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68节

  午夜梦回,脑海里都是那血淋淋的场景。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经历类似的事情。

  没想到……

  虽然事情发生在勋贵身上,可依然让他们感同身受。

  受震撼最大的还是年轻的官吏,以及待考的士子们。

  他们本以为,自己当了官改变了阶级,就能成为人上人,可以做一个体面人。

  还有些人则梦想着,出仕后大展拳脚,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次的事情就像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即便朝廷公布了勋贵们的罪行,依然无法阻止他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原来做了官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

  勋贵能如鸡鸭一般被宰杀,官僚也同样可以。

  做事不讲究,下一次被抄家的就是自己了。

  当然了,大家心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不在名单上。

  所以那些没被抓,自己心里又有鬼的,就开始四处走门路。

  只是到了这会儿,大家都在忙着自保,谁还有心思去救别人啊。

  少数确认安全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老朱对着干。

  要么选择闭门谢客,要么就亲自参与进来。

  比如汤和、冯胜、蓝玉等,都是这次大清洗的操刀人。

  选择置身事外的有李善长、徐达等。

  李善长喝醉酒不小心摔破头请了病假。

  据传临安公主孝顺,亲自在病床前照料。

  但李祺却加入了这场行动,动手抓了不少人。

  徐达在刚过完年,就借口背疽复发闭门养病去了。

  不只是他,就连徐允恭都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去了神机营统领一职。

  事情发生的时候,父子俩就默默的待在家里。

  徐达老神在在,似乎外界的风风雨雨都与他无关一般。

  徐允恭就有些坐立不安了,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才忍不住问道:

  “咱们真的什么都不做?”

  徐达反问道:“做什么?”

  徐允恭说道:“在这种关键时刻,咱们至少要站出来表达对朝廷的支持吧?”

  “韩国公虽然生病,可他也让李都尉出面,向陛下表示了忠诚。”

  “咱们什么都不做,陛下会不会不高兴?”

  徐达摇摇头,说道:“咱们家还需要做这些表面文章吗?”

  徐允恭说道:“有些事情,需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徐达笑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主了。”

  “不过你是想到了其一,没有想到其二。”

  徐允恭不解的道:“什么其二?”

  徐达解释道:“其二就是妙锦,有她在宫里,咱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做的越多,对她就越不利,这也是陛下同意你请辞的原因。”

  见徐允恭依然一脸茫然,他提醒道:“外戚。”

  外戚?

  徐允恭恍然大悟。

  是了,皇帝杀伐果断,大家虽然难受,但也不会说什么。

  但你一个皇后或者皇后的家族,要是也这样,群臣就该担忧了。

  如果徐家参与了这次针对勋贵的清除计划,群臣必然会做出针对徐妙锦的动作。

  你说是报复也好,说是防范也罢,这都是难免的。

  就算无法阻止她成为太子妃,往后也会拿放大镜盯着她。

  说白了,显眼的外戚不是好外戚。

  你作为外戚最好老老实实的,不要参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至于表忠心?

  外戚老老实实不犯错,就是最大的忠诚。

  ——

  就在锦衣卫和禁军展开行动的时候,朱标在一次早朝拿出了全新的变革方案。

  一、着国子监编写一套全新的教材,供海外明人学习。

  “这套书尽量采用口语,必须通俗易懂。”

  “读完之后,要让人对华夏历史脉络,华夏的主要思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来国子监的官员还挺高兴的,这套书编好了可是大功一件。

  搞不好还能青史留名。

  然而,当他们听完朱标的要求,一张脸顿时就苦了下来。

  这要求,真是既要又要啊,不是为难人吗。

  但可惜,他们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项变革,是着礼部和吏部编写一套关于礼仪、责任义务方面的书。

  朱标直接点名缘由,根据反馈来看,勋贵们身份阶级变了,思想没变。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勋贵。

  朝廷有义务教导他们。

  于是命吏部建立书院,对勋贵和刚出仕的官吏进行培训。

  由皇帝朱标担任院长。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正式授予勋爵,允许出仕。

  非但如此,朱标还特意强调,做官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

  要转变心态,要有服务意识。

  接着他有讲了什么叫服务意识。

  百官虽然面面相觑,却也没有反对。

  因为真正说起来,服务意识还挺契合先贤家国天下思想的。

  更何况,朱标也只是让他们转变一下思想,没有要求必须当一个服务者。

  这要是还反对,怕不是当场就被叉出去了。

  朱标见群臣很顺利就接受了这个概念,心下暗喜,计划第一步成了。

  接着,他做了进一步试探。

  要求礼部和吏部,在编写书籍的时候,把服务意识也加进去。

  群臣依然没有反对。

  还是那句话,只是提倡,没什么可反对的。

  当然,大家没反对的根本原因,还是被吓到了。

  几百勋贵被抓,谁还敢在这时候和皇帝唱反调?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忍受的。

  一旁的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朱标的手段,真是将温水煮青蛙这一套玩到极致了。

  ——

  早朝结束,朝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

  对于朝廷的这两项决定,朝野自然是交口称赞。

  尤其是读书人,对皇帝朱标一万个满意。

  这两项计划,都是和教化有关,实在太符合他们的胃口了。

  至于杀人……那是太上皇干的,和皇上关系不大。

  二十天后,抓捕行动终于结束,四百多勋贵无一漏网,受牵连着达一万九千余人。

  至于审判环节,直接省略了。

  朱元璋一声令下,主犯全部处死,从犯发配南洋。

  当时恰好赶上会试放榜,朱元璋下令所有取中的士子去观刑。

  两千余人被集体处死的场面,是非常吓人的。

  据说当时场面一度失控,不少士子被吓跌坐在地,个别甚至屎尿齐出。

  陈景恪听说之后,只能为他们默默的默哀三秒钟。

  还没上任呢就赶上这档子事儿,实在是人生大不幸啊。

  但反过来说,也可能是一件幸事。

  相信有了今日的经历,这群人出仕后,行事会比较收敛。

首节 上一节 668/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