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80节
宋青书恭敬答道:“回老前辈,太师父安好。这太极拳剑,确是太师父近年闭关所创,太师父曾言,太极拳、剑蕴含太极阴阳至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此技或不及前辈所学之万一,然亦是武当道法之体现,可惜,晚辈却是无缘得观。”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好个张老道!”李长安翻阅着图谱,越看眼睛越亮。
以他的境界,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两门武功中蕴含的深奥哲理和无限潜力,这绝非寻常武学,而是近乎于“道”的体现!其精妙之处,甚至让他都感到有些惊喜。
“有意思,真有意思!”李长安放下图谱,脸上露出那种发现新玩具般的兴奋笑容,“这太极拳剑,已然超脱了一般招式的范畴,有点‘道’的味道了。君宝,果然没白活这么多年!”
他忽然有些坐不住了。
在滁州住了这些时日,该看的看了,该指点的指点了,似乎也没什么新鲜事了。
反倒是张三丰这新创的太极拳剑,勾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他看向朱元璋,开口道:“元璋啊,这边事情差不多也步入正轨了。为师闲着也是闲着,准备去武当山逛逛,找张老道论论道,顺便亲眼见识见识这太极拳剑。”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师尊突然要走,连忙道:“师尊为何突然要走?可是弟子有何处伺候不周?如今大战在即,正需师尊坐镇指点……”
李长安打断他:“哎,有明教和武当帮你,又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他们辅佐,再加上你自己脑子也不笨,足够用了。我老人家在这儿,反而让你们束手束脚。去武当山清静清静挺好。”
他顿了顿,神色稍微认真了些,叮嘱道:“不过走之前,有几句要紧话交代你。”
朱元璋立刻躬身:“师尊请讲,弟子谨记!”
“第一,《人王诀》的修炼,绝不可落下!”李长安严肃道,“此功乃你之根本,与你之气运、势力息息相关。征战越多,地盘越大,民心越附,此功进境越快,反馈自身越强!它是你超越凡俗武将、真正成为‘人王’的关键,切不可因政务繁忙而荒废!”
“是!弟子定当时刻勤修,不敢懈怠!”朱元璋重重点头。
第130章 先天之上名超凡
朱元璋深知《人王诀》的神奇,如今他感觉自身力量、精力、思维都比十年前强大了何止数倍,这都是《人王诀》带来的好处。
“第二,”李长安继续道,“按照既定方略,稳步推进。扫平南方,夺取集庆(南京),以此为根基,彻底稳定江南。届时,便可先登基称帝,定都于此。”
“先称帝?”朱元璋微微一怔。师尊之前一直强调“缓称王”,如今却主动提出称帝?
“此一时,彼一时。”李长安看穿他的疑惑,解释道,“当时你弱小,称王是众矢之的。待你扫平南方,占据最富庶的半壁江山,实力足以与元廷和其他诸侯分庭抗礼之时,便需要这‘皇帝’的名分来凝聚人心,彰显正统,号令天下了!这是水到渠成之事。”
朱元璋恍然大悟:“弟子明白了!”
“称帝之后,再积蓄力量,北伐中原,攻破大都,完成最后统一!”李长安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届时,便是你真正兑现‘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誓言之时!”
朱元璋听得心潮澎湃,用力抱拳:“弟子必不负师尊所望!”
李长安笑了笑,最后道:“好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我呢,就去武当山等着你的好消息。等你拿下集庆,稳定南方之时,我或许还能赶上你的登基大典,讨杯喜酒喝喝。”
朱元璋见师尊去意已决,知道挽留不住,心中顿时涌起浓浓的不舍与感激。
他忽然想到武当派此次鼎力相助,又见师尊突然要去武当,一个“合理”的猜测瞬间涌上心头:
师尊定是为了替我争取武当派的支持,不惜以论道之名,亲自前往武当山,与张真人交涉!甚至可能付出了某些代价!
师尊他……为了我这个徒弟,真是用心良苦,恩深似海!
想到这里,朱元璋虎目含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师尊!您为弟子筹谋至此,甚至不惜……弟子……弟子何德何能!请您放心!弟子必奋发图强,绝不辜负师尊厚爱!十年……不!五年!五年之内,弟子必取集庆,平定整个南方!届时,恭迎师尊归来!”
