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47节

  不过这个杰斐逊就不方便了,因为美国国会因为奴隶制问题再次吵的不可开交。作为美国历史上非常复杂的问题之一,奴隶制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导致南北之间多次发生冲突。1787年修订的宪法条款中有几处涉及到奴隶制的地方,但是表述都含混不清。这为南北之间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

  1804年,由于南北方矛盾愈演愈烈,联邦政府不得不决定以“梅松一狄克逊线”作为划分南部蓄奴州和北部自由州的分界线。之后南北各自向西平行推移,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北部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南部的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共存”。

  但是随着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新州不断加入联邦。南北两方都关注新州将推行何种社会经济制度。根据宪法,每个新州将会在参议院中有两个席位,这必将打破南北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原有的平衡。1820年,参议员亨利·克莱提出了著名的“密苏里妥协案”,使得南北双方大体维持了平衡的局面,之后20多年未发生重大的冲突。

  随着美国在美墨战争中获得西部广袤的土地,包括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等地。南北之间就这些领土是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加入联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南部各州力图扩大奴隶制的地域,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国家再一次面临分裂的局势。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北部开始靠机械赚钱,并不像农业那样需要大量的人力。不过,对靠农业赚钱的南部来讲,奴隶的劳动力是不可缺少的经济手段。北部以商工业为主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并试图用自己的势力遏制南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他们提倡了保护贸易政策。而南部以大农场为基础形成了英国一样的贵族社会,并提倡自由贸易。而且,作为最大的棉花提供处,南部跟英国保持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保留了奴隶制度。

  作为南方的议员,杰斐逊参议员需要在国会中和北方派进行争论,所以他没时间去墨西哥了,这让劳伦斯感到可惜。

第124章 传教

  在向美国国内的亲戚联系时,劳伦斯也没忘记向伊朗的老东家走关系。为了防止沙阿忘了他,就开始向他周围的人进行一部分赞助,赛义德就是其中一位。

  “尊敬的赛义德先生,多日不见不知可好,本来要亲自上门拜访,但因为生意事情不得不处理,里面有一张20万里亚尔的支票,感谢您对我的照顾。”

  赛义德看着支票有点想笑,他的一切都是沙阿给的,如果他想要隐瞒什么,那自己失去现在的一切,甚至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哦,赛义德,我让你做的投资怎么样了?”

  “沙阿,一切都好。我们在索马里赚取的资金目前已经投入到奥斯曼和大不里士,此外我们还挑选了几个人来作为我们的投资目标。”

  索马里的种植园和铁矿每年能带来70万里亚尔的收入,这笔钱在欧洲社会中是一笔巨款。但纳赛尔丁没有用他来享乐,而是用来进行其他投资。比如利用代理人在奥斯曼和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投资建厂,或者是在英法等国组建游说团体,让他们在伊朗问题上偏向自己。

  不过在外面投资工厂啥的有点慢,而且手续也需要不少时间。所以直接投钱到伦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里,基本上是赚钱的。

  “说说看,在英国你们找到哪位值得?”

  赛义德拿出一份资料,“这位是来自阿伯丁一带的议员,他曾经抨击英国不应该对东方进行邪恶的战争。我想他应该对我国呈温和立场。”

  这位的名字他也听到过,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在对外政策中持有温和立场,并且倾向实行孤立政策。

  “这位的确是不错,看来要想让他们保持中立,还得让议会出手啊。”

  英国议会已经成为重要的政府决策机关,如果能游说到十分之一的议员,那唐宁街基本可以考虑对伊朗保持良好关系。

  “是的陛下,还有劳伦斯先生给我写了一封信。”

  这倒是新鲜事,纳赛尔丁打趣的询问:“他和你说什么了?”

  “就是一些平常事情,询问沙阿您过的怎么样?”

