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06节
阿米尔想的很多了,现在欧洲人所谓的维也纳体系在1848年后就勉强能用,伊朗的快速崛起、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地位变化、意大利半岛的动作都在攻击这个摇摇欲坠的体系。这个时候如果伊朗向奥地利派出军队,那么很容易被认为伊朗站在奥地利这一方,和普鲁士的关系会降低。
所以,能不明面支持就尽量不支持。而目前的情况看奥地利的问题太多,虽然面积人口很多,但非常臃肿,而普鲁士则简练的多,不如再观望一下。
“现在正是伊朗可以深入欧洲的机会,奥地利已经同意了修建东方铁路的提议,这个时候派兵,也是两国关系友好的证明。”
阿米尔有不同意见:“目前来说我国还是专注于巴格达的建设,而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外部环境,贸然支持奥地利可能会打破这样的情况。因为其他国家已经知道你支持谁了。
如果英俄支持敌对国家,那么他们就会从南北两个方向进攻,到时候这些年的成果会付诸东流。”
这话让纳赛尔丁迟疑,比起奥地利,还是伊朗最重要。总不能帮着帮着,把国家搭进去吧?
“但是这件事我已经答应奥地利皇帝了,出尔反尔也不行吧?”
沙阿发话了,阿米尔自然是要有对策。想来两位君王也是口头协议,这就给了从中更改的空间。只需要拖延就可以了。
而作为备用方案,伊朗可以支持哈布斯堡获得两西西里的王位。现在意大利统一的风气已经不可避免,但整个半岛的南北地区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意大利半岛整体多山,绵长的亚平宁山脉纵贯其中,虽然总体与半岛方向一致,但也阻碍了南北之间的交流。北部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波河平原,是意大利最为繁华富庶的区域,南部包括西西里岛在内则是传统的产粮区,双方隔亚平宁山脉中段分居南北。
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结束后,意大利半岛的主人换来换去。到了8世纪,基督教控制了北部,拜占庭则坚守南部,南北就开始了长期各自为政。这期间,也为南北后来的经济文化差异种下了因。10世纪后,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北方的维京人又先后占领了西西里岛和南部部分地区,让局势更加复杂。
这样的情况下两地就算合并也得是暴力的,而且必须是北方统一南方,如果能让哈布斯堡拥有两西西里,不仅能够加深关系,还能让伊朗获得欧洲另一个盟友,可谓一举两得。
第290章 回来后的讨论(下)
基本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国内也就这些事情。毕竟不可能天天有事,哦对了,阿曼苏丹为了觐见沙阿,提前一个月就在德黑兰守着了。就是他微薄的资产差点要花完。
见到纳赛尔丁后,这位苏丹马上表忠心。提出愿意献上阿曼全国,并入伊朗。
这倒是头一回见主动请求并入伊朗的,但一想到阿曼那人口和经济,并入好像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对于苏丹的忠心,纳赛尔丁也很高兴。马上赐予苏丹5000里亚尔和其他礼物,并且表示如果未来合并,会将他纳入贵族中去。
苏丹笑眯眯的去了,他成功的为自己和后代找到一份保障,这下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了。
阿卜杜拉居住在距离古列斯坦宫不远的地方,被火速升职后,他已经是王族中地位最高,沙阿最亲近的成员之一。以致于他回来后每天有数不清的人带着礼物来拜访。
“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一听我回来了就马上带着东西来?”
“您还不知道啊,沙阿提拔您进入政府,他们这些人的消息来源可是很灵活的。为了一官半职,自然要来请您了。”阿卜杜拉的妻子在一旁说道。
这些人如果是沙阿的话就会将他们都给砍了,现在国家需要的是能干事的人才,而不是阿谀奉承的人。这也是阿卜杜拉升职比较快的原因,他在远东的这几年为伊朗的外交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调任中央外交部。
不过虽然调任,但工作还是比较清闲,阿卜杜拉自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比如组建团体。
在回来的路上,纳赛尔丁询问阿卜杜拉关于伊朗未来政治建设的想法。目前国内连续上书,请求效仿英国立宪,虽然以发展工业和建设国家搪塞,但这总不是办法。而进步协会也没有明确反对立宪,只不过他们倾向普鲁士的议会。
唯一反对声音多的也就是王族和贵族成员了,他们认为君主专制是保护国家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一旦破坏,恐怕会引起四分五裂。
而贵族们在接触新事物后也成立了几个小团体,但他们经常爆发内讧,贵族们谁也不服谁,而这就需要一个威望足够的人将他们整合起来。而且这个人还得懂国外事物,还得受沙阿重视,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也就阿卜杜拉一人。
“殿下,他们来了。”
仆人向阿卜杜拉汇报客人到访,阿卜杜拉前往会客厅去见见他们。
德黑兰市长法赫塔、专家会议议员穆拉德、易卜拉欣、奥赫里德,以及珍珠商人卡拉.穆斯塔法五人在客厅等候。他们都是接触过西方事物的人,属于温和改革派。同时他们也是王族成员或者王族亲近的人,他们希望在王族的领导下,缓慢的实现政治更新。
“见过殿下!”
