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67节

  “两千多年前,墨家一度成为显学,其学说的一部分,属于实学的范畴。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实学的发展减速了。学术界对于道的研究,走向了如何为君王服务的道路。前明二百多年,东西方实学发展速度反了过来,欧洲因为更为重视,走到了前面。你们这些人到了欧洲,一定要收起天朝上国子民的傲慢,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不要觉得欧洲各国落后就没有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记住,你们去欧洲学的是实学,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神学、哲学、文学之类的学问,可以粗略的了解,不要深究……。”

  贾琏不知道这些学生能不能遵循教导,未来有几个人会选择留在欧洲,这些不重要。只要国内一直比欧洲先进,看起来更像文明社会,这些出去的人都会选择回来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还有一点请各位记住,欧洲社会的风气不佳,男女关系混乱,你们可别沾了花柳病回来。我建议各位如果忍不住了,可以花钱雇一个长期的伴侣。不要涉足风月场所,那些地方不干净。对了,欧洲人脑子不好,认为肺结核和花柳病是高贵的象征,……。”

  为了这群孩子,贾琏真是操碎了心,甚至还配了一个三人的医疗小队,现阶段的欧洲医学,还处在放血治一切的阶段。南丁格尔要等到克里米亚战争才出现,提灯女神还没诞生呢。

  因为贾琏的出现,这个时空的周帝国,就文明程度而言,真就是碾压局。非如此,欧洲的海盗们能如此的老实,英国人甚至都主动退出了马六甲海峡。真当他们善呢,不就是打不过么。

  突然想到带英最后的航母开到亚洲来了,最后一点傲慢的坚持实在是贻笑大方。

  让这批学生去见识一下欧洲的雾都,感受一下伦敦的脏乱差,比嘴上说一万遍都有实际效果。

  这批学生学习到年底,年后将登船远赴欧洲。

  天津铁路学校还有一批今年入学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都在十三岁以下。在此接受五年的教育之后,这批学生才有资格进入蒸汽机车厂等相关企业工作。现在他们吃喝穿全免费,每个月还有两块钱的零用钱。

  这批学生是抱着来当学徒的心态进来读书的,他们得到的将远超预期。

  铁路学校新生将进行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然后有两年的实习期,成绩合格之后才能毕业。

  之所以要学五年,不是贾琏钱多没地方花,实在是基础理论的学习,才是贾琏最看重的。

  这就好比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很多人觉得这书读了没卵用,实际上这是从底层逻辑改变一个人的必要学习。

  没点基础知识,你去学校修电瓶车都比别人慢一些。

  更何况这批学生之中,多数人是要进机车厂的。

  天津第二日,贾琏直奔这里的造船厂,船坞里一艘船上巨大的烟囱,说明了这条船的实验性质。

  造船厂的研究人员看见贾琏时表情颇为惭愧,这研究就是一个吞金兽,花了那么多钱,目前的进展可以忽略不计。

  不是没有人提出明轮船的构想,但被贾琏直接否定了,并且指出造出来的船要上大海里航行的,明轮船在稍微大一点的风浪面前毫无抵抗。

  贾琏对进度不存在不满意,因为他知道难度。但整个过程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也是很必要的,不能给这些研究人员一个印象,大人不着急。

  “失败是正常的,不要气馁,慢慢来,厚积薄发。”贾琏平静的交代研究所的负责人,然后表情凝重的走了。

  研究所的人非常担心明年的经费下不来,压力一直持续到次年,经费下来后才稍稍缓解。

  总之给研究所的成员们一个感觉,经费随时会断,项目随时会砍掉。

  晚上贾琏与拉瓦锡聚餐后,提起了电磁感应学,给出了一个思路,希望这位化学大佬能在物理领域也能有所成就。

  总而言之,不能干等法拉第的成长,现在的法拉第还是个孩子。

  法拉第作为一个学霸,一个化学巨人,在贾琏提起电磁感应的时候,果然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掏出本本来,记录了贾琏关于电池感应现象的一些心得后,表示要开一个新课题,从今天开始,要研究电学了。

  很好,很有精神!

  完全没有回国想法的拉瓦锡,才是贾琏心目中最强科研牛马。

  第三日,贾琏巡视铸炮局,主要是冲着新式火炮来的。

  现阶段关于新式火炮的构想是贾琏提供的,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钢材不达标。

  闭锁结构有了思路后,并不难加工出来,难的是膛压过大,已经连续炸膛三门实验火炮了,好在事先安全准备周密,没有伤人。

  一帮顶级工匠现在就一个请求,赶紧弄出更好的合金钢材。

  贾琏……,我也不懂啊!

