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83节
“阿卜杜尔遇刺后,各地的总督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坎大哈已经蠢蠢欲动,白沙瓦倒是没啥动静。另外那些散布在阿富汗全境的部族开始行动起来。”
在阿卜杜尔成为阿富汗统治者的这段时间里,当地一直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宗教上,什叶派借助统治者的力量全力压制逊尼派,引发了宗教仇杀和难民迁徙;经济上,哈拉扎人和其他什叶派部族开始利用权力大肆侵吞其他部族的土地,同时和伊朗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摧毁了原本就不多的手工业,以至于手工业者不得不前往伊朗打工。
这样的情况下,阿卜杜尔的统治已经陷入危机。因此他的死亡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沙阿命令我们带着第五第七军团前往喀布尔,无论如何都要稳住当地。”
政府下的命令,他们必须要遵守。在确定基本目标后,安瓦尔下令军团进入阿富汗,为了避免重蹈英国的错误,所有伊朗士兵都拿到了一份准则:所有人必须听从长官的命令,不得私自行动。
他们先是进入哈拉扎人的根据地法拉,伊朗军队得到了众多支持。随后兵分两路,分别向坎大哈和喀布尔进军。沿途夏巴兹也是和当地的部族一个一个谈判,不管要什么都先答应,稳住他们再说。
——————————
纳赛尔丁正在和管家讨论去巴格达新建的米尔扎宫,需要派人将家具什么的准备好,还有其他琐碎的事情都必须要解决,不能发现其他问题。
母亲玛利克和他的妻子们一起做手工,两个大点的女儿正在听老师讲述古希腊神话故事。长女法蒂玛和次女索拉雅听的是非常入迷。
关于女儿们的婚事,妻子倒是一个劲的和他讨论。但如果要让长女嫁给莫卧儿的末代王子,感觉还是不合适。虽然公主都是联姻的,但是这现在的流亡印度王子,差距是不是大了点。
纳赛尔丁也承认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这也是一笔难以想象的高风险投资。只要他还有莫卧儿的名头就可以,扶持一个流亡王子固然危险,但如果成功,那就是一笔无可比拟的丰厚回报。远东历史上也有这个例子,现在也能用,就是困难点。
不管怎样,先让他来巴格达,只要当好这个花瓶就行。其他的让叔叔帮忙好了,之前不是说要将印度变成伊朗后花园吗,需要准备了。
此时,一队人捧着礼盒走到沙阿面前。
“沙阿,这是我们的心意,还请您不要嫌弃。”
看着帕西人领袖递交的纯金手杖,纳赛尔丁觉得他们这些人也应该回到故乡了。
印度在饥饿和繁荣中前进,奥里萨等地的饥荒夺走了600多万人的生命。英国商品继续倾销,原材料不断出口。铁路电报都给安排上,目的是为了尽快镇压骚乱。一边是持续不断的收益,一边是大量死亡的民众,而英国觉得还是压榨少了,必须要更狠一点。
打压新月教徒的政策大大缩小了反抗者生存的空间,包括在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帕西人。英国人直接把他们也打成反对者进行镇压,并且扶持其他人取代他们的地位。
此时帕西人也发生了分裂,顶级富豪家庭奉行亲英政策,其财富积累依赖英国殖民体系。而中下层帕西人因为英国商品的大量倾销而收到损失,土邦和政府的压榨让他们倾家荡产。特别是孟买和古吉拉特地区,英国商人实际上已经把他们挤了出去。
为了抗衡,帕西人不得不离开当地,前往西北地区。虽然仍是从事商业,但对于受英国掌控的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生活的还自在点。
帕西人也开始前往伊朗的亚兹德朝圣,当地的祆教神庙获得政府的保护,每年都会举行活动来吸引教徒。而作为商人,帕西人感受到英国和伊朗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伊朗大规模的向中亚地区扩张,他们觉得,要是能够引入伊朗保护,自己是不是就安全了。所以才有了这次的见面。
“谢谢你们的礼物,从孟买到这里不容易吧?”
