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41节

  “好,我已经知道了。”

  坐在摩加迪沙的办公楼里,劳伦斯觉得自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舒坦过,也不知道他家里人怎么样了。

  “大人,有人要见您,说是您的哥哥。”

  哥哥?劳伦斯记得他不是在路易斯安那吗,怎么来这里了?

  “我马上去。”

  虽然不敢相信,但当他打开门看到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人的确是他的哥哥阿尔瓦雷斯,他赶紧上前拥抱着哥哥。

  “好久不见了,哥哥。”

  “是啊,好久不见。”

  劳伦斯亲自冲泡咖啡给阿尔瓦雷斯,“尝一下,这是用索马里种植出来的咖啡蔗糖。”

  阿尔瓦雷斯尝了一口后放下,“很不错的东西。听说咖啡的价格比棉花还要高了。”

  “我也知道了,因为欧洲经济不好,从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棉花估计没有那么多了,你的种植园还好吧?”

  谁料阿尔瓦雷斯重重的放下茶杯,看着自己的弟弟说道。“以后就不要去路易斯安那了,我们已经搬到墨西哥了。”

  “啊?”

  在哥哥的讲述中,劳伦斯逐渐拼凑出情况:他因为看着棉花景气好就拼命增加棉花种植,为此还向纽约的银行家借款,但没想到两年前的经济危机让棉花大量积压,没有办法只能出售奴隶和低价出售棉花弥补损失。

  但就算是这样也没有补上欠款,等到最后,银行家强制收走了所有的种植园才抵完债。嫂子因为这个,急火攻心早产了。

  醒来后,他再也不想在这里生活了,于是变卖所有可卖东西后,带着1000美元和家人来到墨西哥的蒙特雷,在当地购买了土地和作坊重新生活,并且买了一艘运输船走马塔莫罗斯—哈瓦那

  劳伦斯马上站了起来,生气的问:“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

  “事情太突然了,我们都没想到他直接从纽约坐船过来了。本来以为他能让我筹集资金晚几天,结果他直接拿出契约,把种植园都收走了。”

  “我已经说的很多了,纽约那群人是杀人不眨眼的,你哪怕欠一块钱也会被他们抓住。而且还逼你还十块,你忘了父亲就是因为这个死的了?”

  说起这个劳伦斯眼泪就涌了出来,父亲被银行蛊惑去投资结果经济危机他赔了不少钱,最后还是卖了三分之二的种植园和奴隶才补上窟窿。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在1838年的4月开枪自杀。

  “我太心急了,一心想要恢复家族的辉煌,结果就掉入陷阱里了。”

  说到这里他就后悔了,但他又有什么办法,现在重振家族看着遥不可及,他没办法才来这里找弟弟商量商量。

  劳伦斯走来走去,然后看了一眼哥哥说道:“现在在蒙特雷怎么样?”

  “还可以,就是当地不太稳定,我花了点钱雇佣当地人组成了巡逻队来保护我财产。

  而且当地的道路情况不太好,生产的东西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运送出去。”

  听到这个情况,劳伦斯赶紧问:“那么他们需要的那些生活用品呢?”

  “这些自然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当地的交通实在是不行。”

  “交通,交通。”劳伦斯一拍手,就想起一个天大的主意:他们创建一个铁路公司如何?

  “我亲爱的哥哥,你想不想在墨西哥成为改变历史的人?”

  听到这样莫名其妙的话,阿尔瓦雷斯还是点头。

  “既然墨西哥运输不行,那我们可以用铁路和水运来赚钱。而且现在墨西哥根本没有铁路,这是我们的好机会。”

  墨西哥从独立战争开始后就一直陷入动荡之中,共和主义者和君主主义者、自由派和保守派在这个国家打的是昏天黑地。从1821年到现在,帝国和共和国体制他们都试过了。但就是经济上不去,而46年的美墨战争更是让他们失去了一半的土地,现在来说墨西哥政治还是不稳定。

  “这样的话,我们得需要大量资金才行。劳伦斯,不知道墨西哥的情况,那里可不是美国,我们不仅要小心那些印第安人,还要和当地的庄园和教会打好关系。”

