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17节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

  军机处,早晨例会准时开始。

  作为赤军的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并无恢宏的建筑,只是一处不大的别院。处里也只有三个人,丹初为主任,左参政俞厚基、左参军方以智为委员。

  但这里侍卫林立,皆从亲兵协中遴选而来,身材挺拔,神色肃穆。塘兵匆匆,文书频繁,颇有一番枢密森严的气象。

  晨会第一件事,讨论是否出兵增援肇庆。

  军机委员有权阅知情报局的简报,对行在局势了然于胸。

  “马皇帝”马吉翔入阁,权势熏天。他窥伺永历帝的意思,以清军势大难敌为由,竭力主张“巡幸”广西。

  皇帝到了广西,东勋势必失势。因此,两广总督杜永和力求不要移跸,防止粤东人心瓦解。

  朱由榔犹豫不决,派戎政尚书刘远生、礼科给事中金堡去广州解释。杜永和泣曰:“上西去,则竟弃广东,付之还虏)诸忠义士随成栋反正者,亦付之还虏,令其杀戮。为皇上画此谋者,亦何其惨也!”

  刘远生亦主张留在肇庆,却出了个馊主意:“或请两宫暂移梧州,而车驾暂留,号召援兵。”

  让两位皇太后逃往梧州,让皇帝留在肇庆?朱由榔不会干这种傻事,奸臣不会干,太监也不会干。

  李元胤为李成栋的养子,也是岑丹初的结义兄弟,掌管锦衣卫,提督御营,在朝中举足轻重。作为东勋在朝中的代表,他自然主张坚守肇庆,不会客入广西。

  正月初八,太监夏国祥擅自作主,用步辇把慈圣皇太后抬到行宫门外。尔后,又以太后懿旨的名义,催促朱由榔上船逃往梧州。

  既有太后谕令,朱由榔也就不再顾忌群臣,忙不迭地登船逃命。

  “百官仓皇就道。粤东人皆奔回……”

  二月初一,朱由榔君臣逃至梧州,“驻陛水殿”。

  梧州是陈邦傅的地盘,朱由榔刚到梧州,朝廷风向立即改变,吴党压倒楚党,终于得势。

  陈邦傅暗中策划“打虎”,户部尚书吴贞毓、礼部侍郎郭之奇、兵部侍郎程源、万翱等十四人联名上疏揭发楚党“五虎”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蒙正发,攻击他们“把持朝政,罔上行私”。

  五虎依仗李成栋、李元胤父子,在行在骄横狂悖。朱由榔不满已久,当即决定把刘湘客等四人逮捕,下锦衣卫狱拷打审讯。“虎头”袁彭年是袁中道的儿子,与李元胤关系密切,又丁母忧。朝廷投鼠忌器,对袁彭年免予处分。

  于此同时,清军则在加紧准备,试图直捣广州。正月二十七日,尚可喜、耿继茂统军由韶州南下,二十九日到达英德县。总兵许尔显、副将江定国,率部走水路进攻清远。

  清远位于广州北方,是广州门户。清军攻下清远,便可长驱直入,直抵广州城下。

  ……

  左参军方以智主司军事,首先做了汇报:

  “昨夜,朝廷再次递来诏书,要求赤军、忠贞营、陈邦傅出兵,前往三水阻击清军。诏书公开发表,拜发于二月初二,梧州水殿。”

  明朝中央文书类型繁多,主要有诏、制、敕、诰、谕、册、书、苻、令、檄等10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诏与敕。

  诏,顾名思义,是皇命诏告于天下的意思,一般公开发表,且需举行特定的仪式。

  朝廷以诏书的形式要求广西军头出兵,不合文法,用意也很明显:诏告天下,人尽皆知,逼迫岑丹初、李赤心、陈邦傅出兵。

  上个月,兵部已经发过军令,檄调岑丹初等人出兵。当时形势不明,三人皆按兵不动。

  这一次,小朝廷逃至梧州,惊慌失措,除了使用诏书公告天下外,还对三人加意笼络。

  岑丹初这边,朝廷另送一封敕书,把他由定虏侯加封为“宁国公”。朝廷还承认了赤军对浔州、郁林州的占领,命岑丹初“加兵部右侍郎衔,总督桂西南官义土民兵马,经理钱粮马仗”。

