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42节

  李孝正的眼神之中涌出了愤怒之色,甚至抬起头的时候,依然跟李玄庆怒目而视。

  但清醒过来的他,还是按下了自己的怒气,有些事他不敢。

  因为在这种公开场合,他要是敢跟李玄庆起冲突,那吃亏的一定是他。李源都没法护他。

  嫡庶有别。

  甚至有时候嫡出和庶出之间的差别,比庶出跟奴才之间的差别还要大。

  “二哥,刚才多有得罪,请二哥见谅。”

  李孝正迅速认清现实,伏地而拜道。

  李二冷笑了一声,随后道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已经注意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的李源。

  父子二人对视,互相凝望。

  “罢了,都是自家兄弟,日后说话小心些就是了.”

  说罢,站起身来,一瘸一拐的离去,李四想要跟着他后面扶着,却被李二直接推开,“不用。”

  “多谢二哥,多谢二哥。”李孝正连声道。

  随后李玄庆也冷哼了一声,转身跟着李二李四一同离去。

  这场插曲,也让整个宴席的节奏戛然而止,大概是不想让人看笑话,李源笑道:“兄弟之间打打闹闹的,不是什么要紧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第378章 妄念丛生

  三位大王退席后,李源又跟众人喝了一会酒,随后才让晚会结束。

  酒宴散场之后,位于营地最中心的宫帐,也就是李源本人的御帐,此刻温暖如春,李源坐在榻上,看着跪在面前的李孝正。

  “阿耶,三哥也太过分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骂我是奴才”

  李孝正哭丧着脸,控诉着李三刚才的对他的“暴行”。

  “我问你,三郎为什么跟你动手,你说了什么?”

  李源当时的离的很远,只知道发生了冲突,却不知道冲突的起因。

  李孝正听了发问之后,吭哧瘪肚的将自己在宴会上话复述了一遍。

  “我就是跟二哥说,他虽然瘸了,但骑在马上,却没有什么影响,依旧威武”

  话还没说完,李孝正已经被李源站起身来,一脚给踹在地上。

  李孝正其实是不想说的,但没办法,当时好几个人都听到了,这事也瞒不住人。

  不过他没想到就连父亲李源都忍不了

  “那是你二哥,有别人说的,有你说的吗?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李源直接厉声训斥道。

  他虽然扶持老六领兵,但这不意味着他看重老六这个数字就超过几个嫡子。

  那是不可能的,陇西李氏是望族,规矩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

  而且作为皇帝,更要注重礼法和规矩。因为没有礼法和规矩,没有上下尊卑,没有嫡庶之分,那么皇帝的权威如何体现?

  国家和朝堂没有规矩和礼法,又该如何运行?

  这些都离不开上下尊卑,礼法规矩。

  他想削弱的不过是几个嫡子的权力,这是站在皇帝和国家的双重角度来考量,作为父亲,对几个嫡子和嫡女的看重,也远远超过了庶出的。

  所以他很愤怒,因为李孝正这小子简直就是让他丢了颜面。

  “父皇,父皇,儿臣知错了,知错了”

  李孝正连忙叩首道。

  “你这个废物,你三哥说的有什么错?伱虽然是皇子,却愚蠢如猪狗一样.”

  骂完了之后,李源花了好一会才恢复了平静。看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李孝正,心里的怒气也渐渐飘散了。

  “行了,起来吧,明日再去你二哥那边,与他赔礼,再有什么差错,我打断你的腿!”

  骂完了之后,李源又把他赶走了。

  李孝正挨了顿骂,也是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李源眼里,他比不了那几个嫡子。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有些难过,却还有些无可奈何。

  回到帐篷里,早就在等着他的魏王长史柳韩必,司马张固,看见李孝正狼狈不堪的回来了,颇有些惊讶,。

  “殿下,这.”

  李孝正愤愤的道:“没事!”

  随后怒气冲冲的坐在榻上,一腔怒火却又无处发泄。

  长史韩必像是看出什么,然后宽慰道:“殿下,秦王晋王之所以受到陛下的看重,是因为他们比您年长,并且立下功勋,而你错过了此前的大战,但如今也是都督一州军事,若能够建立功业,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韩必没说什么事,但这落在李孝正的耳中,却犹如强心之药。

  对啊,他还年轻,未来的事,谁能说的准呢?

  秦王、晋王、齐王不过是比他年岁大些,因此能够先一步建功立业,难道他们能做的事,自己就做不到吗?

  于是李孝正心中又燃烧起一团火。

  “韩长史所言,孤以为很有道理罢了,你们先下去吧.”

  两人一起行礼,随后退了出去。

  一出了帐篷,张固回头瞥了一眼,随后小声道:“韩兄,你刚才那番话,是什么意思?你不会真的以为魏王能拿三位大王相比吧?”

  张固原本是李源的亲军校尉,而韩必则是李源的幕僚出身,两人早就相识,如今也一同在威望麾下效力。

  韩必闻言笑了笑,然后又无奈的摇摇头,“魏王是什么成色,你我都很清楚,但你我呢,除了魏王,又能把富贵,放在谁身上呢?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要是三位大王府上,可有你我立足之地?”

