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41节
清军入关前后,明朝地方秩序已经陷入空前的混乱。入关之后,清军以武力镇压民变,利用地主阶层的支持,重建了封建秩序。
华夏的近代思想启蒙,孕育于明朝中后期,却被满清打断,从此陷入了长期的黑暗期。
从长远看,势必要鼓吹平等,才能赢得广大普通百姓的支持,才能锻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为国家民族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时下,不管是清军还是明军,下级官兵普遍没有地位。各级军官克扣军饷,动辄杀戮士卒,以逞威信。若能在军中禁绝滥杀,若能保证军饷不被大量贪污,这样的军队就是一支有纪律、有战斗力的军队。
南明军队中堪称名将者,如李定国、李赤心、焦琏、马进忠、赵一青、马宝等,莫不深谙此道。
丹初却走得更远,在永安军中倡行平等,废除叩拜之礼,革除小人、卑职的自称。
俞厚基叹道:“大帅废除叩拜、卑称,军中多有议论,认为大帅改弦更张,使官无威仪,兵不畏惧。孰曾想,新兵才入营不到半个月,军中官兵友爱,上下同心,已有王者之师的气象。”
倡行平等不是一句空话,而有着实实在在的规定。根据《练兵纪要》,丹初要求营官以下军官要与士卒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劳作同休息;军官处事不公,士卒可向上级控诉;军官若敢克扣伙食,重则处死,轻则杖刑……
放眼十七世纪,整个世界都讲究上下尊卑,各国贵族都极力维护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
平等对于广大底层百姓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渴望推翻强加在头上的压迫和不平等。倡行平等可以团结底层士兵,可以号召广大百姓,却也可能造成秩序的混乱。
俞厚基所担忧的,正在于此。威出自上,令施于下。若上下平等,上无威信,政令不行,可就全乱套了。
身为穿越者,岑丹初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说:“我们提倡平等,主要是人格上的平等、财产上的平等。官兵之间,在职权责任上有所不同,在人格、财产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尊卑之分。
“倡行平等,不仅可施于军队内部,将来亦可推行四海而皆准。军队内部,军官爱护士兵,士兵尊敬军官,互帮互助,同甘共苦。
“军队以外,为应对佃变、奴变,应重点解放佃农、仆役,取消地主对佃农的收租权,解除仆役对主家的人身依附……”
最近,丹初或自觉或不自觉,越来越频繁地提及“解放”一词,引起了俞厚基的注意。
他让人查过,“解放”一词,出自贾思勰《齐民要术》“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原是农业种植上的术语,引申开来,大致是解除束缚,恢复自由、鼓励发展之意。
这个十八岁的永安镇总兵官,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总是有很多惊人之语,看似无稽之谈,经不起推敲,却富含哲理,渐渐落地生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秦末时,陈胜吴广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此后两千年,无数底层百姓渴望平等,渴望解放,由此而爆发了成千上万的起义。明末各地民变,首领往往自称“铲平王”,以铲除不公、均平天下为号召。
岑丹初所倡行的平等,显然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已在扩军、练兵的过程上展示出了强大的威力。
如今大厦将倾,不剑走偏锋,不足以力挽狂澜。官兵友爱、着佃纳粮,这些非常之法都可看作是平等思想的延伸,或许就是挽救危亡的关键。
俞厚基陡然增添了信心,对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帅的话醍醐灌顶,令某茅塞顿开。圣人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帅倡行平等,即为以民为重,官兵平等,可以激发士气,着佃纳粮,可以鼓励生产。足兵足食,天下何事不可为?”
