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36节
第95章 去东方
“都谈完了?”
“是的沙阿,都已经谈完了,这是条约文本。”
纳赛尔丁接过一看,说的挺好,但能不能实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现在伊朗就是对俄国做政策,一切资源都要在这上面做倾斜。”
阿米尔点头,“沙阿,现在全国都自己开始进行军队训练,禁卫军也经过删减保留精锐。现在需要的就是时间和资金。”
“资金…资金…”纳赛尔丁叹了口气,虽然他不想这么做,但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其他方法获得的资金太少,周期太长,只有这个主意了。
“老师先走吧,资金的事情暂时不用担心。先过两年再说。”
既然沙阿都这么说了,阿米尔也知道再怎么说资金也不会凭空而来,所以就退下了,走的时候和赛义德碰上打了个照面。
“沙阿,都打听清楚了。”
“既然这么赚钱,那就赶紧准备好,争取年底之前就到清国。一定要插入这项生意。”
也别怪纳赛尔丁想到这个,实在是这个生意太暴利了。一箱至少100英镑的收入,而且还可以从当地收购茶叶生丝出售到其他地方,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获取资金的好机会。
自从八年前清国五口开埠后,英美等国家利用签订的条约为护身符,由通商口岸出发,把其侵略势力伸向周边地区,进而扩张到清国腹地。他们肆无忌惮地走私,倾销其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商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在对其大规模倾销其机器化生产的棉织品等廉价商品的同时,英、美等国也对当地丝、茶等农产品进行掠夺性输出。去年茶为7047.65万磅,丝为21604包。
而且英国与清政府制定了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这让他们付出的关税很少,赚取的利益更多,这白花花的银子就是纳赛尔丁需要的。
要想获得利益就必须打入清国,但伊朗要想打入清国也是不容易,伊朗商人在东方没有人脉,而且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都没有。要想立足可见有多难。
“沙阿,我已经找到一个帕西人,他们家在加尔各答和孟买做生意,我想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前往清国的商路。而且他们也愿意为沙阿您效力。”
“那好,这门生意不能让英国独占,伊朗也要分一杯羹。”纳赛尔丁说道。
别怪他,谁让利润太诱人了。
这次伊朗和三个势力结为互保同盟,目标直指俄国。虽然力量小,但也是可以的。
纳赛尔丁知道不能靠着他们战胜俄国,所以只能靠自己了。
德黑兰经历的变化超过了全国,在这里,拥有了伊朗第一家咖啡馆。
咖啡这个饮料大部分伊朗人都喝不习惯,只有少量伊朗人和外国人会喜欢这个。
“沙阿竟然想要去清国做生意,这可真是稀奇。据我所知前往清国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是以私人形式进行贸易,沙阿可以说是身份最高的。”
霍斯劳.斯特拉波没有想到家族能够搭上伊朗沙阿的路,虽然他也可以直接去清国贸易,但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怕不是会受到基督徒排挤。
现在有了沙阿支持,估计可以好很多。自己也可以成为沙阿的御用商人,当然了,他也要完成沙阿给自己下的任务。
自己虽然往返于加尔各答和孟买,但充其量也就是从中赚取差价,加上英国人和当地土邦的收税,他这个日子过的实在是不怎样。
“别这么说哥哥,我们有了沙阿的支持不就能够立足了吗,看看那个在孟买的犹太人,你难道不想让家族成为像他那样的吗?”弟弟巴赫拉姆劝说到。
别看帕西人在印度风光,实际上英国人还是将他们划为二等公民,就比印度人强点。
除了个别富商,其他帕西人都是和印度的吠舍阶层一样,从事工商业,但他们的商业和金融业受到以沙逊家族为首的犹太人挑战,犹太人的团结一致击溃了帕西人掌控经济的情况。
