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79节
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与兴奋。
就在这时,亲兵统领急匆匆闯入议事厅,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神色,甚至忘了通报礼节,声音都有些变调:
“报!元帅!大喜!天大的喜事!”
朱元璋被打断思路,眉头微皱,但见亲兵如此失态,心知必有要事,沉声道:“何事惊慌?慢慢道来!”
那亲兵喘了口气,高举手中两封密信,激动道:“启禀元帅!刚刚同时收到两封飞鸽传书!一封来自昆仑山光明顶明教总坛!一封来自湖北武当山!”
“明教总坛?”
“武当山?”
厅内众人皆是一愣。
明教总坛与滁州相隔万里,虽有香火情分,但自阳顶天失踪后早已联系不多。
武当派更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这两大武林泰山北斗同时传来消息,所为何事?
朱元璋心中一动,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急忙道:“快!念!”
亲兵展开第一封信,朗声读道:“明教教主张无忌,暨光明左使杨逍、白眉鹰王殷天正、青翼蝠王韦一笑、五散人及全体教众,致滁州分坛朱元璋朱坛主:
欣闻朱坛主发布讨元檄文,誓‘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此乃顺天应人、造福苍生之壮举!明教以救世济民为旨,岂能坐视?特此传令天下明教弟子:即日起,各地分坛需全力配合朱坛主义举,情报网络尽归调遣,五行旗各部听候号令,钱粮物资酌情支援!望朱坛主不忘初心,早日克定中原,还天下太平!明教上下,翘首以盼!”
信的内容不长,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厅内瞬间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封信的内容惊呆了!
明教总坛……竟然……竟然发布了全体教令,要求遍布天下的数十万分坛弟子、庞大的情报网络、以及战力强悍的五行旗,全力支持朱元璋?!
这不是简单的声援,这是几乎将整个明教的资源都倾斜了过来!
其意义之重大,难以估量!
“这……这是真的?!”
常遇春第一个蹦了起来,虎目圆睁,激动得满脸通红,“总坛……总坛支持咱们了?!太好了!哈哈哈哈哈!有天鹰教和五行旗的兄弟们帮忙,咱们如虎添翼啊!”
徐达也是呼吸急促,用力握紧了拳头,眼中精光爆闪:“情报网络!若有明教遍布天下的耳目提供元廷兵力部署、粮草动向,我军便可料敌先机,无往不利!此乃雪中送炭,更是锦上添花!”
李善长抚须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喃喃道:“名分!这才是真正的名分啊!朱元帅虽出自明教,但毕竟只是分坛之主。如今得总坛明令支持,号令明教各部便名正言顺!天下豪杰看在眼中,也会更加认同元帅的地位!妙啊!妙啊!”
朱元璋更是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激动得浑身微微发抖!
他比谁都清楚这道教令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实力的巨大提升,对于明教出身的他,更是明教大义、政治上的巨大合法化!
对他日后整合各方势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好处!
第128章 朱元璋:师尊!当为首功
然而,惊喜还未结束!
那亲兵强压着激动,又展开了第二封信,声音更加高昂:“武当掌门宋远桥,暨武当七侠,致滁州朱元璋朱将军:
听闻将军高举义旗,志在恢复中华,武当上下深感敬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武当虽方外清修之地,亦不忍见黎民涂炭。特选派三代弟子宋青书、张松溪之徒谷虚子等十人,下山助将军一臂之力。彼等虽修为浅薄,然略通医术,可救治伤员;亦习武艺,或可护卫周全。望将军善用之,早日成就大业,福泽苍生。真武大帝佑之。”
武当派也派人来了!
虽然只是十名三代弟子,并非大规模支援,但其中宋青书可是武当掌门宋远桥独子,其象征意义却极其重大!
武当派乃武林正道领袖,张三丰真人更是被尊为武林神话,他们的支持,代表着整个中原武林正道对朱元璋事业的认可!
厅内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众将群情激昂,信心暴涨!
“连武当都支持咱们了?” 徐达惊呼出声,对这个消息完全不能理解。
别说徐达了,就是最聪明的李善长也想不明白武当怎么会下场?
