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16节
“哥哥们应该都知道赫拉特发生的事吧?”
众人点头,“他们也太大胆了,竟然勾结俄国,要不是发现他们的勾当,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
“是啊,可是达乌德勾结的不止俄国。”
冷不丁的一句话让各位王子严肃起来,这听着还有其他事。
“我们发现了英国人和达乌德勾结的密信,还有支援他的武器。”
倒吸一口冷气,这情况可严重了。英俄两国都拉拢他,意味着伊朗危险了。
“沙阿这几天是睡不着了,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沙阿分忧呢?”
“你有什么主意?”
阿卜杜拉看着所有人的眼睛,心里想着他们还是喜欢政治权利,这次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握住了。
“我在英国留学过,并且发现英国强大,主要靠着三个支柱。第一是海军,第二是工业,第三就是印度。”
“印度?”
“对,就是印度。”
英国对印度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印度不仅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也是其全球霸权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他是英国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地,提供棉花、黄麻、茶叶、香料和矿产等资源。支持英国的工业和日常生活。
同时印度还是英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英国向印度出口纺织品、机械、铁路设备和其他制成品。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帮助英国平衡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同时获取大量财政收入,支持英国的财政体系。
并且,英国通过低价收购印度原材料和高价出售工业品,获取巨额利润。他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控制印度的金融体系,为其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支持。
除了经济,印度的人力也是英国非常依赖。印度军队是英国全球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士兵在多次战争中为英国效力。并且还利用他们人多的特点向其他殖民地移民来补充人力。
更重要的则是他的地理位置,在英国所有的殖民地中,印度可以说居于中间的位置。通过印度可以把英国所有的殖民地连接起来。印度的西面是南非等非洲殖民地,印度的东面是东南亚殖民地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一旦控制印度,对控制其他殖民地都有很大用处。
“兄弟们,”阿卜杜拉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能在印度问题上做文章,或许能改变整个地方的格局。”
所有人知道,沙阿打算重新用他们来给印度一个小小震撼。既然英国无情,那他们也没有什么顾虑了。
而且,印度地方的资源也是眼红。英国人竟然不愿意分享,那他们自己来行不行?
第320章 囤积
阿卜杜拉动员王子们对印度动手,实际上只需要他们出钱。具体的会有政府出力。
没错,这是沙阿拜托阿卜杜拉让他的这些叔叔们出钱,总不能什么都让政府出,那压力多大?
而沙阿最近在干啥呢,他在屯棉花。是的,他正在囤积棉花。
作为纺织业的原料,棉花在世界的贸易商品中占着大头。纺织业都需要棉花来进行生产。英国对曼彻斯特是著名的纺织业中心,当地商会的成员中,参与的棉花贸易商和产品制造商有68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人把周围农村的闲置劳动力与房屋设施,整合成了一个在当时前所未见包括农业、商业、工业的全球性产业链。最终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纺织业份额。
棉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工业革命开启后,新式工厂的生产效率几何级提升,但棉花原料的生产却供给不上,这让面对大把金钱却无法收入囊中的商人们心急如焚。
商人们开始劝说位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主们扩种棉花,在滚滚红利的刺激下,加勒比地区的棉花种植业以圣多明各为中心呈现爆炸式增长,源源不断的非洲奴隶被运往这个美洲最大的深水港。
此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地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是美国南部,出口到棉花数量占世界出口的85%。第二则是印度,占11%,第三就是埃及,占4%。而在英国利物浦上岸的棉花,美国生产占比从原来的25%直升到59%,到1850年英国消耗掉的棉花有72%来自北美。
1859年南部出口棉花、蔗糖、稻米共值1.994亿美元,其中棉花为1.5亿美元,占出口额80%以上。以至于美国南部的议员叫嚣。
“如果不供应棉花,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英国就会人仰马翻,除我国南部以外的整个文明世界也将随之倾覆。不,你们不敢向棉花宣战。世界上没有谁敢向它宣战。棉花就是大王。”
种植园主所控制的南部因此有“棉花王国”之称。没有谁愿意撼动这个位置,谁让美国南部天生适合种植棉花。也让原本就要废除的奴隶制愈发稳固。然后就变成南北割裂的情况。
伊朗的棉花紧随其后,占世界出口的2%。大部分是被内部纺织业给消化了。但从1858年开始,伊朗的棉花出口下降了不少,甚至从美国进口了不少棉花。
“沙阿,我们已经储存了6000万里亚尔的棉花,您看还需要购买吗?”赛义德在旁边问道。
“还得继续购买,把我们在非洲和远东的金币都拿出来,美国一定会发生战争,到时候棉花价格肯定上涨。”
纳赛尔丁为了赚钱也是煞费苦心,这次大量购买棉花也是花费了大量积蓄。远东和东非的钱财都投入进去,在美国也出售了不少股票来筹措资金。
美国南北矛盾日益尖锐,内战一触即发。北方的工业州和南方的农业州在关税、奴隶制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纳赛尔丁密切关注美国的局势。他相信,一旦内战爆发,南方的棉花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全球棉花价格必然暴涨。到时候就可以通过抛售来赚取一笔。
既然政府财政增长慢,只好让王族财政来弥补了。反正最后谁也不亏。
而伊朗和俄国在边境发生冲突的事情也传到了德黑兰,伊朗自然是不怕,大不了北上高加索,去莫斯科转一圈。至于俄国,不知道还愿不愿意在边境屯兵50万?
