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51节

  一种适合长江流域的水稻,到了东南沿海,就未必适合种植。而这时候就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改进。

  此前的改进,是通过传统的方式,选择植株,授粉培养,逐渐改良出新品种,这个过程可能十几年。

  就比如第二代杂交水稻,从1980年开始研发,到1995年研发成功,一共花了十五年时间。

  而如今有了基因剪刀技术,这个过程可能缩短到五年以内,实验室里完成基因编辑后,直接拿去育种,便能得到想要的品种。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黄金年龄也就是三十年,如果不带团队的话,区区三十年的时间,顶多能研发出三四个品种的杂交水稻。

  但有了这个基因剪刀,三五年就能搞出一个新品种来,科研效率可是成倍的增加。

  想明白这一点后,现场这些杂交水稻专家可都坐不住了,他们的目光全都望向最前排就坐的老者,希望老者可以发话,立刻引进这种新技术。

  老者的表情则要淡然的多,他搞了一辈子的科研,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见证过太多的风风雨雨。面对张伟画出来的大饼,即便是十分心动,但并没有表现出来。

  不过老者还是带头鼓起掌来,算是对张伟的汇报,表示了肯定。

  老者带头鼓掌,其他人也纷纷开始鼓掌,霎那间,整个会场内掌声四起,一片沸腾。

  ……

  一位工作人员来到张伟近前,开口说道:“张伟老师,院士想要见你,请你跟我来一趟!”

  “好,麻烦带路!”张伟也没有推脱,跟上那名工作人员,同时开口问道:“院士要见我,是不是对基因剪刀技术还有疑问?”

  “这我哪知道啊!院士没说,我也不敢问啊!”工作人员微微一笑,接着道:“等你见到他,应该就知道了。”

  张伟被带到了一个小会议室,里面除了老者之外,还有杂交水稻研究员的其他几位专家。

  “各位领导,我把张伟老师请来了!”

  “张伟老师,快请坐!”立刻有人招呼张伟坐下,然后给张伟倒了杯茶。

  张伟跟众人打了招呼后,便坐了下来,也没敢说话,毕竟老者都还没开口呢,他也只能像是个小学生,乖巧的坐在原地。

  老者仔细打量了一番张伟,然后开口问道:“张伟老师,你今年多大了啊?”

  “您叫我小张就好了,在您面前,老师这两个字,我可担不起。”张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是1985年的,今年刚好二十岁!”

  “二十岁?这么年轻啊!看来咱们国家又多了个天才科学家啊!”老者一脸微笑,接着问道:“家是哪里的啊?”

  “我家是琴海市的,从小在海边长大。”张伟开口道。

  “琴海市?你们那里也有黑土地啊,加上光照充足,有利于大米的生长,就是土壤的盐碱性比较大。不过你们那里种植的主要还是传统水稻吧?杂交水稻好像没怎么种植。”老者开口道。

  “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从小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没在农村待过,我们那儿农村种的什么水稻,我还真没了解过。不瞒您说,我们这种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连水稻幼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张伟回答道。

  “呵呵呵……是啊,你们这代年轻人啊,很多都五谷不分的!好在没有四肢不勤,江山代有才人出,还出了伱这种优秀的学者!”

  老者也笑了起来,他接着说道:“我听了你的报告,讲出了那么多研发方向,还以为你对杂交水稻非常了解呢!看来你只是功课做的充足啊!”

  “听说能来跟您汇报工作,我连夜准备了一些资料,到了飞机上都还在看呢!没办法,我对杂交水稻是一窍不通,只能临阵磨枪了。”张伟回答道。

  “可你这临阵磨枪,磨得也不错啊,还真把枪给磨出来了。而且临阵磨枪,都能做出这么精彩的报告,看来你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老者接着道。

  “您可别夸我了,您要是再夸我,我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张伟立刻说道。

  “就凭你刚才讲的那些内容,就值得夸!你也不用谦虚,天才嘛,很多都是样样精通的,像是钱学森先生,除了研究火箭之外,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园林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

  “我哪敢跟钱老比啊!”

