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221节
“呵呵,以为死了就能做忠臣了?清狗的忠臣也是汉奸,汉奸就该有汉奸的待遇,给我把这厮脑袋割下来,硝制好了送回荆州去。”
杨芳冷笑着挥手下达了命令,他可没那么迂腐,会因为对方自杀就心生敬重。
能为了伪清这样的鞑虏王朝自杀,也不愿意跟大汉投降,这种铁杆汉奸还给他什么面子。
李奉翰的督标清兵,听到杨芳要割他们主子的脑袋,有几个死忠分子还想反抗。但已经被收缴兵刃的他们,才刚有异动,周围的汉兵就拔刀一拥而上,给砍成了臊子。
砍杀了数个清兵,剩下的就都老实了,就这么看着汉兵上前,粗暴的割下了李奉翰的金钱鼠尾脑袋。
至于割下脑袋的无头尸首,就地跟其他清兵的尸体堆在一块,一把火烧了。
这可不是杨芳在挫骨扬灰,纯粹是埋尸体太麻烦,这么多尸体全埋了太费时间,战场上的尸体不及时处理,又很容易堆积起来爆发瘟疫。
所以,一把火烧了,方便快捷,就连汉兵阵亡,都是采取火化。
区别在于,敌兵尸体都是集中焚烧,烧完之后就地挖坑掩埋。
汉兵阵亡将士,火化以后,骨灰军牌要送回荆州,受忠烈祠香火供奉。
等杨芳这边把尸体集中焚烧完,八里江水师送来消息,他们在沿江截住了部分溃逃的清军。这些清军不仅保有基本建制,甚至个个披甲跨马,显然属于清军中的精锐。
水师战船沿江追击快一个时辰,最终留下了三分之一的清军。
清军余部分散溃逃,遁入山林难以再追。
杨芳对此也不在意,就算清军跑了几个大官,那对接下来战局也没什么影响了。
李奉翰这一战败得太惨,两江的绿营清军几乎打空,就连他这总督都战死殉国了,战略影响和政治影响都太大了。
杨芳来到湖口县,什么都没做,湖口县令就主动开城请降了。
彭泽县令距离较远,等听闻总督二十万大军覆灭,总督自己也自尽殉国,吓得连夜乔装逃跑。
湖口、彭泽二县拿下,大汉至此完全控制九江全境。
七省通衢的战略要地,就这么落入大汉手里。
杨芳终于可以无所顾忌,放心出兵南下,攻占江西全境了。
饶州、广信两府陆续得知湖口大战消息,饶州知府反应飞快,弃城就跑。广信知府没那么大魄力,既不敢逃跑,也不敢守城。
应该说就算他敢守城,他也守不住广信府,上到府县官员,下到地方士绅,全都集体摆烂。
汉军来了,他们就投降,大不了换个朝廷和官府。
反正打仗是不可能打的,总督都战死了,他们再敢打仗,万一惹恼了汉军可咋办?
之前杨芳的凶名,可是已经在江西小范围传播了一波,这次又来了一波。
先败巡抚,再杀总督,大汉有此当世悍将,看来也是真的有几分天命在身上。
就算未来得不了天下,那起码也是个半壁真龙了吧!
杨芳小半年没动静,一有动静,直接就是威震江西。
杨芳没有在九江府多做停歇,就这么沿着鄱阳湖南下,先随手收了都昌县,都昌县令已经跑路,剩下都昌主簿和县中大户们联手献城。
拿下了都昌县,杨芳没有接着南下饶州。而是直接坐上水师的战船,横渡鄱阳湖,准备走赣江水路南下打南昌。
南昌府城一下,赣北诸府不降也得降。
只不过,杨芳大军前脚刚在都昌县坐上战船,正在横渡鄱阳湖的途中。
“报!”
“第三师发来紧急电报。”
“什么电报?”
杨芳连忙从电报兵手上接过电报译文,仔细一看,就见上面写着:第三师陈(有年)师长,已经打下南昌府城。
“南昌府城打下来了?”杨芳顿感惊诧。
他之前接到的电报消息,陈有年可是给他发电报,说南昌府城抵抗激烈,他一时之间难以攻克,只能靠水磨功夫慢慢围城消耗。
杨芳还以为起码要再围城几个月,所以才决定先去南昌跟陈有年会合,看看能不能直接强攻夺城。
南昌不打下来,那江西他们占的始终不安稳。
“那我们还接着去南昌吗?”夏永谦这时上前询问道。
杨芳笑道:“去,当然要去,既然南昌已经打下来,那咱们也不用再多费功夫。剩下的这些州府,基本上可以传檄而定,定不了的再出兵去打下来就是。”
夏永谦想了想,点头赞同:“这样也行,我军在江西已经拖了太长时间,钱粮损耗都太大,确实需要先休整一番。而且南昌一下,江西大势就在我大汉,不在伪清了,就算还有不服,我们掌握赣江水路,控制了鄱阳湖,伪清翻不了什么风浪。”
……
杨芳大败江西十万清军,伪清两江总督李奉翰战死,陈有年又接着攻下南昌府城。
如此一连串的捷报,通过电报快速送回荆州府城。
荆州,汉王府。
这几日刚好也是大喜之日,汉王为国新纳二妃,正当举国欢庆。
江西接连送回捷报,给这本就大喜的日子,又平添三分喜气。
聂宇看着江西战报,并未太过欣喜,反而摊开兵部拿过来的大汉舆图,上面已经根据最新战报,对大汉的疆域面积进行了实时更新。
整个大汉的疆域,对比伪清的疆域虽然还是很小,但大汉所占的土地,已经基本囊括伪清腹心。
伪清就快被大汉给掏空了。
刘骏满脸抑制不住的激动振奋:“江西九江、吉安、南昌三府俱下,尤其南昌府城,更是江西省城。三府之地等于赣北大半精华,如今尽入我大汉囊中,余下府城虽还未下,但也就是传檄可定。臣为大王贺!为大汉贺!”