  墨西哥就是这样,穷人、地主、天主教会、军队在这里共襄盛举,虽然还没有短兵相接,但只有获得最多支持的那个人才能成为墨西哥的主宰。

  从民族构成来看,当时墨西哥的人口中,白人占18%,混血种人占22%,印第安人占60%。在白人当中,在美洲当地出生的“克里奥尔人”占17.8%,而在欧洲出生的“半岛人”仅占0.2%,大约有1.5万人,其中军人为7500人,文官和商人共6000人,教士1500名。这样的民族关系加上政治动荡难免会有经济不发达的情况。而且听说墨西哥不稳定,所以还要一支雇佣军队保证安全。

  “资金我来想办法,不过哥哥也要动起来,去那些城市看看,如果可以的话,未来还要进入政坛。幸好我们会说西班牙语。”

  说着,劳伦斯就想着如何起步。铁路建设周期长,不如先发展航运。

  他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0000里亚尔,相当于10000美元。除了自己的工资和分红,劳伦斯还从当地的其他地方收一点钱。毕竟是殖民地,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你就先在这里住下,等过几天我陪你一起去墨西哥。”

  看来不能在这里继续赚钱了,不过没关系,墨西哥说不定是他的另一个天选之地。

第109章 预算调整

  送哥哥去旅馆休息后,劳伦斯开始写信给沙阿,感谢他在这几年对他的信任和照顾。现在他要去墨西哥发展了,他马上会启程去德黑兰当面和他说。

  “劳伦斯先生,您找我?”

  副手扎里夫来到他面前,劳伦斯看到他就直接说:“我会去德黑兰向沙阿禀报,并且会辞去现有的职务,推荐你接任公司。”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砸晕了扎里夫,他以为需要好几年才能上位,没想到这么快。

  “可是,我不确定能不能胜任……”

  “你记住,你认为你行,你就可以胜任,你是掌管公司的,不要去想别的东西。”

  在给扎里夫忠告后,劳伦斯准备搭乘最早的船只去伊朗。等到了墨西哥还有一大堆事要做,得赶紧处理完所有的事情。

  ——————————

  这几天德黑兰到铁匠可忙了,他们忙着将王族的黄金融化成一块块金砖,然后放到中央银行的金库和沙阿的私人宝库里。按照之前的分配,会有价值1500万里亚尔的黄金进入中央银行。

  剩下的就都是纳赛尔丁的私人财产了,这么大的一笔钱,他当然要投入最新的东西了。比如扩张伊朗的世俗教育系统、在对俄国的情报上花钱这样的情况。

  这些花费都需要和政府商议的,阿米尔不知道沙阿从哪里整来的这么一大笔财富,不过看他保证的样子,应该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虽然政府目前不缺钱,但这不妨碍进行扩张财政政策。

  和英国订购两艘战舰的合同已经签订,一共是170万里亚尔,并且还雇佣一位海军军官进行训练。这应该是最大的一笔海军军事支出了,但比起陆军仍然是微不足道。

  毛奇之前提出要训练19万常备军和20万后备军队的计划是政府的重中之重,此外还要建立广泛的动员体制。如果发生战争,伊朗可以快速动员50万人加入军队。这个比例已经是极限压榨的结果,更何况伊朗国力还需要提升。

  “沙阿,我们每年要投入450万用来整理军队,还要投入更多的钱在其他方面。我想这应该是政府的极限了,我们必须等待工业发展,这样才能收更多的税。”

  财政大臣易卜拉欣是一个保守派,他十分担心赤字会对伊朗造成什么损害。虽然可以通过发国债来解决,但不要忘了他们还有一笔3000多万的外债,怎么能继续增加债务呢?

  “我说财政大臣,你有些太保守了。现在英国法国哪一个不是靠发行国债和增税来弥补财政赤字,而且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们的国力就算和奥斯曼比也是差了一截,更何况现在还是需要钱的时候。”

  沙阿的说法他这个大臣又何尝不知道,但现在东部地区因为废除奴隶贸易而有些离心,如果因为财政问题他们可能会爆发抗议运动。

  尽管有些人明面反对,但废除奴隶贸易的方案已经公布出去了。从即日起伊朗完全停止奴隶贸易,不管是海上还是陆地。同时奴隶主拥有的努力则鼓励他们释放,奴隶也可以自己获得自由,只需要交一笔钱,当然他们可以赊,未来则租中一块土地或者出去打工来偿还。

  这样的提案的确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了奴隶主,但他们还是有些不满足。不过他们要是不满意,马什哈德的军队恐怕要打上来了。

  财政大臣还想说什么,但纳赛尔丁已经不想说这个了,他转向佩泽什基安询问“希瓦和布哈拉的情况怎么样?”