现在伊朗吞并了浩罕,增加了土地和人口。对于当地的同化和整合必须要上心,对此,推动教育和文化至关重要,支出还得多点。
拉科夫斯基亲自来到德黑兰和沙阿商议,在此之前,他和阿卜杜拉见了一面。
“拉科夫斯基阁下,我国和贵国在河中的冲突纯属贵国贪得无厌。想要进一步侵吞我国领土,这是不可接受的。”
阿卜杜拉一开始就说俄国企图吞并伊朗领土,虽然是事实,但他来伊朗不是为了听这个。
“阁下,我今天来这里不是为了听指责。而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贵国士兵无视我国领土,擅自越境,我国士兵不得不反击。如果你们能好好约束,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一听这话,阿卜杜拉马上说道。“这么说,贵国是要我国直接投降?”
“这,这怎么能叫投降?”
“难道不是?”阿卜杜拉的声音拔高,“贵国过去五十多年里一直靠着这样的招数占领土地。你们占领了西伯利亚,占领了克里米亚,占领了远东。现在还想觊觎我国的河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土地送给他人。”
拉科夫斯基也是怕了,他第一次感到担忧。如果再来一次战争,俄国恐怕承担不住。伊朗是真的准备和他们死磕到底,此时的俄国军队中还流传着不要去高加索的说法。因为伊朗人是真的想要杀了俄国人,死法还挺多。
有的俄军被直接打死,有的则去战俘营里工作。更多的直接就地处置。伊朗人对俄国人的怒气非常高,直接开战不知道俄国能不能承受住。
“我国一直承认河中为贵国领土,但两国以锡尔河为界,这是经过条约确认的。贵国士兵跨过锡尔河,屡次对我国挑衅,这才是冲突的根源。”
“那贵国的意思是什么?”
“很简单,两国以锡尔河为界,共享锡尔河的水。并且放开边境,这样对两国都好。”
拉科夫斯基打算彻底让两国边界定下,但目前的情况不是伊朗愿意的。因此需要长时间的谈判才可以,这反映了俄国的困境,而伊朗的决心则展现了其在中亚的强大实力。拉科夫斯基也意识到,俄国必须通过内部改革和外交策略,才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321章 美国内战爆发
在华盛顿,决定美国命运的选举已经结束。共和党亚伯拉罕.林肯以绝对多数当选为第16任美国总统。
代表北方工厂主们利益的总体出现,引起了南方种植园主们的恐慌和仇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开始进行串联。
1860年12月20日,南方种植园主代表在南卡罗纳州召开会议,决定退出联邦。并且还发表了告奴隶制宣言,欢迎各州退出联邦,加入新组建的国家——美利坚诸州同盟。
这算是在这一年给世界最后一个惊喜,不过从美国法律上来说,这些州是有权利退出的。
北方的工厂主们肯定不会答应,他们还想要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材料和市场。要是让这些州跑掉了,他们前面所做的努力就全部成了无用功。
这次南北分裂不仅仅是因为废除奴隶制问题,更多的还有关税问题。北方以工业为主,支持高关税保护本土工业。南方以农业为主,依赖出口棉花,反对高关税。
在南卡罗莱纳州宣布退出后,密西西比、佛罗里达、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以及得克萨斯先后宣布退出联邦。而这样的举动也传到了欧洲这里,英法两国最为关注。
最近一些年,美国以吹气球般的速度膨胀,还是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心,美国威胁论在欧洲也是热门话题。为了吸引移民,美国人搞出来的宣传,在有心人的引导下,都变成了美国威胁的证据。
从1783年到现在,美国的领土面积从八十多万平方公里扩张到了近八百万平方公里,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要不了多久整个美洲都会他们逐渐蚕食掉。
要知道,欧洲各国加在一起,才堪堪超过美国。他们几乎什么资源都不缺,想要限制他们都找不到从何处下手。
况且,就算其中一些人看到限制美国的长远利益,但议会的争吵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行动。而且事情还没有到战争这最后的行动,所以还是得看看。
谢里夫看着公司财报,又听着消息。决定投入食品武器等股票来获利。
“我们现在购买了多少棉花?”
