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18节

  “一曰扩建大学堂。永安大学、武备学堂为两所仅有的大学堂,均需扩建。为普及兴学,拟新建一所师范学堂,专门培训教师。

  “二曰新建技学校。有几项技艺很紧缺,需要设立专门的技学校。拟新建七所技学校,分别为军械学校、农桑学校、医护学校、冶金学校、水利学校、土木学校、法律学校。

  “三曰试点公学。拟试办公学,先为赤军、官吏、教师、工人等公职人员的儿童提供免费小学教育。待经费充裕,再全面推开。

  “四曰统一教材。制定拼音、简化汉字标准,编纂统一的教材……”

  “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章程抓紧拟出来,第一时间呈给我。在我率军开拔之前,必须敲定兴学方案。”丹初赞道,总体感到满意,提议道:

  “水师协驻地在八尺寨,与武备学堂相隔较远,来往不便。将来若争夺广东,势必要大兴水师。现在,咱们没实力也没必要修造大船,先在八尺寨新建一所水师学堂,专门培养水师骨干。”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赤军虽有水师,却只是一支很小的内江水师。广东多海寇,战船多用广船,坚固高大,往来南洋,不容小觑。赤军得未雨绸缪,先行培养水师人才。

  方以智提议道:“此次增援粤东,我军不必死战。爵帅劳苦经年,何不坐镇南宁,拜一大将领兵出征?”

  丹初苦笑一下,说道:“此番作战,只能派亲兵协去。我是协统,又要与朝廷、东勋打交道。我若不去,谁还能担当此任?”

  想一想,还真是如此。即便方以智是左参军,名义上的赤军二号人物,也根本不能担此重任。他只好叹道:“某甚惭愧,不能为爵帅分忧。”

  下一个议题,加强宣传。

  丹初说道:“启发民智需要教育,也需要宣传。教育确实不好办,宣传却容易得多。军政府成立了宣房,头一件事便是办报。《中兴报》是我亲自命名,亲自题辞的。自元月开始发行后,我还是不太满意。

  “一是内容太少。每月朔望各出一期,一个月也就是两期,一期一万多字,讲不了多少东西。从下个月开始,每月要出三期,初一、十一、二十一各出一期。

  “二是质量不佳。《中兴报》的发行对象,是赤军,是各级官吏,是缙绅,是读书人,也是所有平民。每一期报纸,栏目要相对固定,有政论,有时事,有新闻,有文学,有知识,有趣事。

  “说教不能枯燥,免得引起读者反感。语言要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让识字的人都能看懂,让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可以向特定部门、特定人约稿,也不妨允许读者投稿,经选用的,可以署其名字。工商业有什么大事,可以登报,商品物价,可以登报,商人想在报纸上赚吆喝,也可以登报广而告之……”

  眼下,信息闭塞,国人视野狭窄,见识短浅。因此,《中兴报》一经问世,大受欢迎,加之价格便宜,往往一经发行,立即抢售一空。

  俞厚基问道:“南宁、浔州几个缙绅,也有出钱办报纸的想法。爵帅,我担心他们混淆视听,暂时没有批准。”

  思想开放,社会才能活力,国家才能进步。丹初答道:“让宣房订个章程,允许民间办报,但需经过批准,内容要符合公序良俗,不得与军政府唱反调。否则,宣房可以随时封禁。”

第236章 兵部尚书刘远生

  三月初一,赤军主力在浔州誓师,以“奉诏援粤”为名,拔营东下。

  亲兵协、水师协共计一万两千人,沿浔江顺流而下。步兵第四标在郁林州容县拔营,沿北流江顺流而下,准备夺取藤县,确保大军退路。

  春回大地,水稻苗郁郁葱葱。江水滔滔,似为大军壮行。阳光明媚,焕发出无限生机。

  丹初照例领兵出征,军谘府参军佥事杨玉祁随征,担任丹初替手。杨玉祁由作战局长升任,所遗作战局长一职由何肇基升任。何肇基是昭平人,诸生出身,精明强干,受到丹初的赏识。

  此次东征,军谘府抽组骨干,组成元帅行辕。杨玉祁、何肇基随扈,辅佐丹初处理军务。

  三月初三,赤军抵达藤县,在此驻留,一面炫耀武力,一面策反守军,必欲夺取藤县。

  藤县位于梧州上游,周围群山环绕,地处北流江与浔江交汇处。此地虽为陈邦傅所有,但形势孤立,山河阻隔,西、北、南皆为赤军地盘,只剩东面可与梧州联系。

  赤军要出兵增援广东,藤县、梧州为必经之道。朝廷行在设在梧州,赤军不便占领。但藤县关系赤军粮道,亦关系赤军退路。不夺取藤县,赤军便不能安心东征。

  未时,阳光正烈。步兵第四标抵达藤县,与亲兵协、水师协会师。标统岑勋面见丹初,略一寒暄,便提议强攻藤县:“爵帅,大军一万多人,取藤县易如反掌。眼下,大军顿兵藤县城外,不事攻伐,何也?”

