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210节
不过前几天,有伊朗人前来打听情况。看样子也是对他这个银行有意思,要知道银行撑不了多久,不如就卖给伊朗,自己还能获得点钱。
“阁下,萨尔基相先生来了。”
“让他在会议室先等候一下。”
巴蒂斯塔大口呼吸了几次,随后前往会议室。
萨尔基相拿着和各个银行公司谈妥的条款等待,都知道这一口吞不下,干脆直接瓜分股份共同经营好了。
这份名单中,金狮银行占30%,是第一大出资方;然后是东方汇理银行占15%、赛帕商行10%、剩下的是当地各个商行讨论的,总共有超过三十家商行参与,都想要分一杯羹。
“你好萨尔基相先生,没想到您再次到来。”
“巴蒂斯塔先生,我想之前我们已经讨论的够多了。现在应该谈谈正事了。”
“正合我意,请!”
奥斯曼侍从为两人送上咖啡和方糖,就着其带来的香气,巴蒂斯塔率先开口。
“萨尔基相先生也知道,银行的分行遍布奥斯曼各地,拥有众多客户。若是转换股份的话,至少需要6000万法郎。”
6000万法郎,你是真敢要啊!现在的奥斯曼信贷银行根本不值这个价,萨尔基相的脸色有些难看。
“阁下的报价我方难以接受,据我所知,贵行拥有的资金不足300万。甚至在萨洛尼卡有挤兑现象,这样的情况下,6000万法郎根本不值。”
巴蒂斯塔握着咖啡杯的手指骤然收紧,瓷杯与托盘碰撞发出轻响。他强压下眼底的慌乱,扯出一抹僵硬的笑:“萨尔基相先生,挤兑只是个别分行的小风波,很快就能平息。您要清楚,我卖的不只是银行的现有资产,更是奥斯曼全境的金融网络和客户信任——这些无形的价值,难道不值6000万法郎?”
“信任?”萨尔基相放下咖啡,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锐利,“巴蒂斯塔先生,三天前萨洛尼卡分行的储户冲破大门时,您口中的‘信任’已经碎成了玻璃渣。至于金融网络,没有资金支撑的分行,不过是遍布各地的空壳子。”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啪”地拍在桌上:“这是我方委托机构做的资产评估,贵行目前的实际价值,撑死1800万法郎。但考虑到您的银行还握着君士坦丁堡商埠的结算权,我们可以加到2200万——其中800万以现金支付,剩余1400万折算成新银行的5%股份,您可以选择持有,也可以在三年后按市价赎回。”
“2200万?”他猛地抬头,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尖锐,“萨尔基相先生,你这是趁火打劫!君士坦丁堡商埠的结算权每年能带来多少利润,你比谁都清楚!
萨尔基相靠回椅背,眼神冷得像冬日的寒风:“结算权确实值钱,但前提是银行能撑到明年春天。巴蒂斯塔先生,昨天我刚收到消息,雅典国民银行已经开始接触萨洛尼卡的商户,他们愿意提供比你低三个点的手续费——你觉得你的‘金融网络’还能撑多久?”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穿了巴蒂斯塔最后的防线。他颓然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的边缘。窗外,君士坦丁堡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他此刻灰暗的心境。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
“时间?”萨尔基相挑眉,从口袋里掏出怀表,“巴蒂斯塔先生,你的银行每天要支付12万法郎的运营成本,现在账上只剩200万——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
怀表的滴答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巴蒂斯塔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他想起自己挪用的存款,想起法国股市里蒸发的财富,想起那些在银行门口排队等待取钱的储户——如果银行破产,他不仅会身败名裂,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5%的股份太少了。”他突然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我要10%,而且现金必须提高到1000万法郎。否则,我宁愿把银行卖给英国人,就算他们会吞掉我所有的股份,至少能保住我的名声。”
萨尔基相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巴蒂斯塔已经没有谈判的筹码了。
“8%的股份,现金1000万。”他伸出手,语气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底线。如果你不同意,明天早上,雅典国民银行的人就会出现在你的办公室。”
巴蒂斯塔的手指紧紧攥成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看着萨尔基相坚定的眼神,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沉默了足足三分钟,他终于松了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成交。”他伸出手,与萨尔基相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巴蒂斯塔颤抖着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最后一个字母落下时,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萨尔基相收起文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合作愉快,巴蒂斯塔先生。明天早上,新银行的管理层就会进驻,你的股份会在一周内办好手续。”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会议室。巴蒂斯塔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眼神空洞。他想起自己刚接手奥斯曼信贷银行时的雄心壮志,想起那些曾经信任他的客户,想起自己挪用存款时的侥幸心理——如果当初没有贪心,没有把钱投入法国股市,现在的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第577章 法国贷款