  赛义德将信上所问都说给了纳赛尔丁,他知道这是劳伦斯想要拉拉关系,这样自己也能给他撑腰。

  “希望他一切都好。”

  纳赛尔丁和赛义德一起走在王宫中的花园,在这样的闲暇时间自然要好好休息。沙阿也是需要时间玩乐的。

  “见过沙阿”已经成为法赫塔的米尔扎向纳赛尔丁行礼。

  “欢迎你的到来,亲爱的法赫塔。希望你今天来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消息。”

  此时沙阿已经将教士集团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服从的都被处死。宗教会议的设立让他们只能在沙阿允许的范围内发言,同时他们招募私人军队和家族经商的行为被禁止,理由是如果这样侍奉真主就会三心二意,不虔诚。

  原本100多年的宗教势力,就在这几年被削弱大半。而工业的发展又催生出一批坚定的政府支持者,如果他们要保住自己仅有的权利,就只能听从沙阿的命令。

  不过沙阿还留了他们一命,并且出资让他们前往其他地方传播信仰,特别是中亚和阿富汗地区,沙阿资助他们建设清真寺和图书馆,什叶派思想也开始传播开来。

  “沙阿,纳杰夫的大阿亚图拉来信,说愿意听从您的命令。”

  纳杰夫竟然送来臣服的信,这真是意外,本来以为对方会持续和他们对抗呢。

  这实际上也是不得不这样,奥斯曼政府不断挤压什叶派空间,只有伊朗能够保护他们。

  他们这些教士也提供了不少帮助,利用朝圣的机会和什叶派大佬进行秘密会谈,从德黑兰到纳杰夫,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什叶派信徒都走向了联合。

  “能让他听从国家命令想来你也付出不少努力,辛苦你了。”

  听到沙阿的夸奖,米尔扎没有骄傲,他只是以平常的语气询问,他们向海外散播信仰什么时候启程。

  这是一项什叶派教士的计划,因为他们看到了欧洲传教士不远万里前来伊朗传播基督教,虽然这几年少了点,但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基本盘扩大,那总有一天就会丧失。

  所以,他们也想组织一个传教团体,去其他地方传播信仰。而他已经选择了一个主要地方:亚齐苏丹国。

  亚齐苏丹国位于苏门答腊岛最北端,在其最盛之时,成为马来半岛上的柔佛苏丹国与葡属马六甲的强敌,三者间持续地抢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以及胡椒与锡的出口。现在已经沦落到偏安一隅了。

  “现在去亚齐不会有生命危险吗?”

  只见米尔扎摇摇头,“任何事情都会有危险,但为了安拉,我们不会退缩。即使面前是万丈深渊。”

  这样的话让纳赛尔丁不说什么了,既然法赫塔都说了,那就让他们去吧。

  “对了,奥斯曼境内的信徒情况如何?”纳赛尔丁询问。

  米尔扎摇摇头,“不太乐观,巴格达和纳杰夫地区的还好点,但在安纳托利亚和靠近希腊地区的处境艰难,不仅是当地的异端,还有一些异教徒也是这样。”

  此时奥斯曼内部还有将近10%的什叶派信徒,在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地区还有不少信徒,他们依靠当地阿亚图拉凝聚在一起。并且艰难的和纳杰夫搭上关系。

  “我看这样吧,继续在当地也只会受歧视越来越多,不如让他们前往巴格达、大马士革和塞浦路斯。前往塞浦路斯的伊朗会提供资金帮助。”

  米尔扎觉得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利,但沙阿如此虔诚也是可以的。这样对什叶派好的事情直接就是沙阿提供资金支持,估计那些人知道后会一个劲的支持沙阿。

  “那奥斯曼的信徒都会感谢沙阿的恩德,自从阿巴斯大帝后再也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们的存在。”

  纳赛尔丁笑了,“现在不是有了吗。奥斯曼的苏丹看着不太能够坚守安拉的信仰,既然如此,那就让其他人上来保护好了。”

