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53节

  “师兄,你呢,平时想家的话,都是怎么解决的?”张伟开口问。

  “想家的话,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呗!我平时一整天都待在学校里,等晚上回家,国内刚好是上午,刚好可以跟家里人通话。”

  施教授说着,长叹一口气,接着道:“我大学毕业后,就来美国了,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吧!说起来这十五年来,我也挺亏欠家里人的,特别是我大哥。

  我的家里的老幺,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因为车祸意外去世了,从那以后我爷爷和我母亲,就一直由我大哥照顾,我远在美国,什么忙都帮不上。”

  “你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哪像我们八零后,都是独生子女,我要是跟你一样,留在美国的话,那我爸妈可就成了孤寡老人了,我得回去给爸妈养老。”

  “所以你才不打算留在美国么?”

  “照顾父母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张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你们这一代人观念中,美国是天堂,来到美国就意味着实现了梦想,以后就是人上人了。

  不光是美国,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能算是天堂,方方面面都比国内强,所以很多人才挤破了头想要出国,等出国以后又千方百计的想要留下来。

  这跟你们这一代人所生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以前物资比较紧缺,伙食差不说,还要傻傻没有。所以你们才会羡慕国外这种物资丰富的环境。

  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中,物资已经不紧缺了,食物、衣服、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乃至汽车,国外有的,国内也有。

  美国的优点,无非就是薪水更高一些,但伱在美国挣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啊,生活成本总得考虑进去吧?”

  施教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的也是,如果不是你嫂子在强生工作,收入非常高,就凭我那点薪水,日子过的也是紧巴巴的,可能现在还没有贷款买房吧!

  不过即便你嫂子收入高,很多事情我还是得自己做,不敢请人。你知道么,我现在不光会简单的修修车,还练了一手挺不错的木工活!

  我琢磨着,以后我要是不当教授了,去搞装修,也能养家糊口。美国当装修工人,薪水还挺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大学教授,但比公立学校的老师薪水高。”

  美国的商品价格跟美国人的收入比,并不算高,但服务价格实在是贵的离谱,而且但凡是用到人的地方,就会收服务费。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餐厅的小费,其他像是水电工、维修工、快递员、送餐员等等,服务费的价格都很高。

  为了省钱,就只能自己学会通下水道,学会修车,学会木匠活。所以每一个美国人,都是个挺不错的手工达人。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美国的很多房屋也都是木质的,即便是钢筋混凝土已经普及了以后,很多美国人依旧热衷于木头盖房子。

  所以经常会出现一场火烧毁美国一个镇的新闻。大家的房子都是木质的,一旦发生大的火灾,风助火势,就根本停不下来。

  也是因为美国人的房屋多为木质,所以木匠活是美国男性必备的生存技能,学好木匠活,随时可以修房子。特别那些住大别墅的,他们的仓库里必备两套工具,一套是修车工具,另一套便是木匠工具。

  ……

  一杯茶喝完,两人又返回了客厅沙发上,开始聊起了正事。

  “顾校长电话里跟我说,你是带着项目来的?”施教授开口问道。

  “是带了个项目。”张伟点了点头:“我在国内的情况,顾校长应该告诉过你了吧,因为拒绝了别人的署名,所以得罪人了,所以在国内拿不到科研经费。”

  “顾校长也跟我说过。说实话,要是换成我的话,我可能也不会接受那些杂七杂八的人来我的论文上署名。”

  施教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先跟你透个实底,我这里每年大概能够拿到八百到一千万美金的经费,这些经费全都是由我支配,当然必须专款专用,都得用在实验项目上。

  你要想做项目的话,经费方面不用担心,我的科研项目组就可以直接拨付给你。不过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就得挂在我这里了。

  当然,你的个人利益,肯定是有保障的,美国这方面的法律比较健全,特别是牵扯到知识产权的话,划分的都比较明确”