在第二天早上,新银行的管理层如期进驻,奥斯曼信贷银行正式更名为“欧亚联合银行”。金狮银行、东方汇理银行、赛帕商行以及三十多家当地商行共同持股,萨尔基相担任行长。
此时正在召开第一次管理层会议。他看着墙上的奥斯曼地图,眼神里充满了野心:“从今天起,我们要整合奥斯曼的金融资源,打通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用不了多久,欧亚联合银行就会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金融机构!”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在遥远的法国,一场更大的金融风暴正在酝酿,这场风暴不仅会席卷欧洲,还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为快速筹措赔款,法国政府首先选择了最直接却最危险的方式——滥发纸币。
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失去足够黄金支撑的纸币发行量在一年内激增3倍。此时1法郎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已不足战前的60%。
面包价格在半年内翻了两番,普通家庭即便倾尽全力,也难以保证每日的温饱。煤炭、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紧随其后,街头随处可见因买不起燃料而瑟瑟发抖的平民,以及因物价暴涨而倒闭的小商铺。
战争还使得工农业发达的东北部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镇压巴黎公社起义使得巴黎遭到严重的毁坏,更有甚者,法国被迫割去了纺织和钢铁工业发达、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份。法国历来缺乏煤炭资源,而随着铁矿资源丰富的洛林地区被割让给德国,原本并不紧张的铁矿资源也趋于紧张。两种主要工业原料的严重不足以及这两个法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省份被割让严重制约了法国重工业的发展。
梯也尔不得不寻求法兰西银行和国民议会的帮助,但赔款问题让银行和议会把他骂到土里。80亿法郎啊,法国未来二十年别想翻身了。
银行家们则开心了,这里面的利润难以想象。哪怕只要1%,也有8000万法郎。当法国政府开始进行第一笔20亿法郎的债券销售时,所有银行都动了起来,势必要争取到一点份额。
加赫拉曼来到巴黎,看着刚刚经过战斗的城市,任何地方都是百废待兴。流血周期间更是让一大部分建筑物烧毁,据说不少人开始重建家园。
来到爱丽舍宫,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巴黎大火中仅存的硕果之一。此时已经是总统官邸,总统秘书在门口迎接。
“欢迎您的到来,加赫拉曼先生。总统阁下已经等候多时。”
梯也尔也在苦恼,目前法国除了20亿的赔款外,还需要大量的贷款用来恢复巴黎面貌和国家经济。而那些犹太银行家正在承销债券,只能寻找其他人贷款了,这不,找到加赫拉曼了。
其实找到加赫拉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属于犹太银行家,这样可以防止和那些人暗通款曲。自己也能争取到较好的条件,法国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啊,加赫拉曼先生,我终于把您盼来了。”
“总统先生太客气了。”
梯也尔示意加赫拉曼落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上摊开的经济报告,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触目惊心——“工业产值较战前下跌42%”“失业率突破25%”“重建资金缺口预估100亿法郎”。
“加赫拉曼先生,您想必也看到了,巴黎的街道还在冒烟,工厂的烟囱却多数沉默。”梯也尔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80亿法郎的赔款像座大山,可重建家园、养活民众,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些犹太银行家们盯着债券的利润,却对国家的死活漠不关心,他们只肯提供高息短期贷款,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加赫拉曼端起秘书递来的红茶,目光扫过窗外——爱丽舍宫的草坪已恢复整洁,但远处的拉丁区仍能看到被烧毁的建筑残骸,脚手架像钢铁森林般矗立。“总统阁下,不知道需要我做什么。”
梯也尔向加赫拉曼靠近,“钱,越多越好。现在政府资金紧张,需要启动资金来维持运转。但政府对英国和其他国家不太信任,只能找阁下了。”
加赫拉曼大脑飞速运转,目前赚的一大部分到了伊朗。但他这里还有三亿里亚尔的资金,而按照目前的汇率,差不多是12亿法郎的资金。另外其他银行也能凑一些。
“我可以为法国提供6亿法郎的长期低息贷款,年利率仅3.5%,还款期限延长至15年。”加赫拉曼的话语掷地有声,却话锋一转,“但我有两个条件。第一,我们需获得法国铁路20%的股权,尤其是连接里昂与马赛的南部干线。第二,法国政府需允许我们在马赛港设立专属保税区,用于存储和中转货物,且关税减免10年。”
