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59节

  可麦卡锡却又没办法否认,别人正跟你谈人生,谈哲学呢,这时候你反而说,我写的没啥深度,都是屎尿屁,那可不仅仅是打对方的脸,更是打自己的脸。

  更何况麦卡锡可是美国的文坛大师,说自己写的小说是没深度的屎尿屁?

  这就好比莫言说,自己写了一本《重生之实业大亨》,几十年积攒的声誉就尽毁了!

  而且麦卡锡也不能说张伟是过分解读,那等于是告诉张伟,我这个作者还没有你这个读者有深度,这张老脸同样是没地方放了!

  不得不说,魔鬼提供的这一篇书评,水平还是挺高的,要深度有内涵,要内涵有哲理,要哲理有深度。

  终于,张伟念完了整篇书评,对面的麦卡锡反倒是长出了一口气。

  得亏你哔哔完了,你要是再哔哔一会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真没想到,你仅仅是快速的看了一遍,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解读!”麦卡锡忍不住称赞道。

  “那么我解读的,还算恰当吧?”张伟立刻问道。

  “伱所解读的,正是我想在作品中表达,不夸张的说,你几乎将我想传达给读者的内涵,全都阐述清楚了!特别是其中利用哲学来解释人物行为逻辑的那部分,真的是完全契合了我的想法!”麦卡锡厚着脸皮说道。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赶鸭子上架,强行说“甚合我意”。

  “我也只是把我所理解的东西说出来,我的想法还比较肤浅,没想到竟然能得到作者的认可,真是太荣幸了!”张伟也开始了商业吹捧。

  “不不不,你对作品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深的层次,不夸张的说,你已经超越了99.99%的读者!”

  “99.99%?听起来像是想让我帮忙砍一刀啊!”张伟心中暗道。

  麦卡锡则继续说:“说起来,我要对你表示感谢,谢谢你能深入理解我的作品,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寓意,能感受到我所尝试传达的那些观念和哲理。

  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最完美的读者反馈!我甚至觉得,你不是个读者,而是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可以一眼读懂一部作品的内涵!”

  “事实上,我真的是个作家!”张伟笑着说道。

  麦卡锡微微一愣,然后脸上挂起了微笑,他的第一反应是张伟在开玩笑。

  张伟则继续说道:“我写过一本冒险题材的小说,故事内容是探索古墓,类似于电影《木乃伊》那种的,这本小说刚刚出版一年,在中国的销量,已经破百万册了!”

  “销量百万?那在畅销书榜单上,也能排在前列了。没想到你除了是个科学家,还是个作家。不过很可惜,我不懂中文,否则的话,我一定会拜读你的作品。”麦卡锡露出惊叹的表情。

  “我最近也写了一本英文小说。”张伟说着,从包里面掏出了《饥渴游戏》的稿子,开口道:“其实我今天来拜访您,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点!”

  “原来如此。”麦卡锡微笑着点了点头,却并没有马上答应。

  像是麦卡锡这种级别的文坛大师,找他来点评作品的可不在少数,但几乎所有人都被麦卡锡所拒之门外。

  他连媒体的采访都懒得接受,哪里会有闲工夫去给别人点评作品。

  物以稀为贵嘛,麦卡锡对文学作品的点评,含金量非常的高。

  如今面对张伟递过来的作品,麦卡锡原本是打算稍微点评一下的,毕竟眼前这位可是自己的知音,而且还很擅长“深度解读”。

  知音难求,会深度解读的知音更难求,这要是给张伟吃了闭门羹,以后人家不找自己玩了,那岂不是少了个知音?

  但当麦卡锡想起张伟刚才的“深度解读”时,却又不敢给张伟点评作品了。

  你点评我的《老无所依》时,都上升到哲学层面了,把培根、笛卡尔、休谟和黑格尔都搬出来了,轮到我点评你的作品,这要是不扯上几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尼采,那岂不是显得我很没有文化?