  “这个我明白。”张伟点了点头。

  “那你打算做什么项目?是跟核苷修饰相关的,还是跟基因编辑相关的?事先说好啊,要是太平庸的项目,我可不给你拨款。不过就凭你能做出核苷修饰和基因剪刀这两个顶级科研成果,能拿出来的项目,肯定会很惊艳!”施教授一脸期待的说。

  “师兄,你对胚胎干细胞,有多少研究?”张伟反问道。

  “胚胎干细胞?我在这方面还真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我的研究领域细胞凋亡,另外就是Smad对TGF-的调控机理,以及磷酸酶PP2A的结构生物学。

  我研究的主攻方向是癌症,这些年做的课题,都是细胞凋亡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有关内容。这跟胚胎干细胞几乎没有关联。”施教授开口道。

  张伟则开口说道:“八十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埃文斯首次从小鼠中分离出了胚胎干细胞,从此开启了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研究。

  1998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得到了胚胎干细胞,但是因为医学伦理的限制,使得后续多项研究无法是顺利展开。

  之后便有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替代方案,希望绕过医学伦理的限制。直到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宣布,他成功克隆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

  “黄禹锡那个事情,我听说过,他的研究成果不是涉嫌造假了么?《科学》期刊都已经撤稿了。关于这件事情,我还知道一个小道消息。”施教授神神秘秘的说。

  “什么小道消息?”张伟立刻问道。

  “听说他去年夏天,曾经来美国演讲,好像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吧,就是在演讲的时候,被人现场戳穿论文造假呢!据说当时还挺狼狈的。”

  “这事情我知道。”

  “你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情在美国的学术圈里,也只是小范围的传播啊!”施教授微微一愣,想起了张伟刚刚说过,去年在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的事情。

  “你去年来美国当交换生,该不会就是在夏天吧?”

  “可不就是夏天么!”

  “那时候黄禹锡刚好去伯克利分校演讲,难道你会去现场听了?”

  “何止是去现场听了演讲,那个现场拆穿他论文造假的人,就是我!”

  “是你拆穿了黄禹锡论文造假?”施教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张伟:“师弟啊,我还真是小看你了啊!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

  张伟只好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黄禹锡开始死不承认,并且质疑张伟证据的真实性,直到张伟亮出了伯克利计算机系的招牌,才算是尘埃落定。

  “张师弟,你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做了十几年的科研,都没经历过这么精彩的事!”施教授忍不住的叹道。

  张伟则继续说:“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关注起了胚胎干细胞。在研发基因剪刀过程中,便想到了一个研究方向,如果成功的话,应该能够替代人类胚胎干细胞。”

  “也就是说,你打算去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替代方案?”

  “是的。不过我用的办法,并不是克隆,而是转基因诱导。”

  “转基因诱导?这不可能吧!生物体内,历来都是干细胞分化成其他功能的细胞的。”

  “我的意思是,用转基因的方法来诱导体细胞,从而使其也拥有干细胞特征,只要其拥有了干细胞的特征,就能够被当成是胚胎干细胞的替代物,用于实验当中。”

  “这能行么?让我想一想。”施教授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你先别急着想,先听我说完。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基于一种假设可能性。”

  “什么假设?”

  “我认为能够诱导体细胞的因子应该是干细胞保持过程中所必需的因子,如果这个假设是成立的,那么我的这个思路,应该就有机会实现!”

  施教授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陷入到沉思当中。

  张伟也没有再打搅他,他拿起茶杯,继续品着红茶,等待着施教授思考。

  片刻后,施教授终于回过神来,脸上却是一副惊喜的表情。

  “怪不得你能搞出基因剪刀呢!你的思路,真的是太跳脱了。竟然能想到这些东西。”

  “这么说,这个项目你批准了?”