  岑勋是思恩府土司,其女嫁与丹初为妾,忠心耿耿。经过全州之战,岑勋显示出了带兵能力,土司兵骁勇善战,受到全军认可。

  “藤县地势紧要,非夺之不足以安军心。但行在就在梧州,离藤县不到百里,声气相通。我军此次出师,以奉诏援粤为名,若在藤县大动干戈,行在君臣必然惊恐。

  “陈邦傅在梧州,遥柄朝政,必然大做文章,趁机污蔑我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反正我们也不急着东下,就在藤县城外练兵,威慑守军,逼迫守军投降。

  “藤县形势孤立,粮产不丰,守军孤立无援。我肯料定,不出三日,守军必然投降。你安心在城外扎营,三日之后等着入城便是。”

  主帅言之凿凿,岑勋只好作罢。

  藤县北临浔江,东临北流江,北流江绕城南、城东而过。因此,藤县三面环水,只有西面为陆地。

  赤军以水师封锁江面,以陆师封锁城西,把藤县围得如同铁桶。陈邦傅人品卑污,徒以媚上为术,军队也士气低落,武将无心死战。藤县已是死地,陈邦傅虽想派兵增援,却没人愿意过来送死。

  次日,兵部尚书刘远生赶到藤县。

  刘远生,陕西富平人,谙韬略,会用兵。崇祯末年,张献忠派兵攻江西,刘远生率军抵抗,收复吉安、郴州等地,颇有战功。弘光年间,刘远生为南赣巡抚,守赣州,清军围攻数月。赣州粮尽,刘远生战败被俘,后被义士所救,投效永历帝。

  在永历小朝廷,刘远生以“知兵”闻名,人品端正,见解不俗。他长期担任戎政尚书,提督御营,遭到马吉翔、夏国祥、庞天寿等佞臣的忌恨。

  刘远生颇有威望,朝廷每遇危急,常常会想到他。忠贞营刚进入广西时,朝廷惊恐,刘远生过去宣慰。孔有德破梅关,群臣惶惶,刘远生亲往广州面见杜永和。

  月初,永历帝逃到梧州,立即开始“打虎”。刘远生的弟弟刘湘客,时任都察院佥都御史,为“五虎”中的“虎皮”,亦被投入大狱。

  吴党猖獗,刘远生在梧州无法立足,遂辞别永历帝,自请出使南宁,催促赤军东下。

  既是同乡,又是旧交,刘远生是个值得结交的人物。

  见面之后,略一寒暄,丹初说道:“大司马,桂林一别,长久不见,至今已两年矣。”

  刘远生一怔,回忆起往事,说道:“元年九月,今上在古泥关蒙尘,琢如率军护驾,我兄弟得与琢如相识。二年三月,鞑子寇桂林,今上南巡,琢如护驾至城南栗木岭。自此一别,整整两年矣。中兴已成幻梦,真令人惆怅不已。”

  金声桓、李成栋、姜瓖的相继败亡,对军心士气打击极大。刘远生亦对朝廷失望不已,态度日趋消极。

  丹初把他迎入帐内,一边走,一边说道:“年前,我在塘报上看到大司马的奏疏,曰‘开武备库,节用储饷,招练禁旅,奉上亲征,出楚督诸将为死战计’,深感大才,至今记忆犹新。”

  刘远生暗自吃惊,他自己都忘了奏疏原文了,这岑丹初,竟能出口成诵?

  “哎,爵帅笑话了。”刘远生干笑几下,叹道:“我久任戎政尚书,去年迁兵部尚书,便想整顿京营,图谋恢复。但京营被马吉翔、夏国祥二佞视为禁脔,动辄以中旨干预戎政。我连京营都办不好,还谈什么‘奉上出征’,现在想想,真是笑话。”

  明朝京军有三大营,南明小朝廷也有。但京营废弛已久,永历朝的京营也不例外,除了糜饷,全无用处。

  “我听说,李元胤提督御营,颇为整肃,怎么如此不堪?”

