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89节
“传令,明天开始正式总攻,拔下这颗钉子!”
“是”
伊朗军队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弹药,整编受损的部队等等,忙的是红红火火。而城内敌人的肆无忌惮的准备,他们又不是瞎子。所以加紧构筑工事、修建街垒、构建火力点等都同样的忙碌。
这样的忙碌经过一个晚上后,新的一天到来,大战一触即发。
“开火!”
炮兵阵地上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上百门火炮被安置在12个阵地上。纷纷向凡城发射着炮弹。这些炮弹不负他们期望,纷纷落到城内的建筑,以及守军阵地上。猛烈而又持续的爆炸声,将城内不少地方覆盖了烟尘,久久不能散去。
当然,在面对敌人炮击的时候,守军也不会客气,反击的炮火很快就来临了。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一个炮兵阵地旁响起,阵地上的官兵各个都被其爆炸的巨响震的摇摇欲坠。就连拴在一旁负责运输的马群也躁动不安起来,这些习惯火炮射击的动物也被惊动了。
这样断断续续的炮击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后,苏莱曼尼感觉差不多了。一方面是炮击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就是他手上炮弹不够多。所以在下午一点的时候,他发布进攻令。“现在我命令,各部依照先前的作战任务,开始进攻。”
随着他的命令,官兵们立刻越出战壕,向着凡城攻去。炮声、枪声、嘶吼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在战场演奏了一曲死亡之声。
“啪”,一发子弹,撞进了一位奥斯曼低级军官的头颅中,一股带着红白色液体飙了出来。
伊朗狙击手赶忙躲回掩体,头顶嗖嗖嗖的子弹划破气流的声音告知他,他要是在晚上两三秒,那么这些子弹将不只是划破气流了。
像这样的情况在凡城内部不断上演,在伊朗火炮的攻势下,凡城的城墙倒塌了。原本无坚不摧的防御破开了一个口子,伊朗士兵鱼贯而入,和奥斯曼展开了巷战。
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伊朗成功占领了三分之一的地区。他们像疯子一样的表现让阿克苏纳将军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所有军队顶住伊朗的进攻。
在东部街区,一队队被重新鼓舞起来的奥斯曼士兵,向伊朗人的阵地冲了过去。而守卫阵地的伊朗军队则在拼命的反击。
其手中的步枪与阵地火炮组成了一道枪林弹雨坎途,任何踏入其中的奥斯曼官兵都有巨大的生命之忧,这从一路上不断倒下的尸体上得到明显的验证。
当然遭受伤害的不止是进攻的奥斯曼人,防守的伊朗人同样受此大罪。在战壕及其四周,穿着伊朗军装战死的人,同样不在少数。两方围绕着凡城展开的战斗,就这样不断的厮杀着。
而伊朗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在各个地方的炮台。组建的突击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城战的第八天,将近80%的区域被伊朗控制。
此时的奥斯曼还不如高忠诚度的俄军,大部分人直接投降,有的则悄悄躲起来,准备等战争结束后离开。看来这新军建设也没啥用了。
阿克苏纳知道已经大势已去,随即下令各部自行突围。而他自己则感到愧对苏丹的期望,与午夜十二点在指挥部吞枪自杀了。
虽然是自行突围,但是想要从重重包围中突出去谈何容易。不少守军在这道命令下,被伊朗军队击溃被俘。
而这一夜枪声一直持续到天明时分,最终能够从该城突围的官兵不到三千人。历时66天的凡城战役结束。
最坚固的堡垒被伊朗占领,除了将消息转发到全世界,伊朗乘胜追击,向安纳托利亚攻城略地。
已经赶到埃尔祖鲁姆的尼扎姆帕夏得知了凡城沦陷的消息,他对于自杀的阿克苏纳,内心再有气也不好发泄到死人身上。
