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10节
“传诏,以赵率教为龙骧卫中郎将,祖大寿为武骧卫中郎将,在南海子练兵。”
“臣领旨谢恩。”
闻言,两人连忙磕头道。
看着两人收好新铸的虎符,朱由校接着说道。
“且平身吧。”
挥了挥手,让两人入席,朱由校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放入口中。
“朕新订了军规军制,吃完后,你们去和孙传庭与曹文诏了解一二,就前往山东、河南招兵吧。”
“臣遵旨。”
闻言,两人连忙拱手道。
“哦,对了。”
突然,朱由校又道。
“朕知道,你们手下有家丁队,就依军功,升职编入两卫吧。”
“今后,你们的军饷由御前直达军前,不再经由兵部,朕不希望看到有喝兵血、吃空饷的事情。”
“臣万万不敢贪污军饷。”
闻言,两人连忙又一次拱手。
他们已经听说了京里发生的事情,特别冯三元和顾造被活剐的事情。
“祖大寿。”
“臣在。”
闻言,祖大寿连忙躬身。
“伱从辽东带回的兵马,你留下两千,再从孙传统的豹韬卫抽调三千人,作为肱骨,进行扩编。”
“臣遵旨。”
听到一次拿走了自己三千多兵,祖大寿此时也不敢反抗。
没办法,势比人强啊。
见到祖大寿如此的识时务,朱由校心下点了点头。
“来,不要拘束,吃菜。”
“待酒饱饭足,与朕说一说,辽东的事情。”
而就在皇帝和新到的两将吃席的时候。
王末带着粮草、饷银、冬衣等物,前来犒军。
一身正二品的太监官服,王末站在物资堆上,看着下方拥挤的士卒,扯着嗓子吼着。
“皇爷已经说了,人人有份,一个个来,不要争,不要抢,拿上各自的犒赏,去南海子里集合。”
“公公,祖游击不在,私自调兵,我是要掉脑袋的啊。”
站在王末的身侧,祖大寿的小舅子吴襄满脸写着苦涩。
乱了,全乱了。
这狗太监领着五百兵运着物资进了营门,就敲锣打鼓,让士卒来领赏赐,直接就把士卒的魂儿给勾了过去。
这会儿,他能控制的也只有祖大寿的家丁队了。
“犒军是皇爷的命令,你要知道这是大明的官兵,不是谁的私兵。”
斜着眼睛看了下吴襄,王末没好气的拿过身侧干儿子王生手中的圣旨,递给吴襄让他好好看看。
“这是圣旨,看清楚了,我是奉皇命来犒军的。”
“这,这。”
闻言,吴襄脸上的苦涩更甚。
辽东的卫所兵和私兵已经相差不大了。
这狗太监现在拿着物资,直接就把他妻兄的兵权给夺了。
这要是等祖大寿回来了,他怎么给祖大寿交代啊。
而与此同时,那些进了东红门的辽东士卒,就让孙传庭手下早已准备好的豹韬卫士卒带进新的营地,这是豹韬卫士卒特意给搭建的。
进来一队收编一队,一半收入豹韬卫,一半留给吴襄。
一顿饭,足足吃了半个时辰,朱由校又特意留人,想要听听辽东的事情。
所以,当吴襄从旧衙门离开,来到军营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吴中郎,这是兵马名册,请查验。”
站在新绣的“武骧卫”大纛下,孙传庭将手中的兵马名册交给吴襄。
“。。。”
脸色青一阵,紫一阵,祖大寿从孙传庭的手中接过名册,终于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此次进京领赏不简单。
第124章 煮酒话田亩
2023-12-11
万历四十八年年,十二月初七,大雪。
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
芜殿行宫大概的收拾了一下,虽然无法住人,但已经能用来议事了。
大雪天的,部务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也没其他事,皇帝就让人喊了几个高官,一起在这儿聊闲天。
或者说,开小会。
在座的文官有七个,分别是吏部尚书周应秋、户部侍郎袁世振、礼部尚书孙如游、兵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徐光启、左都御史张问达、度支司正卿毕自严。
户部尚书李汝华告病了,所以袁世振代其前来。
但稍微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李汝华退休已成必然,袁世振就是取代李汝华的人。
如今袁世振正在慢慢的从李汝华的手中接过户部权柄,两人交接完毕的那天,就是李汝华致仕的日子。