“一切都好,从孟买到的航程还算顺利”,他刻意避开提及英国海军的刁难,“只是到了设拉子海关时,我们的经典被扣留了三天,”
“啊,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文字引起怀疑。告诉海关,所有祆教的经典只要没有问题,就必须马上放行。”
“沙阿仁慈,在下还有第二件礼物。”,对方打开一张卷轴,“这是我们的营商路线图,如果沙阿有意,我们可以协助某些特殊物资运输。”
帕西人知道必须要让伊朗深入印度,最好是引发战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利,不管是谁赢,双方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大不了未来移民去别的国家。
“真没想到,你们的礼物如此重要。”,纳赛尔丁让人合起地图。“不过我有个问题,如果,莫卧儿帝国复国,你们愿不愿意支持?”
这个把对方所有人问懵了,莫卧儿,这不是已经入土了吗。如果说复国,那的确是再好不过,虽然宗教上有压迫,但也正是他们促进了帕西人从农民到商人的转变。整个族群变得更加团结,直到英国人的到来。
“英国人对我们竭尽所能行压榨的事情,甚至还出动军队。要是能够赶走,那是最好不过了。”
对方没有直接回答,但这个让纳赛尔丁满意。不管是什么,先把英国人赶走才是正确的。
“哈哈,先在德黑兰住一阵子把,到时候会有一位尊贵的客人前来。”
五百章了,庆祝一下。
感谢从小说开始一直看到现在的读者们,沙阿带着全体内阁成员向各位读者表示感谢。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沙阿会继续在世界上维持伊朗的利益,让中东真正彻底的平静。
另外关于和印度王子联姻,沙阿认为这不是屈尊,而是一笔投资,风险极高,但要是醒了,肯定是什么都有的类型。
第502章 阿富汗局势
帕西人团在德黑兰住下,当地的繁华也是让他们看到伊朗的强盛。英国土邦都不能让他们好,那就投奔对自己好的伊朗。
2月28日,夏巴兹到达坎大哈,当地的哈拉扎总督向夏巴兹说着目前情况。有不少部族开始袭击他们的驻军,他们隐藏在山区之间,神出鬼没,自己能控制坎大哈已经是不容易。
“我们已经丧失了不少村庄的控制,当地的部族开始反抗,此外这商路也是不安全,他们都觉得这是二十年前和英国人的战斗。”
这让夏巴兹感觉到了危险,要是让部族回忆起之前和英国的战斗,他们肯定会将伊朗和英国联想起来,到时候再安抚他们就不管用了。
“他们用着老旧的燧发枪,但战术很新——专挑补给车队下手,抢完粮食就烧毁道路。”总督指向地图上几个红叉标记,“上周在这里,他们甚至用火药炸塌了峡谷。”
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是卫兵的喝止。帘子被猛地掀开,一名满身尘土的侦察兵跌跌撞撞冲进来:“大人!喀布尔来的商队遇袭了!”他递上支染血的箭矢,“袭击者留下了这个。”
夏巴兹接过箭,发现箭杆上刻着古老的普什图语。“要么离开,要么死亡”
“去备马。”夏巴兹突然起身,军刀撞到桌角发出闷响,“我要亲自见见杜兰尼的长老。”
当夜,一支轻骑兵小队悄然离开坎大哈。夏巴兹没有穿军装,而是换上了当地人的羊毛斗篷。月光下,他们沿着干涸的河床前行,远处山脊上偶尔闪过信号火把的光亮。
夏巴兹的马队在月光下穿行,马蹄包裹着羊毛布,踏在碎石上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向导阿卜杜勒突然举起右手,整个队伍立刻静止。前方峡谷的阴影中,几点火星忽明忽暗——有人在抽烟放哨。
“绕不过去,”阿卜杜勒压低声音,“这是去杜兰尼人营地的唯一通道。”
黑暗中传来弓弦绷紧的细微声响。夏巴兹高举双手,用流利的普什图语喊道:“我是带着面包和盐来的客人,不是带着刀枪的征服者!”
岩石后走出几个持枪的牧民,为首的年轻人警惕地打量着他们:“伊朗军官来做什么?继续抢我们的粮食去喂坎大哈的蛀虫?”
