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67节

  一来,风闻奏事是延续了千年的政策,自有其道理。

  二来,言官可以随意弹劾人,在目前确实有不小的积极作用,对百官是个不小的震慑。

  但朱雄英再次站了出来:“我早就看那群言官不爽了,一天天正事不干,就知道听风就是雨。”

  “做事要讲证据,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不要证据就随便污蔑别人,那不天下大乱了。”

  “咱大明朝不需要这样的人。”

  得,见孙子(儿子)都开口了,老朱和朱标也没有再说什么。

  废了就废了吧。

  大明有监察使制度,有锦衣卫,现在又有了秘密政治。

  不缺言官那点力量,没必要留着这个隐患。

  陈景恪也长舒了口气,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啊。

  在老朱手下做事,最大的难点就是说服他。

  但一旦说服他,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会议才算是结束。

  可对于外界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会议结束后,朱元璋就叫来了蒋瓛和杜同礼,将那份四百多人的名单交给了他们。

  “抓。”

第422章 标题困难户

  “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要见太上皇,我要见皇上……”

  蒋瓛一脚把抱着自己腿嚎哭的壮汉踢翻,不耐烦的道:

  “把他的嘴堵住,拖走。”

  马上有锦衣卫上前,将一团破布塞进他的嘴里,然后倒拽着给拖走了。

  “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蒋瓛不屑的说了一句,然后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被抓皱起的裤腿。

  站在他旁边的锦衣卫百户沈剑星,立即蹲下小心的给他捋直。

  蒋瓛非常的满意,嘴上却说道:“也是堂堂百户了,做这些事情被人瞧见了多不好。”

  沈剑星说道:“若无指挥使,哪有属下的今日,属下想一辈子伺候在您身边呢。”

  蒋瓛用腿踢了踢他的肩膀,说道:“好了起来,精神点,别丢了咱锦衣卫的份儿。”

  沈剑星顺势起身,说道:“指挥使您放心,我保证不给您丢人。”

  蒋瓛叮嘱道:“在杜指挥使手下做事机灵着点,他是陈伴读的人,真犯了事儿我这点面子不好使。”

  沈剑星连忙道:“您是知道我的,为人最是憨厚老实,哪敢惹事。”

  “憨厚老实?”蒋瓛哑然失笑,你在逗我呢。

  沈剑星老脸一红,转移话题道:“不都说您和陈伴读关系也非常好吗,为何……”

  蒋瓛说道:“若我和陈伴读关系不好,你还能当这个百户?”

  确实是这个道理,锦衣卫这么特殊的机构。

  新统领上任,一大半的核心层都会被陆续替换。

  他能被留下,就是因为给蒋瓛面子。

  “但陈伴读是陈伴读,杜指挥使是杜指挥使。”

  “我和陈伴读关系好,却并未和杜指挥使打过交道,你明白了吧?”

  沈剑星点头道:“属下明白,谢指挥使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两人谈话间,那边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查抄工作。

  一名锦衣卫总旗过来汇报,案犯八十七口全部缉拿归案,钱财等物已经清点封存完毕。

  蒋瓛一挥手:“去下一家。”

  二月份刚刚走出新年,洛阳却被肃杀笼罩。

  锦衣卫和禁军联手,对在京的部分勋贵进行了抓捕。

  短短的几日时间,三百余高高在上的权贵沦为阶下囚。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比如晋王朱棡,就出手拿下了西亭侯在内的三十几位勋贵,还包括他们的亲信六百余人。

  西亭侯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新一代将才,洪武十五年在征云南时崭露头角。

  后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短短数年就被封侯。

  然而他为人跋扈,与不少同僚起过龃龉,还纵容家人为恶乡里。

  他封侯时衣锦还乡,将当年有矛盾的人家叫过来一顿羞辱。

  因为这事儿没少被弹劾。

  朱标念在他有大功,就只是罚奉斥责,没有动他。

  前不久被锦衣卫查出他家里人为了兼并土地,害的几户百姓家破人亡。

  地方官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次大清算,也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被朱棡出手给拿下了。

  朱棣、傅有德等人,也都出手拿下了不少人。

  这也是朱元璋拖到今年二月份才动手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全国一起动手,在短时间内结束这次事件。

  拖的太久,会影响到朝廷下一步的计划。

  ——

  即便大家早有心理准备,朝野依然为之震颤。

  大家能想到,愤怒的太上皇会下重手,却没有想到竟然会重到这种程度。

  勋贵集团瑟瑟发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嚣张和傲气。

  再也没有人认为,朝廷离了他们不行,变革需要和他们进行利益交换。

  尤其是太子朱雄英私下放话说道:“荣誉、特权是朝廷给他们的奖赏,不是利益交换。”

  “不知道感恩,嚣张狂妄,就是这个下场。”

  这话更是将很多问题摆在了台面上,让勋贵们彻底认清了现实。

  非但如此,朝廷很清楚舆论的重要性,在动手的同时就公布了这些人的罪状。

  证据确凿,死有余辜。

  本来还有些害怕的百姓,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就变得义愤填膺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表面光鲜的权贵,背地里竟然是男盗女娼。

  抓的好,必须要狠狠的惩罚。

  一夜之间,民间舆论从同情变成了痛恨。

  其他没有被抓的勋贵,也颇有点过节老鼠的架势,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

  换成以前,他们早就派人去打人了,现在只能装作没听到。

  非但如此,朝廷还把这些人的罪行印刷成书籍,分发给军队和官僚。

  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缘由。

  之前设置的抚慰使制度再次起了关键作用。

  深入基层的抚慰使,给底层士兵解释了朝廷这么做的原因,有效的稳定了军心。

  四百多勋贵被抓,最后竟然没有引起军队的骚乱。

  这让老朱和朱标等人都非常的高兴,连夸抚慰使制度制定的好。

  以后必须要强化这个制度。

  至于这些人空出来的位置,立即就被后面排队的人给填补了。

  军功爵制推行以来,军队涌现了许多的人才。

  这些人许多都被当成后备干部培养,随时都能拿出来顶上去。

  所以,这么大的混乱,几乎没有影响到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这也再次给勋贵集团提了个醒。

  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朝廷可以随时将他们替换。

  有了这个认识,勋贵们骄纵的心终于冷静了下来。

  开始思考以后如何行事。

  面对这场风波,文官集团也是五味杂陈,勋贵倒霉本来他们应该很高兴。

  可面对这么强硬的手腕,他们实在高兴起不来。

  尤其是对于那些老臣,朝廷此举不禁让他们回想起了洪武十五年的那场大案。

  数千人被处死,前后牵连人数达十余万。

  朝堂为之一空,天下官吏的缺口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就是借着那次机会,才得到晋升爬到今日的位置。

  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感谢那场动乱。

首节 上一节 667/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