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92节
胡雪岩点了点头,叶马尔直接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份文件,胡雪岩看这早有计谋啊,自己是不是掉陷阱里了?
但已经这样了,就不要纠结其他的了。不管是什么,接触新事物才行。
根据签署的合同,双方将在上海合资创办纺织企业。东方汇理银行将用一半债务换取股份和未来的收益,而且他还邀请胡雪岩前往伊朗巴格达参观还在开设的工业博览会。
出了银行大楼,胡雪岩感觉自己浑身的力气被抽出。自己刚刚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不知道是否正确。
算啦,既然对方早有打算,那么自己肯定不会亏钱,他和银行可是商人,商人怎么能做亏本的生意呢?
第525章 新的贸易和技术
“沙阿,这是远东和我国签署的贸易协议。他们也开放了伊犁作为通商城市。我国商人可以借着口岸深入内地,并向北进入蒙古地区。”
拉巴尼向纳赛尔丁递交和远东的贸易协议,纳赛尔丁发出一阵苦笑。现在和俄国争斗的边境线已经从君士坦丁堡延长到蒙古了。这上千公里的边境都让伊朗一个人扛着,是不是有点太那啥了?
“就这样吧,现在我们不仅要防备俄国在奥斯曼,还要防备俄国在远东的动作。”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谁让俄国太长了呢。想要全方位围堵难度还是有些大。
“沙阿,现在有些人说您是远东和东亚的小父亲,您比俄国人还要操心。”
纳赛尔丁盯着他,盯到拉巴尼不说话了再说。
“我有什么办法,你看看远东的这几个,他们哪个能撑住俄国人的进攻。我不得想着协助一些。你看没看到,远东的帝国被俄罗斯一吓,就送出了半个伊朗大的土地。如果不能增强他们的力量,你能想象后果吗?”
拉巴尼觉得沙阿有点多虑了,因为英国不会看着俄国吞并的。之前只不过是趁火打劫,现在肯定是不会让俄国得逞。
但这样的话他也不能说,自己是工商大臣,自然是要处理和经济相关的事情。
和远东在中亚的通商口开了,也就能绕过马六甲直接和远东交易。再深入内地向南可以到达陕西,向北可以进入蒙古。也能对抗俄国的影响力。
“说起来,法国不是说要去找廷巴克图吗,有消息了吗?”
说起这个,拉巴尼就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沙阿,您是不知道,法国人去找廷巴克图就是觉得自己死的不够快。而且死的不够多。”
法国派了一支1500人的队伍,从利比亚出发前往寻找廷巴克图。按理说就算失败,一个半月也能回来,但都两个月了,他们还是没有回来。拿破仑三世不得不再派2500人前去寻找,但也是下落不明。
4000人啊,下落不明。这是个人都意识到不对劲,最终还是派了3000人,并重金贿赂当地部族充当向导。最终在沙漠中发现了零零散散的失踪者。
这次失败的探险,花费了将近7000万法郎。议会中已经有人追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拿破仑三世在杜伊勒里宫摔东西。本就不稳定的位置更加摇摇欲坠。
没想到曾经在法国获得四分之三人民支持的拿破仑皇帝也到这个地步了,虽然他发展了经济,提高了地位,保护了农民。但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客受益了、资本家受益了、农民受益了、军人受益了,工人成为了唯一的代价。
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化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也造成了大量农民和工匠的失业。失去土地和传统手工艺活动的工人往往被迫迁移到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贫民窟是巴黎下层阶级最常见的居住形式之一。通常由简陋、拥挤的住房组成,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和基础设施。贫民窟居民经常面临过度拥挤、潮湿和不卫生的条件,造成许多健康风险。
巴黎底层社会的工资不高,可生活开销却大得很。工人还有手工业者往往就只能拿到很少的工资,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法维持住。贫困的人更是穷得不行了。工资水平一般都没法把家庭的生活开销给包圆了。工人常常得被迫长时间干体力活儿,才能维持住生活。手工业者虽说相对自由些,可也老是遭遇竞争太激烈和价格来回波动的状况。
首都巴黎的工人最多,他们也成为反抗法国政府的主要力量。拿破仑三世面对的困境难以解决。他本来希望借助赋予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避免在言论自由让步,并保持他收回这些自由的机会,但是最后反被自己的政策所误。
“法国已经进入风雨飘摇了,就差一个借口,两国就会开战。”
纳赛尔丁对于拿破仑三世也是有些钦佩的,毕竟能够从平民成为总统,然后成为皇帝。他的自我政变足够不少人学习,他的政策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再怎么维持,经历过大革命的人们也有向往共和的。
“算了,不提法国了。这次博览会上,西门子的那个发电机可以用用,把巴格达的宫殿和图书馆里装满灯泡,用发电机发电。”
要知道历史上灯泡大规模照明还得等80年代的爱迪生来改良灯泡才行,现在提前二十年用上了,这算不算科技的进步?
