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96节
在出口中,煤油仍然保持出口第一的位置。然后是纺织品和农产品,这些也是创汇的重要产品。染料和自行车正在快速增长,预计明年可以达到8000万的出口额。
下一页是居民储蓄情况。这个很简单因为数量少,伊朗全国商业和邮政存款是10.63亿里亚尔。这人均几十里亚尔存款还是太少了,纳赛尔丁觉得他也不是那种日本的穷鬼帝国主义发展模式啊,会不会是伊朗的起点太低了,比日本还低,所以才是这样。
这点钱只有王族存款的一半,而纵观这些年,部分王族成员亲自经商,拥有的钱财也是很多,要不是他们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在享受上以及每年专门对王族的特别捐献,让他们起来还了得。
中央银行还送来了钞票流通数据,是423亿里亚尔。在十年前只有这个数据的三分之一。要知道这是金本位时代,每一张钞票都需要黄金来支撑。这说明伊朗正在逐渐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可惜这个时候还没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不然纳赛尔丁真想看看伊朗现在的排名。
这些数据是伊朗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的艰难只有他们知道。能将这里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纳赛尔丁也是考虑了很多。过度的世俗化或者宗教化都是不行的,必须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行。伊朗做到了。
——————————
伊朗代表团在大阪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可以说是日本变化最快的时候。因为原本死也不放手的幕府竟然移交权力给天皇,也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
在将军德川庆喜看来,眼下萨、长对自己步步紧逼,国内阶级矛盾又异常尖锐,如果硬着头皮死磕的话,那么唯一的下场估计就是从反抗到灭亡——幕府灭亡。
而现在大政奉还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缓兵之计,要是遵从的话,就能堵上萨、长的嘴:我都把政权还给朝廷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来逼我、攻击我?现在幕府把政权还给了朝廷,那就是普通的大名了,跟萨摩也好、长州也好,名义上都是平起平坐了,那么他们倒幕的大义名分自然也就没有了,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自然就事不成。
对于幕府的好处还不仅仅只有这些。既然大家都是普通的大名,平起平坐了,那么就得看实力了。当时全日本中,大名的数量为300人,领地超过10万石的,只有十二三家,其中萨摩和长州的领地分别是77万石和30万石,而幕府的领地有800万石,占了整个日本的四分之一。
而众大名参政议政,谁说了能算呢?那就得看实力了。要论实力的话,自然就是德川家了。要知道,所谓“大政”这个玩意儿,交上去不交上去都没啥区别,除了对天下说一声,给天皇上个折子,表示自己以后不再管国事了之外,什么都不用付出,领地还是这点,家臣还是这些,仓库里的粮食、黄金是一丝一毫都不减。换言之,实力没变。
所以,一旦大政奉还,建立了议院制度,那么在议院里,说了最算的十有八九依然是德川家,至于什么给天皇设立御林军,让天皇拥有自己的军队,那更是纸上谈兵。
而事实上,关于德川庆喜决定搞大政奉还的真实意图,萨摩和长州方面也早就看穿了,他们知道德川庆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也明白,这幕府,不靠武力是绝对不可能推翻的。要打仗,自然要讲究软、硬两种实力。
硬实力他们不缺,刚刚硬碰硬地打过一场。至于软实力,比如操纵高层,拿个天皇出来唬人之类的,那都归朝廷管。
所以,萨、长和众公家私底下秘密达成了协议,公武合体,共同讨幕。
伊朗也从中发力,阿卜杜拉冒着被沙阿责罚的风险,从东方银行中做担保,向天皇贷款600万里亚尔。如果大的好的话,还会有1400万的贷款可供使用。
伊朗取代了三井的功能,阿卜杜拉也管不了多少了,现在就是想要将贷款连本带利拿回来,为此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希望这次真的能够成功。
伊朗驻日本大使也转移到了大阪,他在这里等待最后的结果,代表团的其他人则开始返程。准备向沙阿汇报。
第537章 归程
琉球,原本是远东和日本的双重朝贡国,现在变成了远东和伊朗的双重朝贡国。不过比起日本,伊朗对琉球的态度可是相当好。