  这封敕书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岑丹初可以名正言顺地节制桂西南各路官军、义军、土司兵、民团,并向各地征收钱粮马匹军械。

  方以智接着说道:“朝廷公开诏令,又加封爵帅为宁国公。救不救广东,关系天下观瞻,亦关系民心所向。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出兵广东。”

  俞厚基主管政务,态度消极,说道:“国事如此糜烂,朝廷不事恢复,竟还在忙着打虎,内斗不休,简直无药可救。

  “爵帅虽与高必正结为兄弟,赤军却与忠贞营不相隶属。陈邦傅又是我军仇敌,如今隐然劫持銮驾,居心叵测。朝廷没有威望,诸军不相节制,到了前线,不说并肩作战,能不内讧就不错了。

  “就算咱们出兵广东,南宁与广州相距上千里,粮草转运困难。军队客居他乡,粮道处处仰仗他人。这仗,该怎么打?

  “更何况,赤军正在扩军,人员尚未满编,装备更是差了一大堆。战船、步枪都很紧缺,一时之间也无法装配整齐。孔有德还在湖南,随时有可能打进广西。

  “依我看,要出兵可以,做做样子还行,不能真打,不能损失自家兵马。”

  军事上有很多不能打的理由,但政治上必须打。

  “值此危难之际,朝廷封我为宁国公,自是希望我响应号召,出兵援粤。我立志抗清,赤军亦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如今情势危急,朝廷诏告天下,若我不出兵抗清,岂不叫天下耻笑?”

  丹初得封为宁国公,从此与焦琏、李赤心、胡一青、马进忠、杜永和等勋镇平起平坐。朝廷意在激励他出兵援粤,无疑起到了作用。

  他继续说道:“李赤心远在柳州,屡受排挤,素无斗志。陈邦傅心思叵测,只知保存实力。他二人必不愿出兵援粤,我若响应号召,出兵抗虏,则可收天下名望。这一次,我们再苦再难,也非出兵不可。”

  军事上还有很多困难。除亲兵协外,其他部队装备紧缺、新兵缺少训练。

  丹初决定出动亲兵协、水师协参战,定于三月初一誓师东下。水师协战船紧缺,只出动水师第一标、辎重标。全军计划出动约一万两千人。

第234章 料敌于先

  “陈邦傅一向心术不正,今上驻陛梧州,陈邦傅会不会意图劫持?我军若要出兵援粤,势必要经过梧州。若陈邦傅心怀不轨,断我后路,则我军危矣。”方以智说道。

  丹初点点头,沉吟道:“昭平、浔州、郁林州皆为我军所有,地处梧州上游。李元胤则据有肇庆,位于梧州下游。形势如此,陈邦傅必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我军朝发夕至,李元胤统兵堵截,陈邦傅必败无疑。不过,此人终是一害,不除不快。他媚上有术,擅长结交勋镇,銮驾又在梧州,终究是投鼠忌器。若要除掉他,还得徐徐图之。”

  陈邦傅出身浙江山阴富户,精于媚术。除了积极结交朝中佞臣,他还与其他勋镇联姻,无所不用其极。譬如,陈邦傅的二儿子陈鸣雷,娶的是焦琏的女儿。为了结交忠贞营,他不惜把女儿嫁给高必正为妾。

  丹初曾邀请焦琏一道讨伐陈邦傅,愿以柳州相酬。焦琏却不同意,或许便考虑到二人有儿女亲谊,彼此不便翻脸。

  “不如这样,”俞厚基富智谋,说道:“爵帅统兵至梧州后,朝廷必会派大臣安抚,劝爵帅与陈邦傅和衷共济。爵帅不妨与陈邦傅虚与委蛇,再逼迫他一道出兵抗清。陈邦傅离开梧州,銮驾可保安全。届时,我军若要取梧州,易如反掌。”

  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丹初乃决定向平南、五屯所两地增调兵马,以向梧州施加压力,作为出兵抗清的前奏。

  “依爵帅高见,鞑子进入广东,方略若何,能否攻下广州?”