  “李元胤,哼。”刘远生冷笑一下,说道:“宁夏王在世时,御营皆为东勋旧部,饷粮供应充足,颇为整肃。自宁夏王薨,御营仰赖朝廷供给,早已今非昔比。

  “李元胤虽是你结义兄弟,却比你差远了,自负清高,不知大义。堵阁老在朝廷无法立足,五次上疏请发军饷,愿意督忠贞营出师抗虏。楚党百般刁难,上亲自过问,才批给三千两。

  “结果,堵阁老刚领到银子,又被李元胤派人抢去。琢如,你说,朝廷乱成这样,还能有何作为?堵阁部前往柳州催兵,我也无处容身,只得到你这儿栖身了。”

  “哎!”丹初长叹一声,看着刘远生欲言又止。待他喝过清茶,才说道:“大司马可知道,堵阁老已在柳州病死了。”

  “啊?”刘远生闻讯一惊,右手不小心打翻了茶碗。

  “忠贞营到柳州后,大疫。堵阁老路过南宁,我与他曾有一晤。当时他已染病,在南宁休养半月,却意气甚豪,病情未愈,便执意要去柳州联络忠贞营。结果,阁老病死,兴国公亦已病死。”

  李赤心也死了?主帅病死,忠贞营还能出兵援粤吗?

  “气数已尽,气数已尽。”刘远生喃喃自语,绝望之情一览无余。

第237章 堵胤锡追谥文忠

  “忠贞营新丧大帅,不便出兵。不过,总兵刘国昌愿意援粤,高必正已经许之。我与刘国昌有约,准备在梧州会师,一道晋见皇上。”

  刘远生眼中泛起一丝希望,又感到疑惑。他已经听说,“白毛毡贼”刘芳亮已经归顺岑丹初,被委任为赤军大将。这个刘国昌,难道也要归顺赤军?

  丹初像是看懂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刘国昌与高必正不和。李自成篡国时,大概与高夫人不和,封高必正为临朐男,爵位极低。

  “李赤心为自成侄子,倚恃高夫人、高必正,尚不能压制刘希尧、刘芳亮诸辈。如今,赤心已死,高必正继领忠贞营。

  “高必正在伪朝为临驹男,在天朝为郧国公。刘国昌在伪朝为淮侯,并非顺军元老,在天朝仅是个总兵,如今屈居高必正之下,为忠贞营一裨将,其尴尬可想而知。”

  “哦。”刘远生恍然大悟,说道:“多谢爵帅释疑。”照这个说法,刘国昌大概要永久脱离忠贞营了。老天开眼,这些白毛毡贼死得死,散的散,从此难成气候矣。

  “堵阁老勇于任事,不避讥议,一生鞠躬尽瘁,却死于瘴乡。他身后之礼,务必得隆重,方能显示朝廷心意。大司马,这是阁老的遗疏,我从阁老嗣子处抄录而来,请过目。”

  丹初说着,指示秘书拿过一份文稿,交给刘远生阅读。

  堵胤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堵世明已死,次子堵正明,去年战死于永兴,赠太子太保、右都督。幼子名曰堵武鼎,目前护柩于南宁。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即便明清为敌国,亦不会阻挡死者归葬。堵胤锡是江苏宜兴人,南宁距宜兴数千里,沿途战乱,想把他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着实困难重重。

  丹初劝堵正鼎把父亲棺柩暂厝于南宁,先办好身后谥典,再想送葬的事。

  柳远生读着堵胤锡的遗疏,不由自主地轻声念道:“臣但恨以万死不死之身,不能为皇上毕命疆场,而死于枕席,是为恨也。臣死之后,愿为厉鬼以杀贼。伏乞皇上拣任老成,用图恢复。如国家大事,有李元胤、刘湘客、袁彭年、金堡、丁时魁、蒙正发六人作皇上腹心股肱,成败可虞,祖宗有灵,实鉴临之。臣死矣,不胜余憾云……”

  大臣遗疏,向来为朝廷所重视,若有所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一般都会照准。因此,大臣往往会在遗疏中请求荫庇,甚至还会开口要恤典。

  堵胤锡的遗疏,丝毫不考虑身后事,反而是满腔的悲愤,尤其对李元胤、“五虎”擅政极为不满。

  刘远生收起眼镜,说道:“堵阁老坚志如城,宵枕无安,却溘然长逝,遗疏公而忘私,不计生前得失,可敬可叹。其身后恤典,必贵必重,方能激励志士。”

  丹初正想借重刘远生,好增加自己说话的份量,便说道:“我打算上疏朝廷,请按中湘王之例,恤典阁老。大司马正好可以领衔,好增加奏疏的份量。”

  这,未免过奢了吧?何腾蛟生前担任督师,位高权重,与瞿式耜、严起恒等重臣相睦,死后追封中湘王、中极殿大学士,谥文烈。

  堵胤锡为吴党,一生好强,勇于任事,在朝中树敌甚多,与瞿式耜、严起恒政见不合。追封他为二字王,能成吗?

