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229节

  听完之后,赵柽冷笑一声,令画舫靠岸,随后起身负手上岸。

  只是几个时辰之后,秦王在画舫之上的一切事情,甚至包括其间种种表情动作,便落在纸张字面,摆放到了此刻江宁各大士族族长的案头桌上……

  夜色渐渐垂幕,赵柽在宣抚司内给道君皇帝写奏折,他的折子可以直接走侍卫亲军司,不经中书门下,能直递宫中。

  折子上自然是夸大江南乱象,什么尸横遍野,饿殍载道,哀鸿千里,血流成河,白骨露于野,总之,怎么悲惨怎么写,怎么吓人怎么写。

  越严重越好!

  就是要吓道君皇帝个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夜晚难寐。

  他知道童贯和赵楷也会这样写,甚至可能比他写的还可怕,大家无论朝上怎么不和,但在吓唬皇帝这事儿上却肯定会无比默契。

  初出事之时须瞒着藏着,到来之时须唬大其词,平事之后要说辛苦艰难。

  自古以来做官皆如此,只是瞒着椅子上那位,或许有些精明的心中也知道臣子骗他、吓他,但此乃是阳谋,只要最后胜利了,椅子上这位也是没辙。

  他写到最后,笔锋一转,言道郓王领兵驻去了江西洪州,整个江南东路都空给了贼军,长江天险彼岸无人镇守,一但贼军占据长江南岸,甚或打过长江,兵锋便会直指京畿,后果不堪设想。

  是以,事急从权,带兵南渡,驻扎江宁,誓要将贼军阻在长江以南,不得踏过江水半步。

  写完之后,赵柽吹干墨迹,笑了笑,赵楷肯定会上奏折弹劾他跑到江宁去权兵事,他就稍微解释一下,这是为了大宋,为了朝廷着想,不然你郓王不守江东,方腊打过长江,再打去京畿,你郓王的罪过可就大了。

  就在他放下笔后,外面张宪忽然来报,说江宁城外有人叫门。

  这个时辰,江宁的城门刚刚关闭,而张宪一直在王禀手下,就直接住去了城头,不过能让张宪过来询问的,肯定这叫城之人非同寻常。

  “王爷,是杜壆过来了,正在城下!”张宪道。

  赵柽闻言顿时大喜,当日他潜进王庆军中后,与杜壆交好,后来宗泽设计生擒了杜壆,平定王庆后他本想就地招揽,但杜壆脸皮薄不好意思直接投降,赵柽就放了杜壆离开。

  这次出征之前,他琢磨手下实在是缺少大将,就让人给杜壆送了封信,包括山东武松那边,让两人过来帮忙。

  武松那里因为一直在照顾武大,武大被西门庆踹出了暗伤,怕是一生难好,也做不得工,需要有人照料在旁,所以没过来麾下。

  赵柽此刻听了张宪报告,便下令放杜壆入城,带来司内。

  杜壆武艺高强,尤其马战,可说和卢俊义不相上下,方腊手下虽然高手众多,但马上长兵的争斗,并没有谁能超过卢俊义和杜壆的。

  统兵打仗,马战的重要性远远高过步战,马战高手就是战场上的一面旗子,冲锋陷阵,军前斗将,可以视为两军交战的标志,高强者可以鼓舞士气,引导战争走向胜利。

  虽然已知方腊那边的汪老佛和陈箍桶是宗师,但即便宗师,单打独斗能胜过杜壆,但真正到战阵之内,马上交战,作用不一定比杜壆和卢俊义强,甚可能还不如他二人。

  这就是个人武力和战场大势的区别。

  半晌之后,张宪引杜壆前来,还未进门赵柽便迎了过去,拉着杜壆的手道:“垄坚可真是想煞本王了,这次来了莫再离开,就算想走本王也定然不允。”

  杜壆生得丑陋凶猛,但脸皮却极薄,一看赵柽如此礼贤下士,不由大脸涨得通红,忙“扑通”一声拜倒在地:“杜壆谢王爷知遇之恩,活命之情,恨不能肝脑涂地报答。”

  赵柽把他拽起来,让张宪搬过椅子,各自坐下聊了会儿家常,便让人准备好酒宴,直喝到月上柳梢后方自罢休。

  又过一日,武松也来,赵柽再次摆酒接风,武松与杜壆不同,并没有之前的对立之事,从去东京打擂开始,赵柽都是一步步施以恩惠,尤其在武大之事上,可以说赵柽救了武大的性命,虽然武松到现在也想不明白赵柽怎么知道那药不能喝,但并不耽误他一颗效死之心。

  赵柽握着武松的手,观看他坚毅果敢的面容,摇头道:“二郎啊,这次平完贼寇,就将乃兄接去东京吧,在本王身边总好过山东无人提携照顾。”

  武松倒头便拜:“全听王爷吩咐。”

  赵柽扶他起来:“如此甚好,甚好!”

