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09节
谢国明手里拿着可乐,恭敬道:“我也时常听我父亲说他和您过去的事情。”
只是说着,他的眼睛看着手上的可乐,疑惑一闪而过。
这是什么意思?
进门给喝可乐?
“哈哈。”金雍难得的绷不住表情,笑道:“国明,你六叔他这一趟可足足带了十箱非常可乐进京,这一路上,他遇到的每一个人可都喝过了他手里的可乐,你可不能不喝。”
谢国明此时才反应过来,合着这是邵毅府在为邵维鼎的可乐品牌打广告做宣传呢!
难不成非常可乐,要打入内地市场?
这当父亲的还真为自家儿子着想啊!
而邵毅府听到自己被金雍戳穿了,也不恼怒,淡笑道:“阿明,你试试味道,这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谢国明憋着笑,打开了可乐喝了一口。
还别说味道确实很纯正。
而且这个塑料包装,比玻璃瓶包装携带要方便很多。
屈臣氏研发出了可乐这件事,他在临行出发前就已经听说了。
《亚洲好声音》的广告在整个曼谷街头同样显眼,虽然没能看到好声音播出。
但是,他料定【非常可乐】同样会在暹罗畅销。
看样子,邵维鼎是要进军饮料市场了。
屈臣氏在南洋有三百多家门店,再加上与屈臣氏合作的经销商零售商,渠道一旦铺开,很快就能在南洋立足。
不过,屈臣氏目前只有极少的饮品。
一个是屈臣氏蒸馏水,一个就是非常可乐。
要想形成联动效应,光凭这两种产品怕是很难。
要知道,可口可乐至今为止可不是单打独斗,旗下足足拥有12款饮料品牌。
而百事可乐则更是恐怖,他不但整合了22个品牌的饮料与零售供应商。
而且还将触角散分到各个领域。
1965年,百事可乐和菲多利公司合并组建了百事公司。
所以菲多利旗下品牌:乐事薯片、 立体脆、奇多也从此成为百事旗下产品。
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又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
所以非常可乐要想打破这两家可乐品牌的垄断地位,目光可不光仅仅停留在“可乐”这一个细分化领域当中。
对了,曼谷好像有一个品牌饮料销售的不错。
“国明,你在想什么?”金雍看着谢国明一副沉思的样子笑问道。
“我在想非常可乐的事情。”谢国明举了举手上的可乐道:“六叔,是这样的,我们暹罗有一个饮料品牌叫做红牛,也是我们华人创立的品牌,是一种功能性饮料,那款饮料我喝过和非常可乐完全不一样。”
“它在我们暹罗挺有市场的,他们家族目前也在试图开拓海外市场,我感觉如果屈臣氏能够收购这家饮料品牌或者是和对方合作,拿到海外的经销权,对于双方或许都有很大的好处。”
“红牛?”邵毅府还没有反应,金雍诧异道:“你说的这个饮料,是许光标创建的那个红牛?”
“没错,就是许光标家族。”
金雍转过头看向邵毅府,说道:“六哥,你可以考虑下国明的建议,红牛在南洋还是挺有知名度的,阿鼎如果想要推动屈臣氏的发展,拿到这款饮料有很大的好处。”
“嗯嗯,你们说的这个红牛,我好像也在哪听说过。”邵毅府皱着眉,这个名字很耳熟啊!
“不过阿明,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转告给阿鼎的,如果屈臣氏要收购红牛,能不能麻烦你当这个中间人?”
邵毅府自己也没想到,他这一趟旅程,竟然还能有意外之喜。
而谢国明正有和邵维鼎熟络的想法,此时当然不会拒绝。
做生意就是这样,各自有各自的人脉圈子,圈着圈着就有自己人了。
“你们先聊,我把中午写的稿子,让人送到港岛去。”
金雍拿着一份信封,里面装着的正是上午写的游记。
之前,他就是要出去,没想到撞到了谢国明。
不过他刚打开门,又撞到了两个人。
不是别人,正是鲍兆龙和鲍玉港父子。
金雍回头无奈笑道:“六哥,今天我给你客串一回迎客童子了。”
鲍兆龙和鲍玉港两人听着不明所以,一进来便看到了房间内已经坐着的谢国明。
邵毅府看到两人,也站起身,笑道:“两位又是为了什么事来找我?”