琉球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联通东亚、东南亚和美洲的重要地方。而这样的地理位置也是机遇,不是想要赚钱吗,这不就来了。
伊朗专员在琉球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改革,首先就是鼓励外国商行进驻,商业税降到以前的五分之一。这对于外国贸易公司来说是相当大的诱惑,在这些年里,共有86家商行在琉球进驻。
而这些商行进驻后,贸易肯定会大幅增长,所以还需要扩建码头,增加船只数量。而琉球政府依靠收取土地租金和商行的股份来维持生活,结果这些年的收入竟然比以前还要高。
伊朗对琉球王室还是不错的,只要在大政方针上听他们的,其他的也没啥了。琉球王依旧向北京朝贡,只不过当地的一切也变得不太一样了。
那霸的人口增加到20万,商业和初级加工业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当然也因为各国都在这里交易,外国人也很多。
代表团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欢迎,琉球对伊朗的排斥也没有多少了,加上他们曾经赶跑了日本这个敌人,报恩还来不及呢。
穆拉德也在那霸港看到了伊朗的远东舰队,琉球不能有失,因此那霸港也是长期驻扎。
因为地方小,所以在这里住上十天已经是很长了。确定一切没有问题,穆拉德一行人继续南下,他们先来到菲律宾的马尼拉。
菲律宾和西班牙为数不多的殖民地,和古巴一起被评为西班牙的两大殖民支柱。但此时菲律宾也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当地民众的起义此起彼伏,西班牙中央政府有是个效率低下的,估计这里要么被其他国家夺取,要么就独立。
当地也有一部分伊朗商人,穆拉德和他们见面后就离开马尼拉前往西贡。这里实在没啥好看的。
在西贡,穆拉德看到了当地的不一样风景,伊朗风格的建筑和不一样东方风格的建筑聚集在一起。而郊外的农民却又一副哀伤的样子。
王子殿下也见到了柬埔寨的国王,人家专门从都城赶来,就是为了见伊朗未来的君主一面。
柬埔寨和老挝都是靠伊朗的保护才有现在,因此让他们做什么,只要别太过分基本都能得到响应。
而在这里,伊朗还有一个重要的团体存在:不死兵团。这是沙阿在获得殖民地后就批准建立的,从老挝人、柬埔寨人和华人中招募,采用标准化训练,优秀者可前往大不里士军官学校学习。同时还配备较为先进的武器,虽然打英法可能还够呛,但对付周围那些人可就绰绰有余。
军团起冲突最多的就是和暹罗的冲突,被伊朗割地后,国王都想要收复失地,但他们的军队在不死军团前明显不够看,三次进攻,都三次打了回去。
到了现在,不死军团拥有四万五千人,拥有完整的步兵炮兵和骑兵。他们忠于沙阿,当然也在其他时候赚点外快,比如清剿个土匪或者给其他人当个保镖啥的。在1862年,他们一部分人就给一支考古队护送,结果发现了一座历史古迹——吴哥窟。
湄公河也动了起来,对于孔恩瀑布区域,伊朗决定在当地架桥,并设立摆渡码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状况。能够更好的深入内陆。
至于阮朝,则直接采取直辖措施。包括修建南北铁路公路,开发煤矿等。这对当地民众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改变,有什么不满也得压着,因为根本打不过。
伊朗政府搞了好些经济改革的政策,想把越南拉进伊朗的经济体系里头。挺支持越南搞资源开发的,像煤矿、茶叶还有咖啡这些。伊朗的公司在越南弄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项目,为的是满足伊朗跟国际市场的需要。
农业生产方面的政策让越南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好多农民不再种粮食,转而去种咖啡和茶叶了,使得农村社区的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而柬埔寨则种植甘蔗和辣椒,老挝因为可耕地少,以伐木为主。
作为“商业型殖民地”。秦尼斯坦政府主要依靠土著所缴交的税收运作,同时间,政府垄断了盐、米酒和其他商品的贸易,用所得来维持自身运作。上述商品的贸易,支撑了政府44%的预算。而从伊朗接收的投资也达到1840万里亚尔,改进交通成为了当局的主要任务。
而穆拉德随后抵达新加坡,这个基本由华人移民和印度奴隶组成的城市,是东南亚的明珠以及战略要点的东方的直布罗陀,所以英国在这里修建要塞安排驻军。
穆拉德在这里只是简单的停留了一段时间,拜访了当地总督以及名流。
而在孟买,穆拉德则在这里停留时间较长,主要是他想看看这个最受英国重视的殖民地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可从父亲口中听说了不少东西,什么在最后一个印度人战死之前,大英帝国是不会投降的。不知道真的假的?
