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52节

  好小子,战争才几个月啊就说要结束了。不过这场战争已经吸引到其他国家的加入或者站队了。

  希腊肯定是站俄国的,都是信仰东正教,而且对君士坦丁堡念念不忘。而撒丁则站在英法一方,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能让法国支持他们统一意大利半岛。

  让英法感到欣慰的是,普鲁士在两个势力之间选择中立。这就是一个外交胜利,没有爆发欧洲大战的风险。

  对于伊朗,唐宁街的政策是不能让他倒下。他们需要伊朗在高加索牵制俄国军队,为此他们准备了一份重要的合同。

  “尊敬的沙阿,为了表示支持,我国愿意向贵国贷款,这是合同。”

  纳赛尔丁看着合同上的条款有些惊讶,英国愿意贷款500万英镑给伊朗,利率2.5%,分20年偿还。

  这样的条款可以说是相当优厚了,而且利率主动低到3%以下。这省了不少利息。

  在英国看来,只要能让伊朗顶住,利息少点也就无所谓了。而且他们要是还不起,英国也可以顺势深入伊朗内部,控制他们的方方面面。

  “感谢贵国的好意,我国目前还不需要借款。不过未来要有需求,我国会优先考虑这个。”

  既然沙阿不同意,那华莱士也不可能摁着头逼着对方答应。只好离开。

  对于借款,纳赛尔丁还是不太愿意的。特别是向英法借,这简直就是挖个坑等着你跳。如果还不上,你就惨了。

  纳赛尔丁现在将希望放在东方上,按照时间,东方已经开始内战了。如果能趁机出售一些东西,可以缓解伊朗的财政情况。

第139章 多瑙河撤退

  伊朗收复埃里温的消息传到了沃龙佐夫的耳朵里,这让他有些吃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埃里温这么快就沦陷,只能命令军队在久姆里扎营,做好防御姿态。

  “快,跟上。”

  伊朗军队在占领埃里温后丝毫不敢怠慢,他们一路向北,向着自己的目标推进。

  “现在第四师到达哪里了?”

  听到自己统帅询问的通讯参谋回答道。“他们刚传来消息,第四师刚抵达塔林,在这里他们击溃了俄军2000人的阻击。”

  听到回答的萨拉米拿过一张军用地图找到这个小镇,这个地方就在埃里温北面,他对这个推进结果还是算满意。

  “还有什么消息吗?”萨拉米埋头看着地图继续询问着。

  “第十四师正在进攻赫拉兹丹,当地的守军抵抗的很强烈,可能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有了埃里温后,伊朗就拥有了后方补给基地。可以直接从这里获得补给,而不是从大不里士获取。伊朗铁路公司也在勘探地形,准备修建大不里士到埃里温的铁路。

  “让第四、第五师抓紧进攻,估计俄军快要回来了。我们要主动出击,歼灭他们。”

  随着伊朗占领埃里温,作战计划正式进入第二阶段,西路军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地区吸引和歼灭俄军主力,为东路军占领巴库争取时间。

  而此时的第四师师长苏莱曼尼也对自己刚得到的消息有些吃不准,他们在镇上击溃的这2000人俄军,被尾随追击的下属部队报告上来,退往一个叫沙米拉姆的小镇,追击部队看到那里有大量的阵地,而且俄军很多,估计有上万人,就连忙退了回来,现在他考虑是先发动试探攻击确认一下,还是直接向萨拉米将军禀报。最后他还是决定同时汇报情况和进攻。

  即将被攻击的沙米拉姆有俄军1.8万人,在其身后还有两万准备支援。从这里到久姆里一线俄军配属了大约6万人。指挥这条防线的是沃龙佐夫的副手安德烈.斯克沃兹尼克。

  作为在南高加索地区生活几十年的人来说,斯克沃兹尼克对当地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埃里温失陷后,久姆里成为亚美尼亚最后的据点,这里不能有任何失误。奥斯特曼这个家伙已经被他枪毙了,现在只有他亲自指挥希望挽回局面,愿上帝保佑吧。

  第二天清晨,在沙米拉姆旁边一个叫多斯克的小村子,第四师下面的第三营早早就起来了。吃过早饭后,他们将在营长的带领下准备前往沙米拉姆,昨天晚上上面就派来传令兵,说今天要对盘踞在那里的俄军发起进攻。

  这让早就想和俄军打一场的士兵们高兴不已。所以他们一大早就打算和好生会会这些异教徒的军队。然后让民众沐浴在真主仁慈的光芒之中。

  到达地点后,他们先修建阵地,对面的俄军并没有出兵骚扰的打算,他们安静的看着这些人的举动。到了中午,发起阵地也已经建好,炮兵团将大炮拉上刚修建好的炮位,在炮位四周堆满了才翻出新鲜的泥土。

