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40节

  此刻,第一营三支步兵队已经打散,区分不同武器,各自考试。

  先来到弓兵训练场。按照《练兵纪要》,定五十步为距离,设靶高五尺,宽一尺半,每三矢中两矢为优。

  可资参考的是戚继光所作的《纪效新书》,规定“比射,官尺八十步为式,把高六尺,阔二尺,每三矢中二矢为熟”。

  相比于戚继光,岑丹初甚至降低了弓箭的射程和精度要求。此乃无可奈何之事。

  戚继光活跃于嘉靖后期至万历早期,明朝国力尚算强盛,可以为戚家军装备大梢弓等良弓。

  永安军装备的步弓为漆弓,成本低,使用竹片做弓身,外缠以胶,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弓弦多用棕麻绞成,因而不惧潮湿,但弓力小,射程近,算不上良弓。

  良弓成本很高,“干、角、筋、胶、丝、漆”缺一不可。明朝边军常用的开元弓,满清八旗常用的满洲弓,需要用到蚕丝、牛角、牛筋、动物胶、鱼肠等材料,成本甚至高于火绳枪,制作过程却远比火绳枪繁琐,耗时更远过于火绳枪。

  特别是弓弦,常用牛筋做材料。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可能经常性地杀牛取筋。大梢弓虽好,永安军根本就装备不起。

  丹初做了总兵,掌管一镇之兵,彻底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思考问题。对于军队来说,最精良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情况下,武器的可靠性、成本、耐用性更为重要。

  弓兵的考试成绩不尽人意。第一次考试,全营一百多名弓手,发三矢中三矢者优,仅一人;命中二矢者良,十八人;命中一矢者及格,三十一人;一矢不中者差,超过一半。

  魏国松见状,把弓兵们臭骂一顿:“都他娘怎么练的!一矢不中者,每人责打军棍五下。”

  俞厚基劝道:“大都是新兵,又是第一次考核,成绩已经出人意料了。”

  藤牌兵与弓兵一起训练,于三十步外设置靶子,练习投掷标枪。成绩比弓兵还要差,令人不忍直视。

  冷兵器就是这个造性啊!不经过长期的训练,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丹初未置可否,转身去看火铳手训练。

  永安军的漆弓威力弱,射程近,与敌对战时明显处于劣势。临战时,漆弓有效射程大致在三十步左右。漆弓只能用轻箭,在三十步的距离下,根本就破不了甲。

  与之相比,满洲弓的有效射程可达到六十步,三十步以内配以重箭,可以破重甲,杀伤力与普通火绳枪不相上下,射速、可靠性又远胜之。

  三眼铳在三十步以内可以破甲,五十步以内可以对付不披甲的目标,五十步以外,杀伤力就很有限了。

  单眼铳与三眼铳相似,但威力更大,精度更高,有效射程可达到八十步。但单眼铳射速太慢,实战效果太差。

  火绳枪有效射程可达到六十步,重型火绳枪可达到一百步,破甲效果很好,但射速太慢,需要集中使用。

  满洲八旗披重甲,装备大梢弓,火器也不遑多让,堪称是当今亚洲最精锐的骑兵。

  如何打败满清八旗?丹初思考已久,渐渐有了答案:能征服野蛮人的,是科技。能打仗满洲八旗的,是火器。

  只要有铁矿,只要有熟练的工匠,就能大批量的生产制造火器。火器对体力、武器要求不高,新兵简单经过训练,就可以熟练使用火器,比弓箭简单多了。

  对步兵来说,最理想的火器就是火绳枪。但火绳枪工艺相对复杂,制造不如三眼铳方便。眼下,可以先装备三眼铳,以资过渡。等火绳枪产量上来,再大批量装备火绳枪。

  反正,岭南的清军以汉军、绿营为主,满洲兵不耐暑热,至今尚未进入岭南。

第75章 火枪扬威

  来到火器训练场,枪声此起彼伏,硝烟四处弥漫。

  根据《练兵纪要》,火绳枪靶子设在八十步远、五尺高、二尺阔;单眼铳靶子以六十步远、五尺高、二尺阔;三眼铳靶子以三十步远、五尺高、二尺阔。

  根据靶子的设置,不难看出,火绳枪的精度、射程优于单眼铳,单眼铳又优于三眼铳。

  丹初对火器寄予厚望,先视察火枪兵考核。步兵营编有一哨火枪兵,全部编制火绳枪。军中缺少火绳枪,火枪哨应编制三十一支火绳枪,实际只有十七支,尚缺少十四支。

  哨长名叫骆金珂,颧骨高耸,瘦长脸,原是火枪队中的伍长。火枪队由佛朗机雇佣兵费雷拉创建,骨干多为番人。

  骆金珂悟性很高,枪法准,装弹熟练,被费雷拉提拔为伍长。这次扩军,骆金珂升任哨长,很受营长的器重。

  看见丹初等人,骆金珂连忙过来行礼,毕恭毕敬地说道:“大帅。”

