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17节

  阿卜杜拉感觉支援联盟国也不会帮助他们获得胜利,他和北方的国力差距摆在这里。南方的900万人比起北方的2200万就显得不够看了,更何况这900万中还有400万的黑人奴隶。

  由于双方的领导已经决定把战斗进行到底,又都能号召数十万人,斗争就会延续下去。由于战斗席卷广大地区,情况更是如此。“战线”从弗吉尼亚沿岸直至密西西比,甚至往西更远至密苏里和阿肯色——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山脉和沼泽地。

  南方为自己生存而战,而且在自己的土地上战斗,所以在斗志方面占了优势;它能征召更高比率的擅长骑射的白人男子;它拥有一批坚定和优秀的将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它可以进口军火和其他供应,以弥补物资的亏缺。但这些都不能补偿北方和南方之间数字上的巨大差距。

  但是,与常情一样,对战争来说,除单纯的数字外还有其他因素。南方即使达到了军队的规模,它还要冒从农业、矿业和铸造厂抽调过多的男人的风险,从而削弱了打一场长期战争时必须依靠的能力。

  “就算是墨西哥加入联盟国,但就凭他们的工业也不足以和北方抗衡。”这是阿米尔给他们的评价。

  墨西哥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参加战争恐怕会输的更多。除非有其他国家帮助。

  “大维齐尔说的没错,不过墨西哥大使转交了一份合同,希望购买300挺纳赛尔丁机枪、6000万发子弹、24000支步枪以及火药。

  这批合同价值3000万,墨西哥还要求贷款3500万,用关税抵押。”

  这份合同其实是南方邦联让墨西哥帮他订购的,听说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想要大量订购。但他们也没有和伊朗有外交接触,所以就让墨西哥帮他们来订购。

  幸好穆沙拉夫不在这里,不然准得生气。给两西西里也才1000万,你墨西哥一开口就是3500万,怎么好意思的。

  阿米尔和阿卜杜拉都认为,墨西哥的财政状况不佳,贷款的风险极高。即使墨西哥用关税作为抵押,伊朗也可能无法收回全部资金。

  但纳赛尔丁有不同的想法,“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达成这笔交易,未来肯定还有更多的订单,甚至还能得到同盟国的购买清单。这对我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沙阿,墨西哥的借贷太高了,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全部承担。”

  这个纳赛尔丁也有想法,他们借贷无非是想要支付购买武器的款项。既然如此,那直接将3000万的借贷支付给军工厂,到时候只需要给他们500万现金和武器就可以。

  这是个不错的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资金紧张,还能帮助墨西哥。阿卜杜拉就拿着这个方案带给了墨西哥大使,对方通过电报将方案送去总统府。

  而此时的墨西哥总统府,劳伦斯正在会见英国大使查尔斯、法国大使路易和西班牙大使桑德斯。

  “今天请三位过来,主要是为了商议同盟国的问题。

  在这种变局的关键时刻,希望两国能够站在自由的一方,以便更好的保障大家的利益。”

  桑德斯马上说道:“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一个分裂的美国很有必要。要知道俄国的面积太大,以至于他们还在不断的从其他地方获得土地,而美国现在的面积也很大,恐怕要步俄国的后面。据我所知,他们对北方地区很感兴趣。”

  这个英国人绝对很熟悉,美国对他的加拿大地区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19世纪开始,美国流行“天定命运论”,认为美国有义务扩张领土,将民主和文明传播到整个北美大陆。一些美国人认为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以完成北美大陆的统一。

  于是1812年,美国发动第二次独立战争;1837年,加拿大地区叛乱美国准备支援当地。但前者被英国烧了总统府,后者则快速失败。

  而随着美国的发展,近些年里不断的对外扩张,西班牙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尤其是美国人又把手伸进了古巴,企图夺取西班牙的又一块殖民地,更是激发了西班牙人的仇视。

  “我国需要得到议会的同意才行,不过在这之前,我国政府已经同意同盟国购买武器。”查尔斯说道。

  路易大使的鹿皮手套抚过水晶酒杯,杯中的波尔多红酒漾起细密的涟漪:“法兰西银行对尤卡坦半岛的剑麻种植园很感兴趣,当然——“他蘸着酒液在桌布上画出蜿蜒的线条,“如果能有条铁路连通韦拉克鲁斯港和加利福尼亚海湾.“

