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87节
萨拉米看到这些消息要求军队加快进度,老这么在边境待着,这让其他国家怎么看?
“行了,不要心急。这才开战几天啊就说这个。”鲁哈尼在旁边说道。
“我怎么能不急,当初可是在沙阿面前拍着胸脯说一年之内就让奥斯曼投降,现在开战就遇到这么大的障碍,不打下来对后面的怎么办?”
鲁哈尼觉得对方有些太急了,这才几天就想着打进伊斯坦布尔。就凭他们的补给线,能到大马士革已经是运作极限了。
“目前来看,奥斯曼也是将自己的家底拿上来了。这也是我们艰难前进的主要原因。
但奥斯曼的其他方面都不如我国,其他地方就算再怎么好,高层的意志被摧毁也扭转不了。”
听鲁哈尼这么说,萨拉米也稳定了心态。战争才刚刚开始,不应该在一两个城市之间的抵挡而愤怒,伊朗一定会占领这里,一定会。
开战后的第六天,伊朗占领了阿勒镇。前线距离凡城主城只剩下几百米的距离。
而此时的小镇已经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而奥斯曼军队在撤退前烧毁了一切可以使用的东西,就是没有询问当地居民的感受。
不过居民也不敢有什么怨言,他们都被裹挟进了凡城。百年没有燃烧的战火如今来到了这里,凡城不仅是一座城市,连同后面的凡湖一起成为重要的防御阵地。长时间的对峙开始了。
第238章 西部战场
“轰!”
一发炮弹落到阵地后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同时参杂这爆炸声的还有飞绽的泥土以及木块。这些杂物在爆炸冲击波的推动下高高扬起,最后落在各处,有不少落到了战壕内正在躲避炮击的奥斯曼官兵头上。
这样情景在阵地上随处可见,来自第八师的伊朗炮兵部队,正不断用火炮对着阵地进行着炮击。他们将一枚枚炮弹,不断打到守军阵地上,让防守该地的奥斯曼军队感到沉重的压力。
当然作为防守的奥斯曼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其炮兵阵地不断的反击,同样让伊朗炮兵不敢全力轰击着守军阵地。
看起来两方打得势均力敌有来有回,不过炮兵部队的长官有不同意见。
根据消息,伊朗向阵地移动了大量的火炮,不可能就这些。他们一定是准备等待时机,然后火力压制。
“命令炮兵部队,注意对手可能的火炮压制。”在他刚刚对传令兵下达命令,立刻听到一阵不同的炮弹尖啸声。
阵地后出现了爆炸声,从方位判断这是己方的一处炮兵阵地。长官立刻命令炮兵转移。
而在守军的炮兵阵地,遭到来自对手的火炮压制后,阵地上更是一片慌乱的景象,大量奥斯曼官兵,正忙着将火炮挂上马车,离开这里。但伊朗火炮可不会放过他们,以这次大炮为信号,数以万计的炮弹向着正在撤退的奥斯曼军队袭来。
“掩护,掩护。不要乱!”
长官大声呼喊,但士兵们在炮弹打击下已经四分五裂。部分士兵在战壕的保护下躲过一劫,但伊朗的炮击还没有结束。对方显然是要将他们彻底从地面上抹去。
不过再怎么打击还是会有一部分残留,这个时候就是步兵上场清扫。于是一个团的步兵,在火炮的掩护下向着敌人阵地发起了攻击。
面对伊朗军队发动的攻势,作为防守一方的奥斯曼军队当然不会就这样让敌人得逞。剩下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有手中的步枪对来袭的敌军进行射击。
几个伊朗士兵向着战壕冲锋,但他们不仅是开枪,而是从身边拿出几个装满液体的玻璃瓶。点燃瓶口的布后向奥斯曼的阵地扔去。
砰!
几个瓶子碎裂开来,里面的液体流出,火苗一触碰就迅速燃烧起来。一些身上被沾染到的奥斯曼士兵只得不停的拍打,但这样还是没用,伊朗士兵抓住机会,马上就将这些露头的给秒了。
这是巴库炼油厂新研发出来的一种廉价武器,将玻璃瓶灌满易燃液体,再用木塞塞住,缠绕一圈布,用的时候点燃外面的布,然后向敌军一扔,玻璃瓶一碎,就可以引发大火。
壕沟里燃起了大火,士兵们慌忙逃窜。直到火燃烧到弹药储存地……
轰!!!!
