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41节

  长安猎猎西风,也吹到了洛阳。

  慕容无忌将朝中前段开始的暗流涌动,一直到最近的发生大事小情,全都以密件的形式告知了洛阳的李元徽。

  第一件事,自然是秦王使人弹劾魏王,随后魏王被下诏申斥。

  但没过几日,弹劾魏王的御史杜楚客,就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被贬谪出御史台,发落到蜀中去当个县令。这很明显是在敲打秦王府。

  而在此事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秦王跟皇帝持续产生矛盾。

  起因是皇帝陛下宠妃张婕妤的父亲,看上了长安城外的一块地,是前朝官产,原本是前朝卫王慕容定的田庄,慕容定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就成了官产,一直都是京兆府代为打理,到了本朝也是如此。

  于是打听清楚的张婕妤父亲就派人跟自己的女儿说了,想让张婕妤求李源,把这块地赏赐给张家。

  这本来还真不是什么大事,李源也就同意了,当即命内侍去京兆府把地移交给张家,算是赏赐。

  但是有人抢先一步看中了地,提前跟京兆府打招呼,把这个田庄花钱买到了手里。

  若是普通人家,京兆府自然是要先紧着李源吩咐的事情办。

  但没奈何,这人也不一般。南阳郡王李神御。

  这李神御是李源的堂弟,目前任左监门府大将军,李源起事之后,就一直跟着征战的亲信,并且一直统率他的中军,这是铁杆了。

  不过李神御看中这块地之后,走的是秦王府的门路,因为秦王本人就兼任京兆尹,京兆府的杂务虽然是由少尹、治中等各曹参军打理,但秦王还是主官,有什么大事还是要请示的。

  而秦王一听堂叔想要这块地,也没推辞,就让李神御象征性的拿出些钱,算是跟京兆府买的这块地。

  本来事情已经敲定了,但谁知道半路杀出了张婕妤?

  京兆府的人赶忙请示,李二却没啰嗦,仍旧按照答应好的把地给了堂叔李神御。张家要地,那李神御怎么可能给?人家正经的大唐宗室,身上还是有郡公的,皇帝都得倚重的兄弟,你上门要地算老几啊?

  李源听说这地让自己堂弟拿去了,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自家人,到这张婕妤却是记恨起了秦王,时常煽风点火。李源也觉得这事是秦王故意扫他面子,因此心里很不舒服。

  此外,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从晋阳回到长安之后,也是越发嚣张跋扈。还仗着女儿受宠横行霸道,要求经过他府门的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要下轿下马。有一天,秦王府属官杜克明路过尹府时没有下马。尹家的仆人上去就给杜克明给打了一顿,手指都被打断了。

  尹阿鼠后来知道是秦王的人之后,一开始也是有点慌的,但想了想决定恶人先告状,让女儿向皇帝哭诉,是秦王手下欺侮尹家人。

  皇帝这一听就火大了,把秦王叫到宫中,责骂其没有管好手下:“尔之左右,欺我妃嫔之家一至于此,况凡人百姓乎!”

  秦王反复为自己辩解却不得皇帝的谅解,最后还是晋王和平阳公主听说了事情进宫说和,才让事情揭过。

  不过此事之后,李源也是越来越不待见李二郎。李二郎则越发的心情沉闷。

  李元徽在看过这些情况之后,也颇有些无语,这惯性还真强大,这大哥都没了,二哥还这么波折。

  将慕容无忌的信件放到桌案上,长叹了一口气。这老爷子是不是老糊涂了啊?还不如天天沉迷酒色了。

  而最让他担心的还是,慕容无忌提起的,二哥现在瘸了,还毁容了。

  这可太难崩了。

  很怕二哥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内斗永远都是一个势力走向败亡的开始。

  按照套路来说,李唐不应该在这个时间点就开始内斗。

  这就得看李唐运气好不好了。

  运气好,内斗爆发的晚一些,能用好这段时间来一统天下。

  运气要是不好,那就完蛋了。刘玄机肯定不是吃素的,河北也是也是各种资源都不缺,是可以作为一统天下的根基的,那刘秀就是先拿下了河北。

  二哥要是因为老爷子的打压,还有自己的身体原因一蹶不振,那大唐就失去了最强的核心竞争力了。

  在拿下晋阳之后,目前的大唐,几乎是对河北的北燕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战略压制。

