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11节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赞许的点了点头。
“黄爱卿,说出了百姓为何会沦为游堕之民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收入不够。不够的原因是,地少人多,私租太重,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面面相觑。
怎么解决,无解。
地少人多,导致了内卷,内卷导致了租子过重。
就算是朝廷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禁止高租,但小民哪儿顾得了那么多。
租好歹还有条活路,不租全家都得饿死。
这总不能说,把人给嘎上一批吧。
“臣提议屯田,陛下令杨镐与孙承宗在辽东屯田,臣以为,京畿山东之地,也可施行。”
这时,黄克瓒拱手说道。
“臣听杨镐有言,在辽东由朝廷出种、出工具,组织开垦新田。第一年二税一,后两年,十税三。三年之后,所屯之田,按每人十亩分于屯户。”
“臣觉得,在京畿也可施行。”
“嗯?”
闻言,朱由校有些意外的看向黄克瓒,他让杨镐在辽东搞的屯田策这黄克瓒是怎么知道的。
意外之后,朱由校就反应过来,这么大的事是瞒不住的,而且这货是兵部尚书,算是杨镐的上司。
“臣附议。”
“臣附议。”
黄克瓒的话音落下,大堂上的众人纷纷拱手附和道。
目前看来,这个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总不能真让皇帝去嘎人啊。
欠一章。
第125章 谁去屯田
2023-12-11
“可以,此事交由专人去做。”
见到众人都同意了屯田之事,朱由校点了点头,拿起笔写下了屯田两字,又写上了十万两的字样,而后交给刘时敏。
“朕再从内帑出银五万两,买好物资给拨过去。”
“陛下圣明。”
听到皇帝的话,韩爌拱手道。
对于皇帝给物资不给钱的事,韩爌也是明白。
很简单,防贪污呗。
银子那玩意儿,揣兜里带回去就能贪了。
但要是换成开垦田亩的镐头、铁锹之类的,你揣回去我看看。
“清理田亩与开垦新田之事,你们觉得谁能去做?”
看向在场的众人,朱由校又端起茶杯问道。
“这。”
闻言,堂上众人相互看了看。
纷纷思索自己夹袋里有什么人能做这件事。
首先,官位肯定不能太高,毕竟清理田亩和开垦新田是个得罪人的事儿,要是个高官去做,别人肯定会在旁边想办法给整个活儿出来。
为啥会得罪人?
开垦田亩是件非常累人且成本很高的活计,普通家庭很难承担。
而且,新开垦农田,还会让下层的内卷放缓。
底层内卷,上层人是得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压低生产成本。
朝廷需要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但豪绅需要的却是佃户。
第二,是要个有本事的人,不然干不出成绩皇帝这里不好交代。
“臣以为,孙中郎可以。孙传庭曾为商丘知县,臣查阅考评,其在当地清理田亩,开垦新田,此事对他来说不难。”
思索了一会儿后,毕自严出声道。
“据臣观察,此子性格刚正,且懂民事,如今又在南海子练兵。”
“若是由他去做,一可屯田理田,二可趁机募兵。”
“不妥。”
闻言,朱由校摇了摇头。
孙传庭在清田理兵这件事上的作为,朱由校当然是知道的。
历史上这个人的确是个全才,有战略意识,敢于任事,能够做到有限动员下的足兵足粮。
明末用兵,孙传庭第一次去陕西,带着他六万两白银,到任之后,西安四卫居然凑不出一千两百名守城兵卒。
无奈之下,为了清出卫所田,孙传庭直接干了个让他日后进诏狱的事情——把陕西各州县和卫所官员的佐贰官给砍了。
这一刀下去,孙传庭就拉起了第一代纪律严明的秦军。
不过,孙传庭是他定下的日后五军都督府成员,不可能让他去干屯田这种“小事儿”。
是要赶快派去辽东刷资历的。
“朕打算让孙传庭带兵去广宁,任广宁知府,辅助杨镐改革辽东军政,换一个。”
“这。”
听到皇帝对孙传庭的安排,毕自严眨了眨眼睛,没再说话。
他其实是想收孙传庭做自己学生的。
这个性格刚正的小伙子,毕自严一看就很喜欢。
“臣举荐左光斗去做此事。”
这时,左都御史张问达出声了。
“都察院身负监察之责,有人侵占卫所田亩,此为臣等失职,今陛下过问,臣等自当竭力而为。”
“而左光斗此人不避权贵,且善修水利,能理农事,可堪此任。”
“左光斗。”
听到张问达的话,朱由校思索了起来。
他对东林的感官很差,但对左光斗这人还算可以。
原因很简单,这人会治水。
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吃的开。
“他不是去南直隶核查欠税之事了吗?让他回来?”
“回陛下,南直隶去了四个御史,将左光斗召回,不会耽误核查之事。”
听到皇帝这话,张问达就知道有戏,当即道。
“而屯田之事,需要有才之人去做,左光斗正是合适。”
“如此,就召左光斗回京,负责此事吧。”
点了点头,朱由校算是同意了张问达的提议。
“臣代左光斗谢陛下天恩。”
听到终于能让自己东林在朝中事务上插上一手,张问达当即就高兴道。
“陛下,让新进京的赵率教与祖大寿二人去辅助左光斗如何?”
这时,黄克瓒身为兵部尚书站出来说道。
“陛下新设两卫,虽从虎贲、豹韬两卫抽调士卒补充,但终究是兵员不足,不若让两人带兵辅助,一可招募兵丁,二可看看两人统帅能力如何。”
“嗯,可行。”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思索了一下后,当即点了点头道。
“此事就如此定下,稍后,你们上份条陈给朕。”
“臣等遵旨。”
闻言,一众人躬身道。
挥手示意众人平身,朱由校接着又道。
“昔年,张太岳推行桂萼提出的一条鞭法,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赋税,致使我大明赋税增加,百姓又不至于贫苦。”
“朕想要重启此法,诸位有何教朕?”
“。。。”
终于到这一条了。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心头具是一凛。
出言反对肯定是不敢反对的。
“陛下,臣反对。”
第一个出言反对的人,不是东林党的张问达,不是浙党的孙如游。
而是皇帝信重的度支司正卿毕自严。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