他这番脑补,把自己感动得不行。
李长安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激动搞得有点莫名其妙。
但也不好解释自己纯粹就是手痒想去看看太极拳剑,只好含糊地点头:“嗯,你有这个志气就好。起来吧。”
他又安慰鼓励了朱元璋几句,便不再停留,洒脱地一挥衣袖,飘然出了元帅府。
身影几个闪烁,便已消失在长街尽头,直奔武当山方向而去。
朱元璋久久跪地,望着师尊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无穷的动力与决心。
而李长安,则怀揣着对太极拳剑的好奇,悠哉游哉地踏上了前往武当。
武当山,紫霄宫后一处僻静的松涛岩上。
云海翻腾,松涛阵阵。
一灰一青两道身影相对而坐,均是一头白须白发,两人中间摆着一盘未尽的棋局,两杯清茶热气袅袅。
灰衣老道,正是张三丰,他面容红润,眼神温润深邃,气息与整座武当山融为一体,仿佛已臻天人合一之境。
青衣老道,自然是李长安,依旧是那副仙风道骨却又带着几分懒散的模样。
自李长安再次驾临武当,已过去数日。
这几日间,两位当世修为最高、辈分最尊的老者,并未如外界想象那般切磋惊天动地的武功,反而多是如现在这般,品茶、对弈、论道。
所论之“道”,核心便是张三丰近年闭关所创的太极拳与太极剑。
“妙啊,真是妙啊。”
李长安执着一枚黑子,并未落下,而是看着石桌上摊开的太极拳剑图谱,眼中满是欣赏之色,“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慢打快,以虚御实。将阴阳转换、圆转如意的太极至理融入武学之中,化杀伐为养生,变刚猛为绵长。张老道,你这已不是在创武功,而是在演道了。”
张三丰微微一笑,谦逊道:“前辈谬赞了。贫道不过是拾人牙慧,将前辈当年所授的太极阴阳、混元理念,稍作阐发而已。若非前辈昔日点拨,贫道恐怕至今仍在先天门前徘徊,更遑论创出此等微末之技。”
他这话并非纯粹谦虚。
他创出太极拳剑,其核心灵感确实源自当年李长安留下的“太极”、“混元”之理念。
只是他天资卓绝,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李长安摆摆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况且老道也并未收你为徒,就是不想让你局限于老道我的思想,你能走到这一步,是你自己的造化。”
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你这太极拳剑,立意之高,已远超寻常武学范畴。若论及养生炼气、体悟天道,堪称绝世瑰宝。即便放在……嗯,放在更高层次的世界,也绝非凡品。”
他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意味深长。
张三丰何等人物,立刻捕捉到了这丝意味,温润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更高层次的世界?前辈此言……莫非先天之境,并非武学之终点?”
李长安放下棋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悠悠道:“自然不是。先天之境,不过是打破了人体自身的桎梏,初步沟通天地,真气自成循环,寿元大幅延长而已。在此界,已堪称陆地神仙,但放眼诸天万界,不过是刚刚起步罢了。”
“先天之上,是为超凡。”李长安语气平淡,却仿佛在张三丰面前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超凡者,生命层次再次跃迁,真气逐渐转化为更高等的能量,可称之为‘真元’或‘灵元’。神识初步凝聚,可离体探查,感知入微,甚至能初步干涉现实。举手投足间,引动的已非自身真气,而是部分天地之力,威力远超先天。寿元可达五百载甚至更久。”
“超凡……”张三丰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他困于先天巅峰已久,虽觉前路未绝,却始终雾里看花,不得其门而入。
此刻听闻“超凡”之境,只觉得心中迷雾被拨开大半,一条清晰而又浩瀚的道路隐约呈现!
“敢问前辈,该如何突破先天,踏入这超凡之境?”张三丰忍不住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急切。
第131章 混元
这对于心性早已修炼得古井无波的他来说,极为罕见。
李长安也不藏私,缓缓道:“突破超凡,关键在于‘神’与‘气’的合一与蜕变。”
“其一,需对天地法则有更深的感悟。你的太极拳剑,蕴含阴阳太极之道,这便是你的缘法。需将此‘道’融入自身,不仅是武功,更是对世界的认知。若能真正领悟一丝法则皮毛,以法则之力洗练自身真气与神魂,便是契机。”
“其二,需庞大的能量积累。先天真气需压缩、提纯、质变,转化为更高等的能量。此过程需要海量的天地灵气,若非身处灵山福地,便需借助丹药、阵法,或是……某种极端的外部压力。”
“其三,也是最难的一点,神魂的淬炼与凝聚。需以意志引动心神,不断凝练神识,使其由虚无缥缈化为实质般的存在,方能驾驭那暴增的力量和感知。”
他将突破超凡的要点一一道来,虽然只是方向性的指引,却已让张三丰如获至宝,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以往百思不得其解的关窍豁然开朗!
“多谢前辈指点迷津!此恩此德,三丰永世不忘!”张三丰起身,郑重地向李长安行了一个大礼。这番指点,无异于传道之恩。
李长安坦然受之,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缥缈:“超凡虽妙,却亦非终点。超凡之上,尚有境界,我称之为——混元。”
“混元?”张三丰心神再次巨震。先天已觉浩瀚,超凡更是如同传说,其上还有境界?
