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7节

  阿米尔的话让众人重新回到最初的话题,铁路,阿富汗尼为代表的人自然是赞同的。

  “大人,我不太了解铁路,但在伊斯坦布尔也听一些人说过这个。他的速度比马还要快,如果建成,阿尔达比勒的棉花生丝可以快速运送到大不里士,这对当地的收入是一个利好。”

  纳赛尔丁点点头,但他还是想要听听米尔扎的意见。对方也直接说一句话,没钱。

  刚才阿米尔也说了,建成铁路后所需费用会超过200万土曼,而现在总督府根本负担不起。银行开设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他也承认,银行方便了当地的民众,也方便了他们。但刚刚起步就要继续开始另一个大工程,这对本就脆弱的财政又是一个重击。

  “所以,我的意思是,可以建设,但要慢慢来,一切都要在容忍的范围内展开。”

  这个稳妥的建议让宗教学者赞同,但其他人不这么认为。现在就是需要快刀斩乱麻,用猛药来刺激波斯,这样就是起死回生。

  这说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说,纳赛尔丁有些头疼。不过这就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吵吧,也是后世所说的议会精髓。他也的确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教士集团虽然不反对他的举措,但也不能太激进。市民工商阶层的力量还太过弱小,他们拥有强烈的救国意愿,但有时候太激进也不是一件好事。

  纳赛尔丁让阿米尔暂时休会,这份铁路提案需要他将其他三省的大权拿到手才能推动了。

第17章 新的因素

  吉兰总督是第一个上交权力的,纳赛尔丁认识他,是他的一个堂兄。虽然人很好,但能力不行,整天被当地的士绅拿捏的死死地。

  如今调令一出,他倒是很快交割,速度之快让纳赛尔丁都感到意外。

  “真的一句话都没说就给了?”

  “是真的,总督大人直截了当的给了。”

  听到下属的话,纳赛尔丁疑惑这吉兰是怎么了,按道理应该不情不愿的交才是。但他还是开始了接下来的行动,就算前面是大山也要打出一条隧道来。

  之前的铁路方案因为讨论分裂所以搁置起来,但一旦出现这个苗头想要再摁下去就难了。阿富汗尼带着其他人四处呼吁筹款修建铁路,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因此也是观望着。而且需要的资金只靠他们几个也是凑不出来,但突然有一伙人决定给这个项目投入,还准备在大不里士建设工厂。

  这群人就是前往奥斯曼经商的波斯商人,他们在特拉比松和伊斯坦布尔等地赚取了不少钱,但因为没有像英国法国那样签订条约,就屡次被奥斯曼课以重税,还要遭到当地人的敌视。正好听说波斯的大不里士正在改善,因此决定回国投资建设。

  从特拉比松回到的商人有100多人,多数从事生丝、纺织、食品、运输等行业,他们从奥斯曼的瑞士人和英国人手中带回来一些机器,还有不少资金。他们聚集在大不里士的一家行会中,正在讨论接下来的情况。

  “大不里士这几年的情况的确好了很多,甚至比特拉比松还好。”

  生丝商人马哈茂德在大不里士考察后得出结论,这里的经商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还是受到俄国等国家的挤压,但也不是不能发展。

  “确实,我也感觉到了。”纺织商人杰马尔说道。他将生意做到了伊斯坦布尔,也为切尔克斯人进行交易。如果总督府能够支持他们,那一定能够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

  “我们现在就是抓紧时间上书,请求总督支持我们的事业。而且,随着奥斯曼和其他国家的压迫,我们的情况已经危在旦夕,只有让波斯所有人参与到这场浪潮中,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食品商人艾哈迈德向所有人提出联合,这引起了一阵赞同。随后他们迅速起草了一份建议书,希望总督能够继续支持当地工商业发展,并且针对当地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时,他们决定组建工商联合会,鼓励新式工业和商业发展。并且拿出20万土曼创办工人培训机构和开办宣传报纸,帮助更多的人投资建设工厂。

  恺加王朝的行会是城市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不同的行会,其规模和地位不尽相同。行会内部分为若干作坊,作坊由称作乌斯塔德的匠师、称作哈利法的帮工和称作沙吉尔德的学徒组成,等级森严。许多作坊具有家族经营的色彩,匠师、帮工和学徒往往出自同一家族。现在他们成立的商会不同于希望的行会,已经迈出了改革的一大步。