  “希瓦的君主再向我国借了10万里亚尔用来自己享受,而且他们的军队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了,我想,现在是将希瓦纳入保护的时候了。”

  作为中亚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希瓦拥有的人口和经济都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大型国家。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而俄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只能让他选择伊朗,至少伊朗承认统治者和贵族的特权,而且还是一个宗教的。

  此时希瓦可汗向伊朗贷款超过30万里亚尔,这笔钱可不是人口只有70万的希瓦能还清的。为此希瓦可汗还和伊朗签署了一系列协议,逐步将希瓦的统治权移交给伊朗。

  而伊朗和希瓦之间的贸易也节节攀升,伊朗商人也借着特权在当地扩张贸易。看着已经到了最后的情况。

  “希瓦和布哈拉是我们阻止俄军南下的一道屏障,保护他们也是无奈的举动,如果不能团结起来,只有被这个疯子吞并的结果。”

  对抗俄国这个疯子伊朗必须使用全力,所以才要在中亚比俄国先走一步。特别是那些交通要道的争夺,伊朗也在马什哈德驻扎了一支军队,随时用来威慑北方的国家。

  “好了,现在说什么都有些不可思议。但我希望各位能够做好自己的任务,你们的决定也会影响伊朗的未来。散会!”

  各个成员离开了会议室,只有阿米尔留了下来。

  “老师,你说我们能打败俄国吗?”纳赛尔丁询问道。

  阿米尔想了一下,坚定的说:“肯定能的沙阿,只要伊朗上下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败俄国。”

  沙阿点头认可。

  “最近政府财政困难,王族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如果可以的话,王族会购买2500万的国债,希望你们能够正确使用这笔钱。”

  这样的善心让阿米尔热泪盈眶,他赶紧说道:“感谢沙阿的仁慈,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为什么不直接给呢?纳赛尔丁觉得直接给显得他是做慈善的,而且会让人认为他是被政府控制的傀儡沙阿。

  购买国债的话不仅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问题,还能给王族增加一点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政府就出台了新国债发行方案。发行十年期国债一共是1000万里亚尔,年利率3%。而沙阿也信守承诺,直接购买了700万的国债。剩下的等打俄国的时候再出手购买,而且阿米尔觉得现在的资金已经很多了。

第110章 欧洲革命的式微

  增加了一笔收入后政府继续推动国家发展,纳赛尔丁也趁此机会逗逗自己的妻子,母亲已经说了,要他们尽快生下继承人,所以他只能再努努力了。

  伊朗铁路公司成立后马上就宣布将建设德黑兰—马什哈德—阿什哈巴德铁路以及德黑兰经伊斯法罕和设拉子到阿巴斯港的铁路。这两条铁路建成,将会给全国的铁路运输造成非常大的提升。

  铁路需要的资金已经就位,从阿巴斯港到伊斯法罕这一段已经开始进行勘探。在这个铁路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伊朗和美国应该是最先推行铁路的两个欧洲以外的国家,不过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

  欧洲去年开始的革命现在已经小了许多,匈牙利和波兰地区则有俄国严厉镇压。

  早在法国二月革命的第一批消息传到俄国时,沙皇政府便命令第三厅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监视,随时报告群众的情绪、言论和行动。

  在波兰和波罗的海诸省,沙皇政府实行了更为严厉的制度。政府不仅沒收了居民的火枪,而且也没收了他们的大刀。紧接着,火药也被禁止买卖了。同时根据沙皇的命令,在这些省份内恢复了《1831年非常法》,实行严厉政策镇压自由派。同时出兵帮助奥地利镇压匈牙利革命,还顺道将多瑙河两公国的革命一起镇压。

  俄国的做法再次巩固了他保守派大本营的地位,同时收获了一批其他国家君主,特别是奥地利的支持。

  俄国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利益,特别是俄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对奥斯曼咄咄逼人的态势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