而穆拉德在当地观察中发现,印度的确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帮助英国人统治的主要是第一等级婆罗门,他们充当传递上下情况的官员。
而维持当地以及负责在各个殖民地平定叛乱,则是主要由第二等级刹帝利组成的英印军队。其上层军官则由英国人组成,下层基础军官以及士兵则是印度人。尽管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比不上欧洲列强,但是用于平叛以及当炮灰还是合格的。
至于第三等级的吠舍以及首陀罗,则为大英政府提供财政收入。而且穆拉德对于他们的生活也是不理解,这些印度人明明生活的苦不堪言,却将自己所剩不多财物捐赠给寺庙,寄予来世能过的好些。这要是在伊朗,早就不知道打了多少回了。
穆拉德在看完之后也感叹,真是天生被统治的民族。随即坐上轮船,开始回到伊朗。
第538章 聚会
“殿下,前面就是巴士拉了。在这里登上火车就能到巴格达。”
游船进入波斯湾,绕过海峡,马上就要到达巴士拉。以前这里大多是英国和葡萄牙的船,现在基本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伊朗商船。
“父亲真的要迁都了吗?”穆拉德询问阿卜杜拉。
“现在国家的领土扩大了不少,为了更好的统领全国,迁都是不可避免的。”
穆拉德也没啥想法,只是想问问为什么。毕竟父亲做啥都是对的,只需要跟着他就行。
船只停靠在了巴士拉港,市长大人带着市民夹道欢迎。谁都知道这次的代表团可是前往东方探索更多的机会,还不赶紧去东方,不然发财机会就没了。
萨迪格在这几个月的收获也是不小,这次他代表工商部在东方考察和制定合同。在上海,伊朗和远东又达成了一份1000万的贸易合同,并且还入股了一家准备成立的纺织工厂。
在西贡,工商部批准了十年的大铁路计划和伊朗银行的发展计划。这块殖民地显然没有发挥潜力,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这些都事关伊朗在东方的利益,萨迪格是慎之又慎才签订下协议。而根据工商部的电报,沙阿很满意这些,想来自己的官位也稳了。
部门给自己的指示是回巴格达工作,不过这这之前他还可以在巴士拉待几天。有场会需要他,趁着殿下休息的时候去了当地最大的法尔兹餐厅,侍者领他去了最大的包间。
“看看,是工商部的次官萨迪格,你现在也是发达了,也忘了老同学了。”
“我说菲鲁斯,你就是羡慕。看到人家进了工商部而你还在巴士拉就感觉不平衡了。”
“别瞎说,我哪有那么大的志向,只要不犯错,安稳在这里就好了。”
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让萨迪格再次回想到二十多年前他们请求去欧洲的时候。转眼间,他们也都算圆满,所有人不是从商就是从政,要么就去了报界,而刚才打趣的菲鲁斯现在在巴士拉的海关工作。
所有留学的人都来了,萨迪格坐在苏莱曼的旁边。众人都清楚苏莱曼的商业帝国如今已经扩大了不少,这里面少不了萨迪格的功劳。据说萨迪格在当苏门答腊总督的时候就给予对方不少便利,而作为回报,苏莱曼就将公司中10%的原始股份送给了对方。现在他的公司正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里面的利益可想而知。
“说起来,萨迪格你在东方有什么经历吗,都说说。”
萨迪格喝了一杯葡萄酒,开始说了起来。从远东北京城的皇宫到上海的繁荣,再到日本江户和大阪的暗流涌动,然后是那霸、西贡这些已经是伊朗殖民地的城市。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我跟你们说,如果有去日本贸易的这一年就先不要去了。就算去也应该去长崎和函馆,要出大事。”
“是什么大事?”