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却是让他难办了。凡城的失守,这个消息根本就瞒不住下面的官兵,而且缺少了凡城的精锐士兵后。这样原本还能一战的战斗,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面对这样的局面,尼扎姆帕夏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而此时他接到了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消息,要求帕夏坚守美索不达米亚,不要继续撤军。这可让他难上加难,因为目前在埃尔祖鲁姆的军队也就3.8万人,特拉比松和凡城最少损失了五六万,而要靠剩下的军队防守,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再不可能的事也要完成,尼扎姆帕夏将周围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抓来,给他们每人配备一把枪,没有的就用木棍代替。他们被用来挖战壕和当炮灰,另外再命令安卡拉地区的援军加速前进。
第244章 乱了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形成的下游中,巴士拉成为连接波斯湾和两河的枢纽。同时也是距离科威特城最近的奥斯曼城市。
攻占特拉比松后不久,阿拉伯部落和伊朗联军就占领了这里。其实城内也就2000奥斯曼守军和15000名居民,他们大部分是什叶派,见到伊朗军队后直接投降了。一年那么点工资玩什么命啊。
奥斯曼从巴格达等地抽调军队,削弱了当地的镇压力度。包括纳杰夫在内的南部已经事实上脱离奥斯曼的控制,原本应该是统治中心的巴格达一下子成了前沿。
不仅是巴格达,拉塔基亚等什叶派占多数的城市都发生了反抗,他们组建起民兵保护城镇,和奥斯曼军队对抗。甚至连遥远的塞浦路斯都有什叶派反抗。
“冲啊!”
什叶派民兵冲进塞浦路斯最大城市尼科西亚,和当地的奥斯曼军队发生对抗。
“打退他们!”奥斯曼当地的驻军和他们发生巷战,准备将他们反推回去。而这样的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在上演。
此时欧洲各国反应过来,这场战争会比奥斯曼—埃及战争的规模更大,伊朗甚至可以直接到达地中海。这比埃及还厉害。
但正如之前说的,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陆军并不是战无不胜,现在对于战争议会是慎之又慎。帕默斯顿就算是想威慑伊朗也不行了。
奥斯曼大使应该是欧洲最繁忙的人了,他们在伦敦、巴黎等地去这个大臣家又去那个议员官邸,请求欧洲国家协助出兵。但无济于事,各国也不是你的保姆,而且你连伊朗都打不过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且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竟然还有其他国家加入。在凡城战役的三天后,在巴尔干的瓦尔纳,一个名叫拉科夫斯基的人带领民兵占领了这里,宣布成立保加利亚共和国。
“为信仰和祖国而战!啊,同胞们,时机已然成熟,欧洲人早已投身争取权利与自由的斗争,邀请我们也加入这一行列。”
起义在整个鲁米利亚地区爆发,他们攻击奥斯曼人,在教堂插上白绿红三色旗。从现在开始,他们不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二等公民,而是保加利亚人。
而在保加利亚后,刚刚当选为摩尔达维亚亲王和瓦拉几亚亲王的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表示,会组建联合公国,同时宣布会出兵帮助保加利亚。
早已完成动员的1.4万瓦拉几亚军队就在这位大公的率领下,攻入奥斯曼领土。而如此行动快捷,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举动,正是罗马尼亚人想要独立的心态,本来距离独立就差临门一脚,而这一脚被伊朗送来,他们怎有不踢的理由?