第125章 政府会议

  阿米尔在办公室里收到了《西贡条约》和《沱灢条约》的文本,里面的内容是伊朗这些年都没有获得的最大利润,不仅有了土地,还有了一个保护国。

  “真没想到我们的收获会有这么多。接下来可以直接去香港了。”

  佩泽什基安在内阁会议上向各位大臣说着条约的好处,包括商品市场、外交特权、源源不断的财富。

  “根据总督的说法,我们获得了东方一座优良港口,接下来应该去清国和他们贸易。部门会提供一切支持给我国商人,让他们尽量站稳脚跟。”

  伊朗商人此时在政府的保护下走向世界,中亚、高加索、奥斯曼、印度、索马里都有他们的踪迹,最远处还到达了巴达维亚(雅加达),最近终于到了香港,正式进入东亚。

  “既然这里已经是伊朗的土地,那么就必须保护好这里才行。这对我们的战略至关重要。

  另外还有,根据这里面的说法,清国内部会有一场大的动乱要来。”

  这是通过在香港的伊朗商人提供的,说是在当地有一个人号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宣称上帝让他来排忧解难,当地百姓有不少信这个的。

  当地的地方官员在这群组织中安插了密探,在密探反馈的信息中提到:他们和以往那些叛乱不同,他们这批人信仰坚定,斗志高昂,军事操练井井有条,并非一群乌合之众。这个就非常厉害了,所以就不得不采取措施,如果在不着急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地方官员商量出来两个策略,第一个是上报朝廷让朝廷派兵来围剿,第二个就是直接对其诏安,给骨干成员高官厚禄,让其教众解除武装归顺朝廷。

  不过目前看已经不行了,他们的那位领袖感觉到了危险,于是决定起义。他们在香港都能感觉到气氛不一样。

  “那么接下来,我国必须要尽快提升造船能力了。目前我国的商船正在完成本土生产,阿巴斯港造船厂已经开始建造船只,另外还会在布什尔和恰赫巴哈尔建造两家政府造船厂,对私人造船政府最多会减免七年税收,同时提供无息贷款。”

  目前伊朗商船只有100多艘,还不到英国的百分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张,船只订单也增多起来,目前在布什尔拥有一家私人造船厂,还有在阿巴斯港建设的造船厂。此外一些人准备投资造船业,对这个行业的优惠和造船的利润驱使他们投钱。

  “我说侯赛因,你们部门每天说补贴这个行业,优惠那个行业的,就这么下去政府对所有行业都养着得了,其他方面都别投入了。”

  鲁哈尼对工商部门发出不满声音,即使军队占据政府最多的支出,但因为起点太低,对俄国的威胁让他觉得必须还要加军费才行。

  “鲁哈尼阁下,我国的工业情况您也清楚,基本上是什么都缺。纺织、造纸这样的行业是可以依靠私人投资,但钢铁、军工、铁路这些都需要政府补贴和投资才能发展,私人根本不会投资这样的行业。”

  侯赛因从本国角度向对方说补贴优惠的重要性,鲁哈尼也不是认死理的,他只是说:“但是政府不可能对所有企业进行补贴优惠,这不是给政府增加负担吗?”

  关于这个侯赛因也想到了,“这些企业盈利后会从中分出一部分来作为政府收入,另外亏损企业会出售给商人,让他们经营。但有些行业就算是亏损也得经营下去,不然政府的权势就会缩小,最后沦为外国人的奴隶。”

  这在世界可以说是不一样的道路了,伊朗资本薄弱,自然需要政府支持,等私人成长起来,在让他们承担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

  “这样最好,不然政府就是他们的保姆了。”

  众人笑了,知道鲁哈尼说的是玩笑,但伊朗本国经济的确是不怎么样,没有英国那样先发制人的殖民地,也没有法国那样富裕的资产贵族,更没有俄国那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一切需要苦一苦伊朗民众和政府了。

  “最近沙阿要去阿巴斯港参观造船厂,还要去大不里士,都是要参观当地的工厂,但俄国的威胁也在眼前,我们需要齐头并进。”