“截止目前,一共是一亿一千六百二十万里亚尔。”
谢里夫点头,这个情况应该是够了。要知道公司原本掌握的股票都被抛出不少,只要能让棉花价格上涨,那他们将赚到前所未有的钱财。
谢里夫看着美国地图,从表面上来看,北方政府确实更加强大。
可实际上北方诸州并不是都愿意参加这次战争,大部分美国民众都不希望爆发战争。只能靠资产阶级掌控的舆论,忽悠民众们上战场。
南方几个州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被逼到了绝路上。关系到了切身利益,南方民众们的参军热情要高得多。
短期内,在军事上南方政府占据优势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战争拖延了下去,那么北方的人力优势才会逐渐转化为军事实力。
“如果南方能够快速拿下华盛顿,这场战争估计可以在一年内结束。”旁边有人说道。
另一个人质疑:“这很难做到,从军事上来说,南方政府确实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占领华盛顿。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阻止美国政府撤离。站在北方一边联邦州明显更多,南方的军事行动反而会刺激大家的神经,让本身中立的州加入进去。
南方政府实力有限,他们打不下几个州,就会变得精疲力尽。反应了过来的北方政府,靠着雄厚的实力,还是会压倒南方。
实际上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南北双方怎么打,而是在于双方谁能够拉到的盟友更多。”
南方政府的自信是什么?当然是棉花了!
这个年代,英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者是间接依靠棉花纺织品生存,其中百分之八十靠南方几个州提供。
伦敦政府绝对不可能容忍棉花供应链出现问题,虽然1860年的棉花大丰收,但伊朗购买的也很多,以至于伦敦根本没有积压多少棉花。
历史上由于南方政府第一时间禁止棉花出口,英国纺织业陷入破产境地。本来好不容易和法西两国达成协议决定干涉,又被法国人摆了一道。加上北方政府的公关,伦敦政府再次陷入了犹豫中。
再然后,印度和埃及的棉花都种出来了。英国那些议员对南方政府的棉花兴趣大减,国际干预就这么被拖延了下去。
如果南方政府积极一点儿,无论是出于战略需要,还是出于利益,大家都是会支持他们的。
而随着林肯宣誓,美国内战彻底爆发。南方军队攻占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堡,林肯利用这个时机招募了75000人自愿军,服役90天。
结果导致弗吉尼亚州、阿肯色州、田纳西州、与北卡罗来纳州四州表决脱离美国联邦,加入美利坚联盟国,使其州数增加到11个。
不过蓄奴州并未全加入联盟。马里兰州宣布军事戒严以防脱离合众国。同样也是蓄奴州的特拉华州从未考虑过脱离合众国。弗吉尼亚州西部48个地区宣布独立加入合众国,国家分裂,而目前争取国际支持成为南方最重要的事。
本来美国以为不会有国家承认,至少没有大中型国家。结果就在林肯宣誓当天,墨西哥总统劳伦斯宣布承认美国南邦联。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林肯立即派国务卿向墨西哥提出强烈抗议,指责其干涉内政,并威胁采取报复措施。
而劳伦斯承认南方当然也有他的考虑,一个统一的美国对墨西哥伤害最大,应该让他们分裂才是。同时,南方邦联总统是他的远亲,也就是曾访问过墨西哥的美国前战争部长杰斐逊.戴维斯。两人都有反对合众国的理由,自然要团结在一起。
南方邦联将墨西哥的承认视为重大外交胜利,试图借此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同时借着墨西哥,南方也可以通过这条道路来和其他地方进行联系。以防止北方对他们的封锁。
第322章 订单
“话说回来,沙阿让我们在西部地区做的如何?”
“沙阿的命令我们自然是坚决执行,目前进行的很好。已经有不少印第安人皈依了。”
此时美国西部地区,除加州外其他地方的人口都没有超过五万。而在这片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则是伊朗向新大陆推动的好机会。
和在南美一样,伊朗派遣传教士向印第安人传教。但比起南美,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更倾向基督教。因此,他们决定转变路线,改为贸易联系和宗教并重。
同时他们也大量投资当地的土地,在西进运动还没有达到高峰的时候,伊朗的先入为他们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
一些失落的白人得益于清真寺的慈善救济而活着,随着影响的增加,他们开始皈依什叶派,并且不断向西部地区前进,准备建设新的家园。而这也是一个大的趋势。
此时美国内战也已经传到伊朗,作为一个地位提升的国家。纳赛尔丁自然要和内阁讨论一下,不过只有阿米尔和阿卜杜拉两位大臣。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