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52节

  丹尼尔斯犹豫了片刻,骨子里那西部牛仔的猎奇精神,还是让他忍不住问道:“马先生,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签约而已,我不明贵方为什么会搞的这么盛大,在美国,这种大的场面都能举办白宫宴会了!”

  马教授笑了笑,开口说道:“丹尼尔斯先生,中国有句古话,大体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过来,应该感到愉快!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你们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我们当然要尽一下地主之谊,让你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

  “呃,非常感谢贵方的热情款待,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不过这么多照相机和摄像机,就没有必要了吧?”

  “这不是为了留下一些宝贵的美好回忆嘛!就跟拍结婚照是一个道理的。”马教授笑盈盈的答道。

  “拍结婚照?”丹尼尔斯看了看台下的几个记者,他们手中的话筒上,可都带着XXTV的标志。

  虽然丹尼尔斯不认识这些标志,但TV两个字母代表的含义,他还是明白的。

  这摆明了就是电视台的记者嘛!

  谁家拍结婚照会找电视台!

  ……

  当天晚上七点,到了联播时间。

  “下面请收看简讯。”李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

  接下来是罗老师的播报:“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代表团能访问了清华大学,并且向清华大学采购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由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目前处于国际顶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机构之一,曾经诞生过数十项影响全人类的伟大发明,被誉为是科研圣地!

  此次采购不仅体现了世界最顶级科研院所对清华大学科研实力的认可,也是我国高端科研成果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却代表了一种认可。

  接下来几天,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国内发行量前几的报纸上,都能找到相关新闻。

  《中国科研突破吸引国际目光,美国首次购买中国高端专利技术》

  《最新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刀,美国人都说好!》

  《被“科研圣地”看中的基因剪刀,究竟是什么?》

  《基因剪刀大受欢迎,中国创新力量终于走向世界!》

  连续多日的媒体轰炸后,基因剪刀技术已然成为了热门话题,那热度都快赶上当年的载人航天工程了!

  毕竟是在2005年,那个时代的中国除了杂交水稻和载人航天之外,真的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科技突破。

  杂交水稻技术,东南亚国家倒是很垂涎,但欧美发达国家却并不关注。欧美国家主要是吃面食的,大米消费了很少。

  而且载人航天技术,却有不少老外酸言酸语,各种质疑,总之就是看到中国科技进步,他们就不舒服。

  但是这个基因剪刀技术就不一样了,连所谓的“科研圣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都来采购这项技术专利了,就算是那些内心里面极度反华的老外,也不能瞎哔哔,只能咽下这口气。

  ……

  此时的张伟,已经抵达了美国,他乘车来到了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作为一所有着二百年历史的名校,普林斯顿大学里有很多老建筑,很多还是那种砖石砌出来的,看建筑风格就像是十九世纪建设的。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也不多,校园里显得空荡荡的,如果不靠近教室或者餐厅的话,路上见不到几个行人。

  这里的学生也很少,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只有七千多人。由于名额有限,想要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也很困难,一般人的推荐信可进不了这所大学,得是牛人的推荐信才管用。

  来到了分子生物系,张伟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施教授,准确的说是见到了施教授真人。

  此时的施教授才38岁,他保养的很好,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感觉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像是三十岁刚出头的样子。

  施教授也惊讶于张伟的年龄,他虽然早已知道,这位国内的天才学者只有二十岁,可当他见到张伟时,还是忍不住有些吃惊。

  这可是做出了核苷修饰和基因剪刀这两项伟大成果的大牛学者啊,就学术成就而言,比自己还要厉害一些,却只有二十岁,看起来像是个孩子。

  “张伟老师,一路辛苦了,看你的样子,时差还没倒过来吧?要不要我先找个地方,让你休息一下?”施教授一脸关心的问。

  “施教授,您可别叫我老师,我可担不起,您叫我小张就行了。”张伟赶紧说道。

  “达者为师嘛,就凭你做出的基因剪刀,整个生物学界都得叫你一声老师。”施教授开口道。

  “您年纪比我大,又是前辈,叫我小张也没问题。一个称呼嘛,无所谓的。”

  “不行,那太不尊重了,我叫你老师,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尊重,也是对科研成果的尊重。”施教授摇了摇头。

  “要不这样吧,伱叫我小师弟吧!我叫你大师兄,这样叫着听着都不见外。”

  “也行!那我就倚老卖老,叫你声师弟!”

  施教授的本科也是清大毕业的,后来赴美读的研究生,从这个层面论的话,他跟张伟还真能算是师兄弟。

  两人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施教授才开口说道:“张师弟,顾校长在电话里跟我说过,说是你在国内遇到了麻烦,暂时来美国避一避,让我好好照顾你。

  不过我没想到你来的这么快,所以有关住处的申请,学校还没批准下来。我给你申请的是访问学者宿舍,审批起来会比较麻烦一些。

  我估计可能得下个星期,学校才能把宿舍批下来,所以你要是不嫌弃的话,这个星期,就暂时委屈一下,先住在我家里。”

  “会不会太打搅了,我可以住宾馆的。”张伟开口道。

  “你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人生地不熟的,住宾馆多少还是有些不安全的。还是住我家里吧!我太太也是清大毕业的,你不用见外!”