  丹初神机妙算,即便方以智智识过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

  “尚可喜、耿继茂二贼受命开藩广东,志在夺取广州。他们会优先进攻广州,待攻下广州后,才会腾出手来掠取广东各地,最后才是派兵威胁行在。因此,今上巡幸梧州,暂时不会有危险,会在梧州安顿下来。

  “杜永和原是李成栋的中军,与罗成耀、张月、郝尚久等东勋大将资历相当。以他的威望,难以统御东勋诸将。一旦鞑子围困广州日久,守军必有约降者,如南昌、大同故事。”

  去年十月,清军围困大同大半年时间,城内粮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守将杨振威等人向清军约降,斩杀姜瓖及其兄弟首级,献城投降。阿济格始得入城,下令屠城,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官吏兵民尽行诛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邻近各府、县等地区亦遭屠戮,史称“大同之屠”。

  丹初神色沉重,说道:“李成栋、金声桓、姜瓖先后败亡,天下丧气。这次,若广州有失,天下士子将更加失望。朝廷势必还要播迁,十有八九会迁来南宁。届时,赤军能否担当大任,关系到天下气运。”

  屋内一阵沉默,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几年,清军多次逼临岭南。每一次,明军都能逢凶化吉。一方面,在于前线将士拼死抵抗。另一方面,金声桓、李成栋、姜瓖先后反正,清军后路受到威胁,不得不主动撤退。

  现在,清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皆为东江镇宿将,在满清中号称名王。孔有德、耿仲明两部擅使火器,尚可喜还懂水战,坐拥四万精兵,着实不容小觑。

  “依爵帅看,尚可喜多久能攻下广州?”俞厚基问道。

  “广州城高墙厚,东勋经营已久。鞑子若要破城,势必要用红夷大炮。尚可喜、耿仲明两部从辽东拔营时,各自只有两千多人,至江南才募齐兵马,再至广州,行程数千里,所携红夷大炮必不多。

  “鞑子必会在广州北部就地铸炮,顺便休整兵马,招抚各地。待秋天天气转凉,大炮铸成,鞑子无暑热之苦,必乘此时破城。”

  秋天破城,那就是十月、十一月左右了。

  “那么,孔有德什么时候会进攻广西?”

  赤军以南宁为根据地,对孔有德的动向更为敏感。

  “湖南天军众多,有宣国公、鄂国公、卫国公、襄国公诸部。而鞑子在湖南除了孔有德外,只有徐勇一位总兵,兵单将寡。

  “除非鞑子能往湖南派一员大将,专门镇守宝庆、衡州。否则,孔有德后路受到威胁,粮饷无着,必不敢南下窥视广西。二位想想,鞑子会派谁镇守湖南?”

  湖南是明清争战的主战场,位置极为重要。要派人镇守湖南,一方面要足够可靠,另一方面,还得有足够的实力。

  绿营兵都是明朝降军,不可靠,不可能担此重任。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不习南方气候,除了在南京有少量驻军外,长江以南皆不驻军。满、蒙八旗人数太少,入关以后伤亡很大,除非万不得已,清廷已不再派满蒙八旗深入前线作战。

  可派往湖南的,也就只有汉军八旗了。汉军八旗,实力最强的就是“四王一公”,即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永忠了。

  “可是伪续顺公沈永忠?”方以智反应快,率先答道。

  沈永忠是第二代续顺公,为首任续顺公沈志祥的侄子。沈志祥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一样,出自毛文龙的东江镇。他于去年病死,无子,由沈永忠袭爵。