“我来送还这个。”夏巴兹从马鞍袋里取出个染血的布包,展开后露出几本残破的《古兰经》——这是上周袭击中被打死的牧民的遗物。”
为首的络腮胡男子用火把照亮夏巴兹的脸:“伊朗军官?胆子不小。”他粗鲁地拍打夏巴兹的衣袍搜查武器,“长老说了,要是你敢带军队来,就把你钉在峡谷口晒成人干。”
跟着哨兵穿过蜿蜒的山路,夏巴兹注意到沿途布置着精巧的陷阱——伪装的陷坑,悬挂在峭壁上的滚石,甚至还有用英国炮弹壳改造的地雷。这些绝非普通部落能掌握的战术。
杜兰尼长老的帐篷比想象中简陋,却挂着缴获的英国军官佩剑和俄国军用地图。老人盘坐在羊毛毯上,面前摊着本破旧的《古兰经》,烛光映照着他脸上那道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的刀疤——二十年前抗英战争留下的勋章。
“坐,”长老头也不抬,“伊朗人来这里干什么?”
夏巴兹盘腿坐下,将染血的《古兰经》轻轻推向前方:“物归原主。您的族人死前还紧抱着它。”
长老布满老茧的手指抚过经书上的弹孔,烛火在他浑浊的眼中跳动:“所以你是来忏悔的?”
“我是来谈生意的。”夏巴兹从怀中取出个亚麻布袋,倒出十几枚黄铜弹壳,“看看这些子弹的底火——德黑兰兵工厂的标记。上周袭击商队的人用的就是这种子弹,但.”他忽然掰开一枚弹壳,“里面的火药却是英国货。”
帐篷外传来马匹不安的嘶鸣。长老的眉毛微微抽动:“你想说什么?”
“有人在假扮伊朗军队袭击商队。”夏巴兹压低声音,“昨天我们在峡谷找到了被扒光的尸体——穿着波斯军装的阿富汗人,喉骨被捏碎了。专业的杀人手法。”
长老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侍从连忙端来药茶。待平复后,他盯着夏巴兹的眼睛:“三个月前,有群'商人'来买羊毛。他们带着英国金币,却问了很多关于驻军换岗时间的问题。”
夏巴兹的指尖在茶杯沿口画着圈:“是不是有个戴翡翠戒指的帕西人?”
长老的瞳孔骤然收缩:“你怎么”
“他在孟买为英国人收买眼线。”夏巴兹从靴筒抽出张通缉令,上面画着个面容阴鸷的男子,“这家伙上个月在卡拉奇毒死了六个拒绝合作的部落首领。”
夜风卷着沙粒拍打帐篷,油灯忽明忽暗。长老摩挲着抗英时期留下的伤疤:“所以英国人扮成你们袭击商队,又扮成部落袭击驻军?”
“为了重演二十年前的故事。”夏巴兹指向帐篷外,“让波斯人和普什图人自相残杀,他们好趁机控制坎大哈到喀布尔的商路。”
长老突然抄起猎刀插在桌上:“证据!”
夏巴兹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张货运清单:“这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上月运往奎达的'农具'——三百把步枪和二十箱弹药。“他翻到背面,“收货人签名是伪造的,真正经手的是个叫麦克雷的苏格兰军官,曾在信德省指挥过针对部落的大屠杀。”
帐篷内陷入死寂,只有柴火噼啪作响。良久,长老拔出猎刀割破手掌,将血滴在茶碗里:“以血起誓,我们不会再被当枪使。”他啐了一口,“但你们伊朗人必须做到三件事:一、撤回那些抢羊的税吏;二、恢复我们祖先原来的权利;三、交出躲在坎大哈的英国间谍。“
夏巴兹同样割掌滴血:“前两条我现在就能答应。至于第三条”他忽然露出冷笑,“不如我们做个局?”
三天后的黄昏,坎大哈集市突然戒严。哈拉扎总督亲自带队搜查,从帕西商栈地窖里拖出十几个大木箱——里面全是标着“农具”的步枪。看热闹的人群中,几个戴头巾的男子悄悄后退,却被埋伏的杜兰尼猎手按倒在地。
“精彩的双簧。”当晚的庆功宴上,哈拉扎总督举杯致敬,“让杜兰尼人'偶然'发现军火,既给了他们面子,又揪出了间谍。”
夏巴兹摇头:“还没结束。“他展开从间谍身上搜出的密信,“英国人已经在策划下一步——假装成伊朗军队袭击杜兰尼圣墓。“
总督脸色煞白:“那会引发全面叛乱!”