当然最重要的是,伊朗暗中贿赂两国的议会议员,让他们选举库扎为亲王。而在他们求助于各国都不理的情况下,只有伊朗会为他们提供金钱和武器上的支持。在开战后的一个月,送到巴尔干各个地方的钱财和武器就超过200万里亚尔。可见伊朗是要打掉巴尔干这个地方。
在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后,塞尔维亚公爵也宣布集结所有军队进攻奥斯曼。希腊也宣布进入总动员,准备夺取奥斯曼领土。
战争才发生几个月啊,从西向东就发生了这么多事。一边是巴尔干地区要独立,一边是伊朗在东边攻城略地,奥斯曼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刚刚苏醒的苏丹听到这个消息,再次昏了过去。
对于如此的窘境,奥斯曼高层们当然也是着急,不过光是着急有什么用,需要拿出办法。当然奥斯曼的高官也不是不知道办法,只不过这种办法,他们没人提,也没人敢提。
既然唯一的办法不能说,不能提,那么他们只好像是遇到危险的鸵鸟一样,只会将头埋在沙子中,完全装作不知罢了。
不过奥斯曼人不急,到是有其他人着急。英法俄奥等国的大使,纷纷面见奥斯曼高官,表达了他们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够的审视时度结束这场战争的意愿。
他们各国的打算也不难猜,其中英法是为了避免奥斯曼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导致近东局势大乱,给其他国家混水摸鱼的机会。
当初他们为什么会支持奥斯曼打击埃及,就是因为想要维稳。英国与法国对埃及如此神速的进展大为吃惊,担心其彻底摧毁已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引发权力真空,使得俄国乘虚而入控制南欧巴尔干半岛与中东。英法遂要求埃及停止进攻,并威胁道,若埃及不从,将以军事手段逼迫其就范。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
表面上双方暂时达成了一致,实际上两方都对此结果甚不满意。不到一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向埃军发动全面进攻,决心从埃及手中夺回大叙利亚,却在重要的纳希卜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再次陷入崩溃边缘。随后,奥斯曼海军舰队航行至亚历山大,向埃军投降。这一切令欧洲列强再次惶恐不已,他们害怕奥斯曼帝国的消亡会导致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而埃及的崛起势必影响到各列强在中东的既得利益,于是英、奥、俄、普四国于1840年组织远征军,干涉战争。
四国联合舰队迅速切断了大叙利亚的埃军队与埃及本土的海路联系,随后联军登陆贝鲁特与阿卡,从后方截断了埃军的退路,使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没过几个月,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埃军战败了,穆罕默德·阿里被迫与四国达成伦敦条约,将大叙利亚归还奥斯曼帝国。埃及也因此衰落,再无崛起可能。
本来他们要是出兵干涉伊朗和奥斯曼战争也应该可以,但现在不同了,伊朗的价值快要比奥斯曼大了,这不仅是中东重要的国家,还是印度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样好的国家,英国没理由,也没力量去干涉,而且法国这个炮灰已经表示自己不会出兵,这让英国更没有出兵的动力了。所以,为了降低损失,只能让奥斯曼去议和。
第245章 奥斯曼求和
“雷希德,你说我们还能胜利吗?”
刚刚恢复体力的苏丹倚靠在床头,询问雷希德帕夏。
“苏丹,这场战争目前对我国非常不利,巴尔干的动乱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而伊朗的进攻力度也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而英法等国也不愿意出兵援助……”
“为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出兵。之前不管是埃及还是俄国,他们不是都出兵了吗?”
迈吉德一世有些悲伤,明明之前英法都出兵帮助了奥斯曼,怎么现在又不出来了?
不知道苏丹有没有想过,他们能帮你是因为那个时候奥斯曼应对埃及和俄国都不行,英法为了维护地区平衡才出兵援助。他们不会让你强,但好歹你也得给力呀,老是靠出兵援助你有什么办法?
“目前来看,巴尔干地区的不稳可能会危及首都,不如先和伊朗议和,等镇压巴尔干后再回来和他们开战?”
这是雷希德帕夏想的最好的办法,相比东部战事,西部的巴尔干动乱更是让奥斯曼首都危急,不如先缓和一下,等解决了巴尔干的情况后再和伊朗开战。
“能有把握吗?”苏丹询问着。
“陛下,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奥斯曼军队这么不行。苏丹艰难的点头,任命雷希德帕夏为议和大臣,前往伊朗和谈。
——————————
在伦敦,首相帕默斯顿正在向维多利亚女王讲解这场在中东发生的大战。
“陛下,这次战争可能会改变中东的局面。我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早做改变。”
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低估了伊朗改革的成果。之前对俄作战他们认为是俄军承平日久,战斗力下滑。但现在来看,伊朗军队的变化也很重要。
“这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维多利亚女王询问。
“目前来说,影响不大。但法国已经开始在埃及修建运河,准备联通两大海洋。根据估算,如果成功,那么船只前往印度可以减少三个月的航程。”
事实上,英国一直眼馋埃及利益,在1851年英国取得了修建亚历山大至开罗铁路的特权,而法国则获得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权,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开始建造向所有国家船只开放的海运运河,公司可从运河通航起主持营运99年。
运河无疑在贸易与军事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英国当然觊觎这块肥肉。但明目张胆的抢有些不行,这对英国形象有些打击。
“首相,你说现在的情况我们要干什么?”