  由于大不里士银行是当地唯一的现代金融机构,因此他们的钱基本都存在这里。一下子就有将近百万土曼入账,直接让劳伦斯感到惊喜,可以加大放贷了。

  银行的设立对高利贷的破坏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城市里。一些黑社会准备给他一点颜色看看,结果被总督的军队来了个一窝端,治安也上升了。要不是没有农业贷款,不然地主都得哭。

  银行统一采用的金银币已经逐渐被市场接受,虽然民众仍然称这样的货币为土曼,但银行已经为他们取了新的名字:里亚尔。

  通过银行,里亚尔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上升。当地货币初步统一。这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经历了多次扯皮后,穆罕默德和穆斯塔法签署了改正后的条约,波斯商人遵守奥斯曼当地法律,而奥斯曼也必须保护波斯的朝圣者,同时商人必须提前交税才能进行贸易。

  说实在的,穆罕默德签署这个是真的生气。但一生气他的痛风又犯了,该死的奥斯曼,总有一天他会付出代价。

  “沙阿,我们现在要做什么?”,赛义德询问穆罕默德,这位波斯国王缓了口气,说道。

  “现在,还要装瞎装聋是不可能的了,我已经没有力气去恢复国家的荣光了,一切都要靠纳赛尔丁了。”

  穆罕默德现在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力量保住纳赛尔丁的地位,对于他拿着野心勃勃的兄弟和侄子,最好是都没了。

  “沙阿,英国公使华莱士来了。”手下汇报了英国大使来到的消息,穆罕默德赶紧调整状态,并让人把对方引进来。

  “见过波斯国王,希望我的到来不会让您感觉困扰。”

  “哪里的话公使,两国之间从阿巴斯开始就有接触,如今已经200多年,希望能够继续和平共处,相互增加了解。”

  穆罕默德请这位英国公使来,自然是知道只有英国能够保住儿子的地位,之前去大不里士就算是明说了,他们准备支持纳赛尔丁。就算不是支持,英国也不会看俄国吞并波斯。最后还是会支持他的。

  “公使阁下,我国与阿曼关于阿巴斯港的争议已经很久了,但现在还没有结论,希望贵国能够从中调停。”

  一上来就请求英国办事,那没有点代价可不行。于是穆罕默德接着说:“当然,我国愿意和贵国进行进一步的商约谈判,而且还会订购200万土曼的商品。并且对于阿富汗地区也会进行讨论,一想到之前的那场战争,我就后悔了,这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这是个悲剧。”

  见沙阿落泪,华莱士也是赶紧劝说:“国王陛下不用这么伤心,这场悲剧虽然让两国关系有了一些波折,但也是过去了,现在两国要做的就是向前看,当然贵国对和平抱有这么大的希望,那我自然就会尽最大的努力。”

  “如此,那就辛苦阁下了。”

第18章 新军

  “请陛下放心,英国会帮助波斯从中斡旋,重新恢复这里的和平。”

  华莱士的话让穆罕默德有些不相信,但他也知道自己强烈的亲法倾向必须要改改了。按照现在的情况,对抗俄国,拉拢英国,并且和其他欧洲国家打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谢谢阁下了。”

  随着英国和俄国商品的不断入侵,波斯也到了不得不变革的程度。穆罕默德除了引进新的技术,还开始和其他欧洲国家交往起来。虽然签署的都是不平等的通商条约,但也是外交的一步。

  ——————————

  此时的大不里士,113位商人联合上书总督,希望尽快开始修建铁路。并说明铁路建成后的十大好处,包括运输成本降低,促进地方人员流通,增加就业和收入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大量投资新式工厂,包括纺织、丝绸、食品等基础工业。努力提振当地的工业体系,抵制外国商品。

  纳赛尔丁一直没有放弃铁路方案,和阿米尔一起劝说阿亚图拉。对方也同意进行试点,但如果反对声过大就必须拆除。

  能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宗教领袖真是幸运,虽然通过了铁路建造方案,但所有东西都需要从英国进口,还需要雇佣外国人进行勘探,确定路线。预计得两年完成通车。