穆斯塔法最先向阿卜杜拉行礼,然后是其他几个人,阿卜杜拉落座后,其他人才坐下。
“自从沙阿登基以来,伊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斯塔法,我记得你原先是在德黑兰出售水果的,现在怎么样,珍珠生意好做吗?”
“多亏了沙阿英明神武,现在珍珠已经向美国和奥地利出售,那里的人非常喜欢这个。每年的利润可太丰厚了。
哦,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殿下收下。”
穆斯塔法拿出由珍珠做的各种饰品,每一个都价值不菲。
“那就好,那就好。既然你这么做,那我也就收下了。”
阿卜杜拉收下了礼物,随后向各位直入主题。
“今天叫各位来,是为了我们以后的地位考虑。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全国最近要求设立议会的人多了?”
听对方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在上个月,德黑兰就有400人集会要求设立议会;大不里士则超过了1500人,就连波斯湾对岸的巴林,也有几十人。
“这的确,现在德黑兰到咖啡馆里都讨论这个。议会到底有什么好,如果没有沙阿,他们能在这里安稳的和咖啡吗?”
奥赫里德有些愤愤不平,作为霍尔木兹地区的议员,他不是反对改革,只是反对不是由沙阿主导的改革。既然是君主,那就让君主来改变国家,他们这些大臣只需要出谋划策就行。
但如果设立议会,沙阿大权旁落,贵族的话语权肯定越来越小,搞不好还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全部上断头台。这是万万不行的。
“也别这么说,没有他们,德黑兰仍然是死气沉沉的样子。而且他们也没有提出其他要求,如果能慢慢来,我想社会肯定能平稳运行。”
穆拉德提出不一样的意见,既然是大势所趋,不如顺势而为,等矛盾更激烈他们想弄也不行了。
“这就是我召集各位的原因,在自由党和进步协会争论的时候,王族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统一团体,我们作为最支持沙阿的人,一定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我希望你们能够支持我,现在必须要将过去缺失的情况补回来。”
众人一惊,但很快反应过来。阿卜杜拉这么说背后肯定有沙阿的允许,他要在设立的议会中拥有自己的代理人,而阿卜杜拉就是代替他办事的。
“没有错,沙阿的地位必须要由我们这些忠实拥趸来维护。不能让那些平民彻底掌握大权,如果这样,那将是末日。”
“啥也别说了,殿下,我们都听您的。”
“您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看来各位还是很想进步,阿卜杜拉也开始要求他们拉拢一些人,准备在诺鲁兹节正式成立大团体,准备在目前的局势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众人应允。
同时穆斯塔法还提供2000里亚尔作为启动资金交给阿卜杜拉,还保证未来为团体提供1.5万里亚尔。其他人也决定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拉拢更多的人。
阿卜杜拉也有自己的想法,目前来看伊朗最后也就是普鲁士的议会情况,但作为首相多少还是有点权的。既然不是沙阿,那当首相也是可以的。他要做沙阿最忠诚的大臣。
第291章年的到来
对于伊朗来说,1859年的事情也就是这样了。在过去十年,伊朗完成了提振威望、开疆拓土、发展工业等一系列任务。俄罗斯和英国这两个邻国对伊朗还得犹豫,但对于奥斯曼则不用。
俄国正准备重新启动对奥斯曼的蚕食,而突破口就是已经破碎的巴尔干。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这几个对奥斯曼领土有宣称的,而且都是信仰东正教的国家自然是俄国的天然盟友。
但保加利亚不这么想,自己和俄国隔着多瑙河,虽然他们的确同属一个宗教,但却没有多少交情。他们的独立是靠伊朗的支持和奥地利的声援得来的,而不是靠俄国得来的。这使得保加利亚在对外政策上更加倾向于保持独立自主,而不是完全倒向俄罗斯。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宗教和文化上的联系来拉拢保加利亚,但保加利亚的领导人清楚地意识到,过度依赖俄罗斯可能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性。
同时,伊朗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通过提供外交和经济援助,成功地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伊朗的目标是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反奥斯曼的联盟,以此来遏制奥斯曼帝国,并确保伊朗在该地区的利益。
而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保加利亚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他们一方面与伊朗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试图与奥地利和英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确保自己在各大国之间的平衡中不被牺牲。
而塞尔维亚和希腊就简单许多,他们明确站在俄国这一边。都是东正教兄弟,不合作干什么?
