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64节

  而且为了让伊朗感觉到大国气概,北京的那位咸丰皇帝要用大量的银子在圆明园举办宴会。丝毫不顾现在内忧外患的情况。

  没办法,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只贸易的国家,他怎么能不展示自己呢。而且说不定能够加深一下关系。

第175章 修养内政

  “大维齐尔辛苦了,这样的成就已经很久没有了。”

  纳赛尔丁看到巴黎和约的正式文本后,向阿米尔表示感谢。

  “这都是为了伊朗,如果没有士兵的拼命,恐怕臣也不会在谈判桌上这么快就拿回来土地。”

  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应该要专注于内政了。

  之前做的那个一千万投资计划已经完成,伊朗的军工、钢铁、矿产、铁路等行业是爆发性增长,连带着纺织、食品、造纸等轻工业和农业发展。

  现在阿米尔打算将投资金额提高到3000万,在全国普及铁路以及建设重工业。另外还要投资教育和卫生,伊朗现在的人口有点少,需要更多人口才行。

  “沙阿,我们现在必须要发展我们的经济,虽然这几年的势头令人欣喜,但和英法比起来还是太脆弱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厂,更多的原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增加我们的收入。”

  阿米尔说的纳赛尔丁都懂,但伊朗发展工业有几个大型障碍,第一个就是他的自然环境。工业需要水,而伊朗的水资源不足,虽然有一些河流,但还是不太够。

  所以现在伊朗政府鼓励林业,也就是种树。这在现在发展工业中的国家中政策显得太显眼,没有人知道伊朗这么做干什么,但对于缺水的国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很满意这样的计划,但是有几点我需要补充一下。第一,我国必须要在农业上有所提升,不仅要在产量有提高,还要扩大种植面积。这需要提升我们的农业耕作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市场,你生产出来商品得卖出去才行。现在伊朗的市场看着扩张了不少,但还需要更多。

  “我们还需要拓展贸易,我想非洲和远东可以继续发展一下。”

  阿米尔自然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殖民扩张呗。英法俄都能这么做,那么伊朗作为打败俄国的国家当然也能做。

  伊朗的东非领地扩张了不少,他们和当地的部落进行贸易,但对方的购买力实在是太低,甚至连货币都没有,就是以物易物。他们最有钱的也就是牛了,要在东非说一个人多有钱,就说他有多少头牛。

  不过这些土地也是挺好,种地没啥问题,于是通过一系列购买,为100户自愿移民当地的伊朗家庭分配每户200亩的土地。他们在当地种上小麦,然后又运输给伊朗本土。

  东非的潜力的确让德黑兰看到了,但还要移民前去建设,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在这个计划进行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计划,那就是和英国一样,全世界的拓展贸易。

  而在巴黎期间,伊朗和英国也达成了一项协议,英国承认广大的阿拉伯半岛内陆属于伊朗的势力范围。这些沙漠没有多大油水,就算是奥斯曼也不愿意要,就给了伊朗,他们不知道自己放弃了多大的宝藏。

  当然目前还是需要投入的,伊朗和沙马里部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大。宰赫兰已经变成一座几万人的港口城市,现在部落占领了内志地区,他们想要快速移动军队和物资,那就需要铁路的帮助。

  但沙漠的情况对铁路来说是个挑战,而且这些地方价值有些低,伊朗将资金投入这里有些太困难了。

  根据铁路公司的说法,修建一条横穿沙漠的载重铁路,其造价是1000万里亚尔之间。这主要还是包括了铁路包括两边的防沙林在内。另外由于地处沙漠地形,每年维护费用也会比其他铁路要高,每年至少需要200万里亚尔的费用。

  就这样的成本对于铁路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天坑,政府也不可能提供过多资金。目前能做的就是先将宰赫兰和胡富夫之间的铁路建设,然后再图其他。

  阿米尔仔细想了一下,向沙阿建议:发动一场远东远征。

  伊朗派遣军队前往西贡的消息阿米尔也知道了,在他看来,1.4万人干不了什么,应该派遣三万人去。向南越和暹罗进行战争。

  现在交趾的发展很不错,但还是不够。伊朗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张自己的利益,不然英法俄这三国就要过来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他们肯定会在东方争夺,而伊朗必须尽最大力量抢夺。

  当然除了殖民扩张,伊朗还要对最大的国家清国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最好是帮助他们弄一点现代化的东西,这样他们的购买力就增加了,和伊朗的贸易肯定就提升了。

  纳赛尔丁对宰相的激进镇住了,不过一切为了利润,这也能理解。但他现在还关心的事情就是从法国订购的舰船啥时候能到。

  法国的马赛造船厂开始建造第一艘外表用铁甲覆盖的舰船。由于木造军舰无力抵御炮弹的轰炸,早期各国海军都是以大量战舰的近距肉搏来打海战,工业化之后钢铁产能与冶金技术的大大提高,坚固的铁甲舰便应运而生。