  营长向士兵做着鼓舞,“那些俄国人就是胆小鬼,只要你们冲到他们前面,这些人就会四散奔逃,所以你们现在只需要向前冲就能获得胜利。”

  鼓舞之后,就是火炮。55门火炮向多斯克发动炮击,一时间在阵地上硝烟弥漫,不时能看到俄军士兵被炸死在阵地上。这种硝烟弥漫的场面,加上就要发起攻击的激动,让不少人激动不已。

  这时候听到上级大声大吼。“进攻。”

  战场上,伊朗士兵冲向俄军的阵地。防守的炮火如期而至,都轰击着进攻部队,不时有士兵被炮弹爆炸给波及,有许多士兵倒在冲锋的路上。

  当然炮兵不会让自己部队单独承受炮击。在俄军炮兵现身轰击时,反击的炮火也是打在防守方的炮位边,提醒他们不要忘了自己的存在。

  “冲啊。”

  士兵跟着连长冲了起来。他们灵活的不想样子,一边躲避攻击一边快速的接近敌军阵地,让阵地上的俄军士兵惊讶不已。

  趁着这时候士兵冲进了战壕,一时间双方都打起了白刃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军士兵渐渐不敌伊朗的士兵,这时候从阵地后方大量的俄军增援过来。伊朗这边只好下令撤退。

  在这次试探攻击中,伊朗以216人的代价,试探俄军阵地的实力。俄军用193人的代价,未能引诱到敌军继续攻击。相信过不了多久双方还会再有交手的机会。

  此时在多瑙河地区,俄军开始大规模撤军。这让一些当地人投靠了奥斯曼,尼古拉一世对此很生气,俄军为此警告那些多瑙河公国的民众。

  “沙皇陛下不相信那些声称自己是东正教徒的人会投靠一个非基督教政府。即使瓦拉几亚人因为受欧洲人影响太深,不明白这一点而投靠伪教。

  沙皇亦不能放弃上天赋予他作为东正教领袖的使命:把那些以基督教作为自己唯一信仰的人,也就是希腊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自登基以来,沙皇陛下就一直秉持这一信念,现在这一时刻已经到来,沙皇陛下将实现他计划多年的宏图,不管无能的欧洲国家的企图是什么。那些背信弃义的瓦拉几亚人已让沙皇陛下震怒,总有一天,他们将为自己的不忠不义付出极高的代价。”

  而这场撤退对俄国国内的知识分子伤害更大,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斯拉夫派来说,俄罗斯进军巴尔干是一场解放斯拉夫人的战争,他们对俄军的撤离感到非常震惊,认为这是对他们理想的背弃,因此感到十分沮丧。一些人梦想着建立一个在俄罗斯领导下的斯拉夫联邦,他们曾以为这场战争的结果将是十字架高悬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顶端。从多瑙河撤军让他们感到厌恶和羞耻。

  这些知识分子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沙龙上活动,希望能劝说沙皇撤销撤军命令,让俄国独自与奥地利和西方列强作战。他们为祖国能够独自对抗欧洲而欣喜不已,相信如果俄罗斯能为斯拉夫人的解放事业与西方打一场圣战,将成功担当起救世主的角色。

第140章 局势变化

  在俄军撤离的同时,奥地利军队开始进入瓦拉几亚恢复秩序。

  英法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说服奥地利加入战争,现在却对奥地利的干预喜忧参半。他们很高兴奥地利出手帮助驱逐俄军,但是同时怀疑奥地利人打算长期占据多瑙河两公国,以填补俄罗斯人离开后的政治真空,或者是通过牺牲英法利益来解决俄国和奥斯曼冲突。

  在英国和法国看来,奥地利出手救助多瑙河两公国的举动,并不是在扮演欧洲协调警察的角色,也不是为了伸张土耳其的主权,而是出于利己的政治动机。

  一为了对抗来自奥地利的威胁,同时为了保障黑海沿岸的安全以备俄罗斯南部以及克里米亚的进攻,法国向多瑙河三角洲的多布罗加地区派出了一支部队。这支由阿拉伯、奥斯曼和库尔德人组建的军队在当地击败了哥萨克骑兵后也撤退了,因为有一个更危险的敌人来了:霍乱。

