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88节
举起酒杯,两人为自己的收获干杯。
“对了,你这是又有什么新产品展示?”
苏莱曼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放下酒杯,神秘地压低声音:“跟我来。”他领着萨迪格穿过正在搭建的展台,工人们正忙着将一台覆盖着深红色天鹅绒的庞然大物推进展区。随着苏莱曼一个响指,两名助手猛地掀开绒布——一台足有两层楼高的蒸汽纺织机在煤气灯下熠熠生辉,黄铜管道与铸铁齿轮闪烁着工业时代特有的冷光。
“上帝啊!”萨迪格不自觉地用上了基督教徒的惊叹词,手指抚过机器上镌刻的波斯文:“伊斯法罕皇家机械厂1866年特别制造”。苏莱曼得意地扳动一个镀金操纵杆,机器顿时发出低沉的轰鸣,十六个纺锤同时开始旋转,将棉花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纺成细线。“这是专门为波斯长绒棉设计的,效率是英国机器的三倍。”他拍了拍机器侧面,“而且用的是设拉子工程师改良的自动润滑系统。”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队身着普鲁士军装的技师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玻璃柜运进展厅,柜中陈列着一把闪烁着蓝光的步枪。“普鲁士军工厂的新产品,”苏莱曼撇了撇嘴,“不过我们的军工代表马上要展示更厉害的。”他指向展厅另一端,几名波斯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台造型奇特的装置——那是由六个枪管组成的旋转式武器,底座连接着蒸汽动力装置。
“皇家兵工厂的'沙赫之风',”苏莱曼的眼中闪烁着自豪,“每分钟能发射两百发子弹,专门用来守卫边境要塞。”萨迪格突然注意到枪管上精细雕刻的《列王纪》诗句,这种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杀戮机器结合的方式,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们绕过正在布置的法国香水展台,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玫瑰与藏红花的混合香气。一个戴着单边眼镜的英国人正在向波斯官员展示一台奇特的机器:“这是最新式的电报机,我们伦敦总部每天要用它收发.”他的波斯语突然卡壳,显然没料到会遇见两位高层官员。
“他这是怎么了?”
“也许是觉得我们会抢夺他的东西吧!”
英国商人的脸顿时变得煞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苏莱曼适时地转移话题:“去看看农业展区吧,我们培育的新品种藏红花会让威尼斯商人哭出来。”
农业展区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清新气息。一株株栽种在银质花盆里的藏红花在特制玻璃罩下怒放,每株旁边都放着放大镜以便观赏那修长的红色花柱。“经过大不里士大学的改良,“苏莱曼轻声解释,“现在每公顷产量提高了不少,而且花柱中的色素含量“他的话被一阵惊呼打断。
人群如潮水般涌向中央展台——那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水晶容器,里面漂浮着某种淡金色的液体。容器旁的牌子上用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法语写着:“石油精炼样品,1866”
“真是美丽的颜色!”,萨迪格被这个迷住了。
“这是巴库那边的礼物,沙阿这么重视他们,怎么能没有付出呢?”
夜幕降临时,博览会现场亮起了上千盏煤气灯,将整个展区照得如同白昼。萨迪格站在中央喷泉旁,望着各国商人穿梭于各个展台之间。法国丝绸商人在波斯地毯前驻足惊叹,奥地利军官对着新式步枪啧啧称奇。喷泉中突然升起一组机械装置——那是用水力驱动的十二伊玛目雕像,每个雕像手中都举着代表不同工业领域的微缩模型,在灯光与水雾中缓缓旋转。
“为波斯干杯。”萨迪格举起水晶杯,石榴汁在灯光下如鲜血般殷红。博览会穹顶上的星月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狮子图案在煤气灯的照射下,仿佛正跃跃欲试地要扑向这个崭新的工业时代。
第514章
萨迪格见到展览会的不少东西,大部分是伊朗国内最新研发的。各种各样的机械展示出来,给他极大的冲击。
正当他想好好看的时候,上面一纸调令直接把他塞到对远东的外交团里。这个神秘国度,萨迪格也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他们的移民都很勤劳。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能做,别人不能吃的苦他们吃,所以才积攒下那么多的财富。
不过,他们如此勤劳,为什么他们的国家却如此的羸弱不堪?这是他一直没有想通的。
这次他作为工商部官员出访,也是为了考察一下当地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更进一步达成合作,当然不是说什么要改变一切,只不过是保全而已,起码要有能力抵抗俄国。
除了远东,他们还会去那霸和江户,回来的时候会到顺化、西贡、马六甲等地看看。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地方除了巡视自己的势力范围外,穆拉德王子也会前往。就当是长见识去了。
随着王子的长大,他要处理的事务会越来越多。因此他需要了解更多的事情,之前他有过前往马来亚的访问,相信这次没啥问题。
东南亚也变得拥挤了,英国、伊朗、荷兰还有众多土著势力在东南亚。随着势力接壤,一些边境摩擦也出现了。比如秦尼斯坦和暹罗的边境摩擦,虽然都是暹罗服软,但从他的背后看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因为暹罗军队拿的都是英国制造的武器。
在割地后,暹罗国内一直存在着向伊朗复仇的声音。他们要恢复自己的疆界,就必须要收服失土。为此,和英国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想象,当这份调查发到政府中时众人是什么表情。不过这个世界又不是你英国能全部控制的,你能扶持暹罗,我为什么不能帮助缅甸?
