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82节

  应天城外,紫金山南麓。

  一座宏伟的祭天台早已搭建完毕,高九丈九尺,象征九五至尊。

  台分三层,旌旗招展,仪仗森严。台下,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铠甲鲜明,袍服隆重。

  更外围,则是无数从各地赶来观礼的士绅百姓,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气氛庄严肃穆,又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期待。

  钟鼓齐鸣,礼乐大作!

  在万众瞩目之下,一身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的朱元璋,缓步登上祭天台。

  他面容肃穆,步伐沉稳,虽略显紧张,但眉宇间已具帝王威严,龙行虎步,气度非凡。

  身后跟着太子朱标以及一众核心宗室。

  其身后稍远一些,则是两位特殊的存在——一身青衣道袍、仙风道骨的李长安,与一身灰色道袍的张三丰。

  他们并未穿着朝服,却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场,令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

  他们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台下细微的骚动和无数好奇、敬畏的目光。

  祭天仪式极为繁琐隆重。

  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瘗……每一步都依古礼进行,庄重无比。

  朱元璋手持祝板,面向苍天,声音洪亮而虔诚,宣读祭天文告:

  “惟我中国,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国,为天下主。然……昭告上帝皇祇,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声音通过特殊的设计,传遍四方,清晰地落入每一个人耳中!

  “大明!洪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台下文武百官、数万将士、乃至无数百姓,如同潮水般纷纷跪倒在地,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声浪滚滚,直冲云霄!

  一个新的王朝,就此宣告诞生!

  祭天完毕,接下来便是册封大典。

  朱元璋并未立刻返回皇宫,而是站在祭天台上,面向文武百官和万民。

  礼部尚书上前,展开早已备好的圣旨,朗声宣读。

  首先追封先祖,册封皇后马秀英、太子朱标等宗室成员。

  随后,册封功臣。

  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一众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皆得封赏,荣耀加身。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祭天台上那两位超然物外的身影。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从礼官手中亲自接过另一卷明黄色的特殊圣旨,目光无比郑重地看向李长安,声音带着无比的敬意,响彻全场:

  “朕,朱元璋,承天命,御极天下。然朕能得此位,非朕一人之功,实赖上天庇佑,更蒙师尊悉心教诲,屡次指点朕于迷途!若无师尊,便无今日之大明!”

  他话语真挚,情感流露,台下众人无不屏息静听。

  “仙师李长安,乃世外真仙,陆地神仙!于朕微末之时,便收朕为徒,传朕无上玄功,授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定国九字,赐朕‘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讨元檄文,为朕谋划‘先南后北、一统天下’之战略!更屡次暗中相助,招揽贤才,化解危局!恩同再造,功盖千秋!”

  朱元璋每说一句,台下众人的敬畏之心便加深一分!

  许多原本不知内情的人,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看似普通的老道,竟然是陛下师尊,更是大明王朝背后真正的奠基人!

  “故此!”朱元璋声音陡然提高,无比肃穆,“朕,朱元璋,奉天承运皇帝,敕封:朕之师尊,李长安,为大明国师!尊号‘辅元通化高明弘道大真人’!永享大明国运,与国同休!见君不拜,剑履上殿,参赞机务,位在诸王之上!”

  国师!与国同休!

  位在诸王之上!

  这等封赏,可谓尊崇到了极致!自古未有之殊荣!

  全场哗然,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和赞同之声!

  无人觉得不妥,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李长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那抹熟悉的玩味笑容。

  他本不在意这些虚名,但看着朱元璋那郑重其事、充满感激的眼神,便也坦然受了,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见师尊并未反对,心中大喜,又转向张三丰:

  “武当张真人,乃得道高人,武林泰斗,心怀慈悲,佑护苍生!于大明立国,亦多有助益!朕,敕封:武当山为护国神山,武当派为左护国神教!张真人赐号‘韬光养晦真人’,永享供奉!”

  接着,他又道:“明教于朕起兵之初,便倾力相助,教众于光复大业中功不可没!朕,敕封:明教为右护国神教!永享国运,与国同休!”

  左右护国神教!与国同休!

  这同样是无上的荣宠!标志着明教和武当派从此与新朝命运紧密相连!

  张三丰手持拂尘,单掌稽首,淡然道:“无量天尊。贫道代武当上下,谢陛下隆恩。”超然物外,宠辱不惊。

  而明教众人,由杨逍、韦一笑等代表则是激动万分,纷纷跪拜谢恩。

  他们终于实现了自方腊起义以来便追求的梦想——从一个被朝廷剿杀的“魔教”,一跃成为新朝的护国神教!