  同时,新的、更强大的海军大炮使得木制蒸汽船的时代转瞬即逝。军舰开始装备越来越重的炮,风帆战列舰上用32磅炮取代了18磅和24磅炮,并在汽船上引进了68磅炮。

  首批能够发射爆炸性炮弹之舰炮在法国人亨利.约瑟夫·匹希斯的改进后被引入,到1840年左右这类舰炮已经成为法国海军、皇家海军、俄罗斯帝国海军和美国海军成为海军标准武器之一。爆炸性炮弹的威力在当时被认为可以粉碎木船体,宣告了木船体战舰的终结,正如俄罗斯在锡诺普战役中摧毁奥斯曼帝国的一个中队所证明的那样。但是对木制船只更实际的威胁来自传统火炮发射的炽热子弹,这种子弹可能滞留在木制船只的船体内,引起火灾或弹药爆炸。一些海军甚至尝试用充满熔融金属的空心弹来增加燃烧能力。

  为了提升防御力,铁甲舰开始出现。并迅速在英法两国之间进行竞赛,而伊朗也凑热闹订购一艘,用价值高达180万里亚尔。预计两年后才能到达伊朗,纳赛尔丁也是想要用这艘船传播自由贸易了。

第176章 新知识分子

  伊朗外交部在战争结束后成为最繁忙的部门,各个国家都想和伊朗进行贸易谈判,而伊朗政府也需要制定外交政策保障自己的利益。

  “最近我国地位的提升不仅影响世界,也让邻国对我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奥斯曼对于我国领土的增加已经感受到不满,恐怕一场战争会再次来临。”

  佩泽什基安看着像是预言的报告,有些疑惑的向对方询问:“萨迪格,你确定未来奥斯曼会进攻我们?”

  “是的大人,我敢肯定。奥斯曼一直以正统自居,那他就不能容忍我国的崛起,这会让他们认为我国和他们争夺领导权。

  而且,他们也对我国收复大片土地产生嫉妒。加上其他历史因素,奥斯曼肯定会向我国发动进攻。”

  萨迪格写这个绝不是妄加揣测,奥斯曼内部已经有不少声音对伊朗不满,他们不仅是嫉妒,更是担心他们国内那些什叶派教徒会被伊朗煽动,从而推翻政府。

  “现在我们才一起打败俄国,如果两国又发动战争不是给俄国钻空子吗?”

  “恐怕比起俄国,伊朗已经是他们的第一目标了。”

  异端比异教更可怕适用于任何一个宗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本来就水火不容,萨法维王朝和奥斯曼帝国只不过是具体的体现。

  “这么看,我国的处境很危险。我会将这个禀报沙阿。”

  佩泽什基安决定让沙阿决断,同时也对这个英国留学而来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他未来说不定能接管外交部,只要多工作几年。

  在留学回来后,萨迪格被安排在了阿塞拜疆工商局工作,后来因为外交部缺人被调往德黑兰担任外交部官员。

  此时的外交部进行了更细致的权力划分,分成远东司、印度司、欧亚司、欧洲司、美洲司和非洲司。其中萨迪格在欧亚司工作,自然对奥斯曼这个邻国有较多的关心。

  伊朗德黑兰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经历过各种知识的洗礼后有的被政府选中去欧洲留学,有的则进入政府内部或者在其他领域发挥自己学到的知识。

  教育和医疗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地方,伊朗开始推进小学和中学教育,不仅要将义务教育普及,还要彻底改善医疗情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萨迪格在下班后前往德黑兰的阿拉克区,这是这几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拥有不少商业设施和咖啡厅,同时也是他们这些留学生的聚集地。

  “萨迪格,你来晚了!”

  “抱歉,因为有些事情,来一杯葡萄汁。”

  在自罚一杯后,他们开始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战争胜利。这可是几十年没有遇到的大胜,作为伊朗人,他们可以自豪的向别人称赞自己的国家。

  “让我们为沙阿干杯!”

  “干杯!”

  他们感谢沙阿和大维齐尔送他们去欧洲留学,因此他们也要回馈沙阿和伊朗,贡献自己学到的知识。

  “现在伊朗还是需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眼下我们赢得了对俄国的胜利,但还需要全方位的变动。”

  说这句话的是在工商部工作的萨菲丁,“现在我国各个行业都已经建立起来,但和英国的差距还是很大,必须要提高关税,将他们的货物挡在国门之外才行。”

  他们都没有想到,在英国这个自由贸易大行其道的国家竟然能让他支持高关税。

  其实萨菲丁在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书,里面提到为了遏制英国,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刚开始的时候的确给英国造成巨大影响,但很快这个体系就分崩离析了。

  很简单,因为此时的法国还没有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收入,而且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更差,大陆封锁导致了各国的农产品市场的丧失,同时还导致了部分需要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工业萎缩,如棉纺织工业由迅速扩张又变成迅速衰落。而且发展工业需要机器设备,需要生产技术,只有英国有。你搞大陆封锁的结果就是欧洲工业停滞,百业凋敝,一片哀鸿。拿破仑这么干的结果就是断绝了贸易,没有贸易就没有税收,封建王朝是靠剥削农民,土里刨食,没有贸易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财路,等于把财路都给断了。