  修铁路也不是纳赛尔丁的停止,他还准备将那些军官学校合并成一个大型学校。为新军提供大量军官人才。

  法国的情况也是促使纳赛尔丁推动这个的因素,因为不知道原因,法国政府只批准10人进入军校学习,剩下的人都不批准。就算他们用任何方法都不行,但也不能学习别的或者回家。于是决定去普鲁士碰碰运气,而对方很快同意了这个安排。就这样剩下40人都去了柏林学习军事,而纳赛尔丁为得知了法国拒绝的原因。

  “该死的奥斯曼人,总有一天我会打进伊斯坦布尔来洗刷耻辱。”

  这是总督大人第一次生气,谁能想到奥斯曼竟然派人游说法国政府让他们拒收波斯留学生。也不知道他用什么说服法国的,结果对方还就拒绝了。

  “殿下不用担心,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去了普鲁士学习。应该可以完成学业的。”

  对于这个国家,阿米尔有些难说。因为现在来说世界第一的陆军还是法军,普鲁士军队曾经有过辉煌,但在几十年那场战争中被法军暴打,现在嘛,还不知道情况。

  “算了,只要他们能够学成归来就行。不过,这里的学校也要合并成一个大型的,这样效率才能提升。什么炮兵、步兵都要各自设立一个学校,效率太差,还不如合并好。”

  纳赛尔丁发的牢骚让阿米尔明白了,而且听总督的意思,还要聘请一位外国军官来训练军队。而且还要对奥斯曼熟悉的。

  现在的军队编制从小到大为班、队、排、营、团,一个团为3750人。现在已经编练两个团,纳赛尔丁计划编练十个团,每五个团为一军。配备大量的火炮和火枪,并且采用新的方式训练。

  这部分军队纪律严格,严禁吸食鸦片,对上面命令百分百服从。之前的一次大排查,就一次性清除了200多名吸食鸦片的士兵,还当场枪毙了几十个。

  为了培养军事人才,纳赛尔丁召集之前的教官,重新开启一批新式军事学堂。遴选有志上进者作为学员,教授将弁以军制、战法、击法为主,并随时就地实演战击诸法。学期10个月,毕业时由上级考验,择优擢用。

  而这些学校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纳赛尔丁还有一个创建中央军校的计划,但现在来说就是两个字:缺钱。

  不过好在,英国政府批准了向他们贷款和雇佣人员。由巴林银行向他们直接打款到大不里士银行,至于为什么不让罗斯柴尔德银行来,原因是现在的财政大臣曾经囊中羞涩,是巴林银行帮助他还清欠款,现在也算是还了对方一个情。而且自从被罗斯柴尔德银行打压后,巴林银行急需从其他地方获取利润,波斯成为了一个好的选择,而且罗斯柴尔德应该看不上这里。

  50万英镑,刨去购买机器和其他东西后还剩下22万。这些资金就全部投入军队建设中,而第一批雇佣外国人也来到了大不里士,这些人包括采矿、农业、交通、教育四个方面,每人每年会有220英镑的工资,并且在总督的鼓励下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

  负责农业的外国人从欧洲带来了土豆等新的农作物,并且培养农业人才,这些东西让波斯人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冲击太大,一度让他们转不过弯来。

  宗教领袖们也是见怪不怪了,这几年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如果继续抱着冥顽不化的心态,拒绝一切新事物,那么灭亡就是他们的归宿。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为民众反抗现实的苦难提供神圣的外衣,进而构成社会革命的外在形式。至于理性通过神性的扭曲形式而得以体现和发扬,在历史长河中亦非鲜见。在中世纪的漫长历史时期,新月教作为官方学说趋于保守和僵化,进而演变为维护封建秩序的思想理论。然而,新月教并非孤立存在的意识形态,什叶派乌莱玛亦非一成不变的社会群体。

  随着新事物的冲击,一股试图将西方先进事物和波斯本土文化宗教结合起来的风气开始在大不里士蔓延。他们强调《古兰经》和《圣训》的基本原则以及早期的历史实践,崇尚穆罕默德和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社会秩序。貌似复古,实为否定教界传统理论及其所维护的传统社会秩序。

  大不里士的乌里玛强调当地的变革并非等同于完全抛弃本国的传统和简单的西化,他们声称伊朗在历史上屡遭外族的侵略,而俄国和奥斯曼是目前伊朗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他们正在通过武力的手段侵略伊朗,他们试图剥夺伊朗民族的尊严和宗教,直至奴役伊朗民族。伊朗抵御西方列强的唯一途径是被西方列强征服之前首先战胜西方文明,学习西方文明的先进经验进而丰富伊朗文明则是抵御西方列强和战胜西方文明的先决条件。

