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82节
从去年11月开始,马吉德就通过自己的人脉从伊朗使馆中获得超过十二份文件,将他们出售给法国和意大利。获利超过300万法郎,直到现在东窗事发。
珠宝店里原本璀璨的灯光此刻刺得他眼睛生疼,那些精心打造的首饰在玻璃柜中反射着寒光,仿佛无数双嘲弄的眼睛。
“抬起头来。”那人——国家安全局巴黎站站长易卜拉欣——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马吉德战战兢兢地直起身子,却不敢直视对方鹰隼般的眼睛。萨法维慢条斯理地展开一份档案,羊皮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监视记录:
“去年11月7日,你向战争部长的情妇赠送价值十五万里亚尔的首饰;今年1月15日,你在凡尔赛宫花园与俄国武官'偶遇';上周三……你甚至把海军基地的潮汐表藏在了珍珠项链的包装盒里。”
珠宝商人的嘴唇哆嗦着:“我我只是被胁迫”
“哈!说的好听”,易卜拉欣笑了一下,“但你不仅和法国勾结,还有英国和意大利也从你手中买走了情报。怎么,意大利也胁迫你了?
不过也得感谢你,不然我们也揪不出藏在政府里的内鬼。”
伊朗使馆中的侍从已经全部换血,他们要么回到德黑兰迎接暗无天日的生活,要么就在海底和鱼作伴。伊朗驻法国大使因为“生病”暂时放下了所有事务,由政府重新议定人选更换。
与此同时,杜伊勒里宫的镀金大门前,热努伊正焦急地踱步。侍卫长板着脸重复:“陛下正在接见普鲁士大使。”,片刻后,皇帝亲自在镜厅召见了他。
“廷巴克图?”拿破仑三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鎏金扶手,目光扫过那份精心伪造的地图。参谋总长勒伯夫立刻凑上前:“陛下,这路线要穿过奥斯曼领土,恐怕.”
“愚蠢!”皇帝突然拍案而起,“这正是我们插手北非的借口!”他兴奋地踱到巨幅非洲地图前,“让奥斯曼人'邀请'我们维持费赞治安,然后.”红葡萄酒在杯中摇晃,如同即将倾泻的鲜血,“顺势控制尼日尔河流域!”
热努伊的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陛下英明!只需派遣一个旅的北非骑兵,打着'科学考察队'的旗号.”
“不,要更大胆些。”拿破仑三世突然转身,酒液溅在地图上,“让海军陆战队伪装成商队护卫,带上最新研制的野战炮——就说是为防范图阿雷格强盗。”他的手指划过撒哈拉,“等我们在廷巴克图站稳脚跟,英国人在地中海的霸权就.”
“哈哈哈哈!英国佬肯定会摔个跟头,马上执行!”
拿破仑三世一声令下,法国远征军开始组建,但没人注意到,侍立在角落的新任宫廷秘书悄悄退出了大厅。两小时后,一份加密电报从巴黎圣母院附近的电报局发出,经由马赛、亚历山大港,最终抵达德黑兰国家安全局总部。哈吉扎德读着译电文,嘴角浮现冷笑:“法国人上钩了。”他转身对助手下令,“通知我们在的黎波里的'商人',准备接待即将'迷路'的法军勘探队。”
谁能想到马吉德这么快就怂了,本来以为他能顶一阵子,等到法国人察觉不对再启动另一个计划,结果马吉德一见到他们就啥都说出来了。
唉,这个胆量就别传递情报啊!
第499章 南美洲的变动
在后世人的看法里,情报工作应该是007特工那样天上地下无所不入,但这时候的间谍工作还是那种相互刺探情报、收买人员的操作。只不过比的是哪个国家的组织更好罢了。
“长官,这是我们在君士坦丁堡的间谍传回来的消息。奥斯曼苏丹秘密向法国银行贷款8000万法郎。”
哈吉扎德危机感上来了,苏丹要这么多钱干什么。重整军队?购买军舰,还是要对伊朗发动战争?
“这么多?他想要干什么?”
“我们刺探到苏丹购买了大量的首饰,并且付给来自法国的设计师,请他设计新的宫殿。”
。。。。。。。
哈吉扎德无语了一会儿。说道:“以后这种的,尽量少报点。我们不是苏丹的宦官。”
“是”
奥斯曼和意大利给哈吉扎德的印象是一个需要救活的病人和一个没有腿的残疾人。他们在军事、政治、外交上的行动难以理解,一边嚷嚷着恢复盛世疆域,一边是无法执行的军事力量。连俄国和奥地利都打不过,还能打得过谁?