巨大的烟雾从对方阵地中升起,然后是一阵寂静。伊朗士兵趁机冲了过去,果然,对方是全军覆没。
伊朗在各个战线基本都是这种打法,出奇的好用。大量的燃烧瓶使用到前线,不过还是在城市里效果最大,就是战后损失也是挺多的。
而在特拉比松,情况则不太一样。当地不仅有亚美尼亚人和奥斯曼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希腊人。三个民族在这里直接来了内斗,希腊人想要保住这座城市,但不是以战争的方式。他们认为,两国发生战争完全是奥斯曼高层的失误,为什么他们要给这个失误的决策买单。
但奥斯曼人觉得,希腊人奸诈的不成样子。万一再如同希腊独立战争那样的情况,他们还活不活了?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驱逐希腊人运动在东安纳托利亚上演。奥斯曼是一点不准备让他们活,希腊人的财产都被没收,他们被驱逐到西方,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那,只知道他们会被两边来回踢皮球,直到耗尽他们的生命。
“他们在这个时候驱逐你们,显然是不把你们当人看啊。”
伊朗高加索集团军指挥官萨瓦尔中将看着一群跪着的希腊人,听到他们说的后感觉不可思议。就算要驱逐也不应该是这个时候,你这不是给人找弱点吗?
“大人您不知道,他们已经是杀红眼了。要不是说怕引发瘟疫,我们估计也要死了。您可要为我们做主!”
东正教徒找什叶派为他们做主,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过。不过也对,有句话不是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如此,那么帮他们报仇没啥问题吧?
为了让他们相信,领头人还告诉萨瓦尔一个秘密:特拉比松虽然依靠海岸防守,但周围有好几条走私贩子留下的路线,虽然难走,但可以绕过防守严密的特拉比松阵地,直接到达城市里。
“你说的是真的?”萨瓦尔询问。
“当然是真的大人,我带你们去!”
还有好几个希腊人自告奋勇的请求充当向导,他们也是知道这几个地方。本来奥斯曼应该第一时间将这里堵上,但他们却没有。因为走私不只是一次性行动,而是一条完整产业链。不仅是当地商人,就连军队中也有做这个生意的。所以为了继续做生意,他们继续维持着走私线路。
就算是有商船来运送物资,这里还是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走私。那些粮食和日用品,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伊朗军队装扮成走私贩子,在向导的帮助下开始打探这几条路线。无一例外,这些都比较难走,伊朗的火炮是用不上了。
不过因为地形,这里也是奥斯曼防守薄弱的地区。只要冲出缺口,伊朗就可以深入城市之中。
随后的几天,伊朗士兵完善了地图,并且在城内打探到了几处防御阵地。城内是非常乐观的,他们认为只要坚守两个月,伊朗军队就会退去。因为南边的奥斯曼军队可是精锐,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里解救他们。
这是目前城内的情况,地图完成后,萨瓦尔就命令士兵开始实行,并且让火炮做好准备,以掩护他们前进。
第239章 首得战果
卡尔德隆是亚美尼亚人,主要从事日用品贸易,但因为当地的商业竞争很激烈,所以正常的手段肯定不行。
和当地的走私贩子达成协议后,卡尔德隆可以用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就算是战争时,只要贿赂当地的士兵就可以畅通无阻。
今天,他又有一批走私货物来了。为此一大早就派人去老地方等待,这次出手,估计又是一大笔钱。
“老爷,现在市场上的粮价涨了两倍了。还有棉布这些东西,也涨了不少。”
管家向卡尔德隆汇报市场情况,现在就算是有海商也阻止不了物价上涨。等战争结束,他就可以搬到伊斯坦布尔当人上人了。
“话说他们怎么这么慢,都已经三个小时了。你再派几个人去看看!”
“是,老爷”
卡尔德隆喝着葡萄酒,这个时候还能弄到他也是有点门路的。
外面突然响起不寻常的声音,他刚放下酒杯,管家就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
“老爷,不好了!伊朗人打进来了!”
“什么!”
伊朗人这么快打过来了,他还没赚够呢。但现在还是保命要紧,赶紧跑!
此时伊朗人在外面开始用火炮攻城,奥斯曼军官向外探头,想要看得更仔细些,就听身旁的手下高喊:“大人,小心!”一把将他拽到尘土后面,就听见“轰”的一声震响,几颗炮弹正砸在离他不远的城壁上。
他在看清城下的敌情之后,让所有士兵堵住门口。不要让任何一个敌军进来。
直到有一名队官无比惶恐的跑上城头,惊慌的向他汇报:“大人,敌军杀进城啦!!”
对方给了他一记有力的耳光,然后愤怒的吼道:“你昏头了吗!敌军在这一边!”