纳赛尔丁知道总有一天电力会取代蒸汽动力,但在这之前,必须要完成内燃机的改进。不然石油价格暴跌,他不知道这会成什么样子。
“好的沙阿,工商部会和安装灯泡和发电机。”
“另外,让德黑兰大学的那些学电力的,看看西门子的发电机,能不能改良成大规模发电。”
“是”
西门子的发电机虽然好,但发电量有些小。只能维持小规模的用电地方,想要大规模推广,还得是交流电发电机和发电厂才行。
科研经费再次加倍,还有更多的项目等着伊朗去探索。在这次博览会上,伊朗的化工成就让各国感到惊讶。
各种没见过的染料刷新了他们的三观,当英国还在为苯胺紫的出现沾沾自喜时,伊朗已经有沙赫红、苯胺黑、波斯紫等众多染料,就算是他们发明的,伊朗也改进工艺,将成本大幅度下降。这让各国纺织商和染料商大量订购,仅仅一个月,就有超过3800万里亚尔的染料订单。
帕西化学的老板可是高兴了,他雇佣的法齐可是创造了不少染料,这直接给他带来至少1000万里亚尔的收入。自己当初重金雇佣果然是对的。
现在自己必须要全力以赴完成订单,反正有钱,就让工人们也感受一下自己的喜悦。对了,还要增加生产线,不然订单完不成可是要付违约金的。
第526章年结束
伦敦郊外的染料工厂,帕金,这位发明了苯胺紫的人,看着购买到的伊朗染料,震惊的说不出话。
“这就是伊朗的染料?”
帕金不确定的再看看,包装上的确写的伊朗进口。英国贸易商应该不会这么糊涂,这东西英国国内确实没有。
帕金看看别的颜色,不论是质量还是成本,伊朗染料都暴打他生产的。就算是苯胺紫,伊朗成本也比他低三分之一,要不是关税,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快,在招几个人来,一定要压低成本。另外,工人的工资削减三分之一,一周工作六天。”
不仅是帕金,还有其他几个染料厂工厂主也是担心。伊朗的染料一旦大量进入,他们这些人只怕要破产。
与之一起恐惧的还有那些在印度买地的地主,他们种植的靛蓝是重要的印染原料。随着合成染料的增加,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必须要对伊朗染料征收高关税,将他们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但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伊朗的染料质量好,而且价格还低。如果他们在海外设厂,染料价格还能低三分之一。
奥地利的纺织商可高兴了,这些染料可以做成更多更好的产品。而且得益于伊朗和奥地利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进口。这在世界市场上就可以更有竞争力。
针对伊朗染料,英国和奥地利的商人做出不同的选择。谁让人家的质量好,种类多,成本低,而且自己也做不出来。只能进口伊朗的。
继煤油之后,伊朗在化学染料方面领先各国。成为了又一有力的出口商品。英国工业阶层感觉,自己对全世界的出口有些力不从心了。
伊朗继续对外输出自己的商品和影响,对巴拉圭的第一笔贷款已经就位。新国王胡安将巴拉圭境内的铁路建设权和电报架设权出售给了伊朗,当然他自己也有将近一半的股份,只不过现在伊朗负责建设。
巴拉圭的矿产经过勘探,煤铁啥的都是小型矿点,盐矿和石灰石矿倒是充足。此外,巴拉圭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其中包括瓜拉尼河和巴拉那河等重要河流,发展航运和造纸也不错。
当地的农业也是重要潜力,主要农产品有大豆、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等。巴拉圭未来的经济就要靠他们了。
