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8节
“多谢阁下”
他要的也是个态度,实际上各方面手续都是合法的,英国人也拿不出什么理由来卡脖子。
陈光聪需要再次回到沪市,陈光良将他叫到书房里。
“你到沪市后,一切行动要低调,只需要偶尔出现一下,表示我们陈家人还在沪市,仅此而已。”
此时的沪市,陈光良还有平安银行、新丰纺织等企业,就是国内的业务也有很多;他倒不是在意这些资产,而是一种缓兵之计,告诉大家自己只是在香港‘养病’,自己的弟弟代表自己在沪。
当然这也是应付一下,很多人恐怕也猜测出一些。
陈光聪点点头,说道:“我明白,平常我基本都在平安银行大厦和酒店里,偶尔参加一些商业应酬。对于前来试探的人,和拉拢的人,我一律按照你的意思应对。”
“嗯,你如今也算我的得力助手,大家多少也会相信。等到明年中,你也差不多不用待在沪市了。另外,安保问题不容轻视,多一些谨慎。”
有荣宗敬、荣德生的例子,陈光聪还是有些危险的。但同时,陈光聪又是比较安全的,因为陈光良的影响力和关系网,都已经超过荣家。
“嗯,我会注意的。”
陈光聪倒是不会担心,这第一,他们陈家不是荣家,荣家当初影响力也就是面粉和纺织,但陈家可是方方面面;这第二,陈家在沪市依旧有一些安保力量和信息渠道,足够保护他的安全。
最后一点,陈光聪相信,绑匪要100万美金,大哥会毫不犹豫调动资金救他。
“记得拜访一下杜先生,黑的有他照看,白的无非是钱财,最差不能差到哪里去。”
“好的”
陈光良的意思是,假设真有绑匪成功绑架了陈光聪,有杜月笙帮忙,至少能保住性命,只是花点钱而已;如果是白的在操控,那同样也只是钱的问题,性命无忧。
这些都是最坏的情况,也有防备。
荣德生被绑架,是司机出了问题,但陈光聪身边的安保和司机,清一色要把家人安置在香港,由陈光良养着,出问题的可能性很低。
两兄弟走出书房,一家人正在一楼聊天,好不热闹。
第二天,陈光良来到九龙的一间厂房里,只见这里已经挂上牌子——合和拉链(HEHE)。
“老板”
里面的人见陈光良,纷纷打招呼。
“王经理,机器装的怎么样了?”
合和拉链从美国进口了四台‘自动链牙机(自动排米机)’,每台3万美金,总价值12万美金。正好搭乘这次的自由轮,还请了一位美国师傅来装机器,和指导技术,又花费了5000美金左右。
而王经理则是出自新丰纺织系统的管理层,他当即回答道:“装好了,已经可以进行运转,老板这边请!”
随即,在一名美国人的指导下,两名技术员开始启动自动拉链机器。
将一颗颗制作好的‘铜米(即拉链的轨道颗粒)’,倒入一个容器中,伴随着机器的声音,一颗颗铜米被机器整齐的钉在纺织部上。
“邦邦.”
现代化的机器,是生产力提高的象征。
原本需要一位老师傅100分钟才能制作的一条拉链,而如今仅不到1分钟就已经制作完成,这是一条西装裤的拉链。
王经理在一旁惊叹道:“100倍以上的效率,而且良品率远高于手工。这美国的机器真是先进,就是贵!”
陈光良很是满意的说道:“贵怕什么,只要能赚回来就行。当务之急,我们是要打开市场。”
王飞朝当即说道:“市场的话,我们已经有些想法了,主要分内地、香港、东南亚三个市场,利用新丰纺织的销售网络,将样品投放到这些市场,后续以代理和直销的两种方式,在内地和东南亚进行销售.”
好产品,不缺销售。
而此时沪市差不多有1000名拉链工人,接下来可就要失业了。
不过,这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不能放着科学的进步不利用。
“嗯,拉链产业的前景很远大.所以,我们要从新丰纺织引进4S管理,对拉链产品的质量要压根把控,尽快将产品在亚洲打开局面。”
“好的”
先好好利用这四台机器,奠定企业的基础。后续的发展,自然是要一步步扩张。
拉链产业做大后,涉及到工业的方方面面,这对香港的产业多元化,也是起到很大贡献的。
如今的‘陈氏工业’,已经涉及到:纺织、食品饮料、拉链,当然这不是重点,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9月,九龙仓的码头大量的华人聚集,都是前来参观——首艘由全华海员驾驶,且是万吨巨轮的跨洋航行。
金山号,启用了当年环球航运第一艘船的名字,如今将从香港出发,陆续抵达旧金山和温哥华。
看热闹的华人很多,毕竟报纸宣传了一个月时间了,大家都非常振奋。
这个记录不是由沪市的船队创造,而是由香港注册的船来创造,当然更让人兴奋。
“我的娘,这艘船可真大,给军舰似的。”
当船停在码头时,有人惊呼起来。
“万吨巨轮,怕是比军舰都大。”
“我觉得差不多大,不过这艘船是我们华人拥有的,船长叫做陈光良,听说他有数艘这样的自由轮,我的天呢!”