女王询问她最关心的问题,英国的海军必须掌握每一个重要港口。埃及也不例外。尼罗河和亚历山大港口都必须在米字旗的下面。
“我们现在最好什么都不动,印度的事情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如果伊朗获胜,我们可以拉拢他们,因为不管奥斯曼赢还是输,他们的欠债也得还。”
英国不知道下注伊朗赢不赢,但奥斯曼怎么样也得还钱。而且伊朗这几年也表现的独立自主,不仅提高了关税税率,还鼓励出口,看样子,他是要代替奥斯曼成为中东统治者了。
法国这个冤大头也没有出兵意愿,第一是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惨重,第二也是因为没钱。大量的建设需要资金,就算法兰西银行再怎么多,也经不起大量的建设,只能将资金注入重要的项目上。
法国都不出兵,那英国更没有理由了。所以他们还是看戏,最多就是不让伊朗过度夺取奥斯曼领土。当然,伊朗大使也找过唐宁街,说明伊朗和奥斯曼战争不会伤害英国利益。并且表示会承认埃及为英国势力范围。
这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承认事情,但意义重大,如果运河开通,那么英国也可以从中插手。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让英国选择袖手旁观。
很快,奥斯曼向伊朗请求和谈的消息传到德黑兰。作为外交部长的佩泽什基安自然是十分欢迎。虽然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欧洲国家的监视让伊朗打算就此收手。毕竟他们在巴尔干利益不多,没必要将自己陷在这里面。
不过很快他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沙阿不答应。
“现在我国还没有打下巴格达,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和谈,哪怕是拖延时间也不行。”
纳赛尔丁说的轰轰烈烈,情况也是这样,目前伊朗军队已经到达纳杰夫和苏莱曼尼亚,将巴格达变成半包围状态。就差一点点,这座千年古城就到手了,现在和谈,不可能。
“沙阿说的是”阿米尔也反对现在和谈。“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奥斯曼军队损失惨重,不仅丢了凡城和特拉比松这道防线,还在叙利亚地区和当地民兵对抗,眼下奥斯曼是全国反抗,这个时候绝不能和谈,起码得过半年。”
沙阿点头,不过佩泽什基安有不同的想法。
“沙阿,大维齐尔。奥斯曼这个和谈不仅是苏丹说的,这里面恐怕还有英法的意思,甚至俄国和奥地利都有。如果我们拒绝,恐怕他们会从中插手。就像埃及那样。”
纳赛尔丁站了起来,手里还拿着点燃的烟斗。“这个时候,我想英法奥俄都在忙着他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什么情况都要出兵,那他们累死也完不成。
英国擅长海军和贸易,所以对重要海港和贸易航道特别感兴趣,让英国占领埃及就可以让他们作壁上观。法国,法国就像之前说的,忙着和我国一起探索非洲,加上在对俄战争中损失巨大,不会轻易出兵。
至于奥地利和俄国,都在忙着国内那点事。不用担心,就算是出兵,那也是出兵河中地区。也不是这里。”
俄国目前损失严重,在没有恢复之前是不会出兵的。而且,就算出兵,伊朗也可以通过河中地区进攻俄国刚刚平定的哈萨克地区,这也是俄国的顾忌,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欺辱伊朗了。
第246章 打击
由于沙阿和大维齐尔的反对,奥斯曼这次求和被伊朗拒绝了,一切得等战场上的变化。
驻守在巴格达的奥斯曼军队依靠逊尼派居民的帮助勉强守住城市,但城内还有一半的什叶派居民,他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守卫着自己的城区。但很快这个局面要被打破。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