  晋阳作为北方最重要的城市,拿下了晋阳就等于控制了并州的大部分地区。

  接下来的战略也并不复杂,在休养生息至兵精粮足之时,大唐想要一统天下,首先是要将整個并州拿下。

  随后多路出击,进攻河北,争取一战而定。

  至于一个荆南地区的西魏,以及没有淮河流域的江东政权,同样都是不足为俱的。

  只要大唐自己不犯致命的战略错误,滚雪球也能把其余的几个势力一点一点磨死。

  更何况,大唐的还有天下最大人才储备。

  秦王、晋王、齐王三大王府之中,军神级别的统率人才,冲锋陷阵的猛将万人敌,战略战术制定者,顶级的内政人才.

  什么都不缺。

  只要时间站在李唐这边,再有十年的时间,一统天下不是梦。

  但李元徽千算万算都没算到,太离谱了。

  在兄弟三人达成共识,不搞内斗便宜外人之后,老头子来劲了。

  手足相残的剧本没上演,来了一出父子相疑。这是要闹哪样啊?

  李元徽手下的几个幕僚也一一看过了慕容无忌使人传过来的情报,神色各异。

  独孤颍则是力劝李元徽应该要在今年回一趟长安,找找存在感。

  “关中乃大唐之根基,殿下久不在长安,与朝中诸公不相知,而江淮在关东自成一体,长此以往,对殿下殊为不利,所以殿下应该在年末带几位小殿下前往关中,一为朝拜天子,二为与朝中诸公相熟,好教关中知晓,殿下在关东的声威。”

  李元徽闻言点了点头,武德元年的时候他在长安待了几个月,李源受禅让之后,他就立即返回江淮,如今已经快三年了。

  朝中形势虽然有慕容无忌来回传递消息,但终究是不如自己回去一趟,感受下朝中的氛围,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而且他这个眼下大唐最强的地方派,也有必要去长安秀秀肌肉。

