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66节

  “宝玉现在如何?有一阵没听说他的消息了。”贾琏不动声色的问一句。

  王熙凤笑道:“宝玉不愿意出仕,这不在家里帮忙处理外面的事务。方方面面的事情由他出面更方便一些。”

  “听说他要建戏园子?”贾琏很直接的问起这个。

  王熙凤道:“是有这回事,他也想做点事情,但是不知道做啥好,觉得弄个戏园子不错,我做嫂嫂的可不好拦着他。”

  贾琏心道,你的笑容再真诚一点我就信了你的鬼话。好嘛,原来还有你的事情。

  二房的少爷从事贱业,可以的。

  “戏园子的事情停了,告诉他是我说的。别逼着我带人去封了戏园子。”贾琏冷冷的丢下一句话,眼神不善的看着王熙凤。

  王熙凤有点害怕的低头躲开,她没拦着宝玉胡闹,原因也很简单。不就是想看二房出丑么。

  “你啊,别总惦记着二房过去那点事情。今非昔比了,如今我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得顾忌贾府的颜面。二房住中院怎么了?老太太高兴就好,她还能活几年啊?东跨院那边说的话,你当耳边风即可。快六十的人了,还不知道修身养性。”

  贾琏不紧不慢的告诫一番,王熙凤连忙点头,却不是很服气道:“二叔回京后,二房又支棱起来了。”

  “家和万事兴,总归是一家人。别学我爹,他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货色,他嘴里能有啥好屁。”

  交代王熙凤后,贾琏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年代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闹的满城风雨非常丢人,影响声誉的。

  一个人的名声如何,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了,贾琏在官场的名声可谓毁誉掺半,在民间倒是基本都是好名声。

  至于北静王嘛,以前他还小,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早就没有勋贵的政治舞台了。

  这里面呢,贾琏的功劳还不小呢。

  说实话,贾琏就从没把北静王放在眼里,昔日手握重兵的东平王和西宁王都逼退了,他算个什么。

  晚上睡在王熙凤处,得知贾琏要出门巡视,王熙凤自然要他带上几个体己人,免得外人照应不够周详。

  其实就是怕贾琏在外面带回来几个人,好在贾琏的案底比较干净,即便是尤氏姐妹,那也是从东府那边勾搭上的,算不得外面领回来的。

  说到女人的事情,王熙凤还是很满意的,说起来贾琏这么大的官,如此显贵的出身,能有这么干净的底子,真是难能可贵。

  三十如虎的年龄,躺下后自然比较主动,哼哼唧唧的一番亲热后,躺下休息时,王熙凤又说起贾府的事情。

  “昨日蓉哥儿家的过来,还提起爷呢,说有日子爷没去东府做做,蓉哥儿总念叨。”、

  贾琏嗯了一声,心道,是贾蓉念叨么?不是秦可卿念叨?

  哎,这破事,都怪贾蓉。

  早晨起来,正在梳洗时,袭人过来问贾琏出门带哪个?

  贾琏看看袭人生了姑娘后饱满许多的身段道:“你想跟着就跟着,不怕路上吃苦就行。先说好啊,这次身边最多带四个人。”

  正经的情况下,如今的贾琏出远门身边至少要跟几十号人,多带几个丫鬟真不叫事情。

  等贾琏出门时,袭人、鸳鸯、晴雯、司琪四个人在门口等着。

  说起来她们的年龄在贾府内部没啥优势了,王熙凤也没少提加添几个小点的丫鬟,奈何贾琏不接受。

  两辆四轮马车在数十骑马家丁的护送下,贾琏来到火车站,这边一趟专列整装待发。

  铁路局的官员等在此处,见贾琏来到,一群人迎上前。

  尽管贾琏不喜欢搞排场,此刻的火车站还是被护路队的士兵控制了。说到贾琏的安危,贾党一系的人马比贾琏都上心。

  发现护路队士兵更换了后装的纸壳步枪,贾琏倒是知道这个事情的。新式步枪正式量产,财大气粗的铁路局率先列装了。

  护路队的编制看着不大,实际上铁路沿线上那么多个点,总人数加起来也有六千。铁路还在继续延伸,未来护路队的规模还会壮大。

  军械研究所最先进的步枪其实不是后装纸壳弹步枪,金属弹壳的步枪也研发出来了,这绝对是最高机密,目前没有装备量产,不是没钱而是没必要。贾琏要留着这个,将来一旦有外部战争,要给对手一个惊喜的。