现在有了沙阿的支持,他们说不定能够团结起大部分祆教教徒,这样他们也算有个保障。而且有的帕西人已经开始去亚兹德朝圣,他们的向心力也开始提升。
“是啊,现在还是努力寻找机会吧,不是说要去清国吗,事不宜迟,等过几天就走吧。”
“好,等大人给我们消息,就马上动身。”
——————————
此时的法国也已经完成了选举,路易.拿破仑以78%的得票率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
他以重建秩序,创建强力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整理整个社会,重建国家荣誉为宣传焦点。波旁王朝遗老、奥尔良王朝成员和旧贵族等君主主义者都支持路易-拿破仑,因为他是一个“比较不差的”候选人,认为他会重建秩序,稳定动荡不安的国家。部分工厂主受到他的进步主义经济主张所吸引,也和前者一样支持他。不过,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法国人数最多的阶层:农民阶层。农民认为他可以和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一样,重振法国的声威。
他的权谋还是很厉害的,一面向利益集团做出了许诺要重返意大利,一面又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政策,比如说:废除共和政府时期的附加税法令、削减了报社、出版社的税收,同时还不忘对外改善外交关系,除了抱紧英国人的大腿外,还派出了特伦威尔侯爵出访欧洲各国,为复辟做准备。
第96章 阿巴斯港
注:上一章的骂声很多,在这里先给各位道歉。现在是1848年,这一没海军二没强盛军队的。你总不能指望去和大清打一架然后获得利益吧。
还有的人说贩卖军火,现在洋务运动还没开始呢,就连湘军还没建起来,那帮人是不会看你的,就算购买也会从英法购买。
这件事我会在后面圆回来,并且也对上一个章节进行改正。
——————————
在新沙阿的继位中,伊朗过完了1848年最后几个月。这一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整个欧洲都进入了统一和自由的时代。但是,保守派不会束手待毙,俄国已经准备帮助奥地利扑灭革命之火。
此时的阿巴斯港已经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各地的货物都在这里进行出口。望着码头的景象,轮船上的小女孩好奇的问道:“爸爸,将来你就在这里工作吗?”
被问话的赫然就是曼彻斯特纺织厂的技工施密特,而跟他说话的就是他女儿。而和他坐在一起就是全家人,从大儿子到小女儿加上他夫妇两人。
“没错,这就是将来爸爸工作的地方。”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施密特情绪有些复杂的回答女儿的提问。离开生活多年的曼彻斯特,来到一座之前没有听说过的城市,换谁都免不了一阵唏嘘。
经济危机开始后,他们这些纺织厂的重要骨干就被找去和伊朗大使馆的人员谈话。无非是愿不愿意去伊朗工作,绝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选择了愿意。谁让目前国内失业率那么高,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谁又想重新在英国各地寻找。而对于还要养家的施密特来说,什么都比不上自己家庭重要。所以在征求过他们意见后,伊朗方面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艘轮船。
“那不是还久都看不到安娜了,听她走的时候说,他们在一个叫大不里士的地方,离我们远么?”
面对女儿的询问,施密特回答道:“有点远,就相当于从曼彻斯特到汉堡的距离。”
而随着他们这些骨干而来,除了家人之外,还有一批设备到港。要他们就需要负责调试这些设备,谁让这些设备就属他们最熟悉呢。
“到了,大家下来吧。”一名负责带队的中层管理人员,来到船舱大声的催促着大家。
一时间码头上立刻涌下黑压压的人群,都是之前曼彻斯特纺织厂带队员工带着家人,大家相互说着话好不热闹。
而在这时一名戴着头巾的中年人,站在由箱子搭建的高台用铁皮喇叭说道:“大家注意了,大家主意了。”