  “当然批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意义,每个研究生物学的都明白,如果能够研发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替代方案,整个生物医学领域都会向前跨越一大步。这样的项目,我当然要支持!”施教授毫不犹豫的说道。

  ……

  张伟所提出来的这个项目,正是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这是一种指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形态、基因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以及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非常相似。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而由于IPS细胞是通过转基因诱导而来的,只是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并不是真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所以可以绕过很多医学伦理问题。

  就比如在医学研究当中,就比如疾病建模,需要通过模拟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科学家提供研究疾病机制和测试新药物的实验平台。

  又或者药物筛选和毒物测试,来提高药物俨然的安全性。这些时候若是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必然会产生医学伦理问题。

  IPS细胞的出现,就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帮助科学家完成疾病建模实验、药物筛选实验和毒物测试,大大方便了新药的研发。

  这项成果最早出现于2006年,当时只是新闻报道,直到2007年才正式发表论文。仅仅五年之后的2012年就拿到了诺奖,比石墨烯还要快一年。

  主要就是因为这项技术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之前说过,一项科研成果能不能拿诺奖,跟应用程度有关,应用的越广泛,拿诺奖就越快。比如石墨烯。

  之前也说过,一项科研成果,如果事关到人类的性命,但凡可以救我一条狗命的,也会比较容易拿到诺奖。比如mRNA疫苗。

  而这个IPS细胞,同时符合了这两点,应用的很广泛,而且还是用在制药行业,可以救我一条狗命。自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诺奖。

  此时的张伟已经开始琢磨,拿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究竟是什么滋味!

第190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张伟这次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的。

  普林斯顿大学这种世界顶尖的高校,每年都会迎接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其中不乏有顶级的学术大牛。

  校外的学者来普林斯顿大学做科研项目,也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需要提前办理手续,项目才可以开展。

  办手续这种事情,不用张伟操心,直接交给施教授了。就凭张伟做出了“基因剪刀”这种重量级的科研成果,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欢迎张伟的。

  这毕竟是2005年,美国还是那个学术无国界的美国,若是在二十年后,哪怕是美籍华裔学者都要受到审查,更别说是中国籍的学者了。

  只不过美国人的办事效率实在是不敢恭维,一个审批手续,也要等一周的时间才能办完。

  趁着办手续的这几天时间,张伟前往了纽约,准备见一见美国的出版商。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美国的合作伙伴是学乐集团,这是一家上市公司,最初成立于1920年。

  学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商,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图书出版,学乐集团还涉足教育技术产品、多媒体、游戏软件等领域。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是搞儿童图书起家的,所以他们在国外的合作方,大多也都是做儿童图书的。

  还是那句话,不要小看做儿童图书的,一个国家掌握最多销售渠道的,往往都是做儿童图书的。中国如此,欧洲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这个学乐集团,手中就掌握着全美第二的销售渠道,几乎可以覆盖到美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大众类型书店。

  之所以只是第二,是因为在美国有个无可撼动的巨头,这个巨头名叫亚马逊。线下的渠道做的再牛逼,也不可能比的上网络渠道。

  当年JK罗琳打算在美国出版哈利波特系列时,最终便选择了学乐集团,看中的正是他们遍布全美的渠道。

  从普林斯顿市到纽约,只需要一个小时,张伟跟学乐集团的人约好了时间,便租了辆车,便直奔纽约。

  来到学乐集团,负责接待张伟的是一个中年白人男子,名叫加兰特,个头不高,也就是一米七左右,一头黑色的卷发,高鼻梁,鹰钩鼻,典型是犹太人的长相。

  这毕竟是纽约,全美犹太人最多的城市,甚至是全球犹太人最多的城市。

  更何况出版行业属于文化领域,美国的文化领域,犹太人可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可以说是掌握的话语权。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加兰特率先开口道:“张先生,我听说你写了一本奇幻冒险小说,在中国的销量已经破百万了!

  我本以为能写出这种畅销作品的,必然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学者,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年轻。可惜我不懂中文,否则的话我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

  加兰特说的畅销作品自然是《死鬼吹灯》,只不过你跟美国人讲盗墓小说的话,他们大概是一脸懵圈的,毕竟美国的历史才二百年,也没有什么墓葬文化,哪怕是掘了乔治-华盛顿的坟,也找不到啥陪葬品。

  张伟则开口说道:“那本书我写了一个系列,现在还没有出版完成。我这次来,是带来了另一本作品。希望可以在美国出版。”

首节 上一节 153/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