另外,巴拉圭人口也是个问题。经过战争摧残,巴拉圭人口只有60多万,这对于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来说实在不够看,因此,吸引移民是最重要的事情。
伊朗提供的贷款很好的缓解了他们的紧缺,这也在无形中将巴拉圭绑上了伊朗的战车。原本的独立地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靠伊朗市场生活的国家。
但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有伊朗资金的加持,自己也能从过去的那种情况拉回来。接下来就是招募移民,开垦耕地,还有一堆的事等着他们去做。
巴拉圭也在7月12和巴西乌拉圭签署停战协议,战争正式结束。巴西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尽管当地是还没有开发的雨林。但对于佩德罗二世来说,这足够让那些自由派闹事。奴隶问题不得不处理,国内经济也是一团乱麻,这足够他这位皇帝忙活一阵子了。
最大的赢家应该就是阿尔占苏丹国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阿巴斯的手中。而为了好好管理,阿米尔,这位前伊朗大维齐尔也来到当地,成为了苏丹的大维齐尔。利用他的行政经验,开始对当地进行改造。
当地最重要的就是农业,为了经营这么大片的耕地,阿尔占农业公司成立。法定资本150万里亚尔,拥有耕地十二万亩。这也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企业,负责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
当地跑不了的白人也认命在当地住下,除了在宗教文化和语言上有些融合痛苦,其他的倒也没什么。苏丹对他们比总统对他们要好,虽然自己失去了政治权,但获得了安稳生活的前提。
从1861年开始,南北美洲的格局就开始重新洗牌。美国不再是一家独大的状态,欧洲重新渗透进去。
在北美,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坚联盟国、墨西哥、法属路易斯安那、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以及密歇根、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和密苏里、印第安五个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原本的英美斗争变成战国时代,这样也能在北美看着好戏。
法国对于这片殖民地相当重视,拿破仑三世给予当地非常高的优惠。鼓励银行投资当地,四年后,法国已经在路易斯安那投入超过三亿法郎,不少贵族也在当地购买土地安家。这里简直比阿尔及利亚还要重要,原本打算移民到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移民宁愿花多点钱,也要前往路易斯安那。
英国在推动加拿大邦联成立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却显得非常叛逆。原本这里依靠淘金起家的,但这股风潮退却时民众也跑了。但不用担心,爱尔兰人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将近150万爱尔兰人从五大湖来到此地,他们成为当地丰富的劳动力来源。
和大多数人一样,农业和开垦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从事的行业。而且和美国人不同的是,他们学会了和印第安人和平共处,双方通婚的案例非常多。铁路也建设起来,在这么多的地方,没有铁路怎么行?