  沙阿只是会去视察,但政府要考虑的就很多了。如果不行,那他们最轻也得进监狱。

  政府将两份条约纳入伊朗外交成果中,同时正式设立印度支那总督一职,准备向东扩张贸易。

  此时国内的报纸和宣传机器到处说工业的好处和沙阿即将访问工厂的消息,一股狠抓经济的样子。这让冤家俄国也放松了警惕。

  最有发展前途的造船业涌入了将近1000万里亚尔的资金,都是沙阿亲自掏腰包的投资。纳赛尔丁打算利用自己资金以及政府的政策,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发展伊朗的造船厂,让造船业做大做强。虽然这样做,有可能造成行业的垄断,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利大于弊的效果。

  而除了造船业之外,蒸汽和机械的运用也是他费心最多的事情,因为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这都是卡洛所必须要重视的行业,也是花费他不少资金的吞金兽。

  除了以上行业之外,伊朗目前薄弱的重工业,如钢铁、机械制造等,王族都有适当的资金投入。不过由于资金有限,所以这些行业更多是采取政策扶持为主,沙阿的资金投入进去,也就是一个支持效果。虽然投入的少,但是花费也不小,因为这些行业那么多,需要的费用堆积一起来也不是小数目。

  不过,重工业虽然重要,但那些崭新技术纳赛尔丁也是一个不落,石油、化学、提升蒸汽机的效率、电报等也投入不少,而且专注于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只有人才才能为伊朗带来不断的进步。

  随着王族投入这些行业,必然产生足够的影响,这也能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也会让他们的人生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正是沙阿可以看到的。

第126章 清国内部动乱

  政府获得的东方消息也是晚了几个月,在新年刚过,远在香港的伊朗商人就得知了这个组织宣布反抗清国的消息。

  1842年成为自由港后,香港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口港。多间洋行在香港设立,吸引不少华人从事与贸易相关的业务。

  “大人,去年我们一共赚了5万6321里亚尔,这是账本。”

  纳塞赫奉叔叔的命令前来设立商行开展贸易,此时清国虽然开放,但出售的东西也确实不好卖,强大的自耕农经济让销售举步维艰,加上还有英国的竞争。

  “辛苦你了,这一年时间就有这些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接再厉就好。”

  这个名为赛帕的洋行成为伊朗在东方设立的第一家商行,目前经营糖、烟草、生丝、茶叶等商品的贸易,目前准备去广州设立分行。

  “大人,恕我直言。目前赚钱的生意都被英国人掌握着,就算是生丝和茶叶也只能赚他们的零头,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占的优势。”

  这让纳塞赫好奇,目前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去哪争取利益?

  “那你说,我们该去哪呢?”

  “大人,我们可以在上海开设分行,那里可以接触到更多机会。”

  刘长庆是最早学习波斯语的华人之一,西贡条约后,他被派到香港帮助纳塞赫建立商行,同时也正式聘请他为商行经理。负责伊朗的贸易扩张。

  “目前来看,除了上海,福建也可以让商行进行贸易。特别是打狗地区,其他国家也没有进入这里,我们可以在这里先发制人。”

  刘长庆说的很有道理,目前的竞争还不算太多,可以去清国其他地方碰碰运气,但入手晚了,那就真后悔了。

  赛帕商行借鉴前辈怡和洋行的经验,雇佣熟悉清国内地的华人为买办,负责销售和采购。因为清国刚刚打开国门,这个时候只要是愿意做生意的基本都能发财。

  而伊朗的印度支那地方也基本稳定下来,加上保护国,伊朗一共控制了将近300万人口。总督一开始就是重用华人,提升高棉人地位,拉拢越南人的政策。当地民众已经接受了改朝换代,接下来就是从他们这里弄钱了。

  最大的收入就是垄断,垄断食盐贸易来增加收入,同时为了让西贡变成东方第一港口,扩建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节 上一节 4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