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1节
实际上这也是小农经济和大农场经济的区别,大农场主想的是种什么最赚钱,小农想的是如何在不被饿死的情况下多增加收入。也就只有地主会想着种这些东西赚钱,他们还是继续种粮食吧。
——————————
英国的测量师已经勘测好铁路的规划,预计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通车。在他们的规划中,铁路不仅可以缩短通行时间,还能增加物资流通,对当地的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好,铁路的建设要马上开始。”
阿米尔代替总督下达指令,他知道铁路项目是总督一直推动的,现在万事俱备,开干!
这次没有乌里玛抗议了,因为他们都在想着另一件事,有个人被转移到大不里士,对他们来说很危险。
有多危险呢,这个人宣称自己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预言的卡伊姆,他以救世主马赫迪的名义,宣称伊斯兰教救世主——隐遁的第十二代伊玛目马赫迪即将降临人间,拯救苦难大众,消除一切人间不平,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过着幸福生活的社会。随后在设拉子大量传教。这引起当地乌里玛的反对,他只好离开设拉子,先是到伊斯法罕,然后是德黑兰,但这些地方都不容纳他,还将他抓了起来,最后决定把他送到大不里士。
“我们不能让他来到这里,这是对安拉的侮辱。”一位阿亚图拉说道。
所有的宗教学者都反对这个人,不仅是教义和古兰经冲突,还有他宣传的人人平等的概念威胁了他们的特权,因此必须要将他杀死,杀死了他,就能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
“各位,我已经收到了哈里里的信,他现在正在一个叫普鲁士的国家,并且附上了他在欧洲的所见所闻。”
众人都很好奇这位穆智台希德看到了什么,阿亚图拉让人开始读了起来。
“尊敬的阿亚图拉和各位穆智台希德,我跟随阿卜杜拉王子前往欧洲,目前来到了普鲁士,之前我们来到了奥地利,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在哈里里的描述中,当地的宗教和世俗政权是分开的。宗教和政府互不侵犯,除了创办一些医院和学校,其他的情况想都不要想。
“这是异端,这是违背了安拉的意思,应该让他赶紧回来。”一位宗教学者大吼,他算是听明白了,这里面的学说都是要他们放弃什叶派的所有基本,全面转向西方。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没错,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异端思想大行其道,如果总督不愿意,那么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在宗教界里,大部分颇有影响的学者声称,隐遁的伊马目将指引民众的责任托付给教界而不是托付给世俗的统治者。他们远离宫廷,崇尚什叶派的早期原则,否认世俗政权治理民众的合法性。恺伽王朝的国王尽管自称“安拉在大地的影子”,却常被教界上层视作安拉统治尘世权力的篡夺者。
“你怎么能知道总督会这么做呢,从去年开始总督做的一切都出乎我们的意料。市民和农民们都在称赞总督的美德…”
“是啊,我们也承认总督的确拥有一个统治者所有的一切美德。但现在我们的权益受到危害,而总督却不去制止,这难道是你们想要看到的吗?
看看德黑兰和库姆吧,我们已经被束缚太久了,只有冲破枷锁,才能创造美好世界。”
想法挺好,毕竟历史上的伍麦叶王朝就是这种情况。但时代不允许,新的生产因素引入阿塞拜疆后增强了总督的力量,也削弱了他们的基础。什叶派的支持者都是市民和农民阶层,但总督直接培育扶持商人和军队,加上学校的建立,什叶派必须要转型了。
“好了好了!!!”
