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81节
两位活化石般的存在坐镇,虽鲜少在外人面前显露神通,但仅仅是那股无形中弥漫的道韵,便让整个武当山的弟子都受益匪浅,修炼速度比以往快了不少。
而紫霄宫后的松涛岩,则成了李长安与张三丰最常论道之处。
云海、苍松、石台、清茶。
以及两位老者时而激烈、时而舒缓的论道之声。
“君宝,柔不是弱,是韧,是变,是包容!就像水,至柔,却能穿石,能载舟,能覆舟!你的太极要活,不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刚’!”李长安翘着二郎腿,毫不客气地点评着张三丰的推演。
张三丰则如同最虚心的学生,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恍然大悟,手指在空中不断划着圆融的弧线,推演着太极的无穷变化。
他早已将李长安视为真正的老师,对于其近乎“吹毛求疵”的指点,全盘接受,并甘之如饴。
“前辈所言极是。三丰受教。这阴阳转换之间,确应更注重其‘生机’与‘灵动’,而非单纯的力量转化。”
有时,是张三丰演练新悟出的太极拳剑。
他的动作愈发缓慢柔和,仿佛不是在练武,而是在进行某种古老的仪式,一举一动皆暗合天道,引动周遭气流随之盘旋,落叶纷飞却不近其身。
李长安则在一旁,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偶尔会突然出手——并非攻击,而是轻轻一指点在张三丰气劲流转的某个微妙节点上。
“这里!气发而未发之时,神意要抢先一步!意到、气到、力到,要合一,又不能执着于一!懂不懂?就像你想着要吃饭,手自然就去拿筷子了,中间需要琢磨吗?不需要!要的就是这种自然而然的下意识!”
他往往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比喻,却能精准地戳中要害,让张三丰茅塞顿开。
更多的时候,是两人对坐,探讨那玄之又玄的“超凡”之境。
“神识离体,并非简单地将意念放出去‘看’。”李长安耐心解释,“那是‘念’,不是‘神’。你要将你的‘意志’,你的‘道’,融入你的感知中。比如你感悟的是太极,那你神识所及,就应该能‘感知’到那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流转、平衡、生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去‘映照’。”
他甚至会亲自演示,放开一丝自身那浩瀚如海的神识。
刹那间,张三丰只觉得整座松涛岩,乃至方圆数里的天地,仿佛都活了过来,每一缕风,每一片叶,甚至每一粒尘埃的流动,都清晰无比地“映照”在他的心湖之中,那种掌控一切、却又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感觉,让他震撼无比。
“真元转化,急不得。”李长安又道,“你需以自身之道为火,慢慢熬炼先天真气。比如你的太极之道,便可观想丹田如太极漩涡,阴阳二气旋转磨砺,去芜存菁,缓缓提纯。这个过程需要水磨工夫,也是对你‘道心’的锤炼。”
五年间,这样的场景不断重复。
李长安看似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实则将突破超凡的关窍、注意事项、乃至可能遇到的凶险,都以各种方式倾囊相授。
他甚至不惜耗费自身精纯的混元真气,多次为张三丰梳理经脉,模拟真元转化的过程。
张三丰则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知识,并将其与自身毕生所学、尤其是新创的太极拳剑相互印证。
他的气息日益深邃,原本与山峦融为一体的感觉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内敛,更加虚无,仿佛渐渐要超脱于这片天地之外。
他的太极拳、太极剑,也在这种锤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
不再局限于“以柔克刚”的技击之道,而是愈发向着阐述天地至理、演化万物生灭的“道法”方向蜕变。
拳意剑意中,那股圆融流转的意味越来越淡,反而逐渐显化出一种“返璞归真”、“由繁入简”,乃至“由太极逆反无极”的至高意境!
这一日,武当山金顶之上,云海愈发磅礴。张三丰屏退了所有弟子,独自一人立于绝巅之上。
李长安则远远地坐在一块凸出的岩石上,悠闲地喝着酒,目光却落在张三丰身上。
今日的张三丰,状态格外不同。
他并未练拳练剑,只是静静地站着,眼神空明,仿佛看向了无限遥远的虚空。
周身那圆融无比的太极气韵,正在缓缓内敛,不是消失,而是极致的压缩与沉淀。
渐渐地,以他为中心,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空”。
不是虚无,而是一种仿佛万物未生、混沌未开之前的“无”的状态。
风到了他身边,自然绕开;云流经他头顶,自行分流。
他站在那里,却仿佛又不存在于那片空间。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张三丰口中喃喃自语,声音轻微,却仿佛与天地共鸣,“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他的语速越来越慢,身上的气息也越来越淡,最后几乎微不可察。
“……然,神明亦非终点。”他忽然睁开眼,眼中不再是温润的精光,而是一种洞悉本源的空洞与深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无极”二字一出,仿佛触动了某个关键的法则!
整个武当山,似乎轻轻震动了一下!并非地动山摇,而是一种源自天地本源的共鸣!
以张三丰为中心,一个无形的、庞大的漩涡骤然出现!疯狂地吞噬着周遭的一切天地灵气!
其吞噬之力,远比当年杨疏桐突破先天时恐怖数倍!
第133章 邀请
金顶之上的云海被搅动,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状,疯狂涌入张三丰的体内!
他的身体仿佛变成了一个无底洞!
剧烈的痛苦瞬间席卷了张三丰!
他的经脉、丹田、乃至灵魂,都在承受着海量天地灵气灌入的冲击和改造!
身体表面甚至渗出了细密的血珠!