第77章 火炮
步兵队编制有一个火铳哨,以三眼铳、单眼铳为装备。单眼铳射速慢,精度差,明末时已不被明军重视。永安军扩军太快,武器紧缺,为弥补三眼铳的不足,仍装备了少量单眼铳。
尽管三眼铳、单眼铳的靶子设置得更近,士兵考试的成绩仍然差于火枪哨,与弓兵半斤八两。
丹初未置可否,脑海中已是思绪万千。三眼铳、单眼铳除了造价便宜,可靠耐用,还有一个优点,为火绳枪所不及。
临战时,使用三眼铳、单眼铳的士兵可以结成更为密集的队形,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相比之下,火绳枪的火绳一直在燃烧,若队形太密集,火绳很容易引燃隔壁士兵的火药,造成误伤。
装备火绳枪的火枪手,不能结成密集的阵型,也就不能形成密集的火力。临战之时,火枪手横向疏散,左右至少留下一人的距离,以方便前后交换位置;纵向一般至少保持三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火力密度。
这一点,东西方出奇的一致。这也决定了,装备火绳枪的火枪手,必须倚仗长矛兵的保护。
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阵型战术取决于装备,日后名字天下的线列射击战术,必须等到燧发枪、套筒式刺刀成熟之后,才能大放异彩。
以装备火绳枪的火枪兵,对付装备大梢弓的满洲八旗兵,悬!
所幸的是,满洲八旗不耐暑热,不会轻易涉足岭南。按照满洲贵族的逻辑,根据历史来推演,清廷会继续驱使汉军四王一公对阵南明。
平西王吴三桂,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这四个大汉奸,孔有德有勇无谋,耿仲明向无主见,尚可喜实力偏弱,沈志祥庸碌多病。唯有吴三桂有些韬略,兵马较强,但他顿兵四川,剑指云贵,不会进入岭南。
掐指一算,至少还有三、四年时间,李定国才会挥师岭南。到那时,满洲八旗才会进入岭南作战。
对于丹初来说,利用三、四年时间徐图壮大,改良燧发枪,装备燧发枪,练成线列射击战术,当有把握。
步兵营营部还下辖一个炮哨,装备了三门子母炮、三门虎蹲炮、两门威远炮,都是轻型火炮。
子母炮由佛朗机炮改进而来,一母炮配五子炮,射速快,重量更轻,母炮加一枚子炮约重约六十斤。母炮与子炮之间必然存在游隙,导致气密性差。
因此,子母炮通常用来发射小铅子,一炮可发射出六七十枚铅子,专门对付敌军密集队形。
虎蹲炮同样发射铅子,一次可发射一百枚铅子,威力大于子母炮,重不到五十斤,但射速不如子母炮。
威远炮重一百六十斤,需用两炮车承载,可发射实心弹,亦可以发射铅子,亦可同时施放。同时施放时,装火药八两,装大铅子一枚三斤六两,小铅子一百枚,每枚重六钱。
营炮哨的轻型火炮,主要用来近战杀敌,弥补火绳枪火力的不足。
丹初对火炮机动性极为重视,力求轻便易携,并不盲目贪求威力。
标营设有一个炮队,同样以轻型火炮为主,除了子母炮、虎蹲炮、威远炮外,另装备有冲天炮和轻型红夷炮。
冲天炮可发射开花弹,杀伤力最大。红夷大炮在明末时名噪天下,威力最大。
明军火器普及率高,兵书传播也广。《武备志》、《天工开物》、《神器图说》等兵书都详细记录了各种火炮、火枪的制作方法,在明末传播很广。
丹初也尽可能地搜集、购置各式火器,招募工匠,采购铁器,加紧制作火器。但军中的火绳枪、冲天炮、红夷炮等火器依旧短缺,炮队只有两门冲天炮、两门轻型红夷炮。
这四门冲天炮、红夷炮,重量近四百斤,需用四轮炮车承载,每门炮配炮长一人,炮手、装填手、瞄准手、弹药手等九人。
丹初对冲天炮最为重视,最感兴趣,一到炮队,先去看冲天炮。费雷拉为炮队队长,为丹初现场展示了冲天炮的施放过程。