  此番巡视的第一站是天津,登车后的贾琏暂时清闲下来,靠着车窗喝茶看书时,几个昔日的丫鬟都没闲着,身边随时有人等着伺候。

  这个年代所有享受,都是人堆出来的。

  看着几个女人,贾琏脑子里浮现的是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如果没有一战,没有白羽毛运动,很多事情的进程都会被大大延缓吧。

  工业化现代化是强国的必然之路,随着衍生的很多社会问题也是必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帝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爆发是一种必然。

  当代的人或许想不到这么远,但是贾琏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从地理位置看,周帝国陆地上的威胁不大,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海上。至于日韩,做炮灰还是很不错的。

第638章 贾琏南巡

  天津铁路学校实际上算是京城铁路学校的分校,京城那边重心是路桥,天津这边重心是车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蒸汽机车车头的研发工作一直没停下,力争五年一换代,大头是北方车头的生产。

  拉着贾琏这趟专列的车头,已经是第三代,马力比起第一代翻了五六倍。

  据说第四代车头研发进程过半了,再有两三年就能换代。

  可惜的是蒸汽机车的天花板比较低,只能耐心的等电力机车,还有就是与造船联动,争取拿出蒸汽机带动的船。

  正因为如此,蒸汽机的研发才放在天津,新的蒸汽船也放在这边。

  早期的蒸汽船都是明轮,也没什么汽轮机。

  贾琏是个外行不假,但是发展趋势是知道的,上来就给蒸汽船项目上强度,直接跳过明轮船阶段上汽轮机和螺旋桨。

  所以这个研发速度肯定是快不起来的,等造船厂单独拎出来上市,至少二十年。

  对于现在的贾琏而言,科技树方面没有时间去浪费,一定要抢在欧洲列强的前面,避免弯路往前猛冲。

  之所以亲自来铁路学校,不仅仅是因为重要性,还有就是将工程学院里按照现代教育体系培养的一批尖子,集中在天津这边学习外语,准备集中送往英国上大学,同样英国那边也一样,准备了一批学生到中国来上工程学院。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国内的基础科学教育底子不厚,实学甚至才刚刚铺开。

  在这个科举为主流的年代,搞正面贾琏有点施展不开,只好绕道而行了。

  新车头拉着专列,时速达到了五十公里,沿途不停车直奔天津站,一共耗时三个半小时,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逆天了。

  在火车上时,贾琏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铁路通讯问题太要命了,如何才能尽快弄出电话,贾琏心里也没有底。

  好在拉瓦锡被拐来了,欧洲方面少了个大佬,进度条肯定受影响的。

  欧洲的报纸对于拉瓦锡而言不是新闻,而是旧闻。杀杀杀的雅各宾派落幕了,当外部的敌人暂时失败后,内部矛盾自然激化,罗伯斯庇尔也走上了末路。拉瓦锡深信,如果不是来东方追求真理,包税人身份足以让他脑袋落地了。

  想到现在的法国时,站台上的拉瓦锡,动了回国的念头。

  蒸汽喷射,火车缓缓进站,最终停下。

  车门打开,上面下来的不是贾琏,而是一群卫兵。

  仇家太多的贾琏,只要未出都很谨慎,每次卫兵都要先排除风险。

  这次行程还算隐秘,所以没那么夸张。

  贾琏是官员中最后一个下车的,车站上等候的人群站好了等待他的近前。

  “辛苦了!”逐个握手客套,轮到拉瓦锡时,贾琏的表情更加的热切。

  “您看起来精神很不错!”贾琏一句慰问,拉瓦锡握手时双手微微加力。

  上了马车后,拉瓦锡得到了与贾琏通车的待遇,在二百骑的马队护卫下,前往铁路学校。

  学校在码头附近,早就建好了。马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拉瓦锡才壮胆道:“阁下,雅各宾派落幕了,罗伯斯庇尔失败了,一切暂时归于平静,我想回欧洲看看。”