  “那我就厚着脸皮打搅师兄了!”张伟点头答应下来。

  ……

  施教授家里只有他和太太两口人,此时他们的龙凤胎儿女还没有出生,两个人还在享受快乐的二人世界。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夫妻二人都在拼事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下一代。

  施教授不用说了,知名的分子生物学教授,平时肯定是忙的很。

  施太太也是学生物学的,而且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如今在强生公司工作,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平时工作也很繁忙,还没有生儿育女的打算。

  为了招待张伟,施教授和施太太忙活了半天,专门做了弄了几道中餐。

  “张师弟,快尝尝这道菜,这可是你嫂子的拿手菜,平日里轻易可不会做的,我今天也是沾你光,能吃上这道菜!”

  “那我是有口福了。”张伟笑盈盈的夹了一筷子,放进了嘴里,味道不算惊艳,但也挺好吃的。

  “嫂子不仅人漂亮,厨艺也好,师兄,你娶到嫂子,可是赚到了!”张伟赶紧恭维道。

  “还不止呢,你嫂子学习也比我好呢!”施教授笑着说道。

  “嫂子学习比你好?这不可能吧!你可是大名鼎鼎的施教授啊!”

  “你嫂子没当教授,是为了赚钱养家,强生给开的薪水,可比我这个大学教授的薪水高!我现在算是吃软饭的!”

  “别听老施瞎说,我要是学习好,也去当教授了。”施太太插了一句嘴。

  施教授则继续说道:“我告诉你,你嫂子当年你可是哈市的高考状元!”

  “你还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等奖呢!直接保送清大!”施太太开口道。

  “保送的啊!大师兄,那还是你厉害一些啊!”张伟开口道。

  “行了,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像是在损我!跟你们这些少年班的天才比,我这算什么啊!”

  “师兄,我不是清大少年班的。”

  “不是少年班?”施教授微微一愣,接着道:“你这么年轻就能自己负责项目,我以为你是少年班专门培养的那种天才呢!”

  “我不光不是少年班,也没有被保送,我跟嫂子一样,都是高考进的清大。”张伟开口道。

  “你是高考进的清大?你是哪年参加的高考?”

  “2003年啊!”

  “这么说,你才读了两年的大学?”施教授顿时一脸的惊讶。

  对面施太太则开口说道:“我老家有个亲戚,也是2003年参加高考,听说那一年的试题特别难,特别是数学,就从来没有出过那么难的题目。我那亲戚连400分都没考上。张师弟,你能进清大,得考多少分?”

  “我当时考了750分!”张伟回答道。

  “我记得1984年,也就是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高考总分才710分。不知道现在国内高考总分是多少来着?到780分么?”施教授颇为随性的问道。

  施教授觉得,张伟这种天才,高考顶多被扣个三十分。

  施太太却是一脸震惊,然后开口答道:“现在高考总分就是750分!”

第189章 同一个诺奖拿两次,是啥滋味?

  普林斯顿市的夜晚很宁静,跟加州的湾区不同,这里可没有什么夜生活。

  此前张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时,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除了学校会安排一些活动之外,留学生也会三五成群的去旧金山市区游玩,满二十一岁的还会去酒吧消遣一番。

  但美国三亿多人口,能居住在大城市的美国家庭,毕竟还是少数。

  普通美国家庭的夜生活其实是很枯燥的,别看很多家庭住的都是大别墅,但都在距离城市几十公里开外的郊区,周围除了邻居和野生动物啥都没有。

  大晚上的出门溜达一圈,基本上看不到路人,郊狼和狗熊说不定能遇到几只。

  即便居住在城市里,也只有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才会有夜生活。

  美国绝大多数所谓的城市,在中国人看来就像是乡镇,能像个县城就算是人口多的地方了。相信没有人会把酒吧夜店开在城郊的乡镇。

  这种城市虽然不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但娱乐活动比较少。城里中学打个篮球比赛,就能算是难得的体育盛会了,全城的人都会来观看,主要也是因为平时实在是没啥可以娱乐的东西。

  普林斯顿市便是如此,名为城市,其实就是个大乡镇,整个普林斯顿市都找不到一栋高层建筑。

  这里除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外,主要就是一些研究机构的驻地,还有一些科技企业会将研发中心设在这里。

  而且普林斯顿市去纽约和费城都很方便,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所以有很多高收入群体,会将家安在普林斯顿市,然后去纽约或者费城上班。

  真要是想找夜生活,去纽约或者费城,那里可以打枪战,也可以打枪战!

  住在这种地方,到了晚上除了在家里蹲着,也没啥事情可做。

  晚饭过后,张伟站在大落地窗边,一脸惆怅的抬头望着天空。

  施教授端着茶杯走过来,将一杯红茶递给张伟,同时开口问道:“这才刚到美国,就想家了么?”

  “是有点想家。”张伟点了点头。

  “你这新鲜感消失的够快的啊!我刚来美国那会儿,可是兴奋了好几天,当时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好像是过了一个星期吧,才开始想家。”

  “我不是第一次来美国,去年的时候,我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过交换生,不过交换生就三个月,我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国,也就没有那么想家。

  这一次不一样啊,归期未定,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国,所以相比起上一次来美国,心情要复杂的多。”张伟开口道。

  “这种事情,慢慢习惯就好了。”施教授安慰道。

首节 上一节 152/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