  而且由于法国工业产品不论在价格上还是产品的品质上,它的竞争力都比不上英国产品,大陆封锁后的法国产品并非英国产品的理想替代品,因此,各个国家很难真心实意地抵制英国产品,走私现象十分严重。

  从这本书里,萨菲丁总结出几条要点:第一,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必须要用高关税保护稚嫩的工业萌芽。第二,就是要扩大市场,让工厂生产的商品有销路。

  “虽然和俄国的条约已经废除,但还有英国,必须要修订好条约,恢复关税自主。”

  听萨菲丁的话,他们都对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原本以为经济就是普通的发展工厂就行,没想到这后面有这么多道道。

  “我们要像英国那样获得更多的出口,这样才能让企业有钱赚,然后他们就会扩大生产,改良机器,推动更多新的产品出现。

  苏莱曼,你是开纺织厂的,你说是不是这样?”

  看萨菲丁提了自己,苏莱曼说出自己的见解。

  “的确,目前英国生产的布匹在质量上比工厂里生产的要好,虽然也有一部分在国内销售,但大多还是出售到远东。在交趾和清国最多,然后是亚齐。

  另外我听几个同行说,法国和墨西哥的商人购买增长很快。大多是地毯和丝绸,他们对精美的图案赞不绝口。”

  苏莱曼的纺织厂在战争的时候通过出售棉纱赚了一笔,在结束后,虽然利润暴跌,但还是有的赚。在柬埔寨、亚齐等远东地区,伊朗商品凭借优惠政策在这里打下基础。并且不断扩大。

第177章 新的征服

  “现在国家需要我们,不管是什么,只要团结起来,就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

  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是国家进步的推力,现在需要更多的人觉醒,伊朗才能走向富强。而他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萨迪格也是和他们说的挺欢,就差没有将政府文件公布了。他可不敢,一旦泄露起码是个枪毙。

  古列斯坦宫里,纳赛尔丁看着这份大胆的建议书一个劲的抽烟。没想到自己想要几年后要进行的战争被人预言出来了。

  “萨迪格,有趣的人啊。”

  烟斗敲在桌子上发出声音,佩泽什基安不知道沙阿是怎么想的,君主的心思不是大多数人能猜透的。

  “我国和奥斯曼之间还是有矛盾的,他这个写的不错,是个人才。”

  佩泽什基安放下心来,看来沙阿很高兴这个。赶紧说到。

  “沙阿说的是,奥斯曼觊觎我国土地的野心由来已久,他们看到我国的成果,肯定会有动作。”

  奥斯曼拥有中东最肥沃的土地,但却不好好珍惜。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人口加在一起也没超过150万,这不就纯纯浪费吗?

  所以对于奥斯曼的战略已经从他继位开始就做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就是靠着中东连在一起,如果能整合一个国家,那可是无敌的存在。

  不要以为只有英国愿意搅乱其他国家,伊朗也要扰乱其他国家。不然他们总会将势力深入中东。

  在最新的内阁会议上,政府得到了清国想要加价购买武器的文件。纳赛尔丁批准了,同时得知清国和伊朗建交在即,他们的那位皇帝显得有些无能,和他同一年出生的身体却虚的不成样子。但大小事务还是由他拍板。

  根据阿卜杜拉的说法,不少清国官员对于外国的东西有所了解,他们也想学习这些东西用来防卫或者扩张自己的势力,兴许伊朗可以和其中几个打好关系,用来扩张他们的贸易。

  “现在已经明确,我国必须要在远东进一步获得权利。我建议,立刻发动对暹罗的进攻。”

  鲁哈尼代表军方发出建议,目前来看他们的势力范围实在是太小,必须要扩张,而拥有广大地区的暹罗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根据报告,在暹罗东北地区有很多人不服他们的统治,如果我们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对我们接下来的统治相当重要。”

  啪~啪~啪

  财政大臣鼓起了掌,“好啊,这真是挺好的。如果你们不看国家财政,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

  说罢他就开始汇报伊朗的财政情况,这几年经过治理,伊朗的财政收入增加到3026万里亚尔,工商业和贸易对其中的贡献颇多。而支出也顺势涨到2860万,这其中的盈余用来偿还债务,毕竟他们背上了1亿多里亚尔的外债。

  “现在已经不能再增加军事支出了,再增加国家只能像西班牙那样宣布破产,你们知道这会引起什么后果吗?

  往轻了说,我们会被迫出售我们的其他权利和工业,往重了说,那亡国都不是没可能!”

  鲁哈尼拍桌而起,“你这是看不起我们的军队吗?”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在没有新的财源之前,财政部不会给远征队一分钱。”

首节 上一节 64/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