此时英国已经获得了下缅甸地区,缅甸丧失了全部出海口。朝廷内也开始搞起来一些引进西方工业技术的运动,不如让伊朗帮你一些,这样也能给英国造成一些损失。
在所有人的预测中,缅甸最终还是会被英国吞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英国人的损失更大一点呢?
财政部也收到了巴拉圭希望借贷5000万里亚尔的请求,不过沙赫里亚里质疑这个数额是不是太大了?要知道就算是灭国前的阿根廷的债务也才5000多万里亚尔,巴拉圭一口气借这些?要干啥?
出于谨慎,沙赫里亚里最多同意1500万里亚尔的借贷,而且财政部只会承担400万里亚尔的份额。其他的则找银行补上。
“多的没有,大部分的钱都已经投入国内的建设计划中了。只有这些,要不?”
近似无赖的话语让下面的人感到汗颜,没想到平常都一本正经的财政大臣竟然会说这样的话。
“大人,再多一点如何,哪怕是2000万呢?”
“不是,你是不是没有理解。1500万,没有再多的了。让他们去找银行。”
这话说的,谁不知道国与国之间的银行贷款必须要有财政部批准。财政大臣这么说,无非是想要说明伊朗不是提款机,一口气就要这么多也不看自己吃不吃的下。
不过巴拉圭也是很有诚意,他们将全国的矿产和石油开采权都让了出去。头二十年里可以让伊朗先赚钱,等回本后再讨论分成问题。
而且除了借贷,还有一系列商业订单。包括铁路、电报、城市建设,还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购买。总价值达到1000万里亚尔。这还是首次,按照目前的巴拉圭情况,还会有更多订单等着伊朗。
“哼,看来他们也是打累了。一口气要了这么多,等他们恢复恢复再来好了。”
沙赫里亚里没有把话说死,只是觉得巴拉圭要的太多了。先给这些,等他们发展起来了再要。
不过比起巴拉圭,还是阿尔占更能让财政大臣青睐。当地的土地质量两只不要太好,只恨为啥没有在伊朗有这么好的土地。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它以纯黑色为显著特征,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混交林区,因此又名寒地黑土;又由于其形成需要经过淋溶作用,又名淋溶黑土。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和一块红化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远东的东北平原、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其中潘帕斯草原为亚热带红化黑土。
由于阿根廷位于南半球亚热带,没有严寒而漫长的冬季,植物枯死后无法依靠寒冷来长年累月的积累残骸,湿热的气候导致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使土壤呈现出明显的红色。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盛产畜产品。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铁矿和森林,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好好治理肯定能够获得大量财富。
沙阿也对这里很重视,不然也不会将阿米尔调到当地当大维齐尔。据说当地没收的土地太多,他们准备组建一家农业公司用来出口。另外他们也是对伊朗的投资大开绿灯,现在当地就是缺投资,所以只能这么做。
除了这两个地方,玻利维亚也是伊朗的重要投资地。虽然地形增加了成本,但当英法都沉醉于巴西的咖啡和智利的铜时,伊朗悄无声息的出手玻利维亚。并且推动当地极速向伊朗靠拢。
现任玻利维亚总统是拉巴斯的考迪罗何塞,他推动了更加自由的政策,大量引进伊朗资本投入玻利维亚。大量的白银、锡被开采出来用作出口,得到的钱用作军队和其他地方。
这三国成为伊朗在南美的主要势力范围,只想要赚钱,但想要长久下去就必须维持他们的稳定。因此还会有一些军火贸易,只要他们能稳定输送利益,不在乎谁是总统国王,不过沙阿的儿子必须稳坐苏丹的位置。
第515章 英国新政府
此时的英国政府发生变动,罗素首相的改革举措遭到下议院的强力阻击而停止。他不得不在议会上表示自己辞职,随后保守党领袖德比伯爵被女王任命为首相。
不过这位口才好的伯爵在下议院和政府中都显得非常弱势。在议会,他一开始就面临和罗素首相一样的麻烦,就是通过改革扩大选举权。毕竟自己当反对党的时候只要反对就行,等自己上台就感觉这真是个麻烦。
在政府内部,他也要面对保守党内的不满,一些人认为德比已经占保守党领袖的位置太久了。该换人了。
并且,虽然这是他第三次拜相,但前两次的任期加起来才十四个月,执政经验不足。为了护航,德比伯爵将曾经当过财政大臣的迪斯雷利再次安在相同的位置上。
“阿富汗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政府竟然会迟钝到这个地步?”
德比伯爵得知了阿富汗的情况,这才多长时间,伊朗就从间接控制变成直接控制了。而印度的消息传的实在有些慢。