  转眼又过了两天,赵柽忽然接到自南面宣州而来的紧急军情,一看之下不由神色大变。

  战报写的分明,竟是发现了方腊贼军正在歙州集结,有向宣州方向而来的意图。

  本来宣州以为是歙州驻扎的贼军打算骚扰,后来发现不对,竟是黑压压不知多少军兵,恐怕数万都有,这才急忙往江宁送信。

  赵柽拿着战报脸色变幻不定,方腊主力在苏州与童贯胶着,断然不可能说跑就跑过来,就是路线也不对。

  而歙州里面顶多也就驻着几千贼兵,战报上说恐有数万之多,那就不可能是歙州原本的贼军,可除了这些,还哪里来人?

  赵柽心中思索,难道是南下的方七佛回返?可他回返不去苏州支援方腊,却跑来这边干什么……莫非想要攻击江宁,抢占长江天险不成?

  赵柽深深吸了口气,这却是极有可能,从战报上看除了方七佛的南路大军,旁人不可能有如此多兵马,而宣州后方就是江宁,方七佛直奔宣州,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要进攻江宁!

  赵柽想到此处微微眯眼,心中有些兴奋起来,来吧,不怕你来,就怕你不来!

  就算方七佛兵马再多,想要打下江宁也绝无可能,何况贼军里有不少都是平民百姓,并无太大战力。

  而他却可以借此来干一件大事,一件天大的事情!

  坐在椅子上沉吟半晌,赵柽唤来了姚平仲,然后让姚平仲将门关好,淡淡问道:“姚旗使,最近可读经义,可拜明尊?”

  姚平仲闻言顿时一愣,心说王爷你不是在开玩笑吧?眼下就是带兵来打中原明教的,还读什么经义,拜什么明尊啊,就算是想拜,江宁城也得有明尊像才行啊。

  他摇着脑袋道:“属下……没有。”

  赵柽皱眉道:“这就不好了,你身为圣教掌旗使,怎可不读经义拜明尊呢,你不虔诚啊!”

  “啊?!”姚平仲心想这要咋虔诚啊,那边打着,这边还拜,说这是虔诚也没人信啊,就算明尊他老人家知道了也不会相信啊。

  赵柽道:“是身边没有明尊的圣像吧?这个好办,庐州你也见过圣像模样,最不济绿柳庄里还有一尊,虽然仿得不太像,但你也是常见,照着去做几个不难吧?”

  姚平仲搔了搔头,什么叫照着去做几个……王爷你这都不是不虔诚了,是大不敬啊,他忙道:“不难,不难。”

  赵柽点头:“这次从东京出来,下面的教徒带过多少?”

  姚平仲道:“除了留几个人守着庄子,能带的几乎都带过来了,眼下军中大概有七八百人模样。”

  赵柽想了想,七八百人已经足够了,本来东京共有千来人教徒,但剩下都是殿前司那边的,没法带到自家军中。

  他道:“姚旗使,本王有一件大事与你去办!”

  姚平仲纳闷道:“王爷何事吩咐?”

  赵柽微微一笑:“做好了明尊像,你就……”

  片刻之后,姚平仲瞪着一双大眼,脸色惨白,嘴唇不住颤抖,饶是他胆大包天,此刻也差点一屁股坐去地上。

  “姚旗使可记住了?”赵柽眯眼问道。

  “记住了,记住了。”姚平仲点头如小鸡吃米,能不记住吗?这是要捅破天的大事啊,这可是要震动天下的啊!

  “记住了就出去准备吧!”赵柽点头道:“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不要想着什么半夜骑骡子跑路之事。”

  姚平仲垮着脸心想,这怎么总想着他要跑路呢,他虽然在关中老家养了匹小青骡,可并没有带来京城啊,何况王爷又是从哪里知道他养骡子的?