但他眼神依旧空明而坚定,谨守心神,运转着早已推演了无数遍的法门,以那逆反而出的“无极”意境,引导着这狂暴的能量,冲击着先天与超凡之间那层坚固无比的壁垒!
远处的李长安放下了酒壶,眼神微凝,并指如剑,隔空一点。
一缕精纯至极、却又温和无比的混元本源真气,跨越空间,悄无声息地渡入张三丰体内。
这缕真气并非直接提供力量,而是如同最精准的润滑剂和稳定剂,瞬间抚平了部分狂暴的灵气,护住了张三丰最重要的心脉与神魂,并为其指引着最正确的能量运转路线。
有了这关键的外力相助,张三丰压力骤减!
他福至心灵,猛然发出一声长啸!
啸声并不响亮,却蕴含着一种突破枷锁、生命跃迁的无比喜悦与浩然道韵,传遍整座武当山!
啸声之中,他体内那积累了百十年、又经五年熬炼的磅礴先天真气,终于发生了质的蜕变!
由气态,化为一种更加凝练、更加灵动、蕴含着自身太极无极道韵的液态能量——真元!
他的眉心识海之处,一点灵光骤然亮起,随即迅速壮大,化为一片朦胧的清光——神识初成!
并且这神识之中,天然便带着太极流转、演化无极的独特韵味!
天地灵气的灌注缓缓停止。
张三丰立于金顶,周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仿佛一个普通的耄耋老人。
但仔细感应,却又觉得他深邃如渊,不可测量。
眼神开阖间,已非凡俗之光,而是带着一种洞悉微尘、映照天地的智慧神采。
超凡之境,已成!
他缓缓抬起手,并未动用丝毫真元,只是心念微动,远处一片飘落的银杏树叶便如同被无形之手托住,稳稳地停在了半空之中。
神识干涉现实,此为超凡标志!
张三丰感受着体内那生生不息、浩瀚如海的全新力量,感受着那与天地更加亲密无间的联系,感受着仿佛脱胎换骨般的生命层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激动。
他转身,看向远处岩石上依旧懒洋洋喝着酒的李长安,整理了一下衣袍,一步步踏空而行。
并非飞行,而是以超凡之力短暂凌虚,来到李长安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道之礼:
“张三丰,叩谢前辈护道点拨之恩!若无前辈,绝无三丰今日超凡之境!”
这一礼,他心甘情愿,发自肺腑。
五年点点滴滴,若非李长安悉心指点,关键时刻护持,他绝难踏出这逆天一步。
李长安受了他这一礼,才笑眯眯地将他扶起:“行了行了,突破就好。总算没浪费我老人家五年时间。感觉怎么样?”
张三丰直起身,脸上洋溢着如同孩童般纯粹的笑容:“感觉……前所未有之好。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天地皆不同了。”
“那是自然。”李长安得意地挑了挑眉,“超凡超凡,超越凡俗嘛。好好稳固境界,以后这武当山,乃至这片天地,能陪你玩的人就更少咯。”
张三丰闻言,亦是莞尔。看着云海之下苍茫的天地,他心中豪情顿生,却又愈发平静。
五载问道,一朝功成。 太极逆化无极,终臻超凡之境。
又一日,山道上传来急促而规整的马蹄声。
不久,一位身着儒袍、风尘仆仆却难掩激动兴奋之色的中年文士,在知客道童的引领下,快步来到紫霄宫前。
正是朱元璋麾下首席谋士,如今已位高权重的李善长。
他并未先去拜见武当掌门宋远桥,而是径直求见后山的李长安与张三丰。
松涛岩上,李善长见到正在对弈的二人,连忙整理衣冠,上前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晚辈李善长,拜见老神仙!拜见张真人!”
李长安头也没抬,盯着棋盘,随口道:“哟,是你来了吗?看你这一脸喜气,走路带风,是朱元璋那小子又打胜仗了?”
张三丰则含笑点头示意。
李善长恭敬回道:“托老神仙洪福!上位……上位他已于数月前,攻克平江,彻底扫平张士诚!至此,南方群雄皆已俯首,半壁江山,尽归我大明!”
他虽然极力保持镇定,但语气中的自豪与激动难以掩饰。
十年生聚,五年征战,步步荆棘,如今终于成就如此基业,怎能不激动?
“哦?动作还挺快。”李长安这才抬起头,挑了挑眉,“这么说,那小子是准备要兑现承诺,登基称帝了?”
“老神仙明鉴万里!”李善长深深一揖,“上位已定都应天,拟定国号为‘明’,取‘大明’之意,光耀天下,驱除黑暗!特命晚辈前来,恭请老神仙与张真人法驾,莅临应天,参与十日后的紫金山祭天大典!此乃开国盛典,若无二位尊长在场,实乃天大憾事!”
他的态度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恳求。
朱元璋深知,自己能走到今天,师尊李长安居功至伟,其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祥瑞和震慑。
张三丰新晋突破超凡,乃是当世武林神话,若能请动二人一同出席祭天大典,无疑将极大提升新朝的天命色彩和合法性!
李长安与张三丰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笑意。
“也罢。”李长安放下棋子,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在山上住了五年,骨头都快生锈了。正好下山去凑凑热闹,看看那小子能把排场搞得多大。”
张三丰也拂尘一摆,微笑道:“江山一统,新朝初立,乃万民之福。贫道忝为方外之人,亦当前往观礼,为天下苍生祈福。”
李善长大喜过望,连忙再次躬身:“多谢老神仙!多谢张真人!”
第134章 紫金山封赏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