  多瑙河三角洲的沼泽和湖泊中疾病横行,士兵的死亡率让人担心。因为患上霍乱而脱水,加上多日在烈日下行军,士兵们纷纷在路边倒下身亡。

  不过既然俄军已经从多瑙河公国撤退,照理说英法联军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打道回府了。战争可以就此告一段落,但让盟军指挥官们感到生气的是俄军的主动撤退。当英法两国千里迢迢把军队带到土耳其之后,俄军却放弃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这让英法指挥官们觉得失望。

  他们想达到一个军事目标来说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军事动员以来的几个月时间内,盟军士兵几乎没向敌人开过枪,因此遭到土耳其人的讥讽、本国国民的嘲弄。

  在伦敦,英国内阁也觉得仅仅迫使俄军撤出多瑙河地区不足以弥补已经做出的牺牲。帕默斯顿和他的“主战派”不愿意在俄军依然保持完整的情况下和俄罗斯谈判。他们想要严重打击俄罗斯的实力,摧毁其在黑海地区的军事能力,从而不仅保障土耳其的安全,也让俄罗斯再也不能威胁英国在近东地区的利益。

  但是怎样才能严重打击俄罗斯的实力?英国内阁考虑了多种可能。他们认为进入比萨拉比亚追击俄军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将士兵置于霍乱的威胁下;法国人提出发动一场解放波兰的战争,但是英国内阁不赞同发动一场波罗的海海战就能让俄罗斯屈服这样的说法。

  战争开始不久,指挥波罗的海盟军舰队的英国将军查尔斯·内皮尔爵士即得出结论,认为如果没有能够在堡垒附近的浅礁中航行的炮舰和迫击炮舰的话,盟军舰队不可能攻克守卫圣彼得堡的坚固海上要塞喀琅施塔得,甚至连赫尔辛基港口外防守较弱的芬兰堡都对付不了。

  所以当俄军从多瑙河两公国撤军时,英国内阁已做出决定,认为入侵克里米亚是唯一能对俄罗斯做出有效一击的办法。

  不过可惜帕默斯顿不是首相,只要阿伯丁伯爵还是首相,帕默斯顿的主张就不可能成为盟军的政策。英法两国和奥地利终于同意了议和方案,其中列出了更多有限目标。根据这四点方案,盟国与俄罗斯之间实现和平的条件包括:俄国放弃多瑙河公国,黑海开放等。

  方案的文字保守但措辞又足够模糊,让英国人可以随着战争的进行添加条件。此时英国虽想削弱俄罗斯的势力,但还不知道应如何制定具体政策。事实上,奥地利不知道还有一个秘密的第五点,已经获得英法两国同意,允许两国根据战争进展追加新的条件。对帕默斯顿来说,这个方案是保证奥地利和法国加入欧洲大联盟,共同参与一场针对俄罗斯的开放式战争的办法,即使将来征服克里米亚的目标已经实现,这场战争依然可以继续扩大。

  不过克里米亚尽管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准备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就连地图都是20年前出版的。这让他们以为克里米亚的冬天非常温暖,但实际上现在的克里米亚冬天已经很冷了。

  采纳错误信息的后果是他们没有准备冬天的被服和营房,而部分原因也是他们相信这将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寒霜未至即可得胜回师。他们怀疑从多瑙河地区撤退的俄军将被送往克里米亚,因此决定最好的策略是在撤退的俄军还未抵达之前,全力一击,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消灭黑海舰队、破坏港口军事设施。

  同时英国也开始援助伊朗,除了走地中海快速将对方订购的东西送到,还开始援助伊朗其他物资,就像拿破仑战争中援助俄国那样。包括糖、咖啡、铁等价值25万英镑的物资通过奥斯曼运送到伊朗。

  帕默斯顿一直提出要无偿援助伊朗金钱,他认为以伊朗的财力不可能撑起大规模战争,只有英法其中一个国家援助才行。

  但英法又不是慈善家,他们只接受低息贷款,绝不会援助。所以就让这些物资代替好了,还能提振一下本国经济。

  而此时对于尼古拉一世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消息,高加索和黑海两个方向战败传来,严重打击了政府的信心,但俄国怎么会就这样认输。在仔细分析了情况后,政府决定,在黑海方向依靠塞瓦斯托波尔防守,进攻重心放在高加索地区。

  比起有英法援助的奥斯曼土耳其,伊朗更容易被攻破,到时候南下攻打大不里士,占领伊朗,还能威胁印度,这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但要想这么做的前提是塞瓦斯托波尔为主的克里米亚地区不能失陷,而且还需要再征召士兵,税收还要增加。但只要打赢战争,这一切都不是事。