  “得比!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未来是靠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你们一定要做的比我们更好,要超过我们,一代更比一代强,咱们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嘛!”

  老者微微一笑,接着道:“说实话,听完你的报告,我是真想把你挖到我们研究所里来。可惜啊,你是清大的人,顾校长那边肯定不可能放人的!”

  “可别,您要真挖我过来的话,您这里的科研经费,肯定要打折的。”张伟开口道。

  “科研经费打折?为什么?”老者好奇的问。

  “实不相瞒,我现在是处于被卡科研经费的状态,只要是我负责的项目,一分钱的科研经费都批不下来。”

  张伟将拒绝外人署名,然后被卡了科研经费,连累着整个清大都受牵连的事情,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等张伟介绍完前因后果,老者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了,可以看出来,他对于这种行为,显然是极其厌恶的。但他只是长叹一口气,并没有说话。

  老者做了这么多年的科研,从最基层的农校教员,到最顶尖的国宝级科学家,当然也知道国内科研的一些潜规则和弊病。

  不仅仅是知道,他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他经历过太多风雨,所以此时的他,听完张伟的讲述后,并没有表现出义愤填膺,而是陷入了沉默当中。

  反倒是张伟,依旧是一副乐观的表情,他接着说道:“咱们不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我好不容易能见您一面,要不您赐我份墨宝吧!”

  “好!”老者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

  只见老者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百折不挠,终能拨云见日!”

  ……

  丹尼尔斯是一位知名的知识产权律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便是他所在律所的大客户。

  如今这位大客户委托他,来遥远的中国,购买一种名叫“基因剪刀”的专利技术。

  对于丹尼尔斯而言,这真是活久见!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竟然要从别的国家购买专利技术?

  而且这个国家还是中国!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丹尼尔斯第一反应是查看日历,不是愚人节!

  世界上科技最强大的国家,竟然要从第三世界国家购买技术?而且还不是愚人节玩笑?

  即便是登上飞机,处在太平洋上空,丹尼尔斯依旧有一种感觉,自己是不是被什么电视节目给整蛊了?周围是不是有隐藏摄像机,正在拍摄自己。

  但除了自己之外,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也派了三位科学家一同前来,要是整蛊的话,再加上飞机的商务舱机票,这要是整蛊的话,是不是太下血本了!

  终于,飞机顺利讲座在京城国际机场。

  丹尼尔斯一行人刚下飞机,办完入关手续,还没来得及去取托运的行李呢,便被一名机场的工作人员给拦住。

  “先生,请问你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谈判代表么?”

  “我是!”丹尼尔斯一脸警惕的望着对方,然后说道:“而且我是一名律师!”

  专门强调一下自己是律师,就是担心对方胡来。

  然而这位工作人员却非常有礼貌,他开口说道:“请跟我来,您可以走VIP专属通道。”

  “走VIP通道?”丹尼尔斯微微一愣,然后开口说:“我要等我的同伴一起。”

  “没有问题,你们都可以走VIP专属通道。”

  丹尼尔斯虽然有些懵,但他并没有拒绝特权,有VIP通道走,谁会去走常规通道。

  然而让丹尼尔斯没想到的是,谈判团一行人从VIP通道出口走出来时,早有记者等在那里,然后立刻围了上来。

  “先生,你们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谈判代表么?”

  “你们是来清大,采购基因剪刀技术的么?”

  “请问你们为什么要采购基因剪刀技术?”

  “基因剪刀技术能给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带来多少提升?”

  “除了基因剪刀技术之外,你们跟清大之前,会不会有其他的合作?”

  有的记者提问用的是中文,而有的记者虽然用英文提问,但语法完全错误,发音也不标准,丹尼尔斯不断在没听懂和似懂非懂间来回拉扯。

  望着眼前这些记者七嘴八舌的提问,丹尼尔斯是彻底懵圈的。

  “我就是来买个专利啊,怎么刚到机场就给我来了个新闻发布会!这是什么谈判策略?”