梯也尔的脸色瞬间凝重。铁路与港口是法国的经济命脉,让渡部分权益,无异于在国家的血管上开了一道口子。可他转念一想,眼下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已不足战前的1/3,纸币贬值如脱缰野马,若不能尽快拿到低息贷款,别说重建,恐怕连明年的春耕种子钱都无法保障。
“当然,如果总统阁下认为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可以听听另外一套方案。”加赫拉曼话锋一转,“铁路可以不要,但马赛、土伦等地中海港口需要入股。另外特定商品的关税需要减免。”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需要法国政府出具一份书面承诺,保证未来10年内,不会以任何名义征用或国有化我们在港口的股份。毕竟,我是来帮法国渡过难关的,不是来做一笔随时会打水漂的买卖。
梯也尔沉默了。他看着窗外拉丁区的脚手架,想起街头冻饿的平民、倒闭的商铺,还有国民议会里那些对“赔款”二字避之不及的议员。6亿法郎,3.5%的年利率,15年期限——这样的条件,是那些犹太银行家连提都不会提的“救命钱”。而加赫拉曼的要求,虽触及了国家权益,却远没有到“割肉”的地步。
“看来我别无选择”梯也尔苦笑,“希望你们能信守承诺。”
加赫拉曼站起身,微微颔首:“总统阁下放心,我从不做让合作伙伴后悔的事。”
梯也尔和加赫拉曼签署贷款合同,第一笔大型贷款落地。这是伊朗第一次向西欧地区的国家贷款,具有旅程碑式的意义。
走出爱丽舍宫时,巴黎的夕阳正斜斜地照在烧毁的建筑残骸上,给黑色的焦木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加赫拉曼抬头望向远处的马赛方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拿下港口和关税减免,伊朗打通欧亚贸易通道的第一步,就算真正落地了。
第578章 内阁改制
伊朗正在为明年的议会选举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政府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分工细化,调整各部门职能。
目前伊朗政府下辖财政、外交、内政、司法、教育、农林、工商、邮政、陆军、海军、交通十一个部门,这样的体系一开始还能维持国家运转,但随着事务越来越多,效率低下、责任不清等问题展现出来。有些部门职能事务增加、各细分领域职责、职能事务不明,也由此带来了数百起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责任的事件。政府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
根据沙阿批准的内阁更改条例,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水利、殖民、卫生、宗教事务五个部门以及金融、审计二局。
随着伊朗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政府架构已无法有效统筹规模日益庞大、技术日趋复杂的国家级工程项目。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而建设部的成立,旨在结束这种混乱局面。
建设部主管大型公共工程以及经济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负责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并且主导德黑兰、伊斯法罕、大不里士等大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包括拓宽街道、建设下水道系统、安装煤气路灯等。
水利部负责本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制定全国和跨区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方案并监督实施。因为伊朗也是中东重要的农业国,水利工程至关重要。而且伊朗也周期性面临干旱。一个强有力的水利部可以在灾年进行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组织抗旱救灾,增强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殖民部不用说,负责殖民地的开发、移民安置、与当地势力的关系。卫生部负责建立现代公共卫生系统。包括组建医院、培训医生护士、推行疫苗接种、监管城市供水与卫生。旨在应对瘟疫,降低死亡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等。
至于这个宗教事务部,是根据伊朗目前的宗教局势推动的改变。一方面伊朗正在强力推行世俗化,摆脱宗教影响;另一方面,什叶派已经深深融入伊朗的各个方面,他们在部分领域仍然有相当的权威。而且开明的什叶派学者已经对部分地方做出改变,什叶派显得灵活,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吸引更多的民众皈依。
为了解决宗教带来的问题,宗教事务部应运而生。该部门的职能可以拆解为两大块,首先是宗教基金的管理。
宗教基金,即瓦克夫,是中东世界最庞大、最稳定的财富体系之一,包括土地、房产、商铺等,其收益用于慈善和宗教事业。由国家“协助”管理这笔巨额财富,实质上是将经济权力从完全独立的宗教机构手中,部分收归到中央政府影响之下,削弱了教士集团的经济独立性,加强了国家控制。
部门会对全国所有的宗教基金财产进行统一登记、造册,并审计其收支情况,确保其用于法定的慈善或宗教目的,防止挪用和腐败。使用的地方包括:清真寺的维护、宗教学校的运营、贫困救助、公共喷泉、浴室等传统慈善项目。
