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74节
“你的这个朋友叫什么,公司又在哪?”
“回大人,在下友人姓罗,公司在南方的婆罗洲。”
第202章 前往英国
加里曼丹,难怪啊,这不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吗。
“这件事我们需要仔细商量,告诉你的朋友,如果可以的话能先让100士兵率先前去。”
宋修文向两人表示感谢,随后就离开了办公室。
“你觉得他说的话是真的吗?”
“不知道,但不想错过。”
两人对这些信息进行一次拼凑整理,大体意思是在荷属东印度上有一个类似东印度公司的政体请求他们出手相助。这倒是可以试试,但荷兰人肯定会要求伊朗撤离。更何况,伊朗对苏门答腊的兴趣更大。
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苏丹国已经陷入混乱,国内的什叶派以及开明派想要引入伊朗势力制衡荷兰,但保守派和逊尼派担心丧失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反对。两方就这样进行混战,德黑兰觉得这是个机会,随时准备介入。
一下子让荷兰失去一个半岛屿可能会让对方与伊朗爆发全面战争,而伊朗的海军目前实在是不太行,东印度岛屿众多,还得仔细考虑。
“最好还是等我们在法国订购的军舰到了,有了更多把握再说。”
虽说如此,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因为根据对方的说法,如果能夺回公司,他们愿意拿出52%的股份上交政府。而且这个公司从事的也不是一般的业务,他从事的是开采黄金的业务。
黄金是什么,不管在什么时代,黄金都是通用的货币。何况现在伊朗就是施行金本位的国家之一,如果能多一个获得黄金的途径,那么政府肯定会重视这里,说不定,和荷兰的战争也要来了。
荷兰掌握东印度地区已经有好几百年了,首府巴达维亚更是被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
此时荷兰迫切需要从东印度群岛榨取利润弥补英荷战争、拿破仑战争、比利时独立战争造成的损失,也需要资金应对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的抗荷起义。他们恢复了在东印度群岛尤其是爪哇岛的强迫种植经济政策和实物地税的税收政策。每个村子必须划出五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政府规定的经济作物,产品被政府以统一价格收购,再缴现金抵税赋。如果经济作物的收入不足以抵税,还要另外缴纳现金补齐税款。
这下农民不仅要担负荷印政府的赋税,还要供养腐败的地方领主和收税人。抗争运动风起云涌,这样的情况似乎让其他国家看到了插手的机会。
——————————
纳赛尔丁也离开了巴黎,他继续在这里也没啥意义了,而且拿破仑三世最近也是焦头烂额,就不麻烦他了。
当然,他在临走时又和这位法国皇帝达成一次合资协议。他们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殖民公司,负责探索尼日尔河流域。公司拥有25年的垄断贸易权,所有的资源都需要经过这个公司来出售。
沙阿一行人坐上前往加来的火车,在那里他们将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他的最后一站,英国。
“你说和帕默斯顿说要桑给巴尔和阿曼能行吗?”纳赛尔丁询问佩泽什基安。
“帕默斯顿一直是对外强硬的,虽然英国在巴士拉和马斯喀特有利益,但都微不足道,如果我们能拿出足够的筹码,相信他们会交换的。”
虽然霍尔木兹海峡很重要,但比起马六甲或者好望角,这个地方重要性还是得靠后。
“但愿如此,英国可是看到港口就不松手。非得攥在他手里才放心。”
英国和美国不愧是父子,看到港口和资源就像疯狗一样死咬不放。得亏中东石油没有大规模勘探,不然英国还可能放手?