萨迪格看着包间的门,嗯,关着。压低了声音说话。
“日本的国王现在正准备从他的将军手中夺回权力,而那个将军是不会轻易松手的,双方很快就会爆发大战,就是不知道谁会赢。”
这件事有几个在东方贸易的人也听说过,从来没有见过没权力时间这么长的朝代。而且不是一个人,是几十代人。
“的确是大事,这样的战争才是最惨烈的。当初沙阿让人进攻库姆,死了多少人。以往那些教士都是目中无人,现在呢,在沙阿面前腿都要发抖。”
众人笑了,在经历过欧洲的教育后,他们觉得由宗教过度控制他们的生活实在是不行。所以当得知沙阿清理了那些乌里玛都欢呼雀跃,新的生活总算可以来了。
“那些人就是看不清局势,沙阿是他们能战胜的吗,结果还拿头撞铁墙,结果就是这样。”
没什么好惋惜的,那些从事工商业的同学询问现在对外投资哪里最好,是奥地利还是南美洲,结果萨迪格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现在,去奥斯曼和埃及,我和你们打赌,未来这两个地方一定会有巨变。”
这话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做生意的最怕巨变了,怎么还要去投资?
“我告诉你们,现在我国已经有了黑海的出海口,距离地中海仅一步之遥。现在政府内部都再讨论,什么时候把叙利亚和耶路撒冷拿回来。”
“什么?叙利亚和耶路撒冷?”
一个人惊呼,这两个地方要是回到伊朗手中,那对伊朗可是好处多多。
先说叙利亚,当地的阿勒颇和大马士革都是重要的商业城市。农业资源丰富,其大马士革西南部分的高地更是众多水源的起源地。如果拿下叙利亚,水和农业就都不怕了。
再说耶路撒冷,基督教、新月教和犹太教的圣城,俄罗斯、法国、奥斯曼、英国经常围绕这里展开博弈。拿下这里,就可以在全部新月教徒前宣布,伊朗才是世界的领导者,沙阿才是众望所归。
“现在只是讨论,具体是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反正可以确认的是,未来一定会对奥斯曼用兵。让你们投资,就是为了到那时候可以获得补贴和优惠,那这些年你们投资的不就全拿回来了吗?”
有理!
但还有人提出疑问,“要是其他国家支援怎么办?”,别的不说,俄国肯定会凑热闹。
“别这么说,要相信沙阿,相信他一定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沙阿可以说是受到每一个人的崇拜,城市中随处可见沙阿的画像和伊朗国旗。还有贩卖王族纪念品的,各个城市也在树立沙阿的雕像。一些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还掀起了皈依者狂热,对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极度仇恨。
“这是一定的,沙阿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来各位,干杯!”
所有人举起酒杯为沙阿祝福,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也能更加自信,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外国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539章 新首都
酒过三巡,同学会的人都有些醉了。一些人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等明天再出去做自己的工作。
萨迪格带着苏莱曼回到对方的家里,他的妻子迎了上来。苏莱曼让妻子准备一些宵夜,他还有话要说。
“萨迪格,多亏了你,我的公司现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小事,只要不违法,什么事情都可以找我。”
萨迪格也是从股票中收获甚多,按照现在的价值,他多了53万里亚尔。这股票可以啊,一下子就能赚这么多。
“来,这是从锡兰进口的红茶,喝一下。”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