这让他想起三十年战争中,魏玛的贝恩哈德依靠法国支持控制了阿尔萨斯地区,但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法国趁势接管了该地。现在伊朗的步骤就和他们一样一样的。
“首相,我们现在需要加上在印度的存在。伊朗正在用他的影响力吸引众多的信徒,如果我们不能阻止,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反过来咬到英国。”
外交大臣斯坦利勋爵提出要增强英国在印度的存在,特别是靠近伊朗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军队。同一个宗教下的政权实在是恐怖,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帝国席卷北非欧洲;三百年前,奥斯曼帝国让欧洲恐惧。现在伊朗崛起,又不知道会是如何。
“说的很好,斯坦利勋爵。但我要提醒各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伊朗抵抗俄国。俄国的亚历山大可不会因为一场失败的战争放弃他的政策。”
陆军大臣乔纳森.皮尔提出自己的看法,“伊朗在阿富汗的影响虽然称不上根深蒂固,但也是拥有很大的基础。更何况他们已经稳定住了局势。”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展示我们的力量。不然那些人总有一天会把手伸向印度。
英国的海军必须遍布阳光下的每一片土地,帝国的领土不容侵犯。”
斯坦利勋爵没有顾忌的说明,德比伯爵倒是一个劲的点头。内阁都知道这位勋爵本来是不够资格进入内阁,但谁让他有个当首相的爹。
没错,勋爵正是德比伯爵的长子,未来也会继承他老爹的爵位。现在只不过在内阁历练历练。
“阿富汗的事就让印度方面去处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接管上一届政府留下的烂摊子。”
掌玺大臣马尔姆斯伯里伯爵道出了政府如今最紧急的事情,选举权改革势在必行,不管是自由党还是保守党,都必须要完成这一任务。
当自由党方案被否决的消息传出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地区都展开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保守党内阁为了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并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致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支持议会改革,并着手拟定改革方案。
“改革是必须的,但我们也要维护在印度的利益。伊朗已经获得了马来亚和阿根廷,接下来会是哪里?奥斯曼、加拿大、墨西哥?还是巴西、玻利维亚,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他那快速的扩张,这对世界的和平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
德比伯爵也是觉得需要敲打一下伊朗,不然他们就会不知道谁才是世界主宰。
当然,英国没有那么傻亲自下场。当然还是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来处理那些刺头,这招也是屡试不爽。他们在七年战争中联合普鲁士打俄法奥三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扶持俄国打法国,克里米亚战争中又支持法国在前面当大量炮灰。
现在,要扶持起对抗伊朗的国家。最好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俄国,一个是暹罗。
对于伊朗而言,不管多少盟友都只是暂时的……但俄国这个敌人却是永远的。俄国一直想要收复失地,伊朗也有彻底肢解俄国的需求。而两国对奥斯曼地区的争夺也日渐激烈。
俄国通过东正教和大斯拉夫主义吸引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伊朗则用经济和宏大叙事吸引奥斯曼人。而对于保加利亚,伊朗由完全的支持独立改成可控的情况。转而扶持罗马尼亚作为新的抵抗国家。
罗马尼亚有收复比萨拉比亚的需要,即便他也信东正教,但自身也不是属于斯拉夫人,在这个巴尔干中显得格格不入。而伊朗就找上了他,利用投资和贷款来扶持。
而英国想要扶持俄国,贸易和投资是最好的方法。英国向俄国出口纺织品和机械,从俄国进口谷物和木头。随着俄国工业化,他们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
“我想我们可以提供贷款给俄国。”,一旁的迪斯雷利开始说话。
“就怕俄国突然反悔,再次挑起大战。”
“是啊,害怕。但不要忘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政策,如果我们一边帮助俄国,一边再提醒伊朗呢?”