第188章 真是热情好客

  涉及到知识产权向来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诉讼都会牵扯到巨额利益,一个知识产权官司打好几年是很正常的。

  打官司要花钱,特别是美国这种打官司死贵死贵的国家,更是要花很多钱,而为了少花钱,很多知识产权官司,不会真的进入到诉讼程序,往往会在诉讼之前,就用谈判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

  因此作为资深的知识产权律师,丹尼尔斯经历过很多谈判,也见过很多谈判的小花招。

  有些对手,为了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会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很多见不得光的手段,甚至会越过法律的底线。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记者,丹尼尔斯立刻心生警惕,他怀疑这是对方使用的小花招。

  然而让丹尼尔斯没想到的是,这几个记者只是开始,而当他来到清大时,赫然发现,这场面不像是来谈判的,而像是国事访问!

  一个礼堂般大小的会场,摆着一张长条桌子,地上铺着地毯,桌上摆着鲜花,每个位置前,都摆着一个话筒,这是因为房间太大,生怕对方听不清自己说了什么。

  旁边另一张小桌子前,有专门的速记员,而在正对着长条桌子地方,还拉了一条警戒线,警戒线后面是媒体区,光是摄像机就摆放了好几台,更别说那些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了。

  经历过很多次谈判的丹尼尔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场面!

  丹尼尔斯所经历的谈判,无非就是找个地方,双方代表律师一阵扯皮,互相叫价之后,最后谈出了一个都能够的价码,然后拿起酒杯碰一下,算是谈判成功了。

  这个地方可以是会议室,可以是办公室,甚至可以是咖啡厅,或者两位律师一起去吃个苹果派,就能敲定了结果。

  而像今天这般,如此的正式,却让丹尼尔斯极度不适应!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的心中满是局促感,这位能言善辩的律师,甚至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开场白!

  美国人性格中都带着一股子散漫的气质,他们并不习惯所谓的“正式”场合,所以美国人才会认为英国人传统,德国人守旧,然后又嫌弃同样散漫的法国人慵懒。

  “一定是对方的谈判策略,是他们想要卖高价,故意搞这么大的场面,来给我造成心理压力。我一定要冷静!”

  想到这里,丹尼尔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口说道:“我们对贵方持有的专利技术非常感兴趣,在详细研究了贵方的专利说明和相关技术文档后,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项技术的独特性和市场价值。

  所以我方正式向贵方提出购买该专利技术的意向,并希望就报价和交易条件进行进一步磋商。在报价方面,我们会充分考虑该专利技术的研发成本、市场应用前景、技术独占性等因素,我们的初步报价是……”

  丹尼尔斯说出了劳伦斯实验室的报价。

  清大方面他谈判代表低声商量了几句,为首的马教授回答道:“非常感谢您提出的报价,经过我方的认真考虑和内部评估,我方认为您的报价是公平和合理的,充分体现了我们专利技术的价值。因此,我方决定接受您的报价!”

  “什么?这就接受报价了?”丹尼尔斯顿时一脸迷茫,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马教授的英语算是中式发音和伦敦腔的结合,对于习惯了美式英语的丹尼尔斯而言,听起来有些怪,但完全可以听懂。

  “不应该啊,怎么就接受报价了啊?说好的耍手段呢?咋没有啊?不是耍手段的话,搞这么大的排场干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欢迎我们?”

  丹尼尔斯还觉得其中有诈,依旧心生警惕。

  价格谈拢了,其他就好说了,双方迅速拟好了合同,然后确认无误后,便是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同样搞了个大场面,清大专门清空了个礼堂,还在现场准备的水果和点心,搞的跟开联欢晚会似得。

  丹尼尔斯还从来没有在这么多闪光灯的闪烁下,跟人签过合同。直到双方都签下名字以后,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签完了!竟然这么顺利?难道是我误会中国人了?”

首节 上一节 151/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