  “属下省得!”他此刻出了一身冷汗,实在是赵柽所说之事太过惊人。

  赵柽摆了摆手,看着姚平仲走出门外,又是一阵沉思。

  第二日,宣州方面再次传来军报,这次确定了来军乃是方七佛的队伍,至于人数约莫有十几万之众,宣州知州言恐难抵御,请求江宁支援。

  赵柽给他回复,命其将宣州城内的军队全部撤离,放弃此城,但却没让他往来江宁,而是命他带兵前去太平州,与太平州合军固守。

  至于江宁,在接到宣州军报的同时,赵柽便下了一道死令,关闭江宁四城十三门,就连水门都一齐闭上。

  不许任何人进入,也不许任何人出城!

  若有违令,杀无赦!

第349章 士族

  就在赵柽接到宣州战报的时候,有数封长短信函,进入到了江宁各大士族族长手中。

  这些世家大族有的是江宁本地门户,有的则来自杭州、苏州、越州等其它地方,都是在方腊军攻城之前逃来的江宁。

  江宁乃是江南第一大城,也是江南的文枢中心,金粉交织汇聚之地。

  江南的士族想要避祸,首选就是江宁,因为江宁不但城大广深,相较别处更加安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地都有多年经营,消息灵验,人脉通达,可以影响官府,左右政令,乃至进退有度,如何也不至于陷入贼手。

  所以他们一收到外面传过来的信报,立刻便聚会一起,开始商量对策。

  信上内容和赵柽收到的军情仿佛,方七佛十几万大军北上,逼近宣州。

  这些人讨论完毕,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贼军打宣州乃是在扫平障碍,真正的目的是江宁。

  这个结论出来后,个个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那些江宁本地的士族。

  这些士族许多是五代十国春秋乱世里,没被杀绝的门阀余脉,世家门阀向来布局长远,生命力强大,一但天下太平,便一步步卷土重来。

  所谓:

  纷纷五代乱离间,

  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

  车书万里旧江山。

  一朝天下太平,再度锦衣簪缨,另一部分新兴的名门高第,与这些老古世家余脉联姻,成为新的士族集团。

  父子宰相、兄弟宰相、三世宰相、四世执政,这些个名门世家,掌控了南北大部分民生命脉。

  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换了个称呼,换了个叫法。

  舒州王氏、华阳范氏,仙游蔡氏,相州韩家,江右曾氏,临川王氏,寿州吕氏,吴郡范氏,大名范氏,蓝四吕氏,四明袁家,歙州祝氏……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拿民间广为流传的河东狮吼典故举例,当中的主人公叫陈季常,他的父亲乃大名鼎鼎陈希亮。

  为何是大名鼎鼎?

  宋史记载,陈希亮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陈希亮自幼好学,但父母早亡,跟随他哥哥生活,十六岁时,他决定游学拜师,他哥哥性格偏狭,想趁机侵吞了父母临终前分给他的家产,所以只将乡邻佃仆们向陈家借款的账单共三十多万贯交给他,算是分家,而陈希亮却将欠账人全部找来,当面将帐单全部烧掉,然后外出求学。

  陈希亮后来也做到一路转运漕帅,但不说他官声官望如何,只说他少年时外出求学前,烧掉的钱息共三十余万,这里的三十余万,乃是三十余万贯。

  这在大宋初期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了,那时的铜钱与银兑换比例大概一比一,大宋一年军费约莫三千多万两。

  这些钱相当于宋初一年军费的百分之一,这么多钱说不要就不要,账目欠条说烧就烧了,可见陈希亮家世如何。

  但就算陈季常出身这样的家庭,却依旧怕老婆怕得要死,但他怕的真是老婆吗?

  他老婆姓柳,这个典故叫河东狮吼,正因为他老婆出身河东柳氏,世代门阀,千载世家。

  他怕的是柳氏身后的家族,并非怕的老婆。

  而陈希亮有一个孙子叫做陈舜俞,也是一代名臣,这人娶了个老婆是范仲淹的女儿,范仲淹的家族乃是一门三相,两个儿子都是宰相。

  这陈舜俞生有一子叫做陈与义,后来绍兴年间时,也做了参知政事。

  宰相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这就是士族,而且还是新兴的士族,但同时与那些千年门阀交互联姻,混成一体,把持着大宋种种权柄。

  眼下,这些江南的士族看到信上内容,便立刻判断出贼军要打江宁,一番讨论之后,大部分都决定马上撤离,或去洪州,或北渡长江前往扬州。

首节 上一节 229/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