李长安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张三丰,仿佛穿透了他周身流转不息的太极气韵,直抵其修为本源。
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自亘古传来:“君宝,你已臻太极圆满,阴阳二气运转如意,刚柔并济,已达人间武道之极境。然则,太极之上,是一道更为玄妙的门槛——无极。”
他指尖在空中虚划,一道混沌之气悄然凝聚,非黑非白,非清非浊,仿佛天地未开时的原始状态。“太极者,天地之母,万物之纲纪;然无极者,太极之根,万象之归宿。你所修的太极之道,阴阳循环,生生不息,但若要突破凡俗界限,窥见超凡契机,便需逆流而上——将已臻化境的太极意境,逆向化归为无极之境。”
张三丰心神剧震,他一生精研太极,自以为已窥尽阴阳之妙,此刻却听得如此逆天而行之论。李长安继续道:“此‘逆化’非是毁弃你毕生修为,而是返璞归真。你需以太极圆满为基,将阴阳二气不再拘泥于循环往复,而是将其交融、湮灭、最终归于混沌。仿佛将一幅完美太极图缓缓倒卷,阴阳双鱼不再追逐嬉戏,而是逐渐模糊界限,最终融为一体,重返未分化之态——此即无极。”
他进一步阐释其中关窍:“无极之境,空寂渺茫,无内无外,无时间空间之别。身处此境,肉身与神魂将经历一场彻底的淬炼与重组。你之身躯早已与天地灵气交融,此时更需将自身意识沉入那一片混沌虚无之中,感悟‘有生于无’的至理。若能在此境中保持真灵不昧,便可捕捉到那一丝超脱凡俗的契机——此乃以武入道,打破人体桎梏,迈向长生久视的必经之路。”
李长安语气转而深远:“此举不仅为寻求当下突破,更是为未来铺设大道之基。超凡的无极也并非终极,在那之后,就是‘混元’境界了。对你而言,无极是空无,是本源;而混元,则是从无极中孕育出的一点先天之灵,是混沌中初开的秩序,是万物未生而将生的那个刹那永恒。”
“混元者,混沌一元,万物本源。”李长安目光望向无尽云海,仿佛要看穿这个世界的本质,“达到此境,自身真元与神魂彻底融合,化为一种更本源的力量,可称之为‘混元一气’。此气生生不息,近乎不灭,可衍化万物,也可重归混沌。一念之间,可引动方圆百里天地之力,移山填海亦非不可能。寿元……近乎无穷尽,与天地同寿是不可能,但活个数百上千年,应当不难。”
张三丰听得心神摇曳,向往不已,但随即又感到一丝无力。
超凡之境已是艰难无比,混元之境更是渺若云烟,几乎不敢想象。
李长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叹了口气道:“你也别觉得遥不可及。其实以此界之底蕴,理论上是有可能诞生混元境存在的。但问题是,此界的‘世界本源’似乎有所限制,或者说……有所残缺?导致天地灵气的浓度和层次,不足以支撑生命体修炼到那般高度。就像一个小池塘,很难养出真正的蛟龙。”
“世界本源限制?”张三丰皱起白眉,“难道就无法可解?”
“或许有。”李长安沉吟道,“世界本源也并非一成不变。若能使其增强、晋升,那么此界的上限自然就会提高。”
张三丰立刻追问:“如何才能增强世界本源?”
李长安摇了摇头:“此事玄之又玄,我也只是猜测。或许……需要文明的繁荣,需要众生智慧的闪耀,需要……武道的极大昌盛?”
他尝试着解释道:“你想,若天下习武之人越来越多,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不断有强者突破极限,达到先天,甚至出现更多的超凡……整个世界的‘武道气运’是否会更加旺盛?这股力量,是否会反哺天地,潜移默化地促使世界本源缓慢晋升呢?就像万千溪流,终将汇成大海。”
他顿了顿,又道:“又或者,需要某种触及世界根本的‘大道’被广泛传播和践行?比如你的太极拳剑,若能将其中蕴含的太极阴阳、和谐共生之道推广开来,深入人心,是否也能对世界本源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都是他的推测,并无确凿证据,但听起来却颇有道理。
张三丰听完,沉默了良久,最终长长叹息一声,连说了三个字: “难!” “难!” “难!”
他望着起伏的云海,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一丝无奈:“让天下习武之人越来越多,或有可能。但要让整体水平极大提高,出现众多先天,甚至超凡……谈何容易?武道一途,资质、机缘、心性、功法,缺一不可。万千武者中,能出一先天已是侥天之幸。至于推广大道,改变人心……更是漫漫征程,非一世一代之功可为。”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条无比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李长安也笑了笑,带着一丝玩味:“所以啊,说着容易做着难。说不定等这个世界本源慢慢晋升到能支撑混元的时候,我老人家早就入土了。”
张三丰闻言,亦是莞尔。
他知道这位前辈游戏风尘,性子跳脱,不能以常理度之。
松涛岩上,再次恢复了宁静。
第132章 张三丰进阶超凡
李长安在武当山住了下来,这一住,便是五年。
五年光阴,对于常人而言已是不短,但对于山中修道之人,尤其是对于李长安和张三丰这等人物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这五年,武当山仿佛成了当世武学的最高圣地。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