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54节

  他们的冲锋不仅影响每一个伊朗士兵,更是将这场战斗变成洗刷耻辱的一战,此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击败压迫他们的俄国。

第144章 久姆里战役(完)

  伊朗士兵开始扛起沙袋顶着敌人的火力开始在长街上搭建火炮射击的掩体。炮兵躲在后面,炮口在沙袋墙上的一个小型豁口内小角度调整,后边的工兵随时准备冲锋,更有许多士兵来回的搬运沙袋。

  伊朗火炮几乎在最近的距离开火了,两百多米外的一栋小楼顿时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半边的墙都塌陷了。

  机枪也加入战场,比枪支速度更快压制住了堡垒的俄军。趁着这个时候,士兵迅速拆除了沙袋墙并迅速向前突进,然后冒着巨大的伤亡开始搭建新的射击阵地。

  枪声从四处传来,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士兵在惨烈的厮杀,伊朗士兵用机枪扫射,俄军则利用废墟建材搭建掩体。

  整条木头的房梁、破烂的沙袋、半截的砖墙、甚至还有砸的破烂的家具都被堆上了长街!士兵们一个个趴在掩体后面,把枪口顺着砖瓦的缝隙伸出去拼命向对方开火。

  十几万人聚集在这座要塞中,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都成为争夺的地方。一个普通的小房间竟然能在一天里三次反复易手,可见其血腥程度。

  伊朗士兵全部都杀红了眼,他们没有想到杀俄军竟然是这么痛快,于是不管是谁,只要见面就拼尽全力去杀。

  就算是俄军精锐也受不了这样的疯子,他们口中一边念着真主,一边拿起刀刺向他们。一些人的心理崩溃了,他们想要逃跑,但走到哪都有子弹射到他们,运气好的还有炮弹。

  到处都是纳迪尔型机枪,他们的子弹可比俄军的快。俄军的堡垒里,头顶上敌人的子弹还在嗖嗖的激飞,那些机枪手这时候就是故意浪费子弹,他们要用火力活活的把这里给压死。

  所有的炮兵谁都不敢抬头,抬头就是一个死,每当子弹打在石块上发出石子破裂的响声后,这些丧胆的士兵都会身子一哆嗦,他们蜷缩的更厉害了。

  斯克沃兹尼克看着这样的情况,明白难以挽回,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的荣誉必须要保证。

  他鼓足勇气搬起一枚炮弹猛地站起身来,他要自己给大炮装填,准备以身殉国!

  但他站起身更容易被子弹击中,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手,另一发击中了他的胸部。但此时他还活着,不过他又连续不断的遭受机枪伤害,最终中弹17发倒地身亡。

  最高指挥官的战死彻底击垮了俄军士气,他们要么投降,要么逃跑,还有一部分人和伊朗士兵同归于尽。

  还是一些高级军官缓过神来,他们慌张的说升白旗。一面白旗很快在中央塔楼的顶端缓缓升起,俄军投降了。

  “看,是白旗,俄军投降了!”

  有眼尖的民众看到升起的白旗,知道这是投降的意思,欢呼起来。而不少俄军也看到了这样的旗子,一股破碎感在他们心中散开。

  三个小时后,这座要塞修建安静下来,俄军被排队缴械。而伊朗士兵在旁边看着他们,同时将尸体进行处理,不然会引起瘟疫。

  “将军,我们赢了!”

  副官兴奋的向伊斯法哈尼报告,此时的他已经泪流满面。他们终于赢了,这几十年来的屈辱,在这一刻得到偿还。

  “是啊,终于赢了,赶紧将消息汇报给埃里温和德黑兰。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久姆里战役,前后历经五个月,伊朗在付出1.7万人伤亡的代价后歼灭俄军3.8万,俘虏4万,另外有2100名俄军失踪。

  同时还缴获火炮98门,卢布106万,马匹3000匹,还有各种军用物资。

  在久姆里战役获得成功的时候,伊朗扩大了自己在埃里温附近的区域。埃里温的安全得以保证。

  ———————————

  伊朗收复埃里温的消息让伊朗引起剧烈反响,市民们上街庆祝这一时刻。

  此时伊朗全国的爱国主义爆发,只要是打俄国,他们就支持沙阿。

  “政府在大不里士地区的动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马赞德兰和伊斯法罕等地我们都已经运输足够的物资,目前在前线已经有几十万的军队和运送民兵。”

  伊朗更新换代的军事机器开始发挥威力,虽然花费是平常的几倍,但军队战斗力更多了。

  “嗯,物资情况怎么样?”