他们自发组建了镇议会、市议会,1865年,哥伦比亚省的省代表议会成立。从中选举出代表前来进行政策讨论,而英国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本太高,只能如此。
最后的墨西哥倒也挺平静,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自然是发展经济。不用看美国佬的脸色了,他们也能自由自在的进行交易,没有比这更好的例子了。
1866年也是世界和平的一年呢,尽管这样的和平是脆弱的。
第527章 日本政局
伊朗的代表团在远东待了将近半年后从上海离开,阿卜杜拉在北京和恭亲王谈,在上海和李鸿章谈。这是最对新事物感兴趣的两个人了,当然左宗棠因为调任陕甘总督,所以没有见到。
船队按照预定计划前往日本,刚刚到达长崎港口,就得到了新消息:孝明天皇去世了。
1月30日,倾向幕府的孝明天皇去世。这对于幕府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继任者是倾向倒幕的睦仁。他和长州、萨摩两藩关系密切,只怕未来有的打了。
此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接受了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进行了法国式军事训练,并在槺疚溲锏热说牧斓枷陆⒘四桓>R孕±踔宜澈屠醣纠缭频热宋行模褂敕ü辛舜蟠钭裳:孟褚桓銮渴⒌拇蠊倭⒃谘矍啊�
在幕府试图东山再起的情况下,萨摩和长州认识到,现在只能通过武力挽回局面,并试图拉拢土佐藩和艺州藩。并且团团围绕在天皇周围,试图通过倒幕来夺取幕府权力。
不过,就算是天皇现在也遇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没钱。幕府建立起来后,天皇自己的财政就一直维持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在镰仓幕府建立到现在这六百多年里,天皇甚至要去街上卖字赚取钱财。现在正是集权的好机会,睦仁是不会放过的。
但正如上面说的,雄心很大,但是没钱啥都做不了。历史上的倒幕军能够起来,少不了钱财的支撑。而这笔钱自然是日本第一富豪家族三井给的,但是现在,三井全家应该是在上小学,这时间过的真是快啊。
伊朗海军攻破了大阪后,当地的经济倒是快速恢复。只不过因为三井这个金融大鳄的缺失,英国补上了这个缺口。
“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和肥前藩都支持陛下,我们现在只需要将大军组建起来。就能一举击败幕府军队。”
黑田清隆向睦仁表明,现在西南各大名都支持天皇,只要他振臂一呼,就有超过六万大军供天皇驱使。
“不仅如此,在德岛停靠的三艘舰船也会加入我们。并向江户开炮,迫使他们投降。此外,英国也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陛下,这次我们有很大胜算!”
山县有朋也是表明,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京都。向江户收回权力的日子,到了!
睦仁点头,他现在就想着恢复祖先,神武天皇的荣光。但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陛下,各位同僚。现在伊朗的代表团正在前往江户,据悉这次代表团不仅有伊朗的官员,还有他们的王族成员。”
黑田清隆询问,“伊藤君,你说这些是干什么?”
“请各位不要忘记,几年前的战争是谁领的头?现在伊朗来了,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目的,但就伊朗的倾向,恐怕我们会遭遇很多困难。”
伊藤博文拿出大久保利通出访的材料向各位说明,“之前大久保利通曾经出访伊朗,虽然他们的政府仍是冷淡,但也有所松动。他们对商业订单特别感兴趣,这次代表团前来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想要更大的胜算,那么伊朗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这个,众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因为谁都知道伊朗在长崎和大阪做的事。简直就是国耻,而且当地武士的仇恨值很大,恐怕会影响。
“伊藤君,你觉得伊朗会支持我们吗?难道他真的会放弃在东北的投资,转而帮助我们这个敌人?凭什么呢?”
“凭地理位置!”,伊藤博文说道。“我国和西面的清国一样,和俄罗斯接壤。而伊朗和俄国之间又是死敌,如果我们能证明自己比幕府更能抵挡俄国进攻,那么他们也会支持我们。”
“但伊朗要是支持江户怎么办?法国人是肯定会支持的,如果计划不会奏效,那……”
“不,伊朗一定会同意。他们对俄国的防范要优于一切,只要我们在贸易上能够让步。”
伊藤博文是认定伊朗会倒向他们,其实在他留学英国的时候,就从报纸上了解过马来亚危机和普奥战争。其中伊朗不管是作为主导方还是帮手,其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巨大。原本世界的格局因为伊朗的加入而发生了改变。
伊朗的金钱,伊朗的商品,伊朗的军队,对这个世界的贸易、军事、政治版图变得不一样。伊藤博文意识到,不和伊朗打好关系,那么日本的未来恐怕要被锁死,哪怕有英国人的支持也是一样。
另外,他也意识到伊朗和幕府之间的裂痕。虽然在之前伊朗帮助幕府许多,但这几年来看,幕府显然更加亲近法国,对伊朗也显然不那么热心。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