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61节

  算到这里,托马斯突然停了下来。

  之前他能给出的价码就是9%,而如今张伟提出的方案,需要卖二十万册,才能拿到9%,这么算来出版社肯定是更划算的。

  美国出版市场的新作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对于新人作者而言,能卖掉一万册,就算是很成功了,二十万册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伟提出的对赌协议,要卖二十万册才能拿到9%,等于是给自己定了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时的托马斯,差一点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但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别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让利给你呢!

  “难道这其中有陷阱?”托马斯西心中暗道,然后耐着性子开始继续计算。

  “卖二十五万册是10%,也就是畅销书的标准。在北美市场上,畅销书的最低门槛是硬皮书十万册,纸皮书三十万册。

  如果是出版纸皮书的话,这还差五万册,才能达到畅销书的标准!不过五万册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可以接受。”

  托马斯继续计算,从三十万册的11%,计算到了五十万册的15%。

  “五十万册,就要给15%了么?”托马斯眉头微微一皱。

  15%的版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市场,都是行业最高标准了。

  除非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专门针对某个名人的约稿,或者写定制文,才有可能超过这个标准。

  如果硬皮书的话,五十万册可以算是超级畅销书的标准,但如果是纸皮书,那起码得一百万册的销量,才能算是超级畅销书。

  但写出一本超级畅销书,只是拿15%的条件之一,作品的市场影响力,读者的口碑,作者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等等,都是拿15%版税的条件,往往需要都符合,出版社才会给出15%的价码。

  所以从这个层面计算的话,如果只是卖五十万册的书,而没有带来附加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就给15%的版税,出版社肯定是亏的了。

  考虑到这一点,托马斯陷入到了沉思当中,他开始权衡利弊,考虑要不要答应。

  见到托马斯陷入犹豫,张伟觉得可以再添一把火。

  只听张伟开口说道:“托马斯先生,如果你觉得,计算起来太麻烦,我可以再做出一些让步。每卖五万册,单独计算一次稿费。

  比如卖五万册,版税会按照6%计算,卖第二个五万册,版税来到7%,这个7%,我们只计算第二个五万册即可,第一个五万册,还是按照6%,不用再额外付给我1%。

  这么计算的话,需要卖第五个五万册,我才能拿到10%的版税,卖到第十个五万册,我才能拿到15%的版税,以此类推。那么前五十万册,你们累计可以节约55%的版税!”

  托马斯微微一愣,张伟说的这个方案,他能理解,可累计节约55%的版税,以他可怜的计算水平,一时间还真没算出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张伟提出的这个新方案,的确是做出了让步,给出版商省了一笔钱。

  沉吟片刻后,托马斯开口说道:“张先生,按照伱的这个方案,如果是卖掉五十万册,那么之后版税就提升到了15%。

  但是正常情况下,仅仅是卖到五十万册,是不足以让一位作家拿到15%的版税的。除了销量之外,还要考虑其他诸多方面,比如个人的名气、影响力等等。”

  张伟呵呵一笑:“所以这才叫对赌协议嘛!总得有亏有赚,才叫对赌协议嘛,你见过赌桌上庄家和赌客都赢钱么?总要赌一赌,才知道输赢嘛!

  而且我提出的这个方案,总体上对你们出版方是有利的。你刚才也说过了,得卖到五十万册,才能有15%的版税。

  你觉得一本新人新作,能卖到五十万册的可能性有多大?我想绝大多数的新人作品,也就是能卖出一万册吧!

  按照这个方案,只要销量不足二十五万册的话,那么版税就是9%,这肯定要比你们直接给我9%的版税,要更加划算。

  就算是我运气爆棚,侥幸卖出了五十万册,你们出版商也不亏啊。那些能拿15%版税的大作家们,也未必能保证每一本书都能卖五十万册吧?

  一部作品,如果能卖出五十万册,说明这部作品的质量非常不错,肯定是有潜力去冲击更高销量的。

  以你们亚马逊的渠道能力,稍微打一下广告,五十万册变一百万册,一百万册变两百册,并不困难吧?到时候你们的盈利,足以弥补你们的损失。”

  托马斯微微点了点头,张伟的这番话,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亚马逊的渠道,毕竟是不同于传统的图书出版商,亚马逊的图书出版,主要还是靠自有平台销售。

  当然如果是比较火爆作品,也会跟第三方进行合作,投入到第三方的渠道当中。

  亚马逊的自有渠道,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去安排流量和投放广告位,所以只要是作品质量过硬的话,多给一些流量,增加曝光度,就很容易捧红一部作品。

  一部作品,能卖五十万册,那质量肯定是有的,多投入一些资源,将这本书捧红,效率会几何倍增加,出版商肯定不会亏。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新人新作,能卖五十万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就是出版商赌赢的概率极大。

  即便《饥渴游戏》的质量过硬,即便有文坛大家科马克-麦卡锡的推荐,能有十万册的销量就可以开香槟清楚了。

  见到托马斯已经十分心动,张伟决定再一次加码。

  “这样吧,我再退一步,来表明我的诚意。刚才我说起始版税是5%,现在我可以附加一条,如果《饥渴游戏》的销量不足一万本的话,那么我只象征性的收取一美金的版税!”张伟开口说道。

  卖不到一万本,只收一美金,对于出版商而言,这显然是一条白嫖条款!

  而对于张伟来说,这个条款其实就是一句空口人情,凭着《饥饿游戏》的质量,怎么可能卖不到一万本!