巴尔干的情况伊朗没有太大兴趣,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国内变化。伊朗的常规收入增加到4506万里亚尔,支出4459万里亚尔。时隔三年,伊朗财政再次扭亏为盈。这一成果的背后,除了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工业发展的推动外,奥斯曼帝国的赔款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笔赔款不仅缓解了伊朗的财政压力,还为后续的国内改革和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但伊朗国内的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工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投入。
此时,伊朗的农业中出现新的方向。大不里士和马什哈德地区的农民开始合作,共同组建合作社应对地主的欺压。而这一举动也得到了沙阿的赞赏。
但就算如此,地主方面的经济实力仍然很强。土地上的收入可以转移到工业上,开办一些小的工场来增加收入。这在无形中也推动了伊朗工业的发展。
此时欧洲各国已经默许美索不达米亚以南,亚丁以北半岛地区为伊朗所有。这为伊朗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几十万人口。因为当地没有正规的人口普查,具体情况还得等政府商议才行。
9月6日,由伊朗支持的沙马里部落带领4500人攻击了汉志地区的哈希姆家族,掠夺物资无数后离开。汉志仅仅是将他们驱逐,却不敢向其他国家求援,说不定啥时候大炮就架在麦加前了。
12月22日,受封伊朗贵族的阿拉伯酋长集体来到德黑兰觐见沙阿。正式向沙阿表示臣服。纳赛尔丁在阿拉伯半岛设立宰赫兰、科威特、利雅得等六省,高官从当地部族和伊朗本土中挑选并任命。
在这之后,纳赛尔丁宣布将在诺鲁兹节和各位长老共同庆祝。而他们也在德黑兰和建设中的巴格达购买土地,修建宅邸。准备从游牧生活转化为定居生活。至于当地的治理,就让沙阿想着好了。
伊朗在半岛地区的策略需要以安抚为主,归化为辅。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温和的手段逐步将游牧民族纳入国家体系,同时削弱他们的独立性和反抗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伊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将部落的私兵收归国有,并将这些军队调往远离故土的地区,如河中、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非等地。以防止主要军事力量反叛。
通过巧妙的谈判和适度的补偿,政府成功地化解大部分阻力。政府承诺为部落首领提供丰厚的年金和荣誉头衔,同时允许他们在地方行政中保留一定的权力。这些让步使得军队国有化的进程得以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被收编的部落军队被调往远离故土的区域。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部落对本土的控制力,还使得这些军队在新的环境中更加依赖中央政府的支持。在河中地区,这些军队被用于巩固伊朗对中亚的影响力;在美索不达米亚,他们被部署到奥斯曼边境,以防范潜在的威胁;在东非,他们则参与了伊朗的殖民扩张,帮助巩固伊朗在非洲海岸的据点。
在军队国有化的同时,伊朗政府还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国内的人口分布和资源状况,还为后续的定居化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人口普查,政府能够识别出游牧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并针对这些地区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
为了将游牧民族转化为定居民族,伊朗政府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在游牧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政府正在修建灌溉系统和开垦新的农田,并鼓励游牧民族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政府还在这些地区计划建立小型工业中心,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游牧民族定居。通过这些措施,游牧民族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转而成为定居的农民或工人。
除了经济和军事手段,伊朗政府还注重通过文化和宗教政策来促进游牧民族的归化。政府鼓励游牧民族接受波斯文化和语言,并在学校中推广波斯语教育。同时,政府还通过宗教政策来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政府鼓励游牧民族皈依什叶派,并通过宗教仪式和节日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尽管半岛策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然而纳赛尔丁坚定地推进这一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整合半岛庞大的土地和人口,为伊朗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和国外的和平中,伊朗度过了1859年,迎接1860年的到来。
第292章 阿劳卡尼亚(一)
巴塔哥尼亚,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地球最终的尽头。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寒冷,但当地还是有一些原住民在这里维持原本生活。