  贾琏听了面无表情的看着窗外,一时没有作答,过了一会才道:“阁下,我要是你就不会动回欧洲的念头。即便你现在回欧洲,也很难回到法国,至少英国人不会答应,周边各国知道了也不会答应。”

  这话没有涉及周帝国一个字,但是拉瓦锡却听明白了,大脑自动完成了翻译,你掌握的机密太多了,不适合回国。

  “我夫人可以回欧洲看看么?”拉瓦锡退而求其次,贾琏这次露出了一点笑容。

  “阁下担心国内亲属的心情我能理解,伦敦方面我国的军事考察员一直在积极努力,争取说服阁下的亲属来华。”贾琏还算客气的提醒他。

  拉瓦锡彻底明白了,叹息一声道:“我个人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能否送回欧洲发表?”

  说实话,贾琏是不想答应的,但怎么说呢,基础理论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是成果转化也是很难的。

  贾琏能理解锦衣夜行的不甘心,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太过分了,否则真就是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可以!”贾琏这次答应了,论文只能通过这边的渠道送回去时,不必担心泄密。

  欧洲的科技飞跃还要等十九世纪,现在只是十八世纪的末端呢。允许拉瓦锡把论文送到伦敦发表,对于促进学术交流也是有好处的。

  实际上现在的欧洲在科技运用方面是落后于周帝国的,比如说蒸汽机就非常的典型。

  欧洲的蒸汽机发展,现阶段不过是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努力的结果。火车和铁路技术还没发展起来呢。

  周帝国这边则完全不存在个人和一个小团队奋斗,贾琏可以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和技术官僚,在英国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推动技术革新。

  现在周帝国缺的是人才的数量,系统的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才的数量。

  工程学院和铁路学校,就是干这个的。借助科举的助力,人口基数决定了,未来实学人才数量远远的超过欧洲。

  但是闭门造车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交流。欧洲在文艺复兴后的基础科学研究积累,要远远的强于国内。

  贾琏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义务教育,现阶段只能在小范围内挂羊头卖狗肉,本质还是搞义务教育那一套。

  打着的旗号是为了研发厅培养人才,在底层搞义务教育,顺天府和天津府下属的县,都有研发厅名下的免费学校。

  从最初的三年制到现在的六年制,六岁就可以进来吃学校的,对于社会底层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只不过三年的基础教育之后,成绩差的自然就淘汰了,成绩优异的才有机会继续再吃三年的白食。研发厅也不是开善堂的。

  现阶段只有京城、天津、两广、南洋有六年义务教育的机会,成绩优秀的还能读三年的工程学校。江南有类似的民间学校,但是要收费。

  这种事情其实应该是国家来做,可惜贾琏现在还不是国家的话事人。

  废除科举是不可能的,进一步改革科举倒是能做到的。

  义务教育方面,绝大多数底层家庭的初衷,不是让孩子读书做官,而是同学读书掌握一个谋生技能。

  农耕帝国的特点就是文盲率比较高,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只能一点一点的改变了。

  这种事情经济发达地区肯定是占便宜的,比如东平王的领地内,就在学贾琏这一套,所有男孩强制接受三年的义务教育。

  一个人是否识字,差别可太大了。

  铁路学校的操场上,第一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此刻正在操场上列队集合,人数不多,也是一百人。

  这是集顺天府和天津府两地所有义务教育的六年制优等生,加上十几个工程学院的理科优等生。

  贾琏上台讲话。

首节 上一节 566/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