甚至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难不成自己和武当中谁还有亲戚关系?
常遇春可不管这些弯弯绕绕,只是兴奋的大呼:“大哥,不,元帅,此乃天意!天意啊!”
既然想不明白,李善长也知道这绝对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情不自禁的开口:“元帅!出兵!必胜!”
朱元璋也是心花怒放,豪情万丈,仿佛已经看到千军万马横扫天下的场景!
他忍不住放声大笑:“好!好!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元廷气数已尽!我等必成大事!”
众人兴奋地议论了许久,再一次全面商议出兵细节以及粮草准备情况,甚至连粮草押运渠道、人选等细枝末节的准备工作都一一商议。
然后几人得到各自任务后方才陆续领命而去,加紧准备。
朱元璋却是意气风发地回到后宅,仍难掩激动之色,对正在缝补衣物的马秀英朗声道:“夫人!喜事!天大的喜事!明教总坛和武当派同时传来消息,要全力支持我等!”
他详细地将两封信的内容说与马秀英听。
马秀英认真听完,放下手中针线,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但她却比朱元璋更快地冷静下来。
她沉吟片刻,轻声道:“夫君,此确是天大的喜事。但妾身以为,明教总坛与武当派,为何会突然如此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夫君虽为明教分坛之主,但以往与总坛并无太多交集。武当派更是超然物外……”
朱元璋闻言,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
他本是个极聪明的人,刚才只是被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经马秀英这一点,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寻常。
是啊,明教总坛为何会突然下如此大力气支持自己这个“分坛主”?
张无忌教主虽仁厚,但杨逍、殷天正那些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岂会轻易将整个明教的宝压在自己身上?
武当派就更不用说了,与自己素无往来。
马秀英看着他若有所思的神情,继续柔声道:“妾身愚见,此事……恐怕并非全然因为夫君您如今的声势。”
她目光清澈,看着朱元璋:“夫君可还记得,您那位师尊,李老前辈?”
朱元璋浑身猛地一震!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
“师尊?!”他失声叫道,脑海中瞬间豁然开朗!
“是了!是了!定然是师尊!”朱元璋激动地来回踱步,“若非师尊,谁有如此大的面子,能让明教总坛发出这等教令?能让超然物外的武当派破例派人下山?师尊与张教主有旧,与张真人是故交!定是师尊在暗中相助!”
他想通了此节,心中的狂喜渐渐化为一种更深沉的感动和敬畏。
马秀英点头道:“妾身也是如此猜想。李老前辈真乃神人,看似游戏风尘,实则事事皆在掌控之中。他为夫君铺的路,远比我们看到的更远、更稳。”
朱元璋停下脚步,望着窗外,眼神变得无比复杂,充满了感激、敬佩,甚至还有一丝惭愧。
他缓缓道:“夫人说得对。我方才竟一时得意,险些忘了根本。若无师尊,焉有朱元璋今日?”
他转过身,握住马秀英的手,语气沉重而真诚:“师尊于我,恩同再造!传我《人王诀》,此乃奠定我争霸根基的无上玄功!授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此乃让我于乱世中生存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定策奇谋!十年前寥寥数语,竟让我受益至今!”
“一篇檄文,为我正名分,树旗帜,聚人心!其价值,胜过十万雄兵!”
“一套‘先南后北、农村包围城市’的方略,为我指明夺取天下的清晰道路,避免了多少弯路和凶险!”
“如今,更是暗中运筹,为我招来明教、武当两大强援,解决了我最大的后顾之忧!”
朱元璋越说越是激动,虎目之中竟隐隐有泪光闪烁:“师尊他老人家,乃是陆地神仙般的人物,本可逍遥世间,不理俗务。却为了我这个不成器的徒弟,一次次堕入红尘,耗费心神,为我筹谋布局……此恩此德,朱元璋……何以为报啊!”