“所以我们要抢先'袭击'。“夏巴兹指向地图上某处山谷,“这里地势险要,正好让杜兰尼人'伏击'我们一支运输队——车上装满面粉和茶叶,再故意放跑几个'幸存者'去报信。”
计划执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当“溃逃”的伊朗士兵将杜兰尼人“劫走军粮”的消息带到英国领事馆时,领事脸上的狂喜甚至来不及掩饰。次日清晨,一队“伊朗骑兵”果然冲向圣墓——却在踏入山谷时被早已埋伏的杜兰尼人包了饺子。
被俘的“骑兵”操着地道的印度土语求饶,他们怀里的炸药包上还刻着东印度公司的编号。混战中有份文件被打下。那是英国驻奎达司令部的密令,要求“不惜代价制造波斯人与普什图人的血仇”。
当这份文件被钉在坎大哈城门上时,整个阿富汗南部炸开了锅。夏巴兹趁机宣布三项新政:废除过境商队税、雇佣部落武装护送官道商队、设立由长老议会监督的联合法庭。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月末的集市日。曾经带头抗税的杜兰尼长老,居然亲自押送着二十车粮食来到坎大哈军营。当哈拉扎总督目瞪口呆时,老人狡黠地眨眨眼:“现在,该让英国人尝尝自己酿的苦酒了。”
第503章 阁下,我太想进步了
稳定了坎大哈的局势,伊朗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夏巴兹也决定,先占领南方一系列山口,安瓦尔带领一部分军队前往喀布尔稳住局势。
而有了长老的帮忙,伊朗军队一路上也没有其他部族袭击。在前往阿富汗的第十三天,伊朗骑兵部队已经到达了喀布尔。
加尼和他的母亲欢迎伊朗军队的到来,有他们在,自己的地位就已经稳固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喀布尔的秩序很快稳定,而借着加尼的名义,安瓦尔暂停了一些阿卜杜尔的政策,并继续推动两国友好合约中的铁路电报建设部分。
当地的商人是极力赞同这些举措,不管是哈拉扎人还是普什图人,商人都是想要一个稳定的社会赚钱。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等着他们。
英国驻奎达领事馆也得到了阿富汗的变动,开始向加尔各答的印度总督传递消息。但从最西边传递到最东边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做着决策,只怕是赶不上时候。
印度高层感觉没啥问题,就是最近向伊朗出口的原料少了,包括棉花、茶叶等,树木倒是有增加。其他的没啥增长。
这可不行,印度每年可是要上交大量英镑,出口下降了,再苦一苦百姓吧!加征税收。
印度此时的位置相当尴尬,说好的,就是印度犹如东西方中间的一根刺,插在中间。说差的,就是印度被伊朗包围了。
西边是伊朗本土,东边是伊朗的苏门答腊和殖民地。尽管还有马六甲等重要港口,但比起旁边体量大的不止一星半点的殖民地,也是无可奈何。
萨迪格担任苏门答腊总督也有几年了,当地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联通亚齐和巨港的铁路开通,港口也已经扩建。东西方的商船也可以在苏门答腊中转,结果导致马六甲和新加坡的货物运输降低,让英国人不得不下令英国船必须在英国港口停靠。
苏门答腊也参加了专家会议选举,特批一个名额。而这个就让当地的一位名流出任,当然这位和萨迪格关系不错。
对于萨迪格来说,这几年是他担任总督最为轻松的时刻。只需要维持当地稳定,提供公共服务,那些手中有钱的民众就知道会做什么。
事实上这几年看伊朗的经济发展,萨迪格也没有做太多工作。他就是针对苏门答腊现在的经济制度做出一部分改变,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经济发展这几年都是非常的好。
不过接下来,萨迪格要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专家会议的选举他也在关注,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加入自由党的,但要是想要往上爬,应该是进步党最好。
虽然自由党也赢得了不少席位,但进步党的雄厚支持是自由党不可撼动的。此外复兴党也可以说是进步党的同盟,两方加起来,直接压制另一方。
还有一点,只靠选举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必须要获得沙阿的支持,要是没有沙阿,任何事情都无法推行下去。
不过要是想要获得沙阿的支持,就必须要先获得沙阿临近的人支持。让他来劝说沙阿才行,正好,苏门答腊就迎来了这一位。
工商大臣拉巴尼出访苏门答腊和秦尼斯坦,视察当地的工厂和基础设施。
“拉巴尼阁下,不知道您对苏门答腊有什么指示?”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