  万一我要是没有看出作品的内涵,没有看出其中的寓意,没有看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历年,那岂不是很丢人?

  于是乎在沉吟片刻后,麦卡锡开口问道:“其实我对于中国的文化并不是很了解,而且我也没有去过中国,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恐怕很难对你的作品做出客观的点评!”

  这个借口找的很精妙,不是我麦卡锡没文化没内涵,而是我不懂中国文化,里子面子全都保住了。

  张伟则开口说道:“您误会了,我的这部小说,跟中国文化没有关系,我写的是发生在北美大陆上的故事,是一个西方世界的故事。”

  麦卡锡顿时觉得,自己被将了一军。

  一个美国作家,可以不了解中国文化,可还能不了解西方文化么?而且人家都点名了,这是发生在北美大陆的故事,就是你家里的事情,你还好意思说不了解么?

  无奈之下,麦卡锡只要耐着性子问道:“作为一个东方人,写出一个西方的故事,这可不多见,你的这部作品,是什么类型的?”

  “这是一部末日题材的小说。”张伟回答道。

  一听末日题材,麦卡锡瞬间支棱起来了!

  “这个题材我熟啊!不光熟悉,还很擅长呢!整个美国末日题材小说写的最好的,可不就是我科马克-麦卡锡么!

  专业是相当对口啊,这不是撞枪口上了么!别的题材我可能还要怂上一怂,可末日题材,我没有理由怂啊!”

  想到这里,笑盈盈的接过了《饥渴游戏》的书稿,开口答道:“我最近正好有时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将这份稿子放在我这里,我会认真拜读的!”

  “没问题,稿子就放在这里,您慢慢看,我期待您的指点!”

  ……

  返回了酒店后,张伟再一次呼唤了魔鬼。

  “怎么,又要换书评?”魔鬼不耐烦的说道。

  “这次不要书评,我想要一个剧本。”

  “你要抄剧本么?这是打算当编剧啊?”魔鬼话音顿了顿,接着问道:“要什么剧本?”

  “肯恩兄弟拍摄的电影,《老无所依》的剧本,要详细一些的,有场景概念图,甚至连分镜头描述都有的那种!需要多少分钟的寿命?”

  “需要一千二百百分钟的寿命。”

  “那就是二十个小时?怎么这么贵?高考试题才六个小时的寿命,鬼吹灯一整套八本,也才十个小时的寿命,你这一个剧本,就要二十小时的寿命,你这也太黑了吧!”

  “如果是普通的剧本,的确不会这么昂贵,但你还要场景概念图,还要分镜头描述,价格当然就要贵很多的。

  你要知道,普通的剧本,基本只包含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剧情设定、角色设定而后场景描述,舞台剧的话会多一个舞台指示。剧本中痛处是不会直接包含分镜头描述的。

  但电影的分镜头描述是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都是导演或者分镜师根据剧本内容和创意来制定,这不是编剧的工作范畴。

  你要带有分镜描述的剧本,也就是需要编剧和分镜师两个人的工作成果,更何况还有场景概念图,价格当然贵了。”

  张伟觉得,二十个小时是寿命,换个剧本不太划算,于是开口道:“那你还是说说另外两个条件吧!”

  “第二个选择是,每天会睡足十四个小时,连续十天……”

  “第三个选择该不会是连续肾虚三十天吧?”张伟打断了魔鬼。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

  “能不会抢答么,这不就是鬼吹灯的双倍价码么!”

  张伟思量片刻后,开口说道:“这次我选择,每天会睡足十四个小时,连续十天!”

  ……

  傍晚,麦卡锡吃过晚饭后,闲着有些无聊,便决定看一会书。

  来到书房里,他猛然想起张伟的那份书稿,于是他立刻坐在书桌前,拿起书稿,从简介开始看了起来:

  “大灾变之后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分为12个贫困的行政区和一个富有的统治中心,各行政区的所有产出物几乎全部被都城搜刮走,而行政区居民只能换取勉强糊口的食物,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啊!”