马秀英亦是动容,反握住丈夫的手,柔声道:“夫君能明白师尊苦心,便是对师尊最好的回报。日后夫君若真能成就大业,定当时刻铭记师尊恩德。依妾身看,将来天下平定,师尊当为首功!夫君切不可忘本,寒了师尊之心。”
朱元璋重重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夫人放心!朱元璋绝非忘恩负义之徒!师尊之恩,重于泰山!若真有君临天下那一日,师尊之位,当超然于万物之上!他的功绩,必将载入史册,万世流传!”
夫妻二人相视一眼,心中对那位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深不可测的老者,充满了无尽的感恩与敬仰。
第12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明教总坛的全力支持与武当派的明确表态,如同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波澜迅速席卷了整个天下与武林。
朱元璋那篇由李长安亲自起草、经由明教和武当两大渠道扩散出去的《讨元檄文》,更是字字如刀,句句如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八个字,不知点燃了多少仁人志士心中的热血与希望。
一时间,天下风云际会,目光尽聚滁州。
原本许多还在观望的豪杰、苦于报国无门的文人、乃至一些对元廷彻底失望的中下层官吏,纷纷收拾行囊,怀揣着不同的理想与抱负,如同百川归海般,向着滁州城涌来。
滁州城门前,每日车马络绎不绝,人流如织。负责接待的官吏忙得脚不沾地,元帅府前的名刺拜帖堆积如山。
有满腹经纶、胸怀韬略的儒生,指着檄文中的“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慷慨陈词,愿效犬马之劳;
有精通律法、熟知政务的胥吏,看中了朱元璋集团的潜力和秩序,前来投效;
更有许多身怀绝技、郁郁不得志的江湖豪客,被“驱除胡虏”的大义和明教、武当的号召所吸引,前来投军。
甚至一些原本在其他反王麾下不得重用的将领,也暗中派人接触,表达了改换门庭的意愿。
朱元璋自然是来者不拒,但他并非照单全收。在李善长、徐达等人的协助下,他设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量才录用。
有真才实学者,委以重任;
志大才疏者,暂且安置;
心怀叵测者,坚决清除。
滁州这座原本并不起眼的城池,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与人才鼎盛的景象!
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各方豪杰,摩拳擦掌。
一股欲要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正在这里加速凝聚。
这一日,元帅府来了一群特殊的年轻人。
他们身着道袍,背负长剑,个个气度沉凝,眼神明亮,正是武当派下山的三代弟子,为首的便是宋远桥之子宋青书。
朱元璋闻讯,亲自出迎。
他对明教和武当派的支持极为看重,这不仅意味着高端武力的补充,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
双方见礼已毕,宋青书举止得体,言辞恭敬,却也不失名门大派弟子的风范:“朱师叔祖,晚辈宋青书,奉家父与太师父之命,率众师弟前来听候差遣。我等武功低微,但愿凭手中长剑,略尽绵薄之力,助师叔祖早日成就大业,解救苍生。”
朱元璋见宋青书一表人才,武功根基扎实,更是武当嫡传,心中甚喜,连忙温言抚慰,安排他们住下,并打算让他们先负责一些情报传递和护卫工作,以示信任和重视。
安排完武当弟子,宋青书却并未立刻退下,而是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朱师叔祖,晚辈临行前,太师父曾特意叮嘱,若有机会,定要代他老人家向李长安李老前辈问安。不知……李老前辈可在府中?晚辈想前去拜见。”
朱元璋闻言,笑道:“师尊他老人家就在后园清修,我这就带你去。”
然而,当两人来到李长安居住的清雅小院时,却见李长安正优哉游哉地躺在竹椅上晒太阳,手里还把玩着张三丰命人刚送来的一套武当派特有的太极拳谱和太极剑谱的抄本——既是向李长安问安的礼物,也存了一丝请教之心。
李长安看到朱元璋带着一个年轻道士进来,懒洋洋地坐起身。
宋青书连忙上前,恭敬行礼:“武当三代弟子宋青书,拜见李老前辈!奉太师父之命,向李老前辈问安!”
李长安摆了摆手,目光却落在手中的拳谱剑谱上,眼中闪烁着饶有兴致的光芒:“小宋啊,不必多礼。君宝……呃,你们张真人最近怎么样?这太极拳、太极剑,是他新创的?”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