英国大使这些日子倒很急,因为南美局势终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巴塔哥尼亚联合阿根廷内陆势力攻进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统米特雷自杀身亡。
英国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灭亡一个国家的消息了,现在这例子活生生的摆在眼前。让英国的南美洲战略出现了重大影响,他们生怕伊朗势力会进而占据智利和巴西,影响他们的利益。
但阿根廷灭了最先有反应的不是英国,而是法国。法国外交部抨击了伊朗攻占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举动,要求伊朗归还阿根廷领土。
拿破仑三世自然是想要扩大法国在美洲的同盟,只要能够逼迫伊朗退出,那么南美国家自然能看到谁才是大哥。
对此,伊朗倒也不是啥都没说。但他们直接和英国进行谈判,为了一个南美国家翻脸,不值得。
不是说英国给阿根廷贷款500万英镑吗,伊朗愿意承担其中80%,也就是400万英镑的债务。这对英国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有钱,什么都能商量。
而且比起南美,美利坚联盟国的棉花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阿根廷虽然也很重要,但还有比他更加重要的智利和巴西在等着外资。
因此在和大维齐尔的会谈中,英国大使这么说道。
“穆沙拉夫阁下,阿卜杜拉阁下。我国对阿根廷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只要贵国做出保证,不再在南美继续发动战争,那么马上就可以签署协议。”
“没问题!沙阿对于南美洲的战争表示担忧。起因就是某些人对我国民众的攻击性,要是能够消除偏见,两国之间就可以永久和平下去。”
说到底这还是智利人沉不住气,对伊朗人发动进攻,这下好了,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搭进去一个阿根廷。
双方都这么说,协议自然会签署。虽然对不起100多万的阿根廷人,但比起其他国家,这个人数还显得有些少。
而对于阿根廷领土的处理,内阁陷入了分歧。有人说要将当地设为直辖省,但伊朗现在管辖个苏门答腊都费劲,怎么管辖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南美。而且当地还有百万级别的白人,如果不能让他们归顺,那就要投入源源不断的财力人力在当地,对于伊朗来说就是个无底洞。
因此,不少人提出了第二套方案,南美洲地方组建新的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施加影响。这个方案根据英国在加拿大地区的统治总结出来的,以伊朗为其起草法律,亦拥有自己的内政政策、有限的外交政策自主,而且更可设立自己的军队,但只有伊朗政府才有宣战权。
在马来亚地区的统治为伊朗提供了经验,伊朗和马来亚合资建立锡矿公司,并且在伊朗的协助下,马来亚组建起1.5万人的军队保卫地方。但与此同时,穆罕默德苏丹也推动和暹罗英国的贸易协议,只需要在大方向和伊朗保持一致就行。
而伊朗也反过来,通过贸易和教育让当地对伊朗保持向心力,并派专员来维持关系。
另外,在对阿根廷的战争中,造就了一批军功阶层,他们熟悉并且适应了阿根廷地区的生活。对于伊朗的直接统治有些担心,同时和伊朗结盟的阿根廷内陆派也觉得伊朗直接统治恐怕会丧失现在的生活。
因此,为了稳住当地,沙阿批准了政府提出的南美洲整合方案。将巴塔哥尼亚和阿根廷地区合并成为阿尔占苏丹国,由沙阿的次子阿巴斯王子进行统治。
阿巴斯王子在夺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战役中多次鼓励士兵,提振士气。加上他的身份,当地的军队也支持王子,让他成为苏丹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只不过,当地的内政还需要伊朗的指导。战争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周边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片的农场遭到破坏,粮食贸易需要从头开始。此外当地的白人需要安置活着让他们离开,这一切都考验着阿巴斯。
“阿巴斯那孩子没问题吗?”,纳赛尔丁和阿卜杜拉交谈。
“沙阿,王子殿下在战场上表现出极大的勇气。想来在治理上没有什么困难。”
沙阿摇头,他太了解这个孩子了,急躁是他的标签,如果没有人能帮助他,估计再过几年就会继续发动战争。到时候就困难了。
“需要一个合适的人去帮助他,不用时间太长,另外还得是他怕的人。”
为什么要找阿巴斯怕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遵守规则。阿卜杜拉也犯难,世界上哪里有王子害怕的人。除非是从小耳濡目染,并且也是让沙阿感到恐惧或者尊重……
阿卜杜拉突然想到一人,他向纳赛尔丁说出来。沙阿也感觉意外,但没过多久就笑了,这个人阿巴斯肯定听话,而且经验也丰富,不用担心其他问题。等他从普鲁士回来,就让他马上出发。
第500章 西边稳,东边起
阿根廷的事情看来也就这样翻篇了,英国也不算损失太大,只要拿到钱就行。
而纳赛尔丁还在关注另外一件事,既然巴格达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那就迁都吧。
时间过的也快,距离和奥斯曼的战争已经过了八年,距离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也已经过了十年。这十年是伊朗快速发展的十年,经济发展、领土扩张、文化复兴,伊朗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就连阿巴斯大帝恐怕也比不上。
而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张,迁都是不可避免的。德黑兰对于中东地区来说太偏了,扎格罗斯山脉阻挡了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联系,如果想要加强控制,就必须迁都。
此外该城市还处于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供应紧张。因此,不管从什么方向想,伊朗都必须迁都。
而伊朗为其挑选的新首都巴格达能很好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巴格达处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坐拥两大河流,取水用水方便。
同时,巴格达处于伊朗统治地区的交点,不管是南部的阿拉伯半岛还是东部的伊朗本土,依靠铁路和电报都能够联系起来。处于贸易节点上的城市也能通过商贸获得丰厚的利益。
根据之前的迁都流程,教育、农林、工商部门将会率先迁出,然后是内政、陆军、海军,最后是财政、外交、大维齐尔和议会,当所有迁走后,德黑兰作为首都的使命就已经结束,随后将作为德黑兰省的省会继续运转。
“这下奥斯曼人可睡不着了。”纳赛尔丁这么说。
“苏丹看来还是没有得到教训,不停的借款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其他官员也是上行下效,哪怕政令再怎么好看,没有人执行就是废纸。”
曾经横跨三洲的帝国,如今却成为这样的样子。不知道打进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看到,会是什么感想。
“对了,我们的那位殿下在亚齐住的还习惯吗?”