  “我想这对两国都有好处,但具体情况还得商议。”

  劳伦斯也面临着不少压力,因为支持南方邦联的行动让美国注意,一些人觉得这会让墨西哥重新燃起战争,要求劳伦斯向美国解释。但他可不会这么做,美国就应该分裂才是。

第323章年的局势

  劳伦斯在撮合南方邦联和欧洲各国的外交中非常卖力,而向伊朗订购的贷款和武器合同也痛快签字,因为他非常需要,或者说是南方邦联特别需要。

  由于制造业稀少,南方邦联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而墨西哥向他们出售了一批价值30万美元的武器,这是他们的第一笔合同。

  3月,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发布公告,号召南方人民加入军队,保卫自己的土地。在这样的宣言下,不拥护奴隶制且反对分裂的罗伯特.李毅然加入南方邦联军队。

  对这位将军来说,这不仅是为了保卫家乡(弗吉尼亚)而战,他也相信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而这个正义就藏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美国建国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由十三个独立地区组建的政治联合体。所以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州不能退出联邦。这么看来,南方反而是真正继承建国精神的一方,这也是罗伯特.李和南方军队坚守的价值观。

  然而,李也清楚地认识到,南方的胜利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还需要在外交和政治上取得突破。他多次与杰斐逊·戴维斯和劳伦斯会面,强调争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性。李认为,如果南方能够在战场上取得几次决定性胜利,欧洲列强可能会改变态度,正式承认南方邦联。

  南方邦联的合法性建立在州权至上的理论基础之上。罗伯特·李和其他南方领导人反复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州不能退出联邦,因此南方的独立行动是合法的。这一论点在南方各州引起了广泛共鸣,许多南方人认为他们是在捍卫建国先辈们所倡导的自由和独立精神。

  北方的反击则集中在联邦的不可分割性上。林肯政府强调,美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南方的分裂行为是对国家统一的背叛。北方的宣传机器将南方描绘成试图破坏国家稳定的叛乱分子,试图通过舆论战削弱南方的合法性。

  这场宪法与州权的争论不仅是一场法律和理论的较量,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南方的州权理论为其独立行动提供了合法性,但也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对立。北方的联邦主义则试图通过强调国家统一来凝聚人心,为战争提供道德支持。

  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关注也在逐渐升温。英国和法国虽然仍未正式承认南方邦联,但他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欧洲列强意识到,如果南方能够在战场上取得几次决定性胜利,他们可能会改变立场,正式承认南方邦联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

  赫拉特经过达乌德谋反案件后恢复了平静,随着当地的建设和扩大的贸易,这里重新兴盛起来,而且不是那种虚假的繁荣。

  来自喀布尔的商品从这里进入伊朗,而伊朗的商品也大量进入阿富汗地区。集市上,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香料、皮革和烤肉的混合气味。来自喀布尔的商队刚刚抵达,骆驼的铃铛声还在街道上回荡。商人们卸下成捆的羊毛地毯、青金石和干果,换取伊朗的丝绸、铜器和茶叶。

  曾经被达乌德私兵盘剥的旧市集,如今被扩建为双层拱廊的“丝路坊“。顶层廊道专供茶商与香料贩子,底层的石槽里流淌着引自哈里河的活水,洗羊毛的工匠们把雪白的纤维铺满整条水渠。赫拉特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现代化纺织厂,蒸汽机的轰鸣声惊飞了城墙上栖息的鸽子。工厂主是从孟买归来的帕西族商人,他带来的不仅是机器,还有整套质量管理体系。

  尽管恢复了平静,但周边的安全形势依然复杂。阿富汗的部落冲突和英国的威胁让赫拉特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穆拉德继续坐镇当地,维持伊朗在这里的统治。虽然这里臣服德黑兰政府,但受限于当地的山地环境,还有一些部落在深山中不服。特别是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他们利益受损。

  达乌德就是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才准备积蓄力量叛乱,并且勾结英俄两国。但还没有开始就被政府剿灭。但山中的部落还有不少,之前伊朗推动变革时有些过于忽视当地,现在准备重新重视起来。加上他们已经吞并了浩罕,已经对阿富汗形成半包围形态,局势已经成熟。