看到有人要说话,人群议论声小了很多。而这名中年人很满意目前的情况,于是他继续说道:“我是阿巴斯港纺织厂的总经理阿富汗尼,现在大家来到阿巴斯港工作我非常的欢迎。我们已经在外面准备好住所,请大家放心,我们是根据家庭人口数来分配房子。
随着总经理短短几句话,人群立刻自动排好了秩序。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带着家人依次向出口走出。看到大家变得井然有序,他也放心了。
施密特一行人走出码头,穿过这座港口的街道,而他们一路观察着这座有别于曼彻斯特的城市。路上小女儿时不时看到新奇的事大呼小叫,让队伍里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我们到了。”
他们从道路拐进了一片修建好的住宅区内。其他人正拿着行李准备领取房屋钥匙。
“诸位,每家人派出一人来我这里登记,然后就给你们分配住房。”
一名年轻人对着他们高声的宣传道,而在他身后有两名工作人员才搬来一套桌椅,看来这就是登记的地方。一行人立刻排好了队,毕竟事关自己未来住房的事,没人愿意落后他人。
等到所以人都登记好了之后,负责分配的人员随即开始念着号码。
很快就念到施密特一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一栋房子面前。负责带领他们的工作人员也一路上向他们说着情况。
“你们被分在这栋的二楼。政府考虑到你们的情况特意新建好的,目前这片房子都已经完工,正好你们到来可以住在这里。”
随即工作人员带他们来到二楼,拿着钥匙打开房门后。带领他们的工作人员又说道:“目前这里刚打扫过,只有床和桌子等少量家具。如果你们想要买些家具的话,在离这里不远有个市场,你们可以去那里置办。”
施密特看着有些空旷的屋内,对这名工作人员感谢道:“谢谢你的帮助。”
“不用客气,以后说不定你还有可能帮助到我。”说完这名工作人员就离开了。
随后他们在路人的指引下,去市场采购了大量的物品。而其他才来的员工也是一样都去市场购买物品,不过他们所说的英语在这里只有少数人能懂。不过幸好有船厂的人带着,让他们少了许多语言上的烦恼。
与家人一次吃过在新家的第一顿饭后,他们早早地就休息了。毕竟从英国乘船在这里还是很累了,而施密特这在思考着明天会有什么安排中进入了梦乡。
不仅是纺织厂,政府还准备在这里设立一个造船厂。港区最大水深为12m,完全适合巨轮进出。而且有消息称,未来如果有海军,有将阿巴斯港作为舰船停泊的主基地打算。布什尔和恰赫巴哈尔两个港口也不错,但现在民间船舶来往越来越多,已经不适合作为军港。
而阿巴斯港位于两个港口中间,把守霍尔木兹海峡,外有格什姆岛与霍尔木兹岛作为屏障。所以港口环境不错的阿巴斯港,作为主要军港使用完全没有问题。而一想到海军船舶入驻所带来大量的人气,当地市长就觉得这里发展有望,做梦都要笑醒。
第97章年财政
在整个1848年,伊朗的财政收入顺利突破1800万里亚尔,达到1823万。
主要增长是关税的增加以及专卖收入的提高,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伊朗的贸易都有所增长。伊朗在去年的出口是1256万里亚尔,进口是1683万。
其中,生丝的出口量比前年增长20%、地毯为15%、其他纺织品出口增加14%,开心果核桃等干果以及水果则出口增加30%,葡萄汁则增加了三倍,因为不少人对伊朗的葡萄汁很有好感,加上欧洲葡萄汁的主要生产地意大利半岛陷入动乱,所以伊朗也就占了这个便宜。
在贸易对象方面,伊朗对中亚出口提高了25%。包括赫拉特和喀布尔在内的五国向伊朗出口棉花等农产品,进口纺织品和其他制成品。一部分是伊朗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则是进口英法然后转手卖给他们的。
和奥斯曼的贸易也有所提高,两河流域和安纳托利亚地区是伊朗贸易都主要对象。纺织品是奥斯曼进口最多的,不过因为没有低关税,所以这个时候贸易还显得正常。
发展最快的应该是波斯湾对面的部落贸易,伊朗去年一年就向他们出口量价值10万里亚尔的货物,是前一年的10倍。宰赫兰和巴林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伊朗通过源源不断的出口来影响着这些什叶派民众。
进口方面,则以机器和部分工业品为主。其中英国和普鲁士进口增长最快,英国的纺织、矿产、钢铁机械和造船设备,普鲁士的矿产机械都是伊朗需要的。
