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16节

  当然这只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范进也不会选择走这一条路。

  ……

  朱元璋已经把其余六十多份圈子看完了。

  也是有读卷官帮忙,十个读卷官分别阅卷,然后加圆圈。

  求鲜花00

  加的最多的,按次序排名,得圈最多的为三鼎甲。

  然后是皇上读前十的卷子,分别定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七名。

  朱元璋对眼前这些卷子,兴趣缺缺。

  虽然文章都写的辞气理十足,但还是太虚泛了。

  看不出人才来。

  只能在这些家伙为官之后,分批召见,谈话,问底细,再通过锦衣卫和检校密奏,最终确定其品性和才学,加以任用。

  象蹇义,黄子澄等现在的官员,当初都被多次召见,御前奏对谈话。

  然后老朱分别判定他们是什么样的禀赋性格,分别加以任用。

  殿试对老朱来说,也就是走个过场。

  今天一直按着性子在这里坐等,主要就是要看范进写什么。

  这小子他娘的也太能白话了!

  老朱简直是戾气都上来了。

  咱一把年龄,坐在这四边不靠的金台上几个时辰,虽然休息了几次,还得看卷子,三年一次抡才大典,吃些辛苦也是该的。

  但范进这小子一直写到日影西斜,上一次交卷的都快半个时辰了。

  一个广东来的贫家出身的后生小子,真的有什么真知灼见?

  要不是范进此前很被老朱欣赏,怕是直接要被老朱下令拖下去打死不论。

  卷子终于被收了进来。

  范进在殿门外叩首辞行,然后从东角门出宫城。

  进来时几十人一起,出城时只此一人,还真是有些寂寞。

  好在沿途大量宫女,太监宦官,还有外朝的守皇城的禁军。

  所有人都瞪眼看着这位新科进士,居然还真有写到这时候才出宫的。

  读卷官也倒霉了,耽搁到现在,一会宫门上锁,出不去了。

  当然也有地方给这些官员住,外朝有值宿官员休息的地方,内外宫门是隔绝的,他们可以睡东朝房。

  一路出宫,再从东安门出皇城,看着徐徐落下去的斜阳,范进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不容易啊。

  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再最后殿试。

  这一条科举之路,可算是走完了零!。

第一百五十四章 越闹越大

  “文进,你可是出来了。”

  “可是把我们担心坏了。”

  “听说是长篇大论啊,写了六千言?”

  “你也算是策论第一人了,写的都是什么?”

  范进一出宫,魏文谦,李宁,李仲芳,李仲芒,潘帱,符铭,余存谅等人先围上来。

  接着陈安生,郭子卢,尹继隆等人也围了过来。

  这些都是和范进交情较好,关系也比较亲近的同年好友了。

  事实上六十一个新科进士,大家的交情都是相当的不错。

  毕竟都是南方人。

  当然,按省籍来说,两广的更亲近些,闽浙南直和江西,要比两广亲近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大明是推行的江淮官话为朝廷正音,也就是后世的南京话为主的官话,想知道大明正音是什么感觉,到南京逛一圈就知道了。

  甚至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在宫廷和皇城形成了一个小的方言岛,一直在二百多年后,皇室还是说江淮官话,甚至在大江南北的各个亲王府的皇城里,也是会形成小小的方言岛。

  全天下,要有志为官,或是行商之人,肯定也是要学讲官话。

  两广生员,当然也要学雅言正音,也就是官话。

  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广说官话。

  范进的官话肯定说的最好,魏文谦也还行,潘帱和李家兄弟几个,那就差着意思了。

  和外地士子雅集文会,得手舞足蹈的比划,人家也得连估带猜,这才勉强能弄懂意思。

  若是和北边的士子交流,对方就更是瞠目结舌,不知所云了。

  范进感觉,推广官话得从小孩做起,朱元璋在教育上是很用心的,有一定户数就能成立社学,官府派老师教导小孩子读书上进。

  此后最好是建议挑官话好的,从小时候就认真教导官话,这样长大之后,各省交流起来才更方便。

  要知道中国方言的区别之大,最离谱的就是能叫你一个字都听不懂。

  还好是车同轨,书同文,要不然华夏也没有办法大一统。

  “是写了六千字,太长,我就不和诸位同年细说了。”

  “也是。”陈安生笑道:“我不过写一千五百字,现在还脑仁疼,文进兄就更不容易了。”

  陈安生隐隐还是在和范进别苗头,争诸同年首位的位子。

  毕竟是将来的官场人脉。

  众多同年服气,一起发力,将来可以把陈安生推到高位上去。

  这一次的殿试,陈安生文章做的花团锦簇,自诩同年之中未必有人能压他一头。

  就是范进有些叫陈安生不能安心,不过既然范进自己选择写六千字长文,那范进压自己一头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

  写这么多字,文彩什么的怎么保障?

  考题那么宽泛,范进如何言之有物?

  要知道皇上最讨厌看长文章。

  现户部尚书茹大人,曾经建言上书,写了一万字。

  文章长,字又小,皇上越看越生气。

  直接下令把茹太素逮到宫里,先打了一通板子。

  待朱元璋看完之后,才感觉茹太素说的有道理,这通板子算白挨了。

  只是此后朱元璋下令群臣上奏,不得堆砌文字,少说废话!

  在陈安生看来,范进写六千字长文,诚为不智啊。

  不过这时候,也就不必说扫兴的话了。

  众人兴头都很高,科举之路算是走完了,此后可以把八股抛在角落,这一辈子都不想再捡起来了。

  于是相约去河房附近的大酒楼痛饮一番。

  朱元璋在南京城盖了十几个大型酒楼,官营官售,生意相当火爆。

  主要国初之时,百业凋敝,官型大酒楼有充足的物资和好酒,生意不好才怪。

  几十年后,就是民营酒楼占据市场了。

  到明末时,更士里秦淮富贵荣华。

  众人要去的酒楼在三山街,也是这时候南京最繁荣的一条街,隔断了上元和江宁两县,这条大街上商行和酒楼林立,也是现在整个大明最繁华的一条大街。

  只是在出皇城的道路上,众人又是见数百北方举子聚集起来。

  人人面色肃穆。

  带头的是韩克忠,王恕,焦胜等人。

  都是熟人。

  所有北方举人聚集在一处,为首的几人捧着大成至成文宣王的牌位...

  其实这是元朝给的赐号,到嘉靖年间改为大成至圣先师,不过孔府不高兴,私下里还是用文宣王。

  “考官不公,考场舞弊,国家抡才大典,岂能没有公平?”

  “我等要见礼部堂官陈情,若不见,便去敲登闻鼓了!”

  礼部尚书陈迪刚上任不久,谁知道刚从郑沂手里接掌礼部,顿时就是爆了这科考舞弊案的大雷。

  现在北方士子不依不饶,奏疏上去几天后皇上并没有朱批,礼部上下焦头烂额,不知道圣意如何,结果举子们又来闹事了……

  一袭红袍的陈迪避无可避,只能出现在大堂门前,尽量安抚举子们。

  唾沫都说干了,这些请愿的举子们才陆续散去。

  陈迪仰天长叹,洪武爷治下的官,不好当啊。

  ……

  “这事越闹越大了。”

  “闹大又怎样?”陈安生不悦道:“我等问心无愧,既没有贿赂过老师们,也没有在考场舞弊,诸位同年都是凭真材实学考的!”

  “就是,这群北佬说话太过份了。”

  “我看他们就是输不起。”

  进宫城参加殿试的,也是南方士子中的精英了。

首节 上一节 116/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