  交通和电报是用来破除地理限制的重要手段,伊朗电报局开始增加赫拉特到扎黑丹和马什哈德的电报线。在当地的公路投资占了东部公路投资的一半,而从赫拉特到喀布尔的铁路也正在勘探,这个时候伊朗不用请教英国了,他们可以自己勘探。

  从赫拉特辐射出去的电报线正在编织一张覆盖整个东部的通信网。扎黑丹方向的线路要穿越盐漠,工人们不得不用骆驼驮着绝缘瓷瓶,在烈日下跋涉。但他们获得的薪资也是比较高的。

  英国找到过喀布尔的埃米尔,提出可以支援他们一些武器和资金,希望能加入目前正在勘探的铁路项目中。但对方表示要考虑一下。南边的英国他是不敢惹的,但这不代表他就必须任人摆布。而且还是一个异教徒摆布。

  印度总督将这件事写信给伦敦政府,并准备调集两万印度士兵前去威慑一下。谁让印度人多,自然是要付出最大的。

  伦敦的老爷们对喀布尔的态度感到不满,但也意识到直接动用武力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经过一番讨论,伦敦政府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通过外交手段施压,另一方面则秘密支持阿富汗内部的反对势力,试图通过内部分化来迫使埃米尔就范。印度不能有失,这是大英帝国的根基,没有他,英国就会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喀布尔将消息传到德黑兰,比起英国人,属于同一文化圈的伊朗显得更亲近。

第324章 悄咪咪的印度方案

  伊朗吞并了浩罕后,俄国在中亚的动作明显小了。可能是觉得自己力量不够,因此从其他地方调拨军队。而和伊朗边境的冲突自然熄火,不仅是为了维持内部稳定,更多的则是考虑国内那些庞大的新月教徒。

  俄国国内有八分之一是新月教徒,而且集中在南部的草原地区。这对俄国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而那些新月教徒也密切关注着国际局势,当伊朗战胜奥斯曼吞并中亚时,这些人的心思自然是活跃起来。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教徒开始大规模的改信。而且有些神职人员也更改祷告词,除了先知外,大家就一起祝伊朗沙阿身体健康吧!

  出于恐惧,亚历山大二世开始逐渐限制教徒的自由。原本还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强制的推行东正教和俄语的政策。

  “亚历山大推行的农奴解放有了一定效果,但他们对我们的同胞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

  这样的情况纳赛尔丁已经想到,特别是当地民众开始信仰什叶派,改说波斯语的时候,是个人都知道这很危险。

  “俄国只是一个身体臃肿的人,现在他只不过是用药物来调养。只要他还没放弃继续吞并领土,他的病就不可能痊愈。”

  阿卜杜拉向纳赛尔丁递交一份报告,这是他和几个兄弟还有大臣一起讨论的。

  “印度最终方案?这要是英国人看到了,你的头就得在大街上了。”

  “那也可以,只要到时候印度真的是这样的话。而且,这也是为沙阿分忧。”

  想要将印度从英国人手中夺回来,那简直比登天还难。英国为了牢牢掌控印度,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度控制。

  政治上,英国利用印度社会的宗教、种姓和地区差异,挑拨印度教徒和其他教徒之间的关系,削弱其反抗能力。同时通过地方王公和土邦进行间接统治,减少直接管理的成本。

  伦敦通过条约和协议,允许土邦保持内部自治,但外交和国防由英国控制。这种间接统治减少了英国直接管理的成本。

  不仅是土邦,英国对印度地方上最基本的管理阶层——柴明达尔更是进行拉拢。他们作为地方精英,帮助英国维持社会秩序,镇压农民的反抗。而英国在1793年通过永久定居法将柴明达尔确立为土地所有者,负责向农民征收土地税并上缴英国。

  通过土邦和柴明达尔的合作,英国巩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这两个成为英国统治的重要支柱。

  在经济和文化上,英国采取殖民剥削和压制文化政策,这些举措保证了英国的绝对控制。但这也让英国感到担忧,因为印度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必须拥有缓冲区才行。因此,向西,他们看中了阿富汗;向东,则不断对缅甸进行打击。而还有一小段边境,则是和伊朗接壤。这里是英国的附庸卡拉特汗国所在地,而根据扎黑丹传来的消息,有多次印度来的军队在当地集结,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沙阿,英国依靠印度才有了今天。如果没有印度,那我们就不用怕英国。”