  纳赛尔丁转而询问负责军需的后勤长官莱西,为了调拨全国资源,伊朗政府新设军需委员会,莱西成为主席。掌管全国物资调拨,对沙阿的问题,他说道。

  “目前一切正常,伊斯法罕和德黑兰两地的军工厂正在扩建,大不里士也是火力全开。

  为了保证物资情况,我们也在钢铁、矿产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还有一些我国不能生产的东西大量进口……”

  莱西每说一下,财政大臣就心疼一下,这说的都是钱啊。各种各样的花费让原本用三年的预算变成两年,而且明年肯定花费更大。等钱花完了,他们只能在其他地方想办法了。

  纳赛尔丁心里也是非常高兴,不仅是前线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怀孕了。这个国家即将迎来继承人,这样的消息又怎么不让人高兴。

  “就这样吧,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纳赛尔丁没有多少话就让人退下,现在来看没啥问题,只要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

  各位大臣也见沙阿这样,也是离开了,他们也知道沙阿即将有一位继承人,也表示理解。

  不过,在他们走了后。纳赛尔丁开始深思,根本上还是钱闹的。财政大臣的脸他自然也是看到了,其实也能理解,但目前伊朗必须把大部分资金用在战争上。其他方面也只能苦一苦了。

  “沙阿,他来了。”

  “让他进来。”

  阿卜杜拉穿着英国礼服,带着帽子来到会议室。在英国的这几年,他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不少知识,还去了英格兰银行、威斯敏斯特宫等地方看看,果然是大开眼界。

  学成归来后,他一直想要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这不,就找沙阿来了。当然他还有其他任务找纳赛尔丁。

第145章 东方汇理银行

  “叔叔来了,请坐。”

  阿卜杜拉坐在纳赛尔丁旁边,侍从为他端上来一杯咖啡,这是目前流行的饮料。

  “多谢沙阿”

  在战争到来后,整个王族为了支持战争,购买了大量的国债。阿卜杜拉也购买了20万里亚尔的国债表示支持,当然他也想做点实事,不然就要像那些兄弟无所事事不好。

  “现在我军已经占领了埃里温,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收复其他失地,这都是沙阿的英明领导……”

  纳赛尔丁抬手制止了阿卜杜拉的吹嘘,“叔叔今天来,不仅是为了说这个吧。”

  “是这样,我今天来,是来帮助国家解决财政问题的。”

  比起奥斯曼和埃及,伊朗王族通过内战清除了一批造反的,又开始限制政府给他们的拨款,将王族财政和政府财政分开,这就逼迫王族要么从事工商业或者出国留学,要么通过考试成为政府公务员。

  当然,伊朗本土他们自然是乖乖的,但是在殖民地他们则放纵了不少。一些王子在非洲地区圈地增加自己的地产,同时掠夺黑人为他们耕作。这一点纳赛尔丁不是不知道,但也只是让他们听从沙阿的命令,另外确定他在非洲的权利。而王子们也知道没有沙阿支持就寸步难行,因此也听命于纳赛尔丁。

  也有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王族成员致力于改变伊朗情况,顺便也能赚点钱,这不,他们让阿卜杜拉来推销自己的计划了。

  “叔叔有什么办法,但说无妨。”

  阿卜杜拉将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沙阿,伊朗和东方的清国已经有了贸易往来,但我发现,清国目前没有一家银行处理业务,就算是英法两国也没有在当地开设银行……”

  “你是说,让伊朗开设一家银行来处理清国业务?”

  阿卜杜拉点点头,“是的沙阿,伊朗不是获得了一块地吗,而且我国商人交易还得带着大量现金,这实在是不方便,我们可以设立一家专门负责东方事务的银行,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增加收入。”

  纳赛尔丁明白了,原来他们在这里等着他呢。既然伊朗本土不允许开设银行,那就去海外,去东方。

  “既然如此,那想必叔叔已经有方案了。”

  见沙阿有些动摇,阿卜杜拉开始推销他们的银行方案。

  “沙阿,这家银行会采取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来获取资金,每年根据拥有多少股票来获得分红。

  根据估算,目前需要500万里亚尔,沙阿,只要一年时间,您就能看到源源不断的财富。”

  纳赛尔丁听着叔叔的保证,看来那些商人都知道他们势单力薄的,如果贸然进入东方可能粉身碎骨。所以他们将自己拉了过来,这样也给自己一个保障,当然他们也会上交利益作为交换。

  “这个提议……挺好的。但我有个要求,不知道能不能答应?”