冲天炮身管短粗,其实就是臼炮,膛压较小,可以发射开花弹。明朝的黑火药制作技术冠绝全球,开花弹技术也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
冲天炮杀伤力很大,对于敌军密集队形非常有效,受到明清军队的重视,多由铜铸,造价昂贵。
一伍炮手开始演放冲天炮。伍长先目测距离,大约为两百步,叫道:“两百步,急射两发。”
炮手使用木棒包裹湿抹布,擦拭炮膛,防止炮膛内仍有火药燃烧。另一名炮手则使用木棒包裹干抹布,继续擦拭炮膛,防止膛内残存水分。
紧接着,炮手往炮膛里填火药。火药都用布袋装好,根据两百步的射程,需要装填两包火药。另一名炮手紧随其后,用搠杆捣实药包。
伍副指挥炮手调整炮身左右方向,又使用铳规,调节炮口俯仰角。
装弹手取过一枚开花弹,用烧红的铁钎引燃开花弹上木信管中的火绳,尔后将其塞入炮膛,用搠杆顶入炮膛,与火药包贴紧。
必须尽快开炮,一来防止火绳引信熄灭,二来防止炸膛。
炮手把烧红的铁钎插入炮管尾部的火门,引燃炮膛内的药包。只听“咚”的一声巨响,现场冒出一阵剧烈的白烟,硝烟味十分刺鼻。
开花弹击发出去,落在地上并未爆炸。大致过了三四秒钟,开花弹才爆炸,弹内的铁棱、铅弹等物四散飞出,击倒好几个靶子。
明朝开花弹以火绳为引信,以目标远近确定火绳的长短,进而控制引爆的时间,准确与否主要靠炮手的经验。
接下来,炮手们重复刚才的动作,剪短了木信管中的火绳。这一次,开花弹未落地就爆炸,铁棱迸射四散,击倒成片靶子,威力喜人。
众人大喜,丹初亦赞道:“很好!很好!”
红夷炮身管细长,因而精度更高,膛压更大,只能发射实心弹。
明末清初之际,红夷炮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明朝辽东边军“凭坚城用大炮”抵抗清军,所用大炮即为红夷大炮。清军亦把红夷大炮视为攻取坚城的不二利器。
但红夷大炮造价昂贵,重量惊人,轻者三五百斤,最重者可达六七千斤,搬运非常不便,并不适合野战。
前膛装火炮射速太慢。实战中,仅以火炮就能击垮敌军战阵者,非常罕见。今后,应当继续发展轻型火炮,以加强火力,削弱满洲八旗的骑兵优势。
第78章 教导
正月十六,元宵节。
永安军刚刚扩军,新兵太多,不宜放假,在元宵节这天安排了一堂教育、一堂识字课、一台戏剧。
创业之初,丹初身体力行,亲自为标营、中军授课,题目是“论满清之必败”。除了标营、中军官兵外,各营营官、“教导”,亦悉数到场,坐于前排。
“教导”为永安军中新设的官职,配置在营以上部队,平时负责教化官兵、开展扫盲教育、受理士兵的控诉,战时负责督战,核实战功,惩戒不法和怯战行为。
这并非丹初的独创。明军队一级编制中,队头、队副便负有类似的职能。辽东关宁铁骑中设有“督导”,平时训导士兵,战时督战,职能与“教导”颇为类似。
丹初试图走得更远,除了在标营设置教导队,还为每营配置一名“教导”,自任“总教”。
按照他的设想,队为明军的基本编制,理应在队一级设立“教导”。但眼下人才紧缺,只能退求其次,先满足营一级的需求。
标营教导为俞厚基。他亦老老实实地坐在台下,全神贯注地听丹初讲课,试图从中领悟到更为深刻的东西。
只见丹初拿了一个喇叭形状的铜扩音器,大声说道:
“诸位兄弟,这堂课,我先下结论,清虏必败,明军必胜。有兄弟会说,清虏战力特别强,打仗胜多败少,罕逢对手。
“大明边军精锐、李自成的顺军、张献忠的西军都强盛一时,却都被清虏一一击破。大帅说清虏必败,明军必胜,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嘿!还真不是睁眼说瞎话!本帅有很多理由,足以证明清虏必败,明军必胜。先给大家列举一二吧。”