米尔扎制止了讨论,“哈里里传回来的消息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要保住现在的地位,那么就得让总督和沙阿知道我们是这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在前往大不里士的路上,学者们说的这位青年带着枷锁镣铐,还有两个狱卒跟随前往。但在后面有几百个他的追随者,他们是自愿前往的,要跟随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你们要记住,总有一天,马赫迪会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人人都能够吃饱饭,没有谁是高人一等的。”
众人都是他的支持者,就连狱卒都被他的宣传吸引,当场改换信仰。听其他人说,这个人已经改名为巴孛,意思是大门。
面对监禁,巴孛没有感到害怕。这几个月他已经受到很大的启发,这些神职人员是打不倒真理的。况且大不里士也是一个很发达的城市,自己说不定从中能吸收很多知识。
第28章 沙阿决议
巴孛的转移阿米尔自然也是知道的,因为他已经收到数十份宗教学者递交的建议书,他们建议直接把巴孛和他的信徒给砍了。
虽然他也觉得应该这么做,但还是觉得需要等总督回来才能做决定,就先不管这个了。最要紧的就是军队问题。
根据总督之前的指令,军队要扩张到两个军,也就是37500人。政府从民兵中挑选出10000人,又从农村地区招募了6000人,这些人会编入军队受新的训练。
但军队中总会有些刺头来抗议,他们会用不参加训练、殴打闹事的方式来抗议,但可惜他们遇上的是新式军队,里面的规定直接送他们见了安拉。而且等两个新军编练完后,还要再编练十个军,不过这是等他当上沙阿时候的事情了。
一切为了军队,这是纳赛尔丁向阿米尔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当地政府也是努力提升士兵地位,并且提高他们的待遇。在目前的环境下,只有增加军队才能保证自己的政策施行和保卫国家。
而他们向普鲁士请求雇佣一位军官的请求也已经递交到总参谋部,当对方指名道姓要毛奇时,大部分人已经猜出来对方的企图,因为毛奇在奥斯曼工作的经历,他对奥斯曼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未来波斯和奥斯曼发生冲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不过这个时候毛奇是普鲁士亨利亲王的副官,而且还在罗马,参谋部决定马上进行调令,现在普鲁士也需要外交拓展一下,这样自己的工业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新的市场。
伊朗代表团在普鲁士不仅见到了国王,还见到了前来留学的学生们。对于他们的遭遇阿卜杜拉表示同情,并且祝福他们在这里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回到伊朗报效国家。
普鲁士这个国家给代表团不一样的感觉,如果说奥地利有几分浪漫,那么普鲁士就多了几分严肃。随处可见的军队和武器,以及当地民众崇拜军队和战争的言论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一个国家,而是在一座军营里。
不仅如此,普鲁士的工业也是不错的。钢铁产量和质量比他们在奥地利看的要好,侯赛因默默记了下来,这里的工业,特别是机械和钢铁很不错。
——————————
“尊敬的沙阿,您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我认为波斯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德黑兰的古列斯坦宫里,穆罕默德正在接受阿曼特使和英国公使的祝贺。就在刚才,决定阿巴斯港和附近土地地位的条约已经签署。条约规定:阿巴斯港和附近的土地归伊朗所有,但英国人有权在这里设立店铺和商站,阿曼每年要上交一笔费用才能继续使用,不过鉴于阿曼的财政情况,这笔钱就由英国出了。
“希望伊朗能够与两国和平共处,伊朗愿意和所有希望和平的国家贸易,如果挑起战争,那对各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沙阿都这么说了,阿曼特使也附和起来,华莱士则表示在大英帝国的调停下,这里将重新恢复和平,而且还是永久的。
这件事也算伊朗外交中受到伤害较少的一次,不仅收回了土地,还得到了英国人的一些默许。因为波斯湾附近的部落有些穷,英国的财政有些不健康,但华莱士知道波斯也有进取之心,就向伦敦提出建议,看看能不能把巴林这个英国盟友转交给波斯,因为这里波斯统治了上千年,转交不仅能提升好感,还能减少一些负担。
“真是不容易啊,不过也不枉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大维齐尔,也辛苦你了。”穆罕默德向负责交涉的大维齐尔哈桑表达感谢。
“能为沙阿服务是臣的荣幸,现在我国已经收回了阿巴斯港,但赫拉特和坎大哈还没有回来,请沙阿批准,臣将带领军队前往赫拉特,让他们归顺。”
“这个…还是在考虑考虑,之前的教训已经够疼的了。”
穆罕默德还记得之前波斯和英国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他已经不想打仗了,呆在这里种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还不知道有多少日子可活,但战争已经不是我的选择,他应该是纳赛尔丁的选择。”
这是沙阿第一次在大臣面前说自己的儿子,加上最近沙阿的身体不太好,这一年来做的事怕不是要给儿子铺路。
“现在全国各地的情况如何?”