米尔扎.沙赫.阿巴斯已经在亚齐定居下来,这位莫卧儿皇子开始学习波斯语、改信什叶派,如果不是他的身份,估计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伊朗人。
沙阿特批他每年35万里亚尔的生活费用,米尔扎利用这些钱开始自己的文化生活,包括邀请印度画家绘画莫卧儿时期风格的绘画什么的,就算英国已经发现他跑了,也对外说明皇子突发疾病死去。他们知道要是逃跑的消息传出去,会对印度内部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他,最近挺好的,除了不能自由活动,吃的穿的也没有委屈他。”
这是对他最好的待遇,阿卜杜拉也知道纳赛尔丁的目的,就是利用他的身份来对印度进行改造和争夺。
“你觉得,把法蒂玛嫁给他怎么样?”
“啊?!”
阿卜杜拉没想到沙阿还有这样的考虑,法蒂玛是谁,沙阿的长女,伊朗的大公主。让她嫁给一个末代王子,会不会出现一点问题。
而且,法蒂玛公主虽然不像王子们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但沙阿还是给她请了一个英国女教师。
“沙阿,公主的婚事可要谨慎。这可能会让别人认为我们要协助莫卧儿复国。”(虽然确实如此)
“为什么要这么理解,如果联姻就是结盟的话,那么战争就不会有了。”
虽然现在联姻的政治军事意义淡了,但不是没有。虽然英国不知道,但一国公主出嫁肯定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
“不如先将王子带到巴格达,让他和公主生活一段时间。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来进行婚礼?”
别人不知道英属印度,阿卜杜拉和纳赛尔丁还不知道吗?为了统治这里,英国专门设立一个印度事务部,并且大幅提高英国士兵的数量,截止目前,英国在印度驻有8.5万英国士兵,而印度本地人组建的军队降到十万人。炮兵、技术兵种全部由英军担任,印度士兵仅保留步兵和骑兵。
同时优先招募“忠诚族群”:锡克教徒、廓尔喀人、帕坦人,排斥1857起义中的核心群体。这样在军事上,英国形成了对印度的全面压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快速镇压。
纳赛尔丁看着阿卜杜拉,觉得自己也是没有考虑其他的,就同意了这个提议。老在亚齐也没啥意思,不如去巴格达坐坐。
此时,一封电报从古列斯坦宫的电报机中打出。电报员翻译好后就送给了沙阿,纳赛尔丁一看,笑容就凝固住了。
“沙阿……”,阿卜杜拉在旁边轻声询问。纳赛尔丁将电报递给他。
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2月11日,阿富汗国王阿卜杜尔在喀布尔遇刺身亡。
阿卜杜拉一看也是懵了,这才多长时间,对方就没了。
“看来,有人坐不住了。”
阿卜杜尔只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加尼,他死了,国家权力转移到他儿子和妻子手中。而底下那些将军可就坐不住了,这样的场景最远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亚历山大大帝暴毙而亡引起的继业者战争。
“这会不会是英国人从中作梗?”
“也许吧,但现在的情况很困难。我们必须要快速解决问题,不然那些人卷土重来,我们的一切都要白费。”
阿卜杜拉想了一下,只有出兵阿富汗这一个路子。不过沿途需要上百个部落打交道,还需要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
纳赛尔丁用手打着电报,“命令赫拉特总督和安瓦尔将军带领第五第七军团前往喀布尔,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坎大哈和白沙瓦。”
就算是英国人,也需要从开伯尔山口进入阿富汗。就他们的速度,肯定能在他们动手之前到达喀布尔。
南方的逊尼派残余估计也加入到这场阴谋中,哈拉扎人夺取全国政权肯定是让他们不满。要是领导人突然死亡,他们不就有机会重新夺取政权了。
但纳赛尔丁也想到了,因此在电报中特别说明要快,并且给予赫拉特总督极大权利,让他灵活变通。总之,就是要稳固他们在阿富汗的利益。
第501章 东方政策
在沙阿的命令随着电报快速传递到了赫拉特总督的手中,而总督正是穆拉德王子的舅舅夏巴兹。
作为赫拉特总督,夏巴兹也是第一个知道阿富汗变动的消息。知道消息紧急的他一方面向德黑兰发送消息,另一方面和当地的安瓦尔将军讨论,出兵喀布尔,稳住当地政权。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