第19章 变动

  乌里玛能有这样的转变已经很不容易,只要他们能够一直支持总督的政策就行。

  而纳赛尔丁也收到了马赞德兰和巴赫塔兰的转交信。他现在已经是四省总督,可以对这些省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很快,纳赛尔丁就遭遇了教士集团第三次反对。如果说之前的铁路和银行对他们只是有一些影响,那么总督大人准备设立新学校的方案就是动他们的根本。

  教育和司法是他们这些乌里玛的基地,这都已经几百年了,是一成不变的,现在怎么说变就变了?

  纳赛尔丁也知道这一定会反对,所以玩了个游戏。只是说军队工厂需要大量的新式人才,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宗教学校能够提供,那他马上就撤回这个提议。

  宗教学校自然是不会有这种功能,如果有,那就是基督教创立的。但乌里玛是不会同意让异教徒来这里创办学校和传教,加上总督已经成立军事学校,也不差这一个吧?

  “老师,看看这个怎么样?”

  印刷厂里,纳赛尔丁将手中的报纸递给阿米尔。这是波斯第一份报纸,主要报道当地事务还有国际、商业等方面的事情。之前每天试印100份,全部都抢完了。

  “有了这个,市民们也就知道我们这么做的原因了。他们会理解的。”

  阿米尔也对报纸大加赞赏,这是一个崭新的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举行改革的措施和本意,也让他们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现在必须要在马赞德兰和吉兰也推动起来,正好,我准备去马赞德兰看看,带着军队去。”

  纳赛尔丁决定出去敲打敲打那些不听话的,带着他精心准备的军队去,看谁敢阻拦。

  “殿下,这会不会太冒险了?”阿米尔有些担心。

  “不用担心,这是敲打他们的最好机会。如果他们敢对抗,那就会让他们亲手断了自己的生路。”

  见总督如此坚持,阿米尔也不说什么。他只能尽量为总督做好安全的安排,而且继续推动大不里士的改革。

  吉兰已经完全听从总督的命令,这为纳赛尔丁提供了几十万的人口和可以耕种的土地。而当地省份的官吏见无法阻挡,只能尽量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并且尽心尽力为他办事,希望对方能够忘记清查。

  游牧部落也看清了形势,不管自己逃跑还是对抗都是死局。只有臣服总督手下才能给部落一条活路,他手里的新军战斗力可高。

  而且那些臣服的部落生活的也很好,除了不能自由自在的活动和放牧,其他的待遇没有变。还有些人被总督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拿的薪水比平常放牧的还要多。

  同时,新式工厂的出现也给了这些部落新的发财机会。纺织业需要的羊毛、制革厂需要的牛皮羊皮都是他们部落生产的主要商品,而他们也需要城市中的纺织品、食盐和其他东西,大型巴扎重新兴起,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商品更受外国商人欢迎。

  部落开始大量出口原材料来获得金钱,首领们则转化为出售农产品的地主。除了没有政治权利,其他的还挺好。

  他们好了,那些外国商人,特别是俄国商人就惨了。以往他们向大不里士输入500万卢布的纺织品和200万的其他商品,总计700万卢布。去年下降到620万卢布,今年更惨,预计只有400万卢布。

  来自俄国的察里津商行来到这里不到三年因为入不敷出被迫出售,就剩下莫斯科商行继续维持。而大不里士的6位商人购买了这个建筑,改名为阿塞拜疆商行,开始向俄国和奥斯曼进行贸易。

  同时,大不里士生产的纺织品开始向波斯全国销售。因为质量好,开始与外国商品争夺本国市场。这样的情况让俄国商人感到恐慌,他们向领事馆和大使馆写信,请求他们给大不里士和德黑兰施加压力,逼迫他们让出更多的经济利益。

  谢尔盖耶维奇也知道目前的情况,可是根据外交条约,这已经是最好的条件了。除非再来一场战争,但沙皇会同意吗?

  并且现在的情况也看到了,阿塞拜疆总督励精图治,德黑兰的沙阿也默许他的举动。这基本是不可阻止的,对于南高加索的征服已经结束,但当地还有数不清的游击队等待他们处理,还有奥斯曼,必须等他们解决完了这里再回过头来解决波斯。

首节 上一节 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