他可不记得自己和鲍氏父子有什么交情。
鲍玉港也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看到在场的人也没有遮掩,淡笑道:“六哥,我们环球航运想要投资你家儿子的生意,不知道你能不能给牵个线啊?”
合着找自己全是冲着他儿子邵维鼎去的,和他没啥关系是吧?
邵毅府有些哭笑不得。
第216章 斯沃琪集团的影响力
首都国际机场,有不少人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们都是来自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以及接待外来贵宾的单位。
如今国内是什么都缺,最缺的就是外汇和投资。
尤其是1981年对于内地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
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顺利。
并不是说,一打开国门,海外资金就疯狂涌入,来国内投资建厂。
外资对于国内的忌惮很深。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开始改变策略,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海外华人华侨身上。
而另一边,全国扩大自主权试点的国营企业从一开始的4200个到现在的6000个。
这批被寄予厚望的国企改革陷入到了胶着的状态。
以至于各处都在财政吃紧,而各地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面临着通货膨胀等各类复杂的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都想要打破这种僵局。
也正因为此时国内面临着这么多困难,所以当邵毅府、金雍、谢国明等人下飞机时都被眼前隆重的接待场面吓到了。
虽然不至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般夸张。
但是乌压压的人群,一旁还有献花的少先队员,站在最前面的人,他们有不少人还认得。
邵毅府低声附耳在金雍耳边道:“最前面那个花白头发的人,就是荣继曾吧?”
“没错,就是他。”金雍小声道:“现在荣家已经彻底复起了,荣继曾现在是副主席,而且还兼任着中信国际的董事长。”
谢国明听见声音低声询问道:“我听说荣先生的儿子,78年的时候来了港岛,目前也在创业是吗?”
金雍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倒是不清楚,不过荣家在港岛也有分支,联系上港岛并不奇怪。”
几人说话间,已经走下了悬梯。
荣继曾笑着伸出手,一一和他们握手:“各位,欢迎回家,欢迎来到燕京。”
荣继曾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每天领着七十多岁的董事李文节接见各种外宾。
光是在1979年到1981年这区间,他们公司总共就已经接待了外商6000多人次。
然而,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谈成的项目依旧屈指可数。
不过他还没有放弃,眼前即将到达的南洋港岛华人来宾,就是他最大的希望。
........
在邵毅府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燕京之际,港岛却因为《亚洲好声音》的举办而热闹非凡。
“卖报,卖报,梅艳芳获票率一骑绝尘,邝美云紧追不止。”
“金雍游记第二期火热连载,内地见闻大翻新。”
“小孩,给我来一份明报!”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听见吆喝声,不由自主的叫住了卖报童,从他手上买来了一份报纸。
现如今《明报》早就成为港岛影响力第一大,销量第一的报纸。
而且这种畅销还在继续,甚至在往南洋方向蔓延。
上班族打开明报,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扉页的位置。
这几天下来,梅艳芳的名字高挂榜首,足足有着38万票,这么高的票数已经确认晋级无疑。
如果第二期没有太强的对手出来,梅艳芳甚至有可能成为港岛赛区的冠军。
而第二名的邝美云票数则达到了25万票。
之后的还有八个名字,分润了剩下的票数,大多停留在十万到二十万不等。
比之大街上的上班族学生更加关注《亚洲好声音》比赛票数相比。
茶室内,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却是对于《明报》上刊登的“金雍游记”更感兴趣。
“内地这么多年还是没什么变化啊,多请几个工人怎么就能上升到剥削的层次呢?”
“哈哈,来投靠我的侄子也和我说过这件事,说那边有个‘七上八下’的铁定界限,雇工八人以下自己和工人一起生产就是小业主,但是超过了八人,就是资本家。”
“没错,我也听说了,听说安徽还有个‘傻瓜瓜子’雇工超过了十二人,现在都快一百人了,还有人抓着雇工问题纠缠不放。”
茶室内很多人都将这个“七上八下”看作是个笑话。
但是却也有人忍不住深思。
从另一方面看,内地对于工人问题非常看重,但是在港岛的工厂,却是遍地想着法子压榨工人。
工资低且不说,有些工厂甚至还存在雇佣童工的现象。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