  两年前的1846年4月10日,在耶稣受难日这一天,耶路撒冷聚集了两万名朝圣者。这一年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复活节正好在同一天,长期以来两个教派的教徒一直为耶稣受难日那天谁有优先权争执不下,所以爆发了冲突。由于当时的耶路撒冷控制在奥斯曼帝国的手中,在复活节这天,奥斯曼帝国苏丹还派了军队以防止两派爆发冲突,结果依旧没有避免。当局势被控制下来时,大约四十余名教徒在打斗中丧生。

  为了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获得优先朝拜权,就成为了各国争夺的对象。所以,英国、法国、俄国等国家纷纷在耶路撒冷建领事馆。其中,沙俄通过资助教徒或者教堂购买土地的方式,开始渗入耶路撒冷。

  而在去年,福萨蒂兄弟奉命修复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在教堂墙壁的石膏铺面下发现了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镶嵌壁画。福萨蒂兄弟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过,他们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沙皇。对于这一发现,尼古拉一世非常高兴。重新夺回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沙皇奋斗的目标。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征服君士坦丁堡,甚至已经想好了,把君士坦丁堡重建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沙皇格勒”。

  奥斯曼—波斯联盟的确立加大了俄国南部的压力,为了威慑奥斯曼,沙皇下令将军队转移到多瑙河一线威慑奥斯曼,同时让第比利斯的俄军前往埃里温用来震慑伊朗。希望这两个难兄难弟能够知难而退。

  在亚平宁中部的教宗国,因为教宗已经跑到两西西里王国,当地民众决定选举组成新政府。因教皇禁止天主教徒参与这场选举,故竞选的结果倾向于共和党;随后宪法大会宣告罗马共和国正式成立。

  大会宣告了三人执政,三人分别是查尔斯·阿梅尔,马蒂亚蒙泰基和奥雷利奥萨利班,由穆扎热力带领并由奥雷利奥沙菲进行组织。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下,教皇失去了国家统治者的角色,仅作罗马教会的领导者。“三人执政”还通过取消重税和新增工作职位给失业者。

  这样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天主教国家的插手,特别是法国和奥地利。他们开始向新生国家本土发动进攻。

  普鲁士王国也逐渐镇压革命,普鲁士贵族和将领们重新掌控了权力。他们并未被革命击垮,而是选择暂避风头。保守派将军弗里德里希率领军队进入了柏林,并促使普王立即重返贵族势力一方。

  普王于11月解散了新的普鲁士议会,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宪法。此宪法以议会为基础,但仍维护国王的至上权威。不久后,奥地利与普鲁士分别撤出了他们在议会内的代表,使得议会成为了一个辩论会。激进的代表们被迫前往斯图加特,并在那里召开了一个残缺的议会直至其被符腾堡军队驱散。在萨克森,普法尔茨与巴登,支持立宪的武装起义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因为当地军队在普鲁士军队的援助下迅速击垮了起义者。领导者与参与者一旦被逮捕将面临长期徒刑。

  而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无权提高税率,只有依赖善意君主们的意愿;且由于许多代表在各邦国政府内兼职,他们不愿意提出激进的改革方案以免激怒邦国君主;除此之外他们即既不能为起义者筹集资金也无权强制执行他们可能考虑通过的法律。百余名激进分子认为武装起义是必要手段,对国民议会的争论失去了兴趣,选择离开议会并组织地方武装以促成“真正的革命”。然而没有官僚的支持,他们筹集不到资金。温和派自由主义者害怕失去为君主服务的机会,很快断定只有通过协商引领政治上的进步;但普鲁士军队无视一切改革要求,并将所有激进派驱赶出了国民议会。

  奥地利帝国在镇压了伦巴底-威尼西亚王国内的起义后,哈布斯堡皇室已准备好对付德意志各邦。由于无法召集军队且缺乏人民的支持,议会对奥地利的权力束手无策。当武装起义的威胁消退后,各邦国君主意识到德意志统一将无法实现,因为没有君主愿意放弃对权力的追求。当各邦国的统治者平息了起义后,他们遵循普鲁士的方法,逐一召回了在议会内的代表。法兰克福议会已经到了解散的地步。

首节 上一节 41/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