这话倒是新奇,但斯坦利勋爵感觉不妥。“这可能会有些风险。”
“风险当然有,但对于我国来说非常值得。我们也不是要伊朗灭亡,只是要教训一下他们。当然现在不行,俄国还在之前的战争中没走出来。
我们不一定要让他们打起来,只是需要一个压力。一个无法和解的压力。这样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知道我国的重要性。到时候……”
众人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要是不用出兵,那肯定是坐山观虎斗利益最大化。就怕出现什么变量。但就目前来看,这个概率小于10%,除非有个不可抗力出现。不然不列颠盛世可是要结束了。
第516章 三君主之会(上)
很快就到了巴格达工业博览会的开幕日,这次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和新鲜事物的展览用报纸的说法就是开天辟地。
伊朗本土的各个企业和研究所,涵盖纺织、军工、机械、食品、农业、家具、石油、采矿等行业,还有普鲁士的克虏伯、西门子,奥地利的曼德罗纺织,法国的勒克勒佐工厂等都参加了这次展览会。
纳赛尔丁也来到了这里,之前的几次博览会他都没有缺席,这次也是一样。所有有头有脸的都将会来到会场,当然还有国外的客人。
哈布斯堡的皇家仪仗队出现在巴格达,在主要干道上出现了伊朗、奥地利和西西里三国国旗。
弗朗茨第一次到达伊朗,不同于欧洲的景色吸引住了他。马克西米利安因为来过一次,对当地有个了大概,也没有左右看。而是和对面的纳赛尔丁商讨对策。
现在,伊朗、奥地利和西西里组成了牢不可破的私人铁三角。而这样的关系也影响到了国家层面,伊朗利用大量的资金推动奥地利和那不勒斯发展,两国则用自身地位协助伊朗在欧洲的外交。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两个国家支持伊朗。
尽管放弃了德意志的领导权,但奥地利再怎么说也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哈布斯堡家族和各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是霍亨索伦的普鲁士,在打赢奥地利后也是赶紧派来军官团协助奥地利增强军队。
“纳赛尔丁,你说我真的能当西班牙的王吗?”
“怎么,你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一听这话马克西米利安不同意了。“我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看看西西里的土地,当地可是欣欣向荣。”
倒是没冤枉马克西米利安,他的能力还是可以看的。西西里的采矿和海运业蓬勃发展,军队武器也在更新。此时的西西里拥有1000万人和10万军队,虽然还是比不上意大利,但自保足够了。
1860年开始,伊朗和奥地利逐年增加对西西里的投资。当地也开始了工业化,那不勒斯成为全国的纺织业中心,西西里的小麦也大量出口到伊朗。经济实力迅速恢复,当地民众的抗议也少了很多。
马克西米利安在西西里收获了巨大威望,而如果他再成为西班牙国王,那哈布斯堡家族将再次重回三十年战争时期。那种欧洲君临天下的情景,是他们每个家族成员都希望的。
不过说是这么说,具体要做的话还是有困难。最重要的就是法国的表态,拿破仑三世要是不同意,恐怕也不行。
“放心好了,别看他风光,其实也快做不久了。”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