但他着急的辩解道:“大人……是真的!敌军突然出现在城里,袭击了我们的守备士兵!我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就在这时,城中突然响起了高亢的军号声,这号声明显不同于奥斯曼的号声,在奥斯曼人心中引起巨震。
军官一把拨开身边的士兵,踉跄着几步跨到城垛边,慌忙向城内张望:只见城内有很多身着伊朗服饰的士兵冲入城中,而且还有还有更多的人影涌动,就像是一股气势可怕的黑潮要将这城墙摧垮。
“完了,一切都完了!”这是军官此时的念头。
在开战40天后,伊朗军队占领了第一座奥斯曼城市特拉比松。打死守军7234人,俘虏13689人;缴获火炮50门,枪支弹药无数,还有奥斯曼军队的军旗。
奥斯曼人和亚美尼亚人惊慌失措,他们四散奔逃,想要躲过伊朗人的报复。而希腊人则欢欣鼓舞,他们的财产基本被追回,为了表示效忠,他们还自发帮助伊朗维持特拉比松的秩序。希腊商人的25艘海船也投入到运送物资之中,他们会到达苏呼米装船,然后做送到这里。反正他们的待遇已经不能再差了,说不定在伊朗的统治下生活的还好点。
——————————
对于负责前线总体指挥的尼扎姆帕夏来说,目前的都是坏消息。虽然伊朗军队被他们阻挡在凡城以东,但每天一万上下的伤亡还是很大。其中被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马其顿第一军团,一个月下来伤亡率高达12%。
“现在只要凡城不丢,我们就能牵制大部分伊朗士兵。直到我们从巴格达和特拉比松方向反击。”
这是他们的规划,要知道伊朗和奥斯曼之间隔着扎格罗斯山脉,从中的物资兵员运输不便。这就是伊朗对奥斯曼的劣势,只要他们等,等到对方打不动了,就是他们的反攻时刻。
“将军,万一伊朗要是进攻巴格达怎么办?”有人询问。
“不用担心,目前伊朗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进攻巴格达。而且,两地距离几百公里,等他们到了地方,也已经累的不行,到时候我们在一鼓作气歼灭他们。”
在他们的想法中,自己花了很大力气投入建设的军队肯定能抵抗伊朗很长时间。趁着这个时间,他们在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过来作为预备军。等伊朗打不下去了,再进行反推。
或许是看出了此时的轻松,参谋的拉赫曼开口问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敌人进攻地拉那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增援一波,让敌人不要那么放肆。”
他话中的意思,尼扎姆帕夏当然懂,是想趁此机会,抽调部队给伊朗人来一下狠的。而且选在敌人对凡城发动进攻的时候,这不可谓不高明。帕夏你内心自然有些意动,不过在仔细观察了一番地图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你的想法虽然好,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首先,怎么瞒过敌人的视线。还有就算瞒过去,那么我们怎么快速击溃敌人,而不是被其缠住。”
这几个问题让他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看到对方的样子,帕夏看出来了,这也是与自己一样,想要利用这个情况,谋取点什么。但是这其中的风险,他并没有计算过。
“还是依然之前的准备吧,继续加固阵地,等待敌人的进攻。只要防守住前方阵地就行。”
不过帕夏应该没有想过,伊朗已经在边境修建了铁路。所有物资可以通过火车运送到边境,效率比牛马运送高多了。
而且伊朗军队也是将电报技术运用到战争当中,大量的消息随着电报线在前线和后方中传递。这些都是奥斯曼军队所没有的。
同时,伊朗还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义务兵役制。加上丰厚的奖励,大量的人变成士兵增援前线。工厂中的工人也生产出大量商品来应对战场消耗,军工厂更是不间断生产,以免出现弹药短缺。
这些都是奥斯曼都没有的,没有铁路,没有电报,没有义务兵役制,就算是国内的军工业也无法火力全开。只靠着大量的购买军火来维持,这样的情况难以为继,就看伊朗这边打的狠不狠了。
第240章 阿拉伯人
计划很美好,但过不了几天他就不得不更改一下了。因为特拉比松陷落了。
更让人崩溃的是,这个消息不是从奥斯曼的传令兵知道的,他是从伊朗的前线报纸中得知的。至于为什么他会有伊朗的报纸……这个可以不用讨论。
特拉比松失陷,这就意味着以往的计划必须全都重开。因为特拉比松后面没有多少军队,伊朗可以很容易的进攻安纳托利亚内陆,也可以威胁到凡城后方的埃尔祖鲁姆,这是整个军队的后勤中心。
“这下子不好做了,让增援到凡城的部队先到埃尔祖鲁姆,另外再从巴格达调集一部分人来。”
尼扎姆帕夏发布命令,同时请求伊斯坦布尔再派援军过来,而且越快越好。
奥斯曼军队的情报能力竟然还不如敌军的报纸,这要传出去不得让人质疑他们军队的水准?
而在科威特城,萨巴赫和其他阿拉伯部落酋长聚在一堂,以往这个小城没有多少人,现在在城外已经有超过万人,都是他们部落中的精锐。
“各位,我们可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了!该和奥斯曼做个了断了。”
在坐的各位酋长或多或少和奥斯曼有仇,而伊朗又下了大功夫劝说他们转投德黑兰。现在,是他们和伊朗交易的时候了。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伊朗和你们谈判的结果是什么,但现在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