第639章 身段灵活的读书人

  技术进步也受木桶理论的影响,火炮的铸造不单单是某一项技术进步就能做到的。

  从贾琏的角度看问题,最合适的发射药倒是发现了,稳定剂没解决,所以不能用,暂时先用黑火-药的终极版本栗色火药顶-着。

  后装火炮的生产工艺,现在倒是能解决了,但钢材不行。也许研发出合适的钢材,现有的加工工艺又不够了。

  总之是差一点都不行,没法子,只好耐心的等着吧。只要肯投入,总有解决问题的一天。

  至于基础科学,以国人的聪明,只要全面推广实学,有个六十年三代人就能基本追上了。

  关键还要看朝廷的政策改变,这个时空是汉家天下,尽管受到了理学的束缚,思想上的开放比大清要强多了。

  回到馆驿的贾琏,接到了一份刚送达的报告,来自欧洲的军事考察团,通报了反法联盟失败之后,法军进军非洲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后续法军继续向叙利亚进军,未能达到目的后退回埃及,奥斯曼帝国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登陆作战,遭到法军反击后溃败。抵达奥斯曼不久的教导团,针对奥斯曼军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向奥斯曼帕夏提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的建议并得到了接纳。

  欧洲太远了,看报告发出的时间,应该是去年十一月份,不了解拿破仑战史的贾琏,无从知晓报告的时间后不久,拿破仑冒险回国,发动了雾月政变,解散了督政府,建立了执政府。拿破仑在这一年,实现了事实上的军事独裁,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欧洲战争史。

  报告中还附上了一封易卜拉欣给贾琏的信,开头自然是一通各种吹捧和友谊,中间露出了狐狸尾巴。易卜拉欣虽然帮助帕夏达成了两国深度友好的合作协议,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奥斯曼国内诸多贵族的嫉妒。新一轮的利益争夺之后,迫于贵族们的压力,易卜拉欣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现在他非常担心兔死狗烹,希望能得到贾琏的支持。最后自然是画饼,表示如果能成为宰相,一定会如何报答,要啥都给。

  这天底下的国家都差不多,越往上斗争越激烈。也就是中国历史记载的比较详细,后人能借鉴的地方比较多。

  从陆续传回的报告看,奥斯曼这位新帕夏开启的也是一场变法,只不过一开始他的变法遭到了各种阻力,被迫做出了一些让步后,将精力集中在军事改革,期待于军事改革的成功后,再进行内部的其他改革。

  从历史上看,改革是最难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尤其是奥斯曼这类分封体制的国家。比如说现在的埃及,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是马穆鲁克在统治,属于听调不听宣,等同于羁縻。

  被法军打的惨败之后,才想起来找奥斯曼帕夏帮忙。此前不求救,类似于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逼不得已了才求救。

  本来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成功的击败法军,就能达到重新控制埃及的目的。奈何奥斯曼军队不是法军的对手。

  这次战败在贾琏看来是好事,没有这次战败,奥斯曼帕夏的军事改革决心未必能坚定下来。

  这份报告在海上漂了一年才送到,可见解决通讯问题之迫切。

  看完报告之后,贾琏确定了未来几年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必须要尽快解决有线电报的技术问题。无线电是不要想了,先解决有线的。

  想要搞出有线电报,有个问题就无法回避,那就是电缆。现在最合适的材料就是铜,好在与南美的贸易渠道还在,必须加大引进铜锭的力度。

  在本子上记下这个事情后,贾琏在值班的袭人和晴雯的伺候下梳洗睡下。明天还要早起,下一站是济南,这里有一所工程学院要开学。

  下面的工程学院,在贾琏的心目中定位是中专,京城的工程学院定位是大专,高级班是本科。

  通过工程学院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蚕食原有的科举体制,这是贾琏正在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很难,但必须要做。表面上看起来是两条线,取而代之才是贾琏的目的。

  恩科殿试的考试题目,贾琏真心认为李元干的漂亮,后续的庶吉士考试,想必会很精彩吧。

  贾琏离开天津的这一天,李元再次召开了御前内阁会议。

  “今日的议题,恩科殿试考试成绩过于惨烈,暂停庶吉士考试,恩科进士且先学习一段时间,与明年会试的进士一起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想必诸公也明白了,朕在明年的会试后的殿试以及庶吉士的考试中,考题以策论加实学为核心。”

  对于李元提出的议题,内阁诸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恩科殿试之后,天下的官绅都知道了李元的心思。