为了防止英国打阿拉伯民族牌,伊朗大力宣传黄金时代,说正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国家,所以黄金时代才能出现。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本来也是一体的,不过因为国家分裂而被迫在两个地方生活,现在,是时候重新回到正轨了。
除了历史,宗教也是提高凝聚力的方法。什叶派信仰大量传播,沙特家族被灭,在内陆的瓦哈比派失去了靠山,不断遭受什叶派打压。沙漠的部落酋长也偷偷向沙阿表示忠诚,而沙阿也给他们承诺和奖励。
这些部落也不都是顽固的保守派,伊朗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让不少人看到获取利益的机会。用更多的利益将部落捆绑起来才是维持凝聚力的正确方法,波斯银行的设立就是这样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阿拉伯半岛主要的部落家族都加入到这场金融投资中,他们用自己脚下的土地换取银行的股份。当然,如果他们的土地有什么矿产资源,那部落也得分一杯羹。
具体方针目前没什么问题,只要从英国手中拿下休战联邦,阿拉伯地区就基本在他手中了。
“我们不仅需要这几个部落和马斯喀特,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约旦河,甚至是耶路撒冷、塞浦路斯、安纳托利亚,这些都应该在伊朗的统治下。奥斯曼那些蠢笨如猪的应该被打死。”
纳赛尔丁指着地图,不断从中东地区比划。不仅是刚才说的那些,河中、阿富汗,甚至还有西北印度,在这么下去埃及都要划进去了。佩泽什基安赶紧制止了沙阿的幻想。
“沙阿,这样的情况恐怕会引起英法等国家的围攻。”
“围攻,你见过哪一个联军能够长久合作的。只要利益给够,我都能把英国国王的坟墓给砸开。”
纳赛尔丁突然想到什么,向佩泽什基安嘱托。
“佩泽什基安,我希望你记住几句话。第一,英国人不能信;第二,美国人不能信;第三,犹太人不能信;最后,在欧洲和美国的犹太人不能信。”
“啊……额……是”
这美国人、英国人、犹太人是触犯什么禁忌了,得沙阿这么说。
纳赛尔丁的想法已经从这里离开了,他开始思索其他的地方,如何能让英国承认伊朗的势力范围,就成为他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第203章 短暂的伦敦行
伦敦的泰晤士河每天要有大量的船只停靠,有的是客轮,有的是货船。
今天的泰晤士河明显比往常要热闹,阿尔伯特号客轮缓缓停靠在码头。当一个人出现在船上时,下面传来热烈的欢呼声。
纳赛尔丁向民众挥手,展现自己亲民的一面。当他走下船后,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赶紧走了过来。
“欢迎沙阿来到伦敦”
“欢迎”
克拉伦登旁边的年轻人也说了话。还没等纳赛尔丁说话,克拉伦登就介绍起来。
“这位是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殿下。”
哦,原来是他啊。维多利亚女王最讨厌的孩子,身上没有一点读书气质,天天在美酒和美女中待着。不过现在看着还没有这样。
“你好”,纳赛尔丁伸出手,阿尔伯特一副傲慢的表情握手,这让沙阿想揍他。
“时候不早了,请沙阿上车吧。”
阿尔伯特还是先走,纳赛尔丁坐上英国王室为他准备的马车,前往白金汉宫。
“女王陛下非常期待和您的会晤,大英帝国一直支持伊朗在中亚地区的正当要求。”
对此,纳赛尔丁表示:去你的吧,要不是能比你无耻的现在还没出来,加上你又太强,不然高低得讽刺你一下。
白金汉宫里,纳赛尔丁见到了这位维多利亚女王,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在旁边。
两位君主打了招呼后就等待着晚上的宴会,在此期间,佩泽什基安和帕默斯顿首相见了面。
“贵国展现的捍卫自由的决心很大,俄国人已经吸取到了教训。这都是伊朗的功劳。”
“如果没有英国的支持,哪怕伊朗决心再坚定也无济于事。俄国人从来不会放弃土地,哪怕是割地也会从别的地方拿回来。
不仅是俄国,世界各地都需要英国来领导。伊朗愿意和英国合作,在各个议题上促进交流。”
这些话让帕默斯顿很受用,大英帝国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任何阻碍文明的东西都会被英国击碎,而任何阻碍英国称霸天下的事物也会被英国打破。
“今日世界的和平绝不是英国一个国家能做到的,伊朗作为一个大国,两国如果合作,那必将继续维持世界和平。”
好了,闲话到此为止,接下来是说正事。首当其冲的就是俄国的威胁,英国要想保住印度,就必须给伊朗大的补偿。
“英国将承认布哈拉、希瓦和浩罕为伊朗的势力范围,这些国家需要贵国的文明开化一下。”
帕默斯顿实际上说的是废话,英国对中亚的渗透还没有伊朗高。他们的脚步止步于喜马拉雅山和阿富汗,这完全就是伊朗和俄国的一对一竞技场。
当然,帕默斯顿觉得这些可能不太够,就又加了一些,比如承认英国在霍尔木兹附近的几个部落转移到伊朗的控制下。
这些地方英国的利益不多,除了沙子就没有别的。不如给伊朗,反正自己可以从其他地方拿回来。
“贵国不愧是我国最重要的盟友。”
这些东西基本达成佩泽什基安的要求,虽然对英国来说可能就是不痛不痒的损失,但对伊朗来说,却是他向上走的基本。