“沙阿,除了阿塞拜疆,其他地方还是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已经没有人居住,有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民生凋敝,一些家庭没有工作,只能将自己的儿子女儿卖掉换取一些粮食。”
哈桑说完,还用袖子抹了一下眼泪。他知道最近沙阿喜欢听这些东西,越是这样的人越被沙阿重视。自己的地位也就越来越稳固。
他虽然留恋权位和财富,但他还是做不出叛国的事情。特别是处死了那位奥斯曼间谍后,他对沙阿的忠诚比金子还纯,为了沙阿,他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然,他还得拿出一些成绩说话,这样才不至于被皇帝失去信任,他得知沙阿要为王储扫清障碍,就开始和英国阿曼进行谈判,最终收回了阿巴斯港。
而且阿塞拜疆的变化也传到了德黑兰,一些官僚希望沙阿斥责一下王储,让他回到原来的轨道,但沙阿没有做,还说他们是没事找事。
这样的风向让一些阿谀奉承的人马上转变,他们直接说王储的政策是好的,和沙阿的父亲一样,是英明的决策。这让穆罕默德感到很好,他的父亲,之前的王储阿巴斯.米尔扎就是致力于改革的人物。
作为大维齐尔,哈桑自然也不能落下。在内阁会议上,大阿亚图拉和其他官员阻止了不少皇帝的提议,但哈桑还是帮助沙阿通过了鼓励工商业的建议,也算是一个安慰。但具体来说,如果这些人还在,政策不可能真正推行下去。
第29章 阿米尔的奏折
解决了阿曼的情况,穆罕默德还想为儿子做些什么。但他的命令对于官僚和教士来说不过是空话一句罢了。
“最近阿塞拜疆在干什么呢,听说有些人激烈抗议?”
赛义德赶紧将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出来,“总督大人最近正在推行银行和铁路,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反对,但总督还是坚持推行了下去。”
银行,铁路?穆罕默德听着这两个词语感觉很陌生,好在赛义德详细给沙阿解释了一下。
“这个叫铁路的真能几天就从德黑兰到达大不里士?”
“是的沙阿,阿米尔拍着胸脯保证这是能够改变行程的一步。而且还有银行,有了银行就能解决目前银币混乱的情况了。”
见这两个东西都很厉害,穆罕默德想赶快引进,但大维齐尔持反对态度。
“沙阿不行啊,贸然引进这些听都没有听过的东西不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而且这世界上真的有将一个月路程缩短到几天的东西吗,怕不是外国人来伊朗骗钱的。”
大维齐尔的话让赛义德不高兴了,“大维齐尔注意你的话,不要什么东西都要打上骗子的标签,这些说不定会有大的用处。
而且这些都是王储推动的,你这么说是想说王储是傻子吗?”