“昔年,蒙元残暴,宽纵豪强,致使天下凋敝。太祖爷吊民伐罪,再复华夏。”
“时天下生民艰辛,太祖爷恤小民之艰苦,与刘伯温定卫所军屯养民之计,豪言,吾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粮米。”
放下手中的热茶,朱由校看向在座的众人,缓缓的道。
“杨隋大业至李唐武德年间,窦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王薄等人荼毒河北山东诸地。唐太宗一统中原后,在各地设府田以征兵马,供朝廷驱使,终有李唐征讨四方不臣,拥天朝上国之名。”
“但到了唐高宗,乃至于武周之时,府兵难召,府田短缺,终至唐明皇时,李林甫以明文废除。”
“我大明的卫所制,与当年李唐的府兵制差不了多少。”
“然,朕翻阅实录,永乐元年,各地卫所征屯田子粒粮两千四百三十五万石,永乐十年,征屯田子粒粮仅有九百一十二石了。”
“自叶淇变盐法,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各地卫所时时粮草不济,需要国帑出银出粮养军。”
“大明的卫所,终究是到了要废除的地步了。”
“陛下,臣曾在陕西为官,自长安至独石一带,阡陌纵横,耕获颇丰,臣就去打听过,发现这些地,本应是卫所田,然均被镇守、知府、总兵、兵备道、参将、都指挥等官,占为己业,所产之粮,不交国税,不交军屯,均为其所占。”
听到了皇帝的话,毕自严接过话头道。
“而各地卫所剩下的田亩,多处贫瘠之地,产粮较少,不足以纳屯田子粒粮,这就导致了军卫所产粮不足,需要朝廷拨粮。”
“这些田亩沦为私田,时日已久,归属已经很难查清,陛下欲将京畿之地的卫所田分给军户,言谁种归谁,此为善政。”
“然,臣担心,若是将田分给了民众,民众交不起赋税,又会将田拿去投献了豪族大户。”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对于毕自严的担忧很是上心。
“这个问题,朕也想过。不过,朕考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孟子》有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这是个什么道理。”
“前些日子,朕让锦衣卫从京城中抓了三四万游堕之民,到西山挖矿劳作,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给工钱。”
“然后,朕让人管矿山的赵爽给朕回报说,因为给的工钱能够养活一家之人,这些人挖矿非常的积极。而且,还有附近的农户听说给工钱的事之后,纷纷前来,想要应工。”
“好奇之下,朕让人前去询问,方才知道,这些应工之人,皆为下农与佃户。”
朱由校说着,放下茶杯,看向堂上诸人问道。
“诸君知道什么是佃户吗?”
“有田种田,无田为奴、为仆、为寇,浑浑噩噩度日,忙忙碌碌整年,却连口粮都不够,最终只能沦为游惰之民!”
“诸君又知道什么是下农吗?”
“他们家里有地,但却不足五亩,所产之粮,交了皇粮之后,连一家之人都养活不起,需要去缙绅豪强、巨贾公侯之家为仆为佣,给人当牛做马!”
“诸君觉得,这样的天下,朕能坐的安稳吗?”
“陛下。”
听到皇帝的这话,兵部尚书黄克瓒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陛下,京畿之地,有田者不足一成,而为人佃作者,十之有九。一亩之地,所获多者不足三石,少者不足一石,若是遇上灾年,颗粒无存。”
“然,如今地少人多,故而私租很重,少者八斗,多者两石,佃户交租后,所剩不过数斗,乃至于今日完租,明日乞贷之事常有。”
黄克瓒的履历决定了他是一个实干派官员,寿州知州、赣州知府、山东左布政使,对于,民间疾苦,在场众人,也就毕自严能和他比上一比了。
“故此,京城才有如此之多的游堕之民,非是他们愿意游堕,实是迫不得已啊。”
“黄爱卿是个爱民的好官啊。”
上一篇: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在水浒捡尸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