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08节

  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而且这个纪录片,不谈政治,不杂其他。

  只谈文化,只讲历史。

  用文化的血脉,串联起了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刘建华听的心中激情澎湃,立刻明白了邵维鼎所谓的拍摄长江纪录片的意思是什么。

  他猛的跳了起来,握住邵维鼎的手激动道:

  “邵先生,你等等,我立刻将你的想法汇报给燕京。”

  说完,他直接跑去电话旁边,一刻都不停留。

  (义父们,求发电)

第214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

  港岛新华社分社虽然是一个新闻机构,但是在此时它承担的职能却是相当于后世的中联办。

  甚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中联办的前身。

  主要职责是联系并协助内地有关部门,管理在港岛的中资机构。

  促进港岛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联系港岛社会各界人士,增进内地与港岛之间的交往。

  反映港岛居民对内地的意见等等。

  所以,燕京方面一接到刘建华的电话,立刻给予了重视。

  甚至引发了一些震动。

  不过港岛电视台进入内地采访拍摄,这在此前从来就没有过的先例。

  没有人敢做这个决定。

  层层上报之后,这个电话来到了陈公的手上。

  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予以了批示,诚邀TVB入粤进行采访。

  并且通过了拍摄长江这个题材纪录片的申请。

  日本人都可以与央视进行合作拍摄纪录片,为什么要阻止港澳同胞?

  而且金雍游记在港岛以及内地引发的积极风向,让很多人都看到了舆论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做好宣传工作。

  内地虽然现在很穷,远远比不上港岛的繁华。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不应该遮遮掩掩,要吸引海外华人来内地投资,就应该大大方方敞开门,让港人,让南洋华人,看到内地的发展,看到燕京对于改革开放的决心。

  这条批示,从上级下传到各个机构,立刻引起了重视。

  而刘建华不但将邵维鼎提出的申请汇报给了燕京方面,甚至于将《亚洲好声音》引发的收视率狂潮,非常可乐在亚洲市场对可口可乐发起的大反攻等等,全都汇报了过去。

  燕京方面,已经有人将“邵毅府”以及“金雍”两个人的名字,提到了与“鲍玉港”“霍正英”“谢国明”等人同等的批次。

  此时的广州。

  金雍匍匐于案写着昨天的见闻。

  火车恐龙扛狼的声音,如同一首交响曲,非但没有打扰到金雍的写作,反而更加让他的心情激动澎湃。

  他这些天在广东的见闻,几乎颠覆了他对于内地的印象。

  他如是写道:

  【1979年2月,760万知青返回了他们出发的城市,这些年轻人普遍没有超过三十岁,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年纪。他们创作出了一种名为‘伤痕文学’的题材,我读过几本,很有趣。而除了在文学上有所作为,他们也成为了内地经济改革上的主力军】

  【因为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开闸放水”.......】

  【......广东的个体户相当多,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的工厂都有。这在我们港岛,稀疏平常的一件事,但是却让广东的执政者感到头痛无比,因为他很苦恼,这到底算不算剥削?】

  【这听起来似乎很滑稽,但是细细深思,我突然想到这个在内地无比重要的问题,在港岛,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工厂主,会在意‘剥削’这个词,工人的待遇,有人关心吗?】

  【我将这个问题,问了和我同行的邵六哥,因为他的儿子,现如今是我们港岛最大的工厂主之一】

  【六哥告诉我,斯沃琪集团的下属工厂,员工人数早就超过了三万人,如果还要计算遍布南洋、东京等地的工厂的话,员工总人数甚至超过了十万】

  【我那位子侄,曾经和他说过,论定是否剥削了工人,根源不在于工人的人数,而在于工人的待遇】

  【斯沃琪集团旗下工厂十万名员工,做到了八小时工作制,做到了工厂食堂的标准化管理,保证餐餐有肉,发放的工资在各地平均线之上,甚至于优秀员工还能分到房子,由集团为工人缴纳保险等等】

  【这样的工厂,对员工进行剥削了吗?我想是没有的.......】

  金雍的钢笔落下最后一个字后,陪同的任书记作为第一名读者,立刻看了起来。

  看的过程中不住点头,不过在看到斯沃琪集团的时候,他不禁抬起头惊奇道:“这个斯沃琪集团真的会和我们国企一样为工人分房子?”

