻讯过来的一个文人老爷,给亲切的送去了济养院养老。

  张培源有些面色古怪:“这大汉还有济养院?”

  济养院他当然知道,可济养院不应该都是糊弄百姓的,实际清廷官府也有设立,可这东西的实际作用,只能说许多百姓压根都不知道有这东西。

  可现在,大汉居然还要把没什么用的鳏寡乞丐,送去济养院养老送终?

  该不会是找个由头,聚在一块杀了吧!

  张培源面色突变,不等他开口,就听那摊贩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肯定不信,但俺可是隔两天都去看一下那大爷,济养院里头已经住了挺多人,貌似都是无亲无家的老头。他们也不是完全不用干活的,平日里好像济养院也会安排他们缝洗兵服啥的,不是粗活累活,但也是要干活的。”

  听到济养院也要干活,众人又觉得似乎没那么奇怪了。

  不过,张培源还是觉得惊叹,这位汉王当真有着鲸吞天下的气魄,连乞丐小民都没有忽视。

  如此仁爱百姓,他不得不收回前面说过的话了,前面张培源劝说自己父亲张钰时,曾奉承汉王是真龙天子,但当时只是奉承,并不真心。

  可是现在,他是真心实意觉得对方有真龙之姿,合该气吞天下。

  张培源回到东乡县给他临时安置的客房,提笔书写起一本书记——《大汉游记》。

第299章 道教三山

  张培源在东乡县没停留太久,很快就乘坐汉军的官船,走三港水到汝河,而后北上前往南昌府。

  抚州府虽然这时还没被汉军控制,但面对东乡县北上的汉军官船。不仅没有大胆阻拦,反而抚州知府亲自派人,给补充了一些粮食物资。

  江西已定了。

  张培源全程旁观,愈发庆幸龙虎山及时做出了站队决定,要是跟着官府朝廷,怕是龙虎山的道统都得就此灭门了。

  张培源在赣江漂了两天半,终于是赶在一月底,来到了南昌府城。

  一眼看去,城楼顶上悬挂的汉字龙旗,正在随风摇曳,张牙舞爪,好不霸气。

  “嗯?”

  张培源目光下移,忽然看到城墙边上,似乎还吊了两个东西。

  仔细一看,是两个人!?

  张培源心中大惊,下意识询问引他们进城的汉军将领:“吾观这城墙上怎还吊着两个人?”

  那汉军将领咧嘴一笑:“什么人?我怎么没看到?哦,原来道长说的是那两条清狗啊!他们其中一个是伪清的江西布政使,还是满洲八旗的清狗官,之前我军攻城的时候,还叫嚣着什么宁死不降,结果到头来城破了,这狗官倒不敢自杀了。至于另外一个,是伪清的江西巡抚,也是狗官汉奸一条,当初我们攻破临江府都没找到这厮,也不知道是咋逃回的南昌。”

  带路的汉军将领,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瞬间就让张培源脊背汗湿。

  原本来之前已经准备好的腹稿,也都紧张之下忘得一干二净,就这么一脸茫然的被带进南昌城。

  而后一路来到南昌府衙门。

  没有让张培源等太久,杨芳便亲自过来接见。

  没办法,张培源来的不是时候,南昌府城新下没多久,新任的南昌知府和江西巡抚都还没到,江西也还没彻底平定,许多州府都没改旗易帜,所以南昌府城暂时还是军管。

  陈有年不想跟道士打交道,再加上这厮虽然认识一些常用字了,但说到底还是没文化。

  跟杨芳这种学文二十年,考不上科举后才弃文从武,结果一下子成了猛将的天赋选手还是不同的。

  杨芳进来就笑呵呵道:“道长若是再来的迟一些,那就不是现在道长来找我,而是我带着兵上龙虎山,来请道长下山一叙了。”

  上来就是下马威,明明是笑着跟他说,但却还是给张培源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这就是大汉第一猛将(江西流言)吗?

  果然厉害!