“不稀奇,陈光良很早就是华夏的船王,只是没想到他会来香港发展航运业。”
“陈先生现在可是香港商界的炙热人物,说是头号人物也不为过。”
伴随着议论纷纷,陈光良也在和一些邀请嘉宾聊天,今天来参观的‘高等华人’也不少,包括何东、周寿臣这样的‘爵士’,也有许爱周这样的船东,还有金融界的朋友,都来参观。
何东还笑着说道:“陈先生,香港比起沪市发展航运,似乎还差一些,你把这些大船注册在香港,就不担心么?”
不少人纷纷瞩目起来,这可是一个很有研究性的问题。
陈光良不是个小人物,而是华夏商界的领袖般的人物,但突然来香港大肆发展商业,这不得不让人很奇怪。如果是担心内地的战争,大可先在香港开‘分公司’,但从最近的动作来看,陈光良是将香港作为‘商业总部’。
“哈哈,我只看前景,香港拥有天然的良港,且是远东转口贸易的理想地,我觉得自己不会选错的。”
何东抚着白胡子,说道:“这倒是,早听说陈先生很有眼光,相信如今的眼光会更好。”
大家一听,也明白陈光良的意思——论前景,香港要比沪市更好了。
“莫非是因为法币贬值的原因?内战的原因?”
一时间,大家都这样想。
虽然目前内战已经开始,但毕竟国民政府的优势明显,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国民政府很快要兵败如山倒,短短三年时间就失去了花费三十年才打下的江山。
第352章 资金解冻
傍晚,陈光良退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乘坐汽车回到干德道的家里。
汽车刚刚驶入院子,便看到两房妻子带着儿女走出来,这种幸福感让陈光良很是满足。
惟一的女儿陈乐怡,更是跑在最前面,扑进刚刚下车的怀里。
七岁的陈乐怡,甜甜的撒娇道:“爸爸,我好想你!”
作为陈光良的唯一女儿,可谓众星拱月,有陈光良的宠溺,有两个妈妈的‘争宠’,还有几个哥哥的保护。
陈光良摸摸陈乐怡的小脑袋,说道:“我们才分开三天呢,就那么想爸爸啦!”
今年8月份,蒋梅英带着孩子搬到了她们原本的房子,战后用了一年时间去修缮,总算完工并可以入住。
两房在一起一年时间,虽然各方面都相处融洽,但陈光良觉得,长期住在一起可能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他还是支持两房分开,周末可以聚一聚,平常有事也可以住一起。
“嗯,我都好想天天和爸爸在一起。”
严人美来到身边,笑着说道:“你可真是你爸爸的小棉袄,这才秋天,就把你爸爸暖的喜洋洋了!”
她一直想要女儿,可惜生下四个儿子,所以对陈乐怡是非常喜欢的,有时候更是从蒋梅英那里要过来带个一天。
一家人和气的走进别墅,然后在一楼大餐厅准备吃晚饭。
晚餐时,陈光良说道:“文杰,高中要不要去纽约读?”
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提及,陈文杰直接说道:“嗯,我想明年去读高中,锻炼一下自己,以及提前适应美国的教育制度。”
陈文杰今年已经13岁多,明年暑假正好读高中,相当于他17岁读大学,21岁可以大学毕业。实际上,按照陈文杰遗传了陈光良的智商,十五六岁读大学都是没有问题,不过是陈光良让他少些压力,循环渐进的去学习。
这样算下来,陈文杰要在1954年大学毕业,并回港加入家族企业。
正好!
陈光良对他的规划是,加入长江地产,从基层做起,然后到1955年时,港府放开住宅建筑的高度,他便可以加入项目组,熟悉高层住宅的开发。
严人美随即说道:“到了那边,没有我们管你,你自己要管好自己,不要学坏,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反正生活费我只会给你普通家庭的水平。”
父慈严母?
其实陈光良也有威严的一面,只是他比较有耐心。
“知道,妈!”
蒋梅英笑着说道:“孩子们,你们要以大哥为榜样!”
几个孩子都纷纷小鸡啄米般的点头,对大哥他们还是很信服的。
当然这句话,对陈文杰也是一种‘压力’,他平常在弟弟妹妹面前,都相当的有‘大哥’作风。
对于这种情况,陈光良也没有什么表示。
虽然知道长子有点压力,但他又何尝没有压力呢?
陈家的第一代,是拼搏的一代;那么陈家的第二代,自然就是既要守,又要拼的一代。
当然在第二代中,守住远比拼重要,拼的时候得有陈光良的保驾护航。
吃完晚餐。
陈光良和孩子们沟通了一会,然后将严人美、蒋梅英叫到三楼的书房。
“美国那边传来消息,平安银行和我的资产都已经可以解封,我打算最近启程去美国一趟,处理一下财务上的事情。”
此言一出,严人美和蒋梅英的眼前都一亮,似乎是带着什么希望。不过,严人美率先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蒋梅英倒是希望着什么。
蒋梅英问道:“准备坐船?在美国待多久?”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坐船吧,就坐自家的船。在美国要待一个月时间,我打算带梅英一起去,毕竟要处理资产;而且,我还打算让梅英投资股票和地产,彻底在美国的投资站住脚。”
“果然如此”严人美心道一声,随即说道:“喔,我会守好家里的!”
蒋梅英马上挽着严人美,打趣的说道:“姐姐,回来的时候,我还你时间便是啦,不过船上的时间可不能算。”
严人美板着脸说道:“船上的时间为什么不算?难道在船上,你们两口子还不能住在一起?”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