  丹初微微颔首,问道:“考过几个人了?成绩如何?”

  “回大帅,考了十二人,优秀二人,良好三人,及格五人,不及格二人。”

  与弓兵类似,火枪兵考核射击三次,三发全中者为优秀,中两发者为良好,一发者为合格,一发不中者为不体系。

  成绩比弓兵好多了,众人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丹初笑道:“不用管我,你接着组织考试。”

  “诺!”骆金珂转身对待考的士兵说道:“大帅观摩,大家务必使出全部本事,莫要慌张,莫要出错,争取三发全中。王大全!”

  “到!”

  “出列!准备,开始!”

  骆金珂取过一个沙漏,将其倒转过来。细沙缓缓流下,计时开始。时间大概为两分钟,火枪兵要在两分钟内,装好三发子弹,瞄准,射击。

  火枪兵都经过提前挑选,多为机灵之人。王大全虽是新兵,却也十分灵光,得令之后,立即取过火枪,开始装填弹药。

  他半蹲着身子,先把火绳枪枪口朝上,支在身前。再打开装有火药的小竹筒,把火药从枪口倒入枪膛。

  火药与弹重的比例要合适,否则,装药太多容易炸膛,装药太少子弹又没有威力。

  明军早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装弹,譬如三钱鸟铳,就装入三钱火药。后来经过实战,决定按照四比三的比例装弹,譬如弹重四钱,就装入三钱的火药。

  为了提高装弹速度,明军通常把火药提前装好,放入一个个小竹筒内。装弹时,直接把竹筒内的火药全部倒入枪口,简便易行。

  紧接着,王大全打开腰间弹袋,取出一枚六钱重的铅弹,包以油纸,用搠杆送入枪管,连同火药一起压实。

  第三步,打开火门盖,清理火门处的火药残渣,取出一个竹筒,把火药倒在枪机的火门上,作引火之用。关闭火盖,防止走火。

  第四步,取出铳架,支在地上,把枪管放在铳架上。轻轻吹动火绳,确保火绳仍在燃烧。然后打开火盖,把夹有火绳的金属弯勾压进火门。

  此乃重型火绳枪,需要铳架支撑,铅弹重,威力大,枪管长,精度高,破甲效果很好。

  第五步,瞄准,把照门、铳星、靶子放在一线,扣动扳机。金属弯勾把火绳压进火门,引燃火门中的导火药,进而引燃枪管内部的装药。火药爆燃,击发出铅弹。

  “砰”的一声,子弹射出,枪口处冒出一团白烟,散发出刺鼻的硝烟味。

  枪声很大,俞厚基身体一震,被硝烟味呛得连打两个喷嚏。

  丹初却早已习惯了这种硝烟味,嗅到硝烟味后,身体甚至激发出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火绳枪的威力、精度比满洲大梢弓强多了,只是射速太慢,普通射手一分钟只能射出一到两发。相比火绳枪,燧发枪射速提高了一倍,可在小雨天气发射,普通射手可射出两到三发。

  但是,燧发枪对硝石、弹簧的要求更高,可靠性更差。明朝也有燧发枪,称为自来火枪、自打火枪,但和欧洲一样,燧发枪都未普及开来,通常只是作为贵族用枪。

  将来,等自己有了稳定的地盘,等实力壮大之后,就可以点科技树了。燧发枪,无疑是一个应当努力的方向。

  身旁还有两个靶位,各有一名火枪兵,枪声相继响起。

  王大全可没心思想别的,手忙脚乱地重复装弹动作,赶在沙漏漏尽黄沙之前击发三颗铅弹。

  还好,他在限时之内射出了三发铅弹。射击场升起黑旗,停止射击。两名士兵上前查看,用纸片、浆糊修补靶子。

  他们很快返回,向丹初汇报成绩:“报大帅,三副靶子,左为良,中为良,右为及格。”

  丹初笑笑,说道:“不错,火枪哨训练成绩很好。”

  王大全考核得了良,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刚才那一阵忙乱,他紧张得不得了,虽才短短两分钟,却急得出了一身汗,总算成绩不错,没在大帅面前丢脸。

  丹初问他:“你何时入的营?”