  随后,李元徽立即就写了一封奏表,送完长安,奏表上写了自己请求在年末入长安面圣。

  李源一听老四要在年末回长安,应该就是要回来过年,当即就允准了,还特别写了一份私信,让他带上家人一起回长安,一起过个年。

  同时还叮嘱他,洛阳这边的局势,一定要把控好,不要给北燕可乘之机。

  而长安里,听到齐王要回来过年,最为高兴的人却不是皇帝李源,而是秦王和晋王,以及平阳公主。

  同时,得知齐王回到长安过年,张婕妤和尹德妃又撺弄李源把魏王也召回来,一起过个年。

  李源想了想,不错,都是自己儿子,那就叫回来吧,同时为了晋阳在魏王走之后不出状况,还命令在河东坐镇的并州刺史王翊前往晋阳坐镇。

  于是,李家人这个可是过了个团圆年。

第371章 北府

  大唐的武德三年,是大燕的泰兴五年。

  这一年,大燕河北治下也在加紧的恢复元气。

  去年的晋阳之战,对大燕的影响比大唐还大。这是因为大唐运粮可以依靠黄河以及汾河,但大燕运粮全靠民夫推着独轮车走井陉通道,路即便经过修缮,也并不好走,粮食损耗很大。

  这也多亏了刘道和这个顶级内政管理人才,以及代北各部的全力支持,这才让二十万燕军足粮足食。

  但去年这仗打完了之后,河北各地也是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

  所以在泰兴五年,双方的最重要的都是农业生产,没粮食什么都甭谈。

  而王思政这位战略大师,则在仔细研究进行井陉地形之后,主持了修缮了整个井陉的防御体系,与此同时,韦孝矩也在加固壶关、上党一带以及滏口陉的的防御体系。

  整体上陷入劣势之后,就不得不通过一些战术性的调整,来弥补战略上的短板。

  而刘玄机本人,基本上把精力就放在一件事上了——练兵。

  从去年收兵之后,部队从并州拉回来,一过了年刘玄机就开始对麾下军队进行了整编。

  大燕军队成分复杂程度,跟大唐差不多。

  甚至任何庞大的势力,内部都必然派系林立。

  代北拓跋诸部骑兵,归附来的杂胡骑兵,两州各郡县的豪强军队,冀州降兵,以及幽州本部精锐。

  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幽州本部,其次是冀州降兵,加起来大概也就是五万人左右。

  人数最多各地豪强军队,战斗力反而是最参吃不齐。

  如苏氏父子统率的万余人,就训练有素。但更多只能称之为“看家护院”。

  如果不是围城需要大量的军队,刘玄机甚至不会征召这么多人。

  所以在晋阳大战最为紧张的时刻,双方精锐尽出,最是焦灼的时候,刘玄机都没有动用围城的豪强武装。

  一来是信任程度不够,二来是上阵可能拖后腿。

  但好处是,这些豪强军队,除了作战时候,平素并不需要他供养。本质上这些人都是私兵,都是豪强的佃户和奴仆,不在朝廷军籍,是“乡军”。所以也就没法对这些人的战斗力提什么要求。

  但是刘玄机清楚,这些人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特么现在唐强燕弱的格局,等到大唐发兵打到河北的时候,这些墙头草是很容易就被人蛊惑加入反对他阵营的。

  大战之后,幽冀二州只有不足七万的常备正规军,这其中包括了幽州军三万余人,冀州军两万余人,这甚至还包括各地的郡县守备兵力。

  从刘胡之、王须拔所部十几万降兵之中挑选的,再次经过一轮精选,只有万人被刘玄机当做正规军用,其余都是屯田兵。

  战斗力虽然说得过去,但想要对抗大唐还是力有不逮。

  因此刘玄机的在泰兴五年所做的最大的事务,就是要把军队数量进行扩充,按照他的想法,以及目前河北的富裕程度,养个十一二万大军还是轻轻松松的。

  于是刘玄机就把手伸向了豪强部曲。

  如果是刘玄机直接跟他们要人,那是会出乱子的。所以刘玄机的做法是,给他们赐官。

  这个赐官并非是以往那种赐官,给個空名头,而是要让河北豪强们带着他们手下部曲的精兵强将,加入大燕中军体系。

  这就相当于从地方武装,加入正规军了。

  这对于豪强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有资格真正意义上进入朝堂和军中。

  刘玄机并没有征召太多人,以苏定边、卢钦之、慕容景、王勇等二十余人,各率部曲精兵加入中军,总数在万人左右。

  同时对幽州军和冀州军以及归德军这些按照正规军编制的部队进行整编,并征召代北拓跋部骑兵和诸胡骑兵,重建中军。

  重建后的中军,人数在八万人,分作十二军和宫廷宿卫。一军为六千人,加宿卫八千人。因为都是北人为主,所以号为“北府军”。至于为什么“南府军”,刘玄机的解释是,“待取了光复中原两淮诸地,再建号‘南府’。”

  北府十二军都督分别是东方狄、韩珪、娄代文、刘长民、拓跋天穆、苏定边、斛律明月、张世武、赵襄、傅弘之、朱灵石,皆授将军号。

  所谓的宿卫军,则是刘玄机亲临,并设置八个中郎将,皆以勇猛剽悍之人充任,如毛修、朱超石、荆恩等。

  除了这八万中军以外,代北和塞外归附的骑兵,在精选了精锐加入之后,仍旧是好几万骑的规模,在大战之接刻以征召。

  十月,刘玄机在信都大阅,数万精锐参与了,军容严整,令之望而生畏。

  人在洛阳的李元徽自然也收到了刘玄机阅兵的消息,这大半年来河北的动静也瞒不过他。

  自从李源自长安来信之后,李元徽就在准备了年末去长安。

首节 上一节 241/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