“臣为大王贺!为大汉贺!”
刘骏这首辅一起头,剩下内阁众臣纷纷跟着拱手。
聂宇摆了摆手,说道:“此皆为我汉军将士用命,大汉百姓尽力,百官诸卿尽心,方能有今日战果。”
开场就是一句漂亮话。
“臣等不敢当!”
众臣连忙再拱手。
聂宇说道:“不敢当也要当,孤这里一向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错必纠,此为国策。”
说完,不待众臣接话,便直接看向王若愚说道:“王卿。”
“臣在。”王若愚拱手。
聂宇说:“此战将士们都尽心竭力,甚至不惜在异乡过年,这论功行赏、战死抚恤务必要做好,还有参战民夫的赏赐,也要跟正兵一样,不得拖延,不得推诿,该怎么赏就怎么赏赐,绝对不可忽视。”
“臣遵旨。”王若愚回答。
聂宇又看向林文昌:“林卿。”
林文昌上前:“臣在。”
聂宇说道:“户部的钱粮调度,也要做好,缺哪里的银子,都不能缺了有功将士、战死军卒的抚恤,可明白?”
林文昌说:“臣遵旨。”
简单叮嘱安排完了论功行赏,关于这些东西兵部、户部早有经验,聂宇不过是重新强调一番,防止突然闹出什么岔子。
论功行赏谈完,接着再谈正事。
大汉的礼部、吏部、邮传部三个部门,接下来是有的忙活了。
先是礼部,不仅要负责主持今年的大汉会试,还要负责之后的檄文撰写,同时派遣使者去招降江西余部州府,实在招降不了的,那也不用强求,直接交给第三师和第五师去解决。
而吏部的工作也不轻松,已经占下来和没占下来的州府,包括知府、知县、镇长、分田官以及农民公会骨干,全都要吏部居中调度安排。
聂宇给的任务,就是优先解决江西的分田问题,只要田都分完了,那江西民心也就定下了。
邮传部算是三部里稍微比较轻松的,他们只需要写写报刊文章,把九江清军的战败详情,还有南昌府城是如何打下来,江西大势已定的这些消息,全都撰写成能够引起大汉子民阅读兴趣的文章,而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大汉邸报》上。
说轻松,但也不轻松,光是从写文章到出版,再到印刷邸报,而后宣发销售,就能把邮传部的官员们累到半死。
江西的几场捷报,大汉君臣上下都要加班。
因为江西一拿下,大汉的地盘起码壮大了二分之一,这么多地盘的善后杂事,还有方言风俗不通等问题,全都要汉王亲自拍板解决。
第298章 龙虎山
广信府,上清镇。
龙虎山。
正一观第五十九代天师张钰,去年才刚从自己羽化的老父亲张起隆手里接过这天师之位,屁股都还没来及捂热。今年汉军就攻破了南昌城,还阵斩两江总督(流言)大破两江二十万官军。
“师父。”一身道袍的张培源,来到张钰的打坐室拜见。
张培源是张钰的长子,同时也是下一任天师的接班人。
因为修道者内部的忌讳,一般父子传承都会名义上拜师,父子之间也不称父子,而是习称师徒。
“嗯,坐吧!”张钰睁开双眼点头示意。
张培源来到一处蒲团坐下,接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书信:“这是贵溪县令给师父的私信,贵溪县已经决定遣使向大汉请降,在此询问师父与我们龙虎山的意向?”
“那你是什么意向?”张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起了张培源。
张培源片刻迟疑都未有,便果断回答:“清廷两江总督战死,两江二十万官军灰飞烟灭,大汉崛起之势已经无可阻挡。而我龙虎山身在江西,又兼天下道门之首,新朝天子若要厘定天下道统宗教,对我龙虎山应当不会太过苛刻。”
对儿子张培源的回答,张钰不置可否,应该说他也差不多是这些想法。
之前两江总督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那阵仗看着就唬人。
刚好,汉军因为分兵迎战,导致南昌府城始终打不下来,他们身在广信府,不知战况实情,自然是要先观望一下时局变化,再决定是否要站队。
然后,局势变化的速度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快,二十万清军灰飞烟灭,两江总督战死湖口。
虽然汉军暂时还没打来广信府,但广信府上下,除了广信知府还在犹豫迟疑,剩下的官绅百姓,早已做好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准备。
张钰沉吟半晌,叹息一声:“时来天地同借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张培源闻言心中已经明白父亲的决定,当下接话道:“满清虽号为正统,但终究还是胡虏王朝,侥幸得了天命时运,方才窃据中原神器百年。胡无百年之国运,满清多享五十载,已是折其子孙福运,将来少不得要遗祸后世,甚至有绝子绝孙之厄。而今汉王崛起,顺天应命,我龙虎山正一观亦不过顺应天意,辅佐汉家真龙再造社!”
张培源说的冠冕堂皇,在他的话中汉王俨然是从清廷宣传的反贼。摇身一变成了汉家的真龙天子。
虽然龙虎山如今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到底天师的名号还在,张天师公开给大汉背书,说汉王才是真龙天子,对满清在政治舆论上也是不小的打击。
张培源之所以站队如此果断,就连他的父亲张钰,当代的龙虎山天师都没什么反对,只是象征性感叹一下。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