  此时尼古拉一世已经得知埃里温陷落的消息,但在他看来这就是伊朗的全部实力了,只要守住第比利斯,一切就都有可回旋的余地。

第141章 久姆里战役(一)

  一望无际的草原,恐怖的沼泽,随处可见的盗匪,这就是北高加索地区的现状。

  自从这里的阿斯特拉罕汗国灭亡后,这里就成为俄国土地。不过到彼得大帝前没有较大的开发,目前来看也是如此,因为还有一些异教徒没有臣服。

  “长老,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这是我们最后的东西了。”

  村庄里,一个长者拿着火把站在房屋前,周围的人都感觉有些心疼,这是他们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如今放弃自然舍不得。

  “既然我们要离开这里,那这些东西都不要给异教徒留下。”

  长者用火把点燃了房屋,带着剩下的村民离开了这片生活几十年的土地。

  切尔克斯人的封锁区内,这样的情况都在各地上演,居民烧毁房屋、杀掉一切不能带的牲畜,随后向着南方出发。

  大部分切尔克斯人的长老意识到这是他们摆脱俄国的最后机会,因此对于伊朗伸出的援手自然要牢牢抓住。

  他们通过伊朗获得了能够装备4000人的火枪和10门火炮,这些都是在俄军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为了运送这些东西,他们挖起了地道,虽然有些费力,但总算安全运送。

  俄军的封锁线在战争爆发后松了不少,一些精锐被调到克里米亚,这是他们突破封锁的最好时机。同时为了统一指挥,他们组建了大议会,选出7人成立军事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外作战。

  穆罕默德.哈桑.赛义德.苏兹达尔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他的身上可是承载了上百万切尔克斯人的希望,因此一定要成功。

  “开炮!一定要突破包围,自由就在眼前!”

  在命令下达后,火炮纷纷揭开了伪装,向俄军堡垒发起了反击的炮火。随后上万名切尔克斯人向堡垒发动冲锋,凭借不怕死的精神,终于在开火的第四天突破了封锁线,带着剩下的民众向南转移。

  不仅是切尔克斯人,车臣人也发动了起义,他们破坏俄军的交通、杀死掉队的士兵。尽最大力量在北高加索进行袭扰。

  ——————————

  清晨,红彤彤的太阳出现在半空中,将光和热泼洒在大地上。光芒照射在一门门火炮的时候,拉出了斜长的影子。炮兵们正忙碌的进行战前的准备,这些火炮会让俄军尝尝伊朗的厉害。

  此时已经进入了七月,伊朗目前的进展一切顺利。不过俄军在久姆里方向不断增兵,伊朗一直没有突破这里的防线,为此,萨拉米将军决定集结六个军团十万人到前线,发动一场大型歼灭战。

  俄军在久姆里也不断增兵,沃龙佐夫将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前往久姆里。到了现在,这里的俄军也有了八万人。

  南高加索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规模的作战了,周围的民众要么逃跑,要么被两国军队征调为民夫,为他们运送物资。

  在前线,每天都有小规模的战斗,不是抓个舌头就是打劫物资,不过最近几天感觉到大战要来,所以基本不出来了。

  “大人,我们已经确定好了,波斯会在后天发动进攻。”

  几个斥候向斯克沃兹尼克汇报情况,这几天他们运气很好,打听到了不少东西,波斯士兵还说这是国家全部的家底了,再也没有多余的士兵能够调遣。

  “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吗?”斯克沃兹尼克有些不放心,对于战场上的消息必须确定的不能再确定了才行。

  “非常可靠,是我们一个内部人员告诉我们的。”

  他们自以为渗透天衣无缝,用1000卢布就可以让对方一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信息,而俄军可以趁此机会进攻,将波斯打的落花流水。

  “既然如此,那我们明天,不,今天晚上就进攻。”

  总督大人一直催着他们进攻,还说只要骑兵进攻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他继续不动,自己的位置怕是不保。

  现在俄国官僚中没有谁是不抱着为升迁而来的,他们贪污、腐败,任人唯亲,这些官僚体制的通病在俄国身上得到无限的放大。大部分人沉浸在拿破仑战争的荣耀中,对于时代的更迭感到厌烦甚至害怕,而对伊朗和奥斯曼都有强烈的鄙视和征讨感,他们这些异教徒就不应该生活在世界上,特别是奥斯曼,几百年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依然痛心,现在正是瓜分的时候了。

  7月15日晚上,俄军效仿伊朗军队决定发动突袭。俄军的火炮开始开火,炮弹呼啸而过,落在了伊朗军队阵地……的后方。

首节 上一节 52/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