  在内地,只有在岗职工才可能有机会分到房子。

  资本家也会为工人分房?

  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金雍笑道:“我刚听说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不过任书记你要是想要了解的多一点,可以问问六哥,他可是我那位子侄的父亲。”

  任书记立刻看向了邵毅府。

  “确实是有这件事。”邵毅府点点头,脸上带着笑容道:“斯沃琪集团在我们港岛有一个工业园区,园区内除了手表组装工厂和零配件工厂之外,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正在大兴土木兴建员工宿舍和高级公寓房。”

  “现在第一批员工宿舍和公寓都已经陆陆续续建成了,等到装修之后,分到房子的职工和管理层就能够进去入住。”

  “啧啧.......”任书记鼓起了掌道:“像邵先生这样的企业家,真是太难得了,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见他。”

  在这节车厢上,不光有他们三人,谢国民、查济明以及一些南洋华人都在。

  他们听到两人的谈话,面色各异。

  谢国明忍不住问道:“邵老先生,斯沃琪集团这样做,成本是不是太大了?十万名工人啊,难道所有人都有机会分到房子?”

  其他人听后纷纷将目光看向了邵毅府。

  “我那儿子和我说过,他说钟表这个行业是精细制造业,如果能够让员工一辈子都在集团工作,他们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我们所付出的成本。培养一个成熟的制表师,非常不容易。培养一群将集团当做家的员工,更是弥足珍贵。”

  “当然这十万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工种,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分到房子,说到底这还是一种激励措施,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尽量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邵毅府轻飘飘的说完,但是这些话落在一众资本家耳中,却是震聋发聩。

  谢国民摇头苦笑道:“自愧不如,真的是自愧不如,我终于知道邵先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产业做的这么大了。”

  其他人也是低头沉思了起来。

  保证员工的权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给他们分房子.......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在人群中,任书记却是将这些话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对于“工人的人数过多是不是剥削”这个问题,他好像找到了答案。

  一时之间,车厢内竟然沉默了下来。

  每个人默默的互相传递着金雍刚刚写完的游记,看着上面的文字,心中的震动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另一节车厢内,鲍玉港和鲍兆龙等人,纷纷通过火车的窗口看向火车外即逝而过的景色。

  脸上带着激动: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高的山,这么绿的树了,那条大河真清澈啊!”

  巍峨的高山与天相接,绿茵如森,潺潺流水。

第215章 迎客童子,牵线搭桥

  游览了周边之后,一行人的落脚点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附近。

  谢国明特意挑选了一间,在邵毅府和金雍旁边的房间。

  今天他感觉自己受益颇多。

  原本他对于是否加大正大集团对内地的投资还有疑虑。

  但是经过了今天这件事,他好像摸到了一根准绳。

  内地是需要招商投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海外华人对内地警惕,难道内地对海外华人这些资本家就不警惕吗?

  他们同样担心资本化过度。

  可是,如果按照邵维鼎的那套理论来执行。

  还会存在“剥削”这类内地担心的问题吗?

  想到这里,他觉得有必要和邵毅府多熟络一点。

  这样以后也方便与那位素未谋面的“邵维鼎”联系。

  刚想要敲开门,就看到金雍走了出来。

  “怎么,国明你要来看我们?”

  “金先生,邵老先生,这么晚还来叨扰两位,真是不好意思。”

  谢国明的姿态放的很低。

  对面两人算辈分的话,都是他的长辈。

  “哈哈,先进来。”金雍有着侠义之风,将人带了进来笑道:“说到你的父亲谢易初,和我们可都是老相识。”

  谢易初1922年就从潮州跑去了南洋讨生活,从无到有创建了正大集团。

  与同时期在南洋耕耘着电影放映业务的邵毅府,有过不少的接触。

  谢易初说邵毅府是无利不起早,那是亲眼见识过的。

  “你父亲身体现在怎么样?”邵毅府递过去一瓶非常可乐,淡淡道:“说来,我们这些老家伙在世的是越来越少了,算一算我和你父亲也已经十三年没见了。”

首节 上一节 208/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