  王大全有些紧张,回答总算得体:“回大帅,小人腊月二十八入的营。”

  丹初笑道:“嗯,怎么赶在年前入的营?”

  “回大帅,小的家里人口多,口粮紧,听说大帅仁义,急忙赶来投军。”

  “家里几口人?几个兄弟?”

  “九口人,兄弟四人。小的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和老四一起报名参军。老四没选上,小的被选到了火枪哨。”

  “哦?怎么没选上?”

  “他个子太矮,实际只有十四岁。”

  古人习惯称虚岁,虚岁十四岁,应当只有十三周岁。广西地方贫瘠,百姓普遍营养不良,个头矮小。王大全的弟弟没被选中,实属正常。

  在这个乱世,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出路,就连吃饭都成问题,到部队当兵吃粮,确是一条出路。

  “没关系,到了十六岁,还可以过来投军。”岑丹初若有所思,继续问道:“练习火枪多少天了?”

  “练习火枪……”

  王大全说话吞吞吐吐的,大概是不会算数。

  骆金珂代他回答:“回大帅,火枪哨大年初三开训,至今有十三天。除去中间休息两天,其余时间每天都有训练。”

  “嗯,不错。”

  练习冷兵器非常消耗体力,哪怕是射箭,拉弦十几下,也会让人手臂松软无力。士兵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低,无力承受严苛的训练,必须定期休息。

  火枪就友好多了,装弹、瞄准、射击对力气要求不高,主要是要熟练,要快,要准。

  丹初对火枪哨的训练很满意,临走之际交待骆金珂道:“你组训有方,士兵考核成绩很好。后面,还得再接再厉,不可丝毫懈怠。”

  “诺。”

第76章 平等

  营长魏国松继续陪着丹初一行,前往观摩步兵队火铳哨考核。

  丹初交待他道:“我推崇泰州学派,在军中倡行官兵平等,官须爱兵,兵要敬官,官不得滥杀,不得克扣伙食,兵不得违抗军令,不得开小差。

  “你营中士气不错,但还要继续抓下去,首先要从改称呼、废跪拜抓起。譬如刚才那名新兵,仍习惯以小人、小的自称,需要改正过来。”

  “诺!卑职……”魏国松赶紧打住,改口说道:“职下一定大力纠正!”

  明朝中期以来,随着阳明心学的传播、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社会上出现了渴望平等的思潮。

  明朝也顺应时势,松弛了社会管制。最典型的,莫过于户籍管理的放松。匠户等贱户皆能参加科举,且有专门的科举名额。商人有商籍,可在经商之地就地考试。就连流民也有“附籍”,可通过附籍参加科举。

  清朝得国太易,为污蔑明朝而大肆篡改历史,屡屡兴起文字狱。明朝诸多正面之处,都湮没到了历史的尘埃中。

  明朝鼓吹平等最力者,当属阳明心学中的泰州学派。

  嘉靖、隆庆时期的重臣赵贞吉,出身于匠户,就是泰州学派的代表,生前便大力鼓吹“人人皆可为尧舜”。

  赵贞吉博学多才,峭直梗介,议论慷慨,与人争论不曾屈服。与当时的重臣谈话时,他经常直呼其名,与官场规矩大相违背。但在《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被塑造成了“不粘锅”。

  一代宗师李贽反对程朱理学,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婚姻自由、解放妇女,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封建制度,极力鼓吹民本、平等等主张,影响深远。

  到了明末,天下大乱,大江南北不断爆发佃变、奴变。乡村有佃变,城市有奴变,本质上都是下层百姓追求平等的暴动。

  江南江西富庶之地,“每村千百人,各有渠魁,裂裳为旗,销锄为刃,皆僭号铲平王,谓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也。诸佃各袭主人衣冠,入高门,分据其宅,发仓廪散之……”

  各省皆有类似的民变,佃变、奴变、矿变……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明朝即便没有外敌,也很难挺过内乱。

首节 上一节 40/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