  张培源已经完全没有来时的信心,觉得龙虎山只要归附,就能得到汉王礼遇。

  张培源一脸恭敬,自怀中取出一封信函:“此为龙虎山天师府,第五十九代天师张真人,献与汉王的表文书信。”

  杨芳很给面子,起身上前接过书信,然后就放在一旁不再管它。

  场面瞬间冷场了一会,还是张培源定力不足,忍不住问道:“贫道斗胆询问将军,不知大汉何时能够进兵广信府,我龙虎山上下也好方便配合?”

  杨芳没卖关子,依旧笑着回答:“按目前荆州那边的规划,应该二月初,就会有礼部的信使,前往广信府劝降。若是那广信知府执意不肯降,那陈将军的第三师就会立刻出兵,拿下广信府。”

  得到杨芳的准确回复,张培源心里有了底,正待接着旁敲侧击询问大汉对龙虎山的态度。

  却听杨芳继续说道:“广信府什么时候拿下都可以,但龙虎山既然已经归附,那本将军这就派几个分田官,去你们天师府主持一下分田事宜吧!张道长这边麻烦也出几个道士,再写封书信回去,就说我大汉的分田官来了,让天师府把田册账目都准备好,可不要出现什么隐田飞洒的腌臜事。”

  此话一出,张培源顿时有些茫然诧异。

  他可是代表天师府,以天下道门之首的位分,主动请降归附大汉的,怎么反过来大汉还要分他们的田产?

  张培源回过神来,连忙说道:“将军请等等,这分田之事可否先暂停,待我天师府的表书送往荆州,再行分说?”

  杨芳摇头:“表书本将军会替你们送,就连张道长也可一同前往荆州,但分田之事不能停。不仅要分田,天师府豢养的奴婢家仆,也得全部交还卖身契,今后所有奴仆全部改为短期佣工合同。不愿继续为奴的,也要放其离开,不得强留阻拦。”

  张培源听到这里,已经以为这是大汉要敲打天师府。

  张培源急道:“将军就不能先等等,贫道可立即写信与我天师府张天师,请他即刻启程前往荆州,面见汉王。”

  杨芳一笑:“分龙虎山的田,也是汉王亲自下的王命旨意,若是分田不能分,奴仆也不能放,那天师府也不用去荆州朝觐汉王了。而且,实话与道长说了罢,道长若要前往荆州,还请尽快趁早,阁皂山的复阳道人,已经在昨日先一步启程了。”

  后半句才是大问题。

  道教有“三山符箓”,即龙虎山、茅山、阁皂山。

  龙虎山因为受到朝廷敕封,才是天下道统之首,但不代表龙虎山真的就一家独大了。

  茅山和阁皂山两派,要是有机会,同样也能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可能坐看龙虎山一直壮大下去。

  大汉的战略方向还是对的,先下江西,江西不仅是文脉汇集之地,道教三山里,龙虎山在广信府上清镇,而阁皂山在临江府樟树镇。

  只有茅山比较远,茅山派的道士都在江苏,暂时没可能来荆州朝觐汉王。

  聂宇对阁皂山灵宝派道士的了解不多,兴趣也不是太大,但没关系,兴趣也是能够培养的。

  龙虎山天师府可以收服,但之后肯定不能继续让龙虎山执掌天下道门。这阁皂山的住持复阳道人,与其说是去朝觐汉王,倒不说是应召去荆州拜见。

  道门现在就是一潭死水,必须有了竞争压力,龙虎山和阁皂山才能为国造福,道教才不会糜烂腐臭。

  张培源听到杨芳提到阁皂山的复阳子已经先去了荆州,心里危机感大生,也差不多听明白了汉王的意图。

  只是明白了没用,他既不是现任天师真人,而且天师府已经在衰弱,张培源确实也无法反抗。

  不能反抗,那就只能跟着一起卷了。

  仅在南昌待了三天,留下两个正一观叔伯给大汉的分田官带路,同时写了几封劝谏老头子的亲笔书信。

  张培源这才满腹忧虑,坐上了前往荆州府的快船。

  船行当日,张培源还站在甲板上,目视跟他们一样坐船,但方向完全相反,那艘船载着的是去分他们天师府数万亩良田和奴仆的大汉分田官。

首节 上一节 222/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