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525节

  照例在外等候的袭人听到动静,忍不住暗暗叹息,这些年也算尽心尽力伺候,依旧比不得香菱受宠,偏偏肚子不争气。

  晴雯拿着热水壶过来,见袭人站在门口,放下水壶上前来,竖起耳朵听了听,啐道:“又不正经!”

  袭人后退几步,低声道:“当初你我都经历过,也没见你说这话。”

  晴雯道:“也要上值呢,又不是休沐日。如何说不得?”

  鸳鸯也来了,见两人斗嘴,上前劝道:“都少说两句,爷要作甚,你们生受着就是!”

  两人这才作罢,贾琏招呼进去时,见晴雯脸色不好看,打趣道:“又与人斗嘴了?”

  晴雯没理他,贾琏笑道:“爷便是不去上值,也没人敢说一句闲话。”

  晴雯这才脸色好转道:“爷是不怕别人说闲话,我等俾子,却受不住总有人说狐媚子。”

  贾琏听明白了,扭头看看鸳鸯和袭人,鸳鸯叹息道:“爷不必动怒,这后院里的妇人,上了年纪,就剩下一张碎嘴。”

  贾琏听了淡淡道:“不管是谁给她们撑腰,回头你们几个找过去,别讲理,直接动手,每人抽三十个嘴巴子。再有下次,直接撵城外庄子里。”

  晴雯听着脸色微微一变,上前来抓着贾琏的手摇晃了几下,也不说话,眼巴巴的看着他。

  贾琏收起冷淡,笑道:“好好说话!你不说,我也不知道。”

  晴雯凑近了低声道:“咱只讲理,不打人,行不?”

  不知为何,贾琏总能想起那个哭了一夜,不停喊妈妈的晴雯,心也不禁软了:“好,依着你,我也算自作自受。”

  晴雯笑着去了,等贾琏更衣完毕,袭人上前来低声道:“俾子求二爷给个恩典。”

  袭人的毛病很多,但忠心肯定没问题。

  贾琏嗯了一声,袭人低声道:“俾子想为哥哥求个差事!”

  贾琏听了点点头:“去取纸笔来!”

  袭人忙不迭的去,贾琏提笔写了一份文字,也没署名,递给袭人道:“给你哥哥,让他去薛家商行看看有啥能做的。”

  袭人仔细的贴身收好,再三谢过贾琏。

  这个安排她可太满意了,薛家商行重回京城后,声势更胜从前,能在那里做事,待遇自然远胜此前。

  袭人不是不能求宝钗,她是分的清楚,自己是贾琏的人,得听他安排。

第592章 是时候了

  老区人民上演两种脍炙人口的行为艺术,一种叫吊路灯,一种叫摸不着头脑。

  伟大的锁匠路易十六体验了一把什么叫自作自受。

  雅各宾派上台后,各种杀杀杀。

  承辉二十一年春,英国新任公使求见并递交了国书,在接见过程中,英国公使乔治,向承辉帝当面汇报了法国发生的事情。

  对此,承辉帝心中激荡之余,警惕拉满,同时感慨贾琏的前瞻性。

  承辉帝当即表示,乱臣贼子,人人得诛之。

  随后承辉帝召见了正在六神无主的法国公使,表示法兰西王国在复国的过程中,周帝国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用老区人民的话来说,这就叫反动派已经联合起来了,他们正在疯狂的反扑,要将老区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法国公使闻讯大喜,表示立刻返回欧洲,向逃脱的王室成员们转达这一喜讯。

  承辉帝随即表达,出于对欧洲情况的不了解,决定派遣一支考察团随行。

  一支由六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护送法国公使以及周帝国考察团三十六人的成员,前往欧洲。

  说个题外话,因为北洋舰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达不到要求,此次欧洲之行,北洋舰队被排除在外。