  白嫖的诱惑是巨大的,听到可以白嫖,托马斯终于点了点头:“张先生,你的诚意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可以接受这份对赌协议!”

  ……

  张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便志得意满的离开了出版社。

  原版的饥饿游戏小说系列,在改编电影之前,销量就突破了三千万册。

  后来改编成电影之后,26亿的票房,也带动了小说的销售,全球的销量达到了8000万册,其中北美市场肯定是占大头的。

  以这样的销量来计算,15%的版税可是高达九位数的美金。

  而按照对赌协议,前面五十万册的损失,不过几十万美金而已,肯定到不了一百万。

  为了九位数的收益,放弃一百万,这笔买卖肯定是划算的。

  至于《饥渴游戏》作为一部新人新作,能不能从美国图书市场上脱颖而出,张伟也并不担心。

  因为原版的饥饿游戏,在出版的时候,也是新人新作。

  原著作者苏珊-柯林斯的处女作其实是她的另一部作品《地下城》系列。但《饥饿游戏》的出版时间,却要早于《地下城》。

  也就是说《饥饿游戏》是她最早出版的一部作品,绝对算得上是新人新作。

  同样一部作品,同样是新人新作,《饥渴游戏》没有理由不火的。

  更何况还有文坛大师的推荐。

  ……

  张伟返回品普林斯顿市,便收到了施教授带来的好消息,他的宿舍和访问学者身份,都已经批下来了。

  普林斯顿大学的宿舍,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房间里会配有微波炉,小冰箱等基本的家用电器。

  作为访问学者,张伟可以独自享用一个套房,有会客厅,有独立卫浴间,还有个小厨房,厨房里甚至还有个恒温的红酒柜。

  而有了访问学者的正式身份,张伟也终于可以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科研项目了。

  ……

  分子生物系,这里是施教授的地盘。

  施教授将手下所有的实验员,全都召集到一起。

  “今天,有一位访问学者来到我们分子生物系,未来一段时间,他将跟大家一起工作,从事项目研究,并且会独立负责一个项目。”施教授开口说道。

  听到这位访问学者竟然能独立负责项目,众人的脸上纷纷浮现出错愕的表情。

  普林斯顿大学有着世界顶尖的科研水平,学校里也不缺乏顶尖学者,那些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的,哪个不是世界顶级的人才。

  一个访问学者,纯纯的外来和尚,竟然能够在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个项目,这只能说明,这位访问学者是个世界级牛人,其水平至少要超过普林斯顿大学平均水平。

  试想一下,如果你连普林斯顿大学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人家凭什么让你一个外人来负责项目?人家有那个资源,完全可以交给自己人嘛!

  学术水平能够超过普林斯顿大学平均水平的,哪个不是学界顶尖牛人!

  这就好比外籍球员去NBA打球,如果你没有美国人打的好,人家凭什么要你?人家直接要美国人了。

  所以能在NBA立足的国际球星,实力都很强悍,必然在NBA普通水准线之上,要不然全明星赛都要改制成美国队对世界队了。

  “下面请各位用掌声欢迎,张伟先生。”施教授故意加大音量,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喊道。

  “名字叫张伟?也是个中国人么?”

  “也没说是哪个大学的。是不是学校不咋地,不好意思说啊。”

  “你注意了么?施教授称呼他为‘先生’。”

  “这说明他是个男的!”

  “不是性别问题,施教授并没用professor来称呼。”

  “那他就不是教授呗!”

  “可施教授也没用doctor,难道他连个博士都不是?”

  “这不可能吧!能来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个项目,怎么会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

  后排几人低声讨论着,但还是送上了掌声,同时望向那间办公室的门,想看看这个外来的和尚,究竟是何方神圣。

  终于,房门打开,张伟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么年轻!”

  “他还是个高中生吧?”

  所有人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东方人本来就要比西方人显年轻,更何况张伟真的是有二十岁,如果不是有一米八多的个头,说不定都会被这群老外当成是初中生。

  像是勒布朗-詹姆斯这种,十八岁像二十八的,这都算正常的,想想NBA曾经的两位状元,奥登和艾顿,二十岁的模样,看起来像是四十岁的。

  最夸张的是那个德国队的伊萨克-邦加,1999年11月出生的,差一个月就是00后,说他五十岁肯定有人信。

  这些都是黑人,换成白人情况也差不多,但凡你有点秃顶的,再留上个大胡子,中国小朋友见到都敢喊爷爷。

  “这么年轻,别说是教授,看了真的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

  “连个博士都不是,凭什么来普林斯顿大学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这你还不懂么?人家有后台呗!”

  “说不定是施教授的亲戚呢!施教授不也是中国人嘛!”

  “我觉得施教授应该不是那种任人唯亲的人吧?更何况能独立负责项目,肯定是学校批准的。应该还是有后台!”

  有人低声讨论着,然而与此同时,已经好几个带着敌视的眼神投向了张伟。

  很明显,他们是嫉妒张伟,可以独立去负责一个项目。

  像是普林斯顿大学这种顶尖高校,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内部竞争肯定也是很激烈的。

  不夸张的说,这里的每个人,曾经都是天之骄子,在自己的家乡是众星拱月一般的存在,享受着最好的资源。

  然而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后,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很可能只是小卡拉米。这里到处都是比他们聪明的人,比他们努力的人。

首节 上一节 161/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