  也不好说。赤军、忠贞营兵马雄壮,都愿为堵胤锡说话。朝廷吴党得势,正要倚重赤军、忠贞营援救粤东,必须重视他们的意见。

  这件事,不妨卖岑丹初一个人情。刘远生计议已定,说道:“琢如以为,堵阁老该谥何字?”

  谥号虽只有两个字,却是对大臣一生功过的盖棺定论,是大臣死后最重要的恤典。堵胤锡为文臣,照例该以文字打头。

  “文忠。”丹初不假思索,说道:“阁老忠诚勤奋,死后仍愿化作厉鬼杀贼。谥为文忠,最为恰当。”

  谥法,危身奉上、盛衰纯固、临患不忘国、推贤尽诚、廉方公正、杀身报国,曰忠。

  文忠,是美谥中的美谥,虽然比不上文正,却也只是稍逊而已。

  从明初至今,只有十个大臣死后谥为文忠,其中有三个还是南明封的。就连张璁、杨廷和、张居正、孙承宗,死后不过谥为文忠而已。何腾蛟死后只是封为文烈,堵胤锡够格谥文忠吗?

  丹初却执意谥为文忠。他与堵胤锡相识时间并不长,只见过两次面,却一见如故,对他很有好感,也极为推崇。

  论识见之宏远、任事之勇敢,南明朝野能与堵胤锡媲美者寥寥无几。丹初正想倚重他的大才,为将来做一番长远的谋划。却不想,他溘然长逝,真是大夏将倾,巨木先折。

  因为党争激烈,堵胤锡屡受诋毁,在南明永历朝的名声并不显赫。何腾蛟、瞿式耜等人死后,还有浙东史派为其扬名。堵胤锡则长期被埋没,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为堵胤锡谥为“文忠”,也算是为他正名。

  丹初也想借此机会,向朝廷投石问路。行在离赤军地盘越近,丹初在朝中的份量越重。他是后起之秀,原对朝政不感兴趣,现在赤军羽翼已丰,足以影响朝政。

  这次,正好在堵胤锡谥号上做些文章,借机敲打朝廷大小臣工。这些人目光短浅,党同伐异,占据高位,却毫无作为。

  从历史上看,孔有德攻入广西后,朝廷西迁南宁。永历帝只知逃跑,不图恢复,群臣绝望。永历小朝廷濒临瓦解,大有树倒猢狲散之势:督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大臣汪皞死节;大学士唐諴、户部侍郎张尚、大理寺丞吴德操、广西巡抚余心度、督粮参议魏元冀等先后降清;兵政尚书刘远生、佥都御史刘湘客等人避入深山;鲁可藻、钱秉镫、王夫之等人脱离永历朝廷,返回故乡以明朝遗民自居;“山中宰相”方以智、礼科给事中金堡等人做了和尚……

  一旦朝廷迁到南宁,丹初将成为举朝瞩目的焦点,赤军将扛起抗击清虏的大旗。若不能在朝臣面前树立威信,还怎么震慑奸佞,整肃朝政?

  还有那么多大小臣僚,已对永历帝绝望,或许正在待价而沽,正可收为己用。若是丹初说话份量不够,伸张大义不够坚决,他们还会过来投奔吗?

  刘远生深思熟虑,决定接受丹初的建议,说道:“爵帅说得极是,堵阁老追谥文忠,正可盖棺定论,足以体现朝廷优恤忠臣之意。不过,奏疏之上,还当由爵帅领衔,某列衔即可。”

  他随即想到弟弟刘湘客,说道:“舍弟湘客,被吴党所攻,正在锦衣卫大牢……”

  丹初亦与刘湘客相熟,随即接过话,说道:“湘客常为赤军仗义执言,我必疏救之,此事不劳大司马费心。”

  刘远生在朝中官职为兵部尚书,丹初官职为兵部右侍郎。但赤军兵强马壮,刘远生的分量已不如丹初。丹初肯帮忙,刘湘客必保无虞。

第238章 统战东勋

首节 上一节 118/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