穆罕默德表情严肃,哈桑也意识到沙阿不高兴,连忙跪下表示没有这个意思。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伊朗这个国家。
“陛下,一些事物虽然好,但对于伊朗本土来说并不算一个好事,万一引起臣民反对就惨了…”
哈桑还想继续说下去,但被赛义德打断,“沙阿,这是阿塞拜疆的阿米尔给您的信件。”
穆罕默德接过信件打开,这封信可太厚了,大概有二十多张纸。
“臣阿米尔向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沙阿献上建议,当今的时代是英俄等国家共同宰割其他国家的时代,很不幸的是伊朗正处于被宰割的国家之一。从之前的土库曼恰伊条约开始,俄国人就从我们这里夺取了北阿塞拜疆和埃里温,英国人则夺走了赫拉特和坎大哈,西边的奥斯曼还在想从伊朗这里拿一些利益,波斯已经到了危险时刻。
臣成为王储的老师后一直尽心尽力,如今阿塞拜疆的情况也是有王储的推动治理才有效果。但只有一地不足以振兴全国,因此,臣向沙阿献上建议三十二条,重振伊朗国威。”
阿米尔的建议分为六个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教育、司法六个方面来为沙阿提供改革建议。
“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选拔应该不应限于贵族内部,应该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人才。以便根据其实际才能补缺,而不再依据资历。
此外官员腐败已经是传统,必须要重拳出击打击这些官僚系统中的蛀虫,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能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是政治,阿米尔主张通过统治方法的调整为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证。靠贿赂做官自然以大肆贪污勒索作为补偿,必须永远停止。与此同时,在首都和地方设立培训机构,以培养各级官吏的实际政治才能。并主张用高薪养廉的办法,防止官吏贪污腐化,以维持政治的正常运作。
其次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改革的根本目标——国家富强。阿米尔的主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一)军事改革。主张切实向西方学习,用西法练兵。在全国设立军校培养近代军事人才,军官必须为军校毕业。同时设立军工厂由国家统一管理,负责生产枪炮弹药来配备新式军队。
(二)经济改革。主要在三方面着手:第一,改良农业。农业是伊朗经济的基础。“兴农业”、“修农政”,就是要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以改良伊朗传统农业。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用来改良农业,开垦荒地,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第二,发展工业,欧洲以发展工业为重中之重。因此要想富强,也就必须走发展工业的道路。具体措施是设工艺学校,设劝工场所,保护专利。
第三,制订经济法规。经济的发展、经济秩序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经济法规。尤其在外国经济势力侵略渗透的形势下,为了保护国家利权,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制订经济法规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矿律和路律的制订,是为了克服开矿与修路的混乱无序状态,保护国家的矿务和铁路利权;商法的制订,是为了维护商业经济的正常运作和在伊朗与外国通商的过程中保护本国商人,以及在对外经济纠纷及其他交涉事件中保护本国的利益。
(三)学习西方的途径。关于如何向西方学习的问题,阿米尔提出派人留学、雇佣外国人和翻译西方书籍三个方法。他建议让王公贵族、神职人员、富商豪绅、政府官员走出国门,到西方各国,尤其是普鲁士和英国进行实地考察。这将更有利于变革的顺利开展。然后是多译西方各国书籍,这是学习西方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接着是其他方面的内容,包括改革法治、设立大学、移风易俗、务实外交等方面。总共上万字的上书,穆罕默德看了有两个小时,这里面的建议很多都是出乎他意料的。但既然阿米尔能够上这个,那就说明是有可取之处的。
“大维齐尔,你也看看。”
赛义德将阿米尔的上书转交到哈桑的手里,这位想要让伊朗稳定的大维齐尔一开始看政治方面的还觉得没问题,但看到经济社会方面,直接就感觉不行。
“沙阿,这些是不会得到认可的,这不符合现在的法律。”
大维齐尔还是一如既往的反对啊,穆罕默德没有办法,他现在是寸步难行啊,就只能看看内阁会议能不能突破了。
“明天召集所有人来到会议厅,让各位都讨论一下。毕竟人多才好啊。”
第30章 打架
大维齐尔还想说什么,但被沙阿阻止。
“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听,明天再说吧。”
哈桑就这样被迫离开古列斯坦宫,沙阿说明天开会,他是真不敢想象会出什么意外。
穆罕默德将这份阿米尔写的信件看了好几遍,里面的内容也是冲击着他。特别是制定经济法规和普及教育,这两个都从乌里玛手中夺权,怕是不会成功。
不过嘛,整顿政府的要求还是可以的。现在伊朗缺的就是救国的人才,从平民中不拘一格的选拔,总会有几个能够用的。
“既然如此,要写诏书赶快发出去。我才是伊朗的统治者,为什么要被阿亚图拉教训?”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