而另一个部分就是司法,为了防止宗教司法过度干预国家民法、商法和刑法,同时又能保障社会的宗教传统需求。部门的职能还包括:负责推荐、任命宗教法官并监督其司法活动,确保其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行使审判权。
设立专门办公室,处理宗教法院与世俗法院之间的管辖权争议。对教法法律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和法典化,减少判案的随意性,使其更符合现代国家的治理需求。
这个部门不像激进派想的那样快速地废除宗教法院和基金,也不像突尼斯那样完全由宗教主导。它体现了波斯政治中悠久的实用主义和平衡技巧。它没有消灭传统,而是“驯化”和“吸纳”了传统,将其转化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同时在激进的现代化改革中,这个部门充当了社会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保守的民众依然可以在他们熟悉的宗教司法体系中处理家事,虔诚的教徒依然可以看到宗教基金被“良好”地管理,从而减少了社会转型的阻力。
至于金融局,则是在原有货币发行、维持对外汇率稳定的职能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借贷领域的管理与监督权,同时提升其行政级别,与部门拥有相同的行政等级,直接对沙阿负责。
审计局也是如此,负责检查各部门、各省的账目,确保其支出有合法依据,符合议会批准的预算项目,报销凭证真实完整。严厉查处贪污、挪用公款、超预算开支等行为。防止浪费和低效,确保国家资金真正转化为国力。
新增加的部门细化并明确了职能责任,同时也避免了一些部门职责过重,权力缺乏制衡的弊端。
分化与制衡是治理国家必要的政治手段,通过细分行政职能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同时也给手下的官员们留下更为畅通的上升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获得阶层上升,这才是变更中央各部门职能的目的之所在。
此外证券交易所将重新设立证券监管委员会,打击投机生意。新增国土资源厅负责本土土地资源分配与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内容。财政部下辖的统计厅更改为统计局,进行全国性的人口、农业、工业、商业普查;统一国家数据标准;定期发布经济与社会报告。
这些都在这段时间里改变出来的,特别是宗教事务部的成立,在火炮面前那些乌理玛只有点头的份。把钱袋子和枪杆子都拿走,看你们怎么造反。
面对这样的剧烈变动,那些公务员和官僚们不知道准备好了没有,就算没有也不给你们时间,只能慢慢适应了。
第579章 年轻人的行程
巴格达至今吸引着无数来自东部的人,年轻人都想来到这里闯一闯,说不定就能攒下万贯家财来。
阿里也是经历重重阻碍,来到了这里。顶着好友的不理解和家人的祝福,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巴格达的火车。不活出个样来绝不回去。
之所以来巴格达也是因为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当地20到40岁的人占比达到了60%。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
机会总是就给准备的人,德黑兰等地虽然也能赚,但比起这里机会还是少。要是自己再早来一会儿,说不定也能在当地扎根。而且,因为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尾声,机会也没有多少,不如来到这里。
他沿着铁轨旁的石子路往前走,沿途的景象让他目不暇接。低矮的土坯房渐渐被砖石建筑取代,街边偶尔能看到穿着西式工装的工人匆匆走过,他们袖口沾着油污,脸上却带着一种阿里从未见过的忙碌。不远处,一座红砖搭建的纺织厂正吞吐着白色蒸汽,巨大的齿轮在厂房外转动,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
“小伙子,要找活干?”一个推着木板车的中年男人停在他身边,车上堆着几卷粗麻布。男人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指缝里还沾着棉絮,“前面的纺织厂在招人,不过要力气,还得能熬得住。”
阿里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我有力气,什么苦都能吃!”他跟着男人往纺织厂走,路上才知道,男人叫卡里姆,在纺织厂做搬运工已经三年了。“这厂子是波斯商人开的,去年刚添了新机器,要的人多着呢。”卡里姆指着纺织厂的大门,“不过规矩严,每天要干十个小时,管两顿饭,月底给20里亚尔。”
20里亚尔,阿里在心里算了算,可以攒下一些钱做些其他的小商品交易。他深吸一口气,跟着人走进工厂大门。厂房里闷热得像个蒸笼,几十台纺织机并排运转,“轰隆”的声响震得人耳朵发疼。工人们站在机器前,双手飞快地穿梭在棉纱之间,稍有不慎,线头就会缠住齿轮,引来工头的呵斥。
“新来的?”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工头走过来,上下打量着阿里,“会用机器吗?”
阿里摇摇头,手心微微出汗:“我没见过,但我能学,学得很快。”
工头皱了皱眉,又看了看卡里姆递过来的眼神,最终摆了摆手:“先跟着去搬棉纱,要是干得好,再学开机器。”
就这样,阿里成了一家纺织厂的搬运工。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其他工人走进厂房,扛着沉重的棉纱卷在机器间穿梭。棉纱卷浸了油,又沉又滑,刚搬了没几天,他的肩膀就被压得红肿,手指也被棉纱磨出了血泡。可每当他想起家人的祝福和好友的不解,就咬着牙坚持——他不能回去,更不能让期待他的人失望。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