  纳赛尔丁翻开文件第一页就询问起来:“三十年,这时间也太长了。”

  “虽然时间很长,但这也是我们讨论的最短时间,就这还不一定会成功。”

  这计划不仅是需要时间,还要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另外还要小心英国人的间谍网,不能让他们察觉。

  最重要的是,印度国内只有新月教徒能够依靠。其他宗教的已经被英国收服了,他们是天生就要被统治的。这种人不能作为辅助,只能尽量消灭。

  “我不知道说这个合不合适,但这的确是一个挺好的方案。”

  纳赛尔丁不得不承认,阿卜杜拉给的东西确实是保证伊朗控制印度的完美方案。虽然可能性小于百分之一。

  在这里面,伊朗要控制广大的印度河流域,这里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可以为伊朗提供粮食和各种原料。同时莫克兰地区的港口也是伊朗需要的,这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动伊朗的经济。

  至于其他地方,就随便分成几个国家好了,最重要的是,要让莫卧儿帝国重新回到这片大陆上。

  纳赛尔丁再次点燃了烟斗,每次他感觉压力大就会点烟斗缓解。

  “莫卧儿的皇帝不是被流放了吗,现在还能找到?”

  “还是可以的,他和他的全家流放到了缅甸。找到还是能找到。”

  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全家被英国流放到缅甸,他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那场印度起义中,要是能找到他们,可以顺利很多。

  在最后的总结上,这份计划需要难以想象的时间和资金人力。不过王族愿意承担一点,只需要让他们成为印度地区的王公。

  “这个没啥问题,但有一点我得把话说在前面。不能让这件事和政府扯上关系。”

  “遵命,沙阿。”

  王族这么做不就是想要一些政治权利吗,只要他们能驾驭印度那些人,随他们怎么做。就是印度人有点多,要是死个一亿就好了。这样统治还会简单点。

  这样的雄心壮志,对于纳赛尔丁来说是非常大的冒险。英国对印度的征集做到了极致,随时都能拿出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炮灰出来。这会消耗伊朗的力量,所以,现在还得是积蓄实力。

  纳赛尔丁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波斯的光芒将再次照耀整个大地。

  其实他已经做到第一步,整个中东地区无人不知,伊朗有一位比阿巴斯大帝还要厉害的统治者,带领伊朗走向强盛。其厉害程度连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都做不到。

  英国人开始回过味来,他们在中东养了个庞然大物。这崛起速度,阿里看了都要当场臣服。但如果伊朗没了,俄国肯定会南下。这就像一个系统漏洞,你消灭不了,一消灭就有更大的漏洞出现,只能看着,气不气。

第325章 科技和城市

  “赛迪克,你怎么回事,你昨天错过了聚会。”

  “真的对不起,我昨天研究发电机太入迷了,就睡着了。”

  几个人对这个叫赛迪克的人无语,这都好几次了,再怎么研究发电机也不至于这样吧,从欧洲过来外国东西,想要突破得花个几年。

  德黑兰的国家科学院这几年依靠国家财政组建起来,并且从各个大学挑选具有开拓心的人进入。这几年国家和王族财政拨款达到600万里亚尔,只要他们想要什么,政府会尽量满足他们。

  伊朗对电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纳赛尔丁亲自下令提供资金和人力来研究话题。并且招揽欧洲人员来进行研究,结果还真让伊朗找到一个人:齐纳布.格拉姆。

  格拉姆得知伊朗招揽人才的计划后决定前往德黑兰去研究自己的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依靠伊朗提供的资金,他对发电机进行了完善。1857年完成了伊朗第一台直流发电机,两年后又完成了交流发电机。

  前些日子,政府进口了几台普鲁士新研究的发电机。这可是个稀罕物,要知道全世界都没有几个人研究这个,这些发电机主要用于实验和演示,难以应用于实际的工业或商业用途。赛迪克也是入迷了,天天研究,也不知道能看出啥来。

  “英国的法拉第发表了电磁感应,发明了发电机。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可以廉价发电的机器,足够我们在历史上留下一页。”

首节 上一节 11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