此外还有俄国和印度的原料等进口,繁荣的对外贸易让伊朗收入逐渐提升,尽管还是没有关税自主。
至于专卖方面则简单多了,包括食盐、烟草等重要资源的专卖。这些东西都很自然的被政府控制,然后从中获得收入。
但是在支出方面,伊朗也是当仁不让的来到了2031万里亚尔。赤字比之前小了一半,但还是有赤字。
这里面的大头来自于训练军队的450万里亚尔,铺设铁轨、电报、改善港口的400万里亚尔,投资工业的340万里亚尔和农业的180万里亚尔。其他的都是日常开销了。
大不里士军工厂和新建的德黑兰兵工厂是伊朗唯二的两家能够生产现代武器的工厂。目前工厂生产的是以纳赛尔丁在大不里士琢磨出来的子弹做样本制作的伊朗第一款研发的步枪,全枪重4.8公斤,口径17.8毫米,杀伤距离可达918米,550米内可以保证精确命中。
同时大不里士还生产火炮炮弹和子弹,德黑兰生产手枪步枪等小型零件以及火药。大不里士军工厂应该是伊朗最成功的工厂了,从1844年成立到现在,大小炮弹可月产1万多个,小型火炮一个月也能生产七八门,这些用于军队评价也很高。
以军工厂为龙头,大不里士再次设立了钢铁厂,利用阿塞拜疆当地生产的煤和铁生产生铁和钢。成品会送入军工厂和铁路局成为原料,因为这两个用途,让钢铁厂一直保持盈利。
铁路方面,德黑兰—大不里士铁路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其他地方铁路也在进行建设,从德黑兰到阿巴斯港的铁路也提上日程,因此划拨给交通方面的资金有四分之三都投入铁路中。
但铁路充其量在主要城市和港口之间连接,广大的乡村地区还是土路,能有平整的路已经算好的了。
恺加王朝成立后曾经恢复了一些被破坏的道路系统,但对于国土面积来说不值一提。大部分地区还是土路,遇到雨天就会变得泥泞难行,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维护,街道状况陈旧破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所以公路的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这也是从英国学来的。利用轧制的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比土基道路更耐用、泥泞更少。
虽然工业化已经开始,但伊朗现在最重要的经济还是农业。所以伊朗也拨款修建农业设施和投资农业科技来提升产量,而获得土地和自由的农民也开始选择种植经济作物。
马赞德兰种上了棉花和可可,阿巴丹地区则种上了咖啡树,而在不能种植小麦的地方则种上了马铃薯,根据上面的说法,这个也可以吃,而且食材可塑性还挺强。
新型作物改变了伊朗的农业结构,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土地改革后,地主为了增加土地产出被迫采取更多先进设施,同时利用手中的资金投资工厂或者存入银行,这对伊朗的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不仅是地主,那些部落也是如此。通过强制定居来迫使他们找一条别的赚钱方法,通过饲养牛羊等牲畜来为市场提供肉类和羊毛。一部分用来满足民众需求,另一部分用来出口。
而在外交方面,伊朗开出了历史上第一笔国外贷款:希瓦的统治者向伊朗银行贷款20万里亚尔,用他们的工商业税做抵押。这也是伊朗的一个进步,他们也开始用经济手段控制吞并其他国家了。
伊朗商人也在中亚地区活跃,甚至超过了俄国商人。当然这里也没有多少俄国人,他们基本在北方的哈萨克地区活跃。
俄国积极推动斯拉夫文化在哈萨尔地区的传播,同时鼓励俄罗斯人迁移至巴尔喀什湖附近,以增强对哈萨克族的统治。而伊朗也感受到俄国的入侵,也拼命向中亚施加影响。除了经济手段,以什叶派教士为主的传教团也尝试从宗教上征服这里,他们开设医院等慈善设施,传播什叶派信仰,同时积极拉拢当地的阿訇,许诺很多东西让他们倒向自己。
对于一些不为所动的则加上威胁,说俄国这个异教徒马上会征服他们,到时候所有东西都会被摧毁,信仰也会被迫改变。反正沙俄的名声已经流传在这片土地,他们也不得不信。毕竟靠着他们的统治者根本没用,靠伊朗说不定还能抱住自己的信仰,以及财产。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