  册封完毕,朱元璋面向天下,朗声道:“自即日起,大明立国!望尔文武百官,天下万民,同心同德,共筑盛世!朕必励精图治,不负上天所托,不负仙师所教,不负万民所望!”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响彻紫金山,传遍应天城,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祭天大典,圆满礼成。

  李长安看着眼前这恢宏的场面,看着意气风发的朱元璋,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嘴角微微扬起。

  “这小子,搞得还挺像模像样。”

  而他这位一直隐于幕后的陆地神仙李长安,也正式与这个名为“大明”的新生王朝,绑定在了一起。

  就在祭天大典完成之际,还在祭坛高处的朱元璋脸色一变,突然情不自禁的向着李长安惊呼一声:“师尊……”

第135章 国运

  紫金山之巅,祭天台中央,刚刚完成祭天、受命于天、并册封完功臣与师尊的朱元璋,却忽然身形一晃,脸色瞬间变得潮红无比,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力量自他体内深处轰然爆发!

  他只觉得丹田之内,那原本如江河般奔腾的《人王诀》真气,仿佛被投入了一座熊熊燃烧的洪炉,又像是干涸了万年的河床突然迎来了九天银河的倒灌!

  一股远比自身真气精纯、浩瀚、威严无数倍的金色能量——那是刚刚加持在他身上的大明国运——正疯狂地涌入他的四肢百骸,与他苦修多年的《人王诀》真气剧烈地融合、碰撞、升华!

  《人王诀》,这部专为帝王打造的玄功,此刻遇到了最完美、最契合的“食粮”——一个新生王朝的磅礴国运!

  “呃!”朱元璋闷哼一声,周身衣袍无风自动,猎猎作响!

  道道肉眼可见的金色气流从他体表逸散出来,隐隐形成龙虎交缠的异象!

  他原本就已达到宗师境大圆满的修为壁垒,在这股沛然莫御的国运冲击下,瞬间变得摇摇欲坠,如同纸糊一般!

  他努力想要压制这股突如其来的狂暴力量,以免在天下臣民面前失态,但那国运与功法的结合是如此自然和猛烈,根本由不得他控制!

  台下文武百官和远处观礼的百姓也察觉到了异常,欢呼声渐渐平息下来,无数道目光惊疑不定地聚焦在气息狂暴的皇帝身上。

  “陛下?!”

  “陛下怎么了?!” 徐达、常遇春等武将下意识地上前一步,面露担忧,却被一股无形的气场所阻。

  唯有李长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欣慰。

  他一步踏出,便已无声无息地来到朱元璋身边,手掌轻轻按在其后心之上。

  一股温和却至高无上的混元真气瞬间涌入,并非压制那狂暴的国运,而是如同最娴熟的舵手,引导着那汹涌的能量洪流,沿着《人王诀》最正确的路径奔腾运转!

  “凝神静气!意守丹田!这是你的大机缘,不必压制,顺势突破!”李长安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地传入朱元璋耳中,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朱元璋听到师尊的声音,心中大定,立刻摒弃所有杂念,全力运转《人王诀》,贪婪地吸收炼化着那源源不断涌来的国运能量!

  祭天台上,风云变色!

  以朱元璋为中心,仿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能量漩涡!

  紫金山上空的云气都似乎被引动,缓缓旋转起来!

  台下众人何曾见过如此神奇的景象?

  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隐约明白,陛下正在经历一场非凡的蜕变!

  徐达、李善长等人紧张地握紧了拳头。

  杨逍、韦一笑等明教高手,以及宋远桥、俞莲舟等武当门人,则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敬畏,他们能感受到那股力量中蕴含的煌煌天威与磅礴生机!

  张三丰抚须而立,眼中精光闪烁,轻声叹道:“国运灌顶,功法自成……前辈所传,果然夺天地之造化……”

  时间一点点过去。从正午到日头西斜,朱元璋就这般在祭天台上,当着天下人的面,进行着关键的突破。

  终于,在夕阳的金辉洒满紫金山巅的那一刻!

  一股远比之前强大十倍的恐怖气息,如同沉睡的巨龙苏醒,骤然从朱元璋体内爆发开来!

  金色的光华冲天而起,隐隐化作一条威严的五爪金龙虚影,盘旋一周后没入其体内!

  朱元璋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如电,开阖之间竟带有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帝王威严!

  他缓缓站起身,周身骨骼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爆鸣,原本就高大的身躯似乎更加挺拔,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强大气场!

  大宗师之境!水到渠成!

  《人王诀》在国运的滋养下,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次跃迁!

  此刻的他,真正拥有了匹配其帝王身份的实力底蕴!

  “恭喜陛下!神功大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善长最先反应过来,激动得老泪纵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声贺喜。

  “恭喜陛下神功大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台下文武百官、数万将士、乃至无数百姓,这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如同山呼海啸般再次跪倒一片,欢呼声比之前更加热烈和虔诚!

  皇帝陛下竟在祭天时得天道眷顾,当场突破,这简直是千古未有的祥瑞吉兆!

  大明国运,必然昌隆!

  朱元璋感受着体内那浩瀚如海、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心中亦是豪情万丈!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长安,脑海中久违的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

首节 上一节 82/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