  西北义师蜂起,吴三桂镇守汉中,残酷镇压西北义军。孔有德等三王各有任务,能移镇湖南的,也就只有沈永忠了。

  “不错,”丹初答道:“去年,姜瓖以山西反正,畿辅告急。多尔衮调沈永忠驻扎济南,配合张存仁镇压山东柳园军。观天下形势,多尔衮欲调鞑子移镇湖南,只能调沈永忠了。”

  沈永忠所部多步兵,从山东到湖南,至少要行军三四个月,到达湖南已是盛夏。八旗皆为北人,向来不在夏天打仗。孔有德要大举南下,差不多也要等到秋天。全州、严关、镇峡关、桂林,此皆为兵家必争之地。就算孔有德一一攻克,等他进攻昭平、永安、甚至浔州、南宁,差不多也要到年底了。

  丹初叹道:“金声桓、李成栋、姜瓖诸公皆已败亡。这一次,没人能帮我们了。我们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得加紧整军备战,赶在鞑子到来之前配齐装备,练好兵马。届时,再与鞑子决一死战,当有把握。”

第235章 启发民智

  按照丹初的估计,清军最早会在年底进犯赤军地盘。留给赤军还有半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对于赤军来说,时间还算充裕,可以好整以暇地扩军、练兵。装备制造还有些困难,但已无关宏旨。

  水师这边问题不大,年底前可以配齐战船。难的陆师这边,特别是步枪,缺编比较严重。

  邕宁公司加班加点,今年最多可生产一万支定虏式步枪。加上军中已经列装的步枪、由新式火绳枪改造过来的步枪,全军到年底最多可装备一万五千支步枪。对付孔有德的鞑子,应该绰绰有余了。

  对于军政府来说,时间相当紧张,许多事业都进展缓慢,难以达到丹初的预期。政府毕竟不是军队,一项政令下来,总要有个消化理解执行的过程。浔州府、郁林州都是新打下来的地盘,改造旧政权、成立新部门、增加新职能,总要久久为功。

  不过,有几件事却是丹初所关注的,必须加紧推进。

  首先,便是大兴教育。他在堵胤锡、杨畏知二人面前夸下海口,要普及公学,要兴办技校,要简化汉字、实施拼音教学。

  事非经历不知难,真到推动时,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阻力。一向在战场上杀伐决断的岑丹初,也深感有心无力。

  但教育为百年大计,欲兴大业,必办教育。千难万难,丹初也要推动此事。

  “为了大兴教育,我们特意在军政府新设了学房,专管教育。现在,兴学的章程拿出来没有?”丹初问道,有些责备之意。

  俞厚基为左参政,主掌政务,对兴学负有责任,答道:“章程还在细化,再有十天可以出来。”

  “十天?”丹初眉头一皱,脱口而出地问道。

  俞厚基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的,还要十天。户房要核算经费,吏房要统计教师,工房要统计馆舍。学房制定章程,方有根据。”

  想想也是如此,这年头计算要靠算盘,各地传递信息要靠驿马。仅统计教师一项,各地公文往来,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心急吃不上热豆腐,更何况是兴学这样的大事?

  “经费怎么样?”丹初问道。

  “爵帅明察秋毫,大兴教育,最难的有两点。一是经费不够,二是教师不够。其他还有诸多问题,譬如教材,需要统一编纂,譬如简化汉字、拼音教学,需要制定标准,组织教师培训,等等,纷繁复杂,不能一蹴而就。”

  俞厚基擅长处理繁剧,尚且感到头疼,换了他人只会更加难办。他能这么快就拟出章程,堪称神速了。

  赤军有六万多人,再加上各级官吏、学校师生、邕宁公司、盐业公司员工等,合计已逼近十万。在赤军治下,差不多十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公职人员”,负担已经相当沉重。大兴教育,还要增加开支,还要养活更多的教师。

  “这次出兵援粤,我会想办法约束队伍,节省军费。兴学的事不能耽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决断不了的,先说说看。”

  丹初鼎力支持,俞厚基备受鼓舞,说道:“全面普及公学,普及简化汉字、拼音,目前都是不现实的。受制于经费、教师的紧缺,军政府只能着重开展几项工作。

首节 上一节 117/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