  张固闻言,有些愕然,随后点头表示理解,“不过.还是风险太大了,难不成要让魏王去跟他们争夺太子之位?”

  韩必道:“这种事,可从来都没有定数,胜负成败谁又能全都知晓呢?不过是边走边看吧.”

  射猎进行了三日,等到第二天开始,李源就没有亲自参加了,三王之中最为年长的秦王就成了主持者。

  而昨日丢了面子的魏王也没有参加射猎,告了病。

  不过基本上是没有人在意他情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因为酒后无德,挑衅秦王,而后被齐王泼了酒,还被晋王抽了一顿耳光。

  这要是还能鼓起面子来出现在众人面前,李元徽都得称赞他一声,好气度,好城府。

  可若是没这个唾面自干的本事,只知道惹事,那就没什么值得称道了。

  第二日射猎,秦王统一指挥各部行动,晋王和齐王都没有再带队,而是跟姐姐一起,带着几个晚辈,侄子和外甥,跑去灞河上打鱼。

  凿开冰窟窿,然后用抄网捕鱼,还有冰钓。

  岸边然后更是架起了锅,用新鲜的河鱼熬汤锅。

  看着几个半大小子,正跟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卒学着如何冬钓,李元徽和李玄庆还有平阳公主三人坐在棚子里,吃着鱼汤锅,聊起了昨日的事。

  李云宁开口就是斥责:“三郎,你昨日的举动,有些过火了,怎么也是兄弟,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小六是奴才,阿耶的脸上也不好看”

  李玄庆闻言没有辩解,只是嗯了一声,但李云宁知道这小子不是知道自己错了,他只是在应付。

  李元徽则在一旁笑着,李云宁看他笑又把矛头对准他:“还有你四郎,还笑。”

  李四郎道:“大姐,我可没动手打六郎啊,都是三哥动的手,我就泼了他一碗酒,让他清醒清醒,喝了点酒这嘴上连个把门的都没有。”

  李云宁听了这话之后,倒是也没有说什么,毕竟昨天其实最过分的还是六郎孝正,不过是李云宁确实不会主动说他什么。

  因为关系不亲近,李云宁嫁人的时候,六郎不过一两岁,又不是一个娘生的,能有什么情分可言?

  不像是眼前这两个弟弟,说的打的骂的。

  “这事该过去也就是过去了,以后你们可不准再随便找他麻烦,还是的顾及阿耶的面子,再说,他比你们小了好几岁,能翻出什么浪花来?要是一直因为些小事在闹起来,不是平白让人看咱们皇家的笑话?”

  李三闻言没应声,却是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大姐的话,不在这件事上再跟李孝正计较。

  不过一向很少反驳她的李四却难得提出了异议。

  “六郎虽然年轻,但因为阿耶的放纵,却养出了一副目中无人的性格,兄弟之间有些小风波,也不是什么大事,但现在他坐镇一方,执掌数万兵马,稍有不慎,就会败坏我大唐的天下。”

  李元徽说的言之凿凿,并且直接把事情上升了一个高度,大唐天下。

  一说到这个,平阳公主李云宁也就不再说和什么了,只是叹气道:“反正我话也是说尽了,你们兄弟自己看着吧。”

  李元徽道:“大姐放心,我自然是不会随意与他为难”

  心里却补充了一句,别人可就未必了。

第379章 众议

  射猎结束之后,队伍返回了长安。

  毕竟李源是带着整个朝堂上大部分做决策的权贵们出来射猎,虽然来往长安的信使络绎不绝,但总归是不好离开太久。毕竟天下还没大定,还没到安心享乐的时候。

  回到长安之后,众人也就都就不得闲了。

  李源开始召集诸王和大将军、宰相,商议“国策”。正好齐王和魏王也都在长安,其中魏王是都督并州军事,以他的影响力倒也没有太多政策制定需要通过他认定和同意。

  但齐王李元徽就不一样了,整个陕县以东的军阵大权是一手操持的。

  有些事不是你这边决策做好了就通知他一声就完了的。

  需要跟代表关东势力的齐王进行沟通,有些事没他的点头,做不成。

  太极宫内,地龙烧的很暖和,这让殿中的大唐权贵们在入内议事之前就都出去了披着的狐裘或者披风。

  包括皇帝李源在内,众人都席地而坐,围成了好几个圈,靠他最近的是几个大王和宰相,在外一圈则是诸卫大将军以及各部尚书。

  在他们前面,用木架悬挂了一副巨大的天下舆图,兵部尚书宇文成业拿着一根木杆,就像在课堂上给人上课一样,在讲解如今的天下局势,敌我地域分布,兵力构成,边界局势。

  而一众大臣则默不作声的听着。

  将情况介绍完了,最后才是兵部做的推演和战略规划。

  针对于西魏、东魏、北燕三大势力,原本李源父子已经达成了共识,先取河北,两魏不足为惧。

首节 上一节 242/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