  周帝国旅欧军事友好考察团,也算是开了一次先河,该考察团的第一站是奥斯曼帝国,理由也很充分,要考察军械的使用战果。

  至于英国公使提出的采购军械要求,承辉帝交给贾琏处置。

  贾琏面对英国公使时,委婉的表示,新式线膛枪的产量不高,库存早已见底。为支付奥斯曼的订单,军队现已装备都拿出来了。代英如若真心采购,需等两年以上。

  尽管知道这是敷衍,乔治也只能表示理解,希望采购少量步枪。

  贾琏表示,少量采购没必要,可以赠送五十支新式线膛燧发枪。

  英国人不是没有想过仿制线膛枪,但真的就是做不到量产,这东西现在的欧洲,只能是顶级工匠手工拉膛线,年产两三支。

  相关技术因为封锁严密,根本无从下手。

  因为贾琏的缘故,受到封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茶树。

  这玩意被严禁带出海,即便是岛上,也被禁止种植。出海更不可能了,一经发现以谋逆论处。

  贾琏的阴险不仅仅在于给奥斯曼提供装备,还通过薛家商行,给某些土邦提供步枪。

  过去一年多,印度的土邦面对东印度公司时的反抗,变得更为激烈和频繁。

  因为出售的是滑膛枪,所以带英也找不到毛病来,这玩意技术早扩散了。

  说来说去,还是量产,不能量产的装备,意义不大。

  土邦手搓滑膛枪,真的不难做到,只不过质量不行。薛家商行提供的滑膛枪,质量上乘,量大管饱。

  正在以每年五千支的速度,往印度的各个土邦卖滑膛枪。

  对于土邦而言,可恶的是,每次出售的量都不大,最多两三千支,还往不同的土邦卖。

  每个土王手里都有一支几千人的火枪队,相互之间大乱斗,同时还要跟英国人打。

  薛家商行的生意经,秉承一个谁弱帮谁,不存在你给钱多就能买到足够的步枪。

  用贾琏的话说,这是一个长久的买卖,做一年和做一百年的差别。

  真不是看不起印度,现在的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不是一个国家。

  好像三百年以后,这个国家本质也没啥变化。

  英国人知道有这么一股走私商人在搞事情,但是茫茫大海上,想抓到人可太难了。

  为了挣大钱,这个世界可不缺亡命之徒。

  有一个很矛盾事情,一方面是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国内,另一面则是央行减少了银币的发行量。市面上禁止使用白银为货币之后,民间想要交易,必须先去银行将白银换成银币,否则被发现之后,将遭到巨额的罚款,甚至要面临流放。

  澳洲金矿方面也是如此,民间禁止直接用黄金交易,只能先换成银币。

  为了征收铸币税,皇帝比谁都在乎这个事情。

  南洋贸易的开展,国内收益最大的人有两批,一批是普通市民,他们能买到便宜的粮食,一批是达官权贵,他们能从贸易中获利。

  普通人在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中,同样收获了一定的好处,不过很少就是了。

  贾琏当然看到了国内的贫富差距情况的严重性,但暂时也没啥好法子,好在国土辽阔,到处都能搞基建,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样的问题在大周出现了,那就是京城的房价居高不下。

  城墙内外的京城,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状态。

  城外是随处可见的三层五层筒子楼,城内依旧是四合院为主。

  对于这个问题,贾琏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总不能拆除城墙吧?外城倒是可以搞一些筒子楼,缓解一下住宅条件的,但内城呢?

  还是那句话,先发展,其他的以后再解决吧。

  承辉二十一年夏天,承辉帝再次去热河避暑,去年是李亨,今年轮到了李元监国。

  抽签的嘛,很公平的。

  津辽铁路修到了山海关,京汉铁路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黄河铁路大桥的设计依旧找不到可行性。

  津浦路修到了徐州,黄河上依旧没有桥。

  夏天来临,得知工程学院依旧无法攻克跨河大桥的消息后,贾琏不免有点烦躁。

  湖广的案子总算最终落幕,涉案的八个县令,四个知府,以及河道总督衙门下属的六个官员,被判了斩刑。

  湖广总督、湖北江西二省的巡抚三司,还有二十六名官员落马,其中半数判处流放,余者罢免。

  之所以拖这么久,无非就是朝廷内部的反复拉扯,这么大的案子,很自然的牵扯到了京城。

  跟着承辉帝去热河的李亨,被叫到皇帝跟前,史无前例的挨了一顿臭骂,整整骂了半个时辰。

  令承辉帝愤怒的是,江西水患的案子,依旧牵扯到了众多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们。

  承辉帝非常的失望,派人回京,当面质问皇亲国戚以及涉事宗室,问他们为何贪得无厌?

  责问之后,除了罢免一切职务,并无后续。

  至于薛家商行做的事情,倒是没有被查出来,不过薛家协助各省移民的事情,倒是被爆出来了。

  一直冷眼旁观的贾琏,看到皇帝的处理后,心又凉了三分。

  身为特权的一员,贾琏当然能理解这种事情背后,到底都有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

  林如海在监督该案的时候,上奏时确实明确了几个问题,江西巡抚以及三司,实际上是判死刑的。

  但是上报之后,皇帝给改了流刑。

  期间贾琏还接到了张庭恩的一封信,希望贾琏能为湖广总督说情。

  这封信贾琏看完就烧了,没有任何举动。

  皇帝离京避暑后,贾琏下令启动了一次调查,全国钢铁产量的统计开展。

  在难熬的夏天中,总算是有个好消息、

  这日,贾琏下值回到家里时,得知黛玉身体有恙,已经叫了太医正在诊治。

  这一家伙给贾琏吓的不轻,连忙赶到黛玉的院子里。

  这边等着的人可不少,王熙凤、宝钗、平儿、邢夫人、尤氏、秦可卿等人都在,就连王夫人和赵姨娘都来了。

  贾琏出现时,太医正好满脸笑容的告辞出来,上前询问才知道,经过不懈的努力,黛玉终于有了。

  贾琏非常的高兴,说实话到现在,名正言顺的女人就生了两儿子,王熙凤一个,宝钗一个。

  希望黛玉也生个儿子,如此才算是人丁兴旺。至于尤氏很秦可卿那边,贾琏可不敢认。

  尽管王熙凤已经赏过了,贾琏还是再赏一次,太医又拿到了一千元的赏钱,喜滋滋的告辞离开。

  随后贾琏下令,阖府上下无论东西,人人有赏。

  说实话,上一次动静闹这么大,还是王熙凤怀巧姐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525/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