  所有人都分析出了一个结果,新君李元对于理学作为官学的不满非常强烈。

  一心惦记着的做首辅的李清,此刻却没有丝毫想要表态的想法,即便是皇帝的视线落在脸上,他也选择了低头。

  一直高举心学大旗以旗手自居的李清,他反对理学是因为心学的影响大,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者才反对的。

  无论心学和力学多不对付,这两家学问的源头是一致的,都是二程的衣钵。

  实学是什么呢?贾琏提出的实学,【是披着儒学外衣的掺杂了多种学说的怪物。】

  以上的结论,不是李清提出的,而是《士林报》上一个佚名作者的结论,该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放眼全国,实学影响最大的范围在沿海各省,内陆省份的主流“鸿儒”们,对于实学深恶痛绝,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

  当然也只能是想一想,连续两位皇帝的放纵和默认之下,实力不说羽翼丰满,至少拥护者很多。

  李元在恩科的殿试上直接考实学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是地震了,现在还要暂停恩科的庶吉士考试,等到明年会试后一起考。

  李清恨不得埋头于地下,免得被皇帝点名表态。

  其他人也都沉默不语,大家都认可实学并非儒学的观点,所以不敢冒着被天下文人喷的风险站出来支持李元的主张。

  对此李元早有准备了,他也知道贾琏的实学是借了儒学的皮,还是那种就借了四个字“格物致知”的皮。

  但怎么说呢,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脑子没坏掉,哪个不是实用主义,哪个不是儒皮法骨?

  摆在面前的事实,实学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从经济上巩固了皇权,暂时没有发现实学会威胁到皇权时,你是皇帝怎么选?

  感受到了皇帝的迫不及待,再看看同僚们们的埋首不语,作为首辅的林如海不得不站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实学的推进,宜缓不宜急。”林如海硬着头皮起来劝一句。

  李元听了微微一笑道:“林卿所言差矣,朕以为不是急了,而是太缓。父皇因为身体不好,所以耽误了几年。朕秉承父皇遗志,登基以来首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一者严抓吏治,惩治贪腐,二者推进实学大兴。你们怕背骂名,朕不怕。”

  谁都没想到李元的态度如此坚决,这个时候再怎么不情愿,林如海也要站在前面。

  “按照惯例,此事应由内阁倡议,陛下复核。”林如海站出来讲话了,所谓的惯例,自然是承辉帝留下了。

  骂名怎么可能由皇帝来背呢,尽管李元说不在乎了,林如海可不敢答应。

  有人认可不能让皇帝背骂名,也有人不愿意背骂名。

  出人预料的是方颂站出来说话:“陛下,臣乞骸骨。”

  作为承辉帝的忠犬,负责咬人的方颂,在官员中间的名声不好是肯定的。

  方颂宁愿背着酷吏的名声退休,也不愿意背着支持实学的名声继续做阁臣。更深层次原因,方颂看不到成为首辅的希望,不如混个好名声、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方颂是个传统的读书人,他身上完美的体现了读书人的软弱性。

  本以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绝对不会是方颂,没想到出了意外。

  李元稍稍错愕之际,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潘季驯:“陛下,微臣年迈,请乞骸骨。”

  剩下的李清和岳齐互相看看,李清先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林相所言极是,既然有惯例,那便依例行事。”

  岳齐也跟着站出来:“微臣也是这个意思。”

  无论谁都可以请乞骸骨,唯独岳齐不能,因为他代表的是武将集团作为阁臣的唯一。无论如何也是要钉死在内阁大臣的位子上,否则他以乞骸骨的方式请辞了,武将还能不能进内阁,那就不好说了。

  至于李清嘛,很简单,他要做首辅,这是执念。为了这个执念,骂名就骂名吧。再说了,实学都进乡试了,再坚持也没太大的意义。

  潘季驯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

  “方卿、潘卿,请辞,朕不准。”李元当然不能立刻就接受这两人的辞职,无论如何,也要等明年任期满了。

  在李元的强力推动下,内阁出了一份公文,确定了今年恩科的庶吉士考试暂停,明年的会试之后,两届进士一起考。

  确定了此事后,会议结束。但是岳齐却没有立刻走人,而是再上了一份奏折,还是关于军事改革的。

  这次的报告,岳齐充分考虑了经费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各省的经济情况,编制大小不同的镇,分别为甲乙丙三个级别。

  李元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表示看完再说。

  对于岳齐孜孜不倦的要高军改的态度,李元判断是他担心内阁位置不稳的缘故。

  主要原因还是皇家海军直属皇帝的方案出台后,兵部丢了一块肉,岳齐的威信遭到重创。

首节 上一节 567/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