新兵投军,大多是为了有口饭吃,至于说由谁坐天下,他们还真不关心。这也无可厚非,别说这些贫民出身的新兵了,就连很多读书人也对此漠不关心。
在世人眼中,满清入关只是正常的改朝换代。皇帝轮流坐,只要禄位、财产得到保全,管他朝廷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呢。
丹初亲自授课,没人敢开小差。他断言清军必败,引起了士兵的极大兴趣。
“首先,清虏暴虐,罪恶多端,数也数不过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弃。清虏却逼我剃发,人人拖一条辫子,形如猪狗。华夏自有冠服,清虏地逼我变更服饰,人人胡衣猴冠,形如禽兽。
“清虏人口少,取我华夏女子为奴为妾,千万粉黛,皆为羯狗所污,使我华夏男子无妻无妾;取我华夏男子为包衣,为阿哈,为鞑虏作牛作马,欲亡我华夏之种。
“清虏刚一入关,就跑马圈田,占我良田,动不动就有数百万倾,这就是‘圈田’。田主、佃农都掳为奴隶,这就是‘投充’。奴隶逃亡,清廷大肆追捕,残酷迫害,这就是‘逃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清虏如此暴虐,已经引起天下不安,豪杰纷纷反抗。就算他入了关,占了汉地许多省份,却只是占了几座城池。城池之外,义军蜂起,占领了广大的乡村、山地。
“诸位兄弟,你们试想一下,若清虏到了永安,就要把咱们的土地都没收掉,男人统统掳为奴隶,女子供其奸淫。你是要奋起抵抗,还是甘心当奴隶,把妻子女儿送给清虏奸淫?”
明明知道丹初在危言耸听,俞厚基还是暗自会心一笑,和左右的教导对视一眼:教育新兵,夸张、煽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亲兵队的士卒最先喊了起来:“奋起抵抗!”继而,教导队、骑兵队、火枪队、炮队、辎重队、医护队都齐声应了起来。
身处集体之中,每个人都被裹挟进去,自觉或不自觉地呼喊起来。“奋起抵抗”,四个简简单单的字,经过不停的重复,却让人生起一种莫名的亢奋和自信。
呼声持续了好一阵。直到丹初做出手势,士兵们才停止了呼喊。
他继续说道:“诸位兄弟,满鞑子一共才多少人口?满打满算,还不足二十万!可我汉人有多少人口?不下于五千万,何况还有许多瑶人兄弟、侗人兄弟、苗人兄弟、回人兄弟呢!
“五千万对二十万,就是两百五十比一。就算满鞑子有三头六臂,咱们两百五十个人打一个满鞑子,还打不过他吗?
“有人会问了,既然满鞑子人这么少,既然汉人这么多,怎么老打败仗?主要是朝廷党争,汉人不团结,心不齐,汉奸太多。
“孙承宗、熊廷弼主持辽东防务时,鞑子畏惧他们,不敢内犯一步。谁知道,朝廷奸臣当道,皇帝昏聩,对阉人魏忠贤言听计从。孙承宗致仕归乡,组织族人抗拒鞑虏,慷慨殉国。熊廷弼逮捕下狱,竟被斩首,首级传示九边……
“崇祯爷对袁崇焕信任有加,派他督师辽东。哪知道,袁崇焕也是个银样镴枪头,先是矫诏擅杀毛文龙,引起东江镇哗变,又跟黄台吉勾勾搭搭,引满鞑子迫近京师……
“还有那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大汉奸,皆为辽东、东江大将。朝廷高官厚禄优礼此辈,此辈却认贼作父,为虎作伥……”
丹初怒目圆睁,扫视全场,问道:“你们说,那些朝廷奸臣该不该杀?”
“该杀!”士兵齐声应道,对朝廷也有了一丝轻视。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