  “您请说。”

  沙阿缓缓说道:“如果伊朗在东亚有什么动作,银行必须要全力支持。”

  这个阿卜杜拉马上答应下来,不就是银行开路为国家争取利益吗,他在英国见的很多,只要效仿就行。

  英国的对外银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承揽国际汇兑,吸收社会存款,开展信贷融资;二是利用金融手段,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推销本国过剩的商品和资本。

  而对于资本弱小的伊朗来说,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的资金对提振经济有相当大的作用。加上对于巨大资金的需求以及扩张在东方的贸易,银行建设必须走马上任。

  “看来叔叔在英国学习了不少知识,我想你肯定能维护伊朗在东方的利益。”

  阿卜杜拉知道沙阿这是答应了,连忙表示自己不会让他失望。

  说起来,一些人认为私有化银行可以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国家发展。但私有的银行可能更倾向于发放高风险贷款以获取高额利润,忽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资产质量,导致经济失去稳定。而且银行还是会破产的,私有银行破产还不知道会给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当银行设立后,政府就发布法案,宣布私人不得设立银行。尽管有人递交请愿书,但沙阿仍然不同意,直到东方需要一家银行,而他们现在又拿不出太多的钱,这才让他们看到机会。

  不过,虽然同意开设银行,但沙阿和政府也得插手。政府拥有15%的股份,沙阿则有25%。一共40%的股份,这其实也是他们的意料之中。毕竟他们现在的投资都在工厂中,一时半会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纳赛尔丁将这家成立的银行取名为东方汇李银行,阿卜杜拉为银行行长。其业务范围在马六甲以东的国家,同时配合伊朗交趾进行政策。

  而此时赛帕商行的第一笔款项也转移了回来,一共46万里亚尔。他们在上海大量购买土地建房赚取租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虽然这些金钱看着很多,但比起军费还是九牛一毛。何况商行还要在清国扩大商业版图,所以发到德黑兰的钱也就这些了。

  不过根据报告,伊朗商业已经在东亚开始扩张。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90名伊朗商人前往东方进行贸易。除了赛帕,还有其他三家商行在香港和广州成立。同时雇佣的买办也增加到25人。

  对于伊朗的加入,英法美等国家都觉得没啥问题。毕竟在自由贸易的规则下,他们在清国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而且英国已经控制清国的海关,拿到最肥厚的利益,其他的让伊朗竞争也没什么。

  而伊朗商人则团结在一起,他们自发组建海外伊朗商会,负责维护伊朗人的利益。对于自己的情况,商会做出只贸易,不传教,不进入政治的规则。但要想获得更多利益还得和政治高层打好关系。

  面对清国南部的叛乱,商会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对方只是昙花一现就没有需要,但要是成为可以推翻的叛乱,那利润就多了。

第146章 多个战线的坏消息

  在第比利斯的沃龙佐夫得知久姆里被伊朗攻占,8万士兵被杀或者俘虏,再次晕了过去。这让他原本就有病的身体更加病重。

  而且,因为他将大部分精锐放在久姆里,导致巴库方向的守军遭受了伊朗军队的更大打击。在巴库地区的守军不足四万人,不仅是这样,一些军官为了多拿钱,向上面谎报人头,导致军队数量虚高,这在对战中弱点就显露出来。

  而巴库等地的民众也掀起一阵反俄示威,而伊朗军队也是快速行进。终于在八月初进入了巴库。

  当地的民众都欢迎伊朗军队的进入,在被强行纳入俄国统治20多年后,巴库重新回到伊朗的怀抱。

  久姆里战役的结果也随着随军记者的报道传回德黑兰,并且刊登在各大报纸上,这下全国都知道俄军惨败了。而英法等国也通过报纸得知前线消息,并且让重要报纸刊登。

  泰晤士报就报道说,久姆里战役是俄军在高加索地区的惨败,他打破了俄军在拿破仑战争以来的神话。提振了前线的信心。

  而这让唐宁街意识到伊朗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国家,如果让伊朗适当强大,那印度就可以避免俄国的袭扰。帕默斯顿提出按照拿破仑战争援助俄国那样援助伊朗,这个提议得到了内阁的一致赞成。

  不只是英国,法国也准备提升一下和伊朗的关系。多一个朋友又不是坏事。

  但是俄国就不好了,要知道一下子损失八万军队,这个损失可是前所未有的。尼古拉一世气的在宫殿里摔东西,甚至还摔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瓷器。

  但事已至此,沙皇只能下令继续征兵,征兵30万南下高加索。同时命令沃龙佐夫守住剩下的地方,不然就让他去绞刑架。

  但是现在高加索地区都乱了起来,北部地区异教徒起义扰乱了当地的秩序。十六万切尔克斯人成功突围,他们烧毁了一切南下。而俄军一直对他们进行围追堵截,但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的决心。

  在离开之前,穆罕默德做了动员讲话,他说如果不摆脱沙俄控制,年轻战士就会继续死于战争,家人就要沦为奴隶,民族将没有希望,这次动员彻底点燃人们奔向光明的火焰。

首节 上一节 54/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