克尔曼,当地人是这么称呼的。自从几年前来了一群传播信仰的人来后建设的,和北方那些人不同,这些人身穿长袍,还包着头巾留着胡子。
起初,原住民们对这些陌生人充满了警惕。他们曾经见过太多外来者,那些人要么试图征服他们,要么试图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哈桑和他的追随者们并没有强迫任何人接受他们的信仰。相反,他们带来了礼物——粮食、工具和书籍。他们教会原住民如何开垦土地,如何种植作物,如何饲养牲畜。他们还带来了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书籍,尽管原住民们看不懂那些文字,但他们从这些陌生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善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开始接受这些什叶派传教士的存在。他们发现,这些陌生人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每天都会在清晨和傍晚进行祈祷,他们的祈祷声在荒原上回荡,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原住民们被这种虔诚所打动,逐渐开始参与他们的宗教仪式。
而他们在这里定居后,修建了一座不知道是什么的建筑物。并且和那些北方传教士一样传播教义,但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很宽容。
只要信仰他们的宗教,就能获得开垦土地的权利,此外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畜牧业和农业的书籍,用来帮助当地实现农业发展。在传教的三年里,什叶派信仰人数增加到1368人,为了便利管理,克尔曼应运而生。以纪念他们在伊朗的故乡。
克尔曼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片土地常年被寒风侵袭,土壤贫瘠,资源匮乏。然而,哈桑和他的追随者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带领着原住民们一起开垦土地,修建房屋,挖掘水井。他们还建造了一座清真寺,作为信仰的中心。这座清真寺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庄严和神圣的气息。它的尖顶直指苍穹,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着信仰的力量。
除了清真寺,这里还拥有一所学校和一家医院。北方传教士虽然也有,但他们对原住民动辄殴打,口碑因此极差。
反观这里,一切只需要信任真主就行。他们还学到了更高级的文字,随着城镇的建设,周围的部落也要前来皈依什叶派。
此时马普切人不仅分化出了农民,还有些人利用时间差开始做起了生意。商人阶层出现,因为人数少,所以他们还是以物易物,货币还在路上等着。
克尔曼的建设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也改变了原住民们的生活。他们从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向定居,学会了更多的生产技能。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稳定,也更加富足。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随着克尔曼的繁荣,外界的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土地。智利政府注意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城镇,他们对这群什叶派传教士充满了疑虑。智利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政府对外来的宗教势力一向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克尔曼的存在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因为在他们的土地上,也有不少马普切人。
为了探查情报,智利政府向南部派出一支军队,阿尔瓦雷斯就是他们的领导者。他带着几名士兵走进了克尔曼。他们看到的是一座井然有序的城镇,街道干净整洁,房屋虽然简陋但却坚固耐用。居民们忙碌着,有的在田地里劳作,有的在清真寺前祈祷。阿尔瓦雷斯注意到,这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原住民,他们的脸上带着满足和安宁的神情。
阿亚图拉哈桑亲自迎接了阿尔瓦雷斯。他礼貌地向这位军官介绍了克尔曼的情况,并邀请他参观城镇。阿尔瓦雷斯对哈桑的坦诚感到意外,但他依然保持着警惕。
“你们在这里建立城镇,有没有得到智利政府的许可?”阿尔瓦雷斯问道。
哈桑回答道:“我们来到这里时,这片土地并没有任何人管辖。我们只是在这里开垦荒地,建立家园。我们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
阿尔瓦雷斯皱起了眉头。他知道哈桑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依然感到不安。他担心克尔曼的存在会成为一个先例,吸引更多的外来者来到这片土地。
智利对征服阿劳卡尼亚地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克尔曼的存在无疑是横在他们中间的一道障碍。
哈桑还说道:“我们并没有强迫任何人接受我们的信仰。我们只是在这里生活,传播真主的旨意。我们的信仰是和平的,我们愿意与任何人共存。”
阿尔瓦雷斯沉默了片刻。他知道哈桑的话无可辩驳,但他依然无法完全放下心中的疑虑。他决定暂时返回智利,向政府汇报这里的情况。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