英国目前也是不愿意获取更多的殖民地,比起到处抢夺,大部分人倾向逼迫其他国家开放贸易,而英国依靠自己的海军掌握世界的关键海峡,这才是最正确、成本最小的方法。而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英国已经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海军在世界的各个地方畅通无阻。全世界都在英国的掌握下,但眼下将霍尔木兹的地区交给伊朗,一部分是因为当地没啥价值,另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危机让他们放弃一些小殖民地,毕竟他们收入不够,但花费不少。
当然,英国的均衡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决策,也就是在欧洲各国势力互相制约的情况下,英国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不干预欧洲的内政。而在大国权力平衡被打破,出现失衡趋势的时候,则采取扶弱抑强的策略,重新构建权力平衡。
俄国人的威胁目前还在,既然如此,那就扶持几个俄国人的对手出来。而伊朗成为英国新的扶持对象。
英国人想的纳赛尔丁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这么喜欢平衡术,那伊朗也可以试试。别多问,要问也是为了伊朗的周围安全。
纳赛尔丁就在英国待了一个月,因为他实在不知道在这里有什么可以弄的。除了在伦敦的清真寺里做了一次礼拜,又邀请所有伊朗留学生参加一次宴会,其他的时候都是在自己下榻的地方度过。
英国的环境实在是不太好,有些人想要邀请沙阿前往泰晤士河航行,但一想到浑浊的河水,纳赛尔丁就不想去了。这工业的代价伊朗可承受不起。
这次和英国的谈判纳赛尔丁也没有露面,第一版已经让他很满意。不过在继续谈判时,伊朗提出要将奥斯曼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也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遭到英国的反对。
尽管伊朗保证英国在当地的利益,但英国还是担心如果奥斯曼倒塌,那么他们在中东的投资就会打了水漂。所以一直是抗拒的情况。
“沙阿,英国看样子不会承认巴格达归我们所有。”
纳赛尔丁知道这个问题的症结:他们没有巴格达,所以英国不会承认。
“没关系,过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承认的。”
最近从奥斯曼的情报显示,有想到一部分奥斯曼人认为伊朗获得的战利品应该分他们一半,如果不是他们牵制了俄国主力,那伊朗怎么有可能获得这么多的土地。所以,他们要求伊朗将黑海沿岸土地给奥斯曼作为报酬。并得到了不少军方人员的支持。
这样的情绪很容易煽动起来,毕竟一个比自己弱的国家突然获得了更多的战利品,那他们肯定嫉妒。上到苏丹下到平民,都想要拿到那些土地,凭借自己的改革成果,相信一定可以成功的。
第204章 援助
眼下因为经济危机的事情,在英国的谈判格外顺利,伊朗拿到自己想要的,而且也不会引起对方的反应,不就是几个小部落嘛,扔了就扔了。
而往返于大西洋两岸的邮轮也给纳赛尔丁带来消息,现在纽约交易所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的金融业遭受巨大的破坏,大量客户的存款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个银行还在生存,其中就包括波斯银行。
在银行的存款在经济危机的第一周就下去了70%,但银行仍然开门营业,这让储户觉得没啥问题,就又将存款存了回来。
连续开门营业让民众对波斯银行的信心大增,在一个月内,银行存款增加了30万美元,并且在费城和亚特兰大等地开设分行。
向远方发展,这是银行新的战略。除了纽约,广大的西部和南部也应该是银行的发展方向。南部的棉花和西部的金矿都是重要的财富,银行应该在这些地方进行融资。
比起经济,最重要的还是宗教上。这次经济危机造就了一大批失意者,他们的信仰正是最空虚的时候,什叶派就趁虚而入,成功让一小撮失意者皈依。新月互助会正式成立,并陆续在东部建立分部。
纳赛尔丁也想去新大陆看看,但现在还不行,因为他回去的行程也满了。根据规划,他回去的时候要访问西班牙、葡萄牙、撒丁、两西西里四国,并在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做礼拜。
地中海的国家,现在活力可不比之前。两个丢失殖民地一蹶不振的,两个在还没有统一的地盘的。但地中海依然重要,沙阿还得去看看。
纳赛尔丁带着和英国政府的协议离开了英国,除了和英国讨论势力范围之外,英国也同意伊朗的关税可以适度上涨,最高不能超过17.5%。
英国还是不愿意像法国那样完全放手,本来是准备提出12.5%的,但出于印度的保护,增加5个百分点,伊朗可要记得自己的大恩大德。
——————————
坤甸,婆罗洲最大的城市。17世纪以来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当地的金矿让不少华人趋之若鹜。为了更好的开采,不少华人公司先后成立,但到了现在,由于荷兰的步步紧逼,只剩下兰芳公司还在勉强支撑。
“我说元翰,你确定要这么做,我们几个的钱加在一起也不够这些花的。”
“是啊,而且伊朗兵就算能帮助我们,但他们要像荷兰一样怎么办?”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