  光是这个设定,麦卡锡就觉得很对胃口,他翻开了第一章,进入到了《饥渴游戏》的世界中。

  “抓到一只松鼠换取面包,这段描述有点意思,虽然没有明确描写,但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辛。

  抽签?贡品?贡品这个词,对于活人来说,一般可都代表着死亡啊!看来这个抽签,实际上是抽生死签啊!”

  很快的,麦卡锡就沉浸在小说当中。

  直到一个敲门声响起,才打断了麦卡锡的阅读。

  “爸爸,你还在工作么?”儿子的声音响起。

  “我在看书,你有事么?”麦卡锡开口问。

  “爸爸,你已经在书房里待了四个小时了,要不要出来走动走动?”

  “四个小时?这么快么?”麦卡锡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还真是四个小时呢!

  “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我甚至都没感觉,看来这《饥渴游戏》,还真是挺符合我的胃口!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啊!”

  此时的麦卡锡,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赞美之词,他决定写一篇点评,狠狠的夸一夸这本《饥渴游戏》!

第195章 顶格待遇

  张伟本以为,麦卡锡这么大岁数了,看完一本《饥渴游戏》,怎么也得五天到一周的时间吧!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时隔两日,便接到了麦卡锡的电话,邀请他去喝下午茶。

  按照约定的时间,张伟来到麦卡锡的住处,老头子果然已经准备好了茶点,正静候张伟的到来。

  “张,你写的这部《饥渴游戏》,我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麦卡锡开口道。

  “看了三遍?这么短的时间?”张伟有些吃惊,他觉得老头子是不是在扯谎。

  旁边一起享用着下午茶的麦卡锡儿子则开口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沉迷于一部作品了。这两天,他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看你的作品。”

  “麦卡锡先生,看来你还年轻,精力还很旺盛!”张伟笑着说。

  “是你的作品,让我感觉到了青春的活力,这虽然是末日题材,但也应该算是一部青年小说吧!”

  麦卡锡接着说道:“这部小说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你将生存游戏与青春挣扎完美结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

  你对于情节设计很精彩,人物的塑造也很丰满。你的这部作品极具张力,我能够感受到,书中的角色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无奈与勇敢。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惊心动魄的游戏设定吸引了我,但后来我发现,你是在通过主角的成长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深刻思考。

  在残酷的游戏中,她不仅为生存而战,更为保护所爱之人和内心的尊严而战。而且伱的描写很细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危险与机遇的世界,与主角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张伟笑着点了点头,原书的作者是一位女士,描写自然要比男性作者细腻的多。

  麦卡锡则接续说道:“我能够感受到,你巧妙地融合了社会批判与现实反思。通过游戏中的阶级斗争和权力博弈,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与压迫。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

  特别是里面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她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她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始终保持了对人性的信念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使我深受触动!”

  麦卡锡说完,拿出了一个信封,递给张伟,接着道:“请收下我的礼物吧!我几乎不给别人写书评,但你的这本《饥渴游戏》,值得我破一次例。”

  张伟接过信封,打开一看,是麦卡锡亲笔写的推荐信,在推荐信中,麦卡锡毫不吝啬对《饥渴游戏》的赞美之词,甚至都用了“伟大的作品”这种称呼。

  “想不到,你竟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张伟面露喜色。

  “那是因为你的作品足够优秀,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得到赞美!”

  麦卡锡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当中,有很多人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籍,也有很多人尝试过写作,但能够写出这种有内涵、有哲理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对于一部作品而言,能够拿到文坛大师的推荐信,绝对是最顶级的加分项。

  我们购买图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图书的封面上写着某某名人推荐等字样,甚至里面的前几页,不是作品内容,而是名人写的作品评价,这便是一种极佳的广告效应,

  很多读者不知道作品的类型,也不了解作品的内容,更对于